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形态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形态浅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城市化的全面进程,城市滨水区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当前城市发展研究的重点。本文回顾滨水区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我国城市滨水区的现状分析,从成功案例中得出经验,试图对于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关键词:滨水区公共空间形态现状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mprehensiv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urban waterfront public space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t is the current focus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stud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urs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fro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a’s urban waterfront experience status quo, drawn from the success stories and trying to problems, suggests improvements.Key words: waterfront; public space; form; Analysis

1 基本定义

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承载,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内外文明发展历程以及城市发展历史,大多数国家人民都是“沿水而居”直至繁衍生息,由城,镇,聚落逐渐发展成一个城市,中国古代更是有“靠水傍山”的城市选址原则。这样,这些城市便慢慢形成了滨水区。

1.1滨水区

滨水区,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1991年版牛津英语词典)。根据毗邻水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滨海、滨江、滨河、滨湖等滨水区。城市滨水区则是在城市中陆地与水体接壤的区域,“空间范围包括200m~300m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诱至距离为1km~2km,相当于步行15分钟~20分钟”的路程。

1.1.1城市滨水区的重要作用

城市滨水区是一种担任着多重角色的空间领域,是自然水域和城市空间双向渗透,相互作用的区域。首先,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居民基本的活动空间。其

次,从景观价值来看,它又是一个城市的形象突显的重要节点甚至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名片。再次,它也是外来旅游者开展观光活动的场所。

1.2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又译公众场所、公众地方、公共场所;英文:public space 或public place)是一个不限于经济或社会条件,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

1.2.1城市公共空间的界定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有多种表述。从空间功能上来讲,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为大多数人服务;同时它又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的表现之处。从人为因素上来讲,城市公共空间是人工因素占主导的城市开放空间,如城市中的街道、广场、公园、游憩绿地、滨水绿地等。具有景观、宗教、商业、社区、交通、休憩性活动等功能。

1.3形态

形态(morphology)一词来源两个希腊词根:morph就是外形和结构,logos 意思是逻辑、道。因此,形态就是形式和结构的逻辑。《辞海》中对“形态”的解释是“形状和神态”。从字的解释上看,形者,“见”也;态者,“势”也。指事物的外在显露形式,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2 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历程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滨水区的公共空间在整个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当中的重要性时,对于城市滨水区的公共空间形态的研究也慢慢被各位专家学者所重视。纵观外国城市滨水区的公共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兴旺繁荣到逐渐衰退再到再开发的过程。(1)20世纪20年代之前,由于生产力的落后,滨水的城市自然而然的将水作为可以依赖的生活资源。发展水运交通,滨水空间成了城市物资与信息的集散地,逐渐成为商业贸易活动的中心。(2)20世纪30一60年代,经历了工业革命,城市人口增加。大量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排向水域,造成水域的污染。加上工业技术的发展,火车汽车等等交通工具纷纷被制造,水运交通渐渐被替代。(3)20世纪60一70年代,人类迈向信息化时代,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对水体、绿化等自然要素的渴求日益提升,加上对于防污治污的技术日益成熟,人们越来越向往亲近自然,城市滨水区的公共空间相态再次被人们所关注,其再开发也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讨论直至实现。

3 我国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形态发展的现状

3.1现阶段取得的成绩

我国各位学者积极努力研究,并借鉴外国学者经验与技术,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如南京秦淮河及周边地区的整治与更新。秦淮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条文化大河,“桨声灯影”可以说是体现秦淮水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秦淮河风韵的真实写照。如今,保存了明城墙,中华门城堡,孙楚酒楼等历史文化遗址,建设了以夫子庙为中心的广场、街道、河道,恢复了具有浓郁民族与乡土气息的秦淮风光带,并成为南京重要的旅游胜地。让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水文化随季节层次生动变化,使之成为满足城市人群休闲、审美、陶冶情操的天然氧吧。

上海外滩通过对外滩历史的认真研究和分析,进行了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并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保护措施,进行外滩新景观带的建设,改善外滩的交通、解决城市防洪问题、塑造了新的城市景观,满足市民游憩需求,促进上海旅游业的发展,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将外滩沿岸繁忙的过境交通引入了地下,地面道路改为双向四车道已释放地面的城市空间。重新引入了自行车道,加强了人与外部公共空间更亲近的联系。设计一系列的草坡,桥,坡道,给人更多样化的对于滨水公共空间的体验。

海河是天津的血脉,也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海河的沿岸治理,将海河打造成一条景观型河道,以旅游,景观为主,兼有供水,排沥,航运等功能。在海河的中心区,设计开敞的亲水空间,比如滨河步道,亲水平台,踏步台阶等等,提高沿岸地区的可达性,以此来提高吸引力。保护海河两岸的文化古迹和风貌建筑,向充分体现有天津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图1秦淮河风貌图2 外滩景观

图3海河风光

3.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对于城市滨水区的公共空间形态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但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问题。

3.2.1 缺乏整体规划的开发观念,缺乏系统性研究。规划内容单一,形式程序化,缺少统一和谐的地方色彩,没有与原有的城市肌理进行衔接,造成整个滨水区的公共空间突兀,与整个城市肌理不相符。或者是分段开发,每一段的公共空间形态各不相同,之间的关联甚微,衔接十分生硬。

3.2.2 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或条例来对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进行统一规范。停留在借鉴成功经验或成功个案的层面,没有实践性的指导方法,可行性指导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