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与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核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核算
摘要:当前我国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中规定,事业单位在核算对外投资期间,需要加设“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科目由本质来看,对外投资的数额能够体现出事业单位的真买价值,通过核算形成各类投资,并回收资金在《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中还提出,对外投资需要遵照历史成本的计价方法,然而历史成本的组成根据投资的类别相应变化本文简要论述了对外投资的定义及类别,并具体论述投资核算的问题和对策,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投资核算的水平,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探讨
事业单位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的产物,也是我国特有的组织,事业单位卞要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由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以及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日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多数事业单位都而临着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对外投资日益引起领导的重视。2012年12月29日,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并子以印发,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013年1月10日,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衔接、平稳过渡,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财政部又制定与印发了《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足见新制度执行的紧迫性与严格性。本文就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有关对外投资内容进行分析并子以举例说明,以利于后续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明晰化。下面,我们针对日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和管理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的安全完整。
前言
行政和事业单位可谓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尤为重要的一项产物,并且还是我国的一种特有组织机构,行政和事业单位指的是由国家机关举办亦或是其他组织运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主要从事科技、教育、卫生以及文化等诸多社会活动的服务组织。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相当一部分的行政和事业单位几乎均面临着新时期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财务管理工作中对外投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且开始逐渐的受到了领导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行政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的主要内容
(一)对外投资的定义及类别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指的是事业单位在保证自身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资金货币、真实事物、无形资产等方法对其他单位进行投资的行为通常来讲,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操作时,依照相应的标准,可以将其划分成以下几种类别:其一,从对外投资的对象角度分为债券投资及其他投资。债券投资指的是事业单位利用购买国库券或者企业债券等开展对外投资行为。其他投资指的是事业单位去除购买债券活动以外的投资行为;其二,从性质标准角度,可以分为权益性的投资及债权性的投资。权益性的投资指的是事业单位利用投资获取被投资企
业部分所有权,进而同被投资企业产生所有权管理,例如:事业单位利用协议、合同等形式向联营、合资企业施行投资活动。债权性的投资指的是事业单位拥有了被投资企业的债权,这个获取过程是通过投资而得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就产生了。从时间角度划分,又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其中,持有时间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股权投资和债权性质投资称为长期投资,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称之为短期投资,主要是国债投资。
(二)对外投资的内容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也即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利用实物、货币资金、无形资产等方式对其他单位实行的投资,日前卞要包括独资、合资、合作、入股等。投资内容包括:第一,利用非经营性资产作为初始投资,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办理运营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第二,利用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投资合资、合作、入股、联营等方式运营企业;第三,利用非经营性资产作为注册资金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办理运营不具法人资格的附属营业单位;第四,利用非经营性资产中的货币资金购买政府债券;第五,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投资等。对外投资属于当前事业单位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算与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是事业单位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管理的重难点。
二、行政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制度的变化
(一)会计科目的不同
之前的制度,会计科目没有因为时间长短而有差异,只是“对外投资”这一种,内容繁多,涵盖债券投资、股票投资。新制度更加符合实际,综合考虑投资的基本情况、投资的类别、时间不同,参考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标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应运而生,投资核算更加具体,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管理,对外投资核算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短期投资核算的不同规定
短期投资核算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小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主要是国债投资。账务处理的步骤为:对外投资过程中,首先考虑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借记“短期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期间获得利息和收益,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科目;收回投资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投资”科目,差额记入“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跟原制度不同之处:投资前后,都有“事业基金”内部形式的转化,“事业基金”科目下的两个二级科目“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被废除,另外设置了一级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用以核算各种途径增加的净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及“无形资产”等几个二级科目。对于流动资产的投资,新制度中小要求进行净资产形式的转化,大大简化了短期投资的核算,这一点更多地接近于企业会计准则关于短期投资的核算。
(三)长期投资核算的变化
长期投资核算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小含1幼的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应当按照长期投资的种类和被投资单位等进行明细核算。
按照投出资产的种类,分为以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式的对外投出,当然,这里的长期投资是指长期股权投资,因为长期债券投资的处理是以货币出资为主,其核算程序比较简单,在这里小做赘述。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时,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按照投资成本金额,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除了投资科目的变化外,原制度当中事业基金内部形式的转化也变为山“事业基金”变为“非流动资产基金”,以将对外投资的这部分资金与历年滚存的资金更加严格地区分开来,以便于单位内部的监督与管理。制度中变化最大的是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首先,新制度中的固定资产项目的核算发生重大变化,原制度中固定资产增加分别增加一项资产和一项净资产,即: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新制度中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统一反映在“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当中。同时,对于事业单位现存的固定资产,除了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外,其余的资产均需计提折旧,因此,以固定资产投资时的核算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同时,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