905-4001--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微生物复垦新技术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
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微生物复垦新技术与应用
二、推荐单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三、项目简介
煤矿开采造成大面积土地塌陷与破坏,煤矸石的大量堆放,使矿区土地生态系统更为脆弱,煤矿区复垦与生态重建成为煤炭工业绿色开采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成果立足于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针对该地区煤矿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塌陷地土壤肥力低下、煤矸石废弃地理化性状差、植被根系受损、生态系统脆弱等重大技术难题,利用微生物(主要丛枝菌根真菌)复垦新技术从根本上挖掘土壤中潜在的肥力,改善废弃基质理化性质,修复受损根系,加速养分的生物循环,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为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探索出一条高效可行的新路,形成了4项煤矿区微生物复垦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并在陕西、内蒙、宁夏和新疆等西部干旱半干旱矿区全面推广应用,获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系统研究了西部干旱煤矿区微生物复垦方法。

针对西部干旱、生态脆弱及传统复垦技术的局限,研发出西部煤矿区抗旱菌根的快速筛选富集方法;建立了丛枝菌根真菌的离体双重培养体系,为阐明菌根真菌对根系修复功能与土壤改良作用奠定了基础。

(2)创建了西部干旱煤矿区规模化微生物菌剂生产的方法。

创建了丛枝菌根菌剂规模化培养条件和方法,发明了菌剂质量快速监测方法,提高了菌剂培养质量与监测精度,为菌剂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高效优质的质量保障。

(3)建立了西部干旱区煤矿废弃地微生物复垦关键技术。

筛选出不同微生物在提高植被成活、修复根系功能、增加水分利用、促进养分吸收、改良土壤结构等方面的最佳培养方法及其协同作用条件,建立了适于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废弃地微生物复垦的关键技术。

(4)实现了微生物在煤矿区大规模生态复垦应用。

微生物技术首次走出实验室在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复垦中规模化推广并定点定位监测,微生物复垦技术得到验证并推广。

建立了微生物复垦信息监测平台与评价系统,可全面实时地为微生物复垦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决策服务。

四、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微生物复垦核心技术创新及其推广应用;
(2)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微生物复垦技术在西部矿区的推广应用;
(3)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微生物复垦技术在神东矿区的推广应用;(4)北京合生元生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微生物复垦技术的推广实践;(5)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技术的生理生态作用及其生态应用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复垦的基质配比研发及推广应用
五、推广应用情况
微生物复垦成果已在陕西、内蒙古、宁夏和新疆等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
全面推广应用,获得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1)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干旱半干旱区煤矸石山丛枝菌根生态重建
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第一
(2)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丛枝菌根在西部煤矿区土地复垦理论及应用
研究)2013,第一
七、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发明专利6项
(1)一种改进的丛枝菌根孢子密度快速测定方法(ZL200610165325.0)
(2)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方法(ZL02159722.7)
(3)一种高效抗旱、耐高磷营养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生产方法(ZL03128532.5)(4)一种煤矸石制备的土壤扩蓄增容剂及其生产方法(ZL200710017796.1)(7)一种玉米秸秆制备的土壤扩蓄增容剂及其生产方法(ZL200710017795.7)(6)十三酸在防治南方根结线虫方面的应用(ZL201110445066.8)
软件著作权2项
(1)微生物复垦监测评价系统(2013SR058610)
(2)模糊综合评价系统(2013SR058588)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
1、毕银丽,第一,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项目成果的负责人,制定总体
技术路线,研究方案,负责在矿区的全面推广应用。

对成果(1)、(2)(3)
和(4)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6)
2、凌文,排名第二,教授,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微生物复垦技术在不
同矿区的全面推广应用与技术提炼。

对成果(3)和(4)有突出贡献。

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
3、杨鹏,第三,教授级高工,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微生物复
垦技术在神东矿区的全面推广,对成果(3)和(4)有突出贡献。

4、郝贵,第四,教授,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微生物复垦技术在矿区的
全面推广,对成果(3)(4)有重大贡献。

5、李晓林,第五,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负责菌根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对成
果(1)、(2)和(4)有重要贡献。

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2)
6、全文智,第六,工程师,北京合生元生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对微
生物复垦技术的技术服务与推广应用,对成果(2)(3)(4)都有贡献。

7、杜善周,第七,高工,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微生物复垦技
术的研发与推广,对成果(3)和(4)有较大贡献。

8、王义,第八,高工,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微生物复垦技术
的全面推广与技术服务,对成果(2)和(4)有较大贡献。

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8)
9、冯浩,第九,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对煤矸石基质修复的研究,对
成果(3)有贡献。

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
10、李少朋,第十,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负责菌根生理生态的研发,
对成果(2)和(3)有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