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所高校数学统计类科研实力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十所高校数学统计类科研实力分析
一、研究背景:
对计划读研的本科生来说,怎样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高校是每个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学校名气、区位都会成为考虑因素,而对于目标更加准确的学生而言,一个理想的学校应该在自己所读的专业方面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这样学生在入校后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重大和领先的科研项目中去,能充分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开拓眼界,同时融入高端的学术团体。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从数学统计类专业的角度来评估上海市十所高校的科研能力,为计划在数学统计方面就读研究生的学生们提供一些择校上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我们的分析对象是上海市具有数学和统计学硕士点的高校。

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

这十所高校具有的相关科研项目数可以成为我们做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

本次研究所依靠的平台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网站直属下的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Internet-based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 以下简称ISI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

自然科学基金按照资助类别可分为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等。

一般来说,重点项目情况反映了一个单位的牛人的多少;
面上项目情况反映了一个单位里一般教授、副教授的研究实力;青年基金项目的获得者一般是青年教师,代表了一个单位将来的发展潜力。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将资助额90万以上的认定为重点项目,25万至89万认定为面上项目,10万至24万认定为青年项目,9万以下认定为其他项目。

数据年份为2010~2014五年间,类别来自ISIS编号的A01学科类, 即数学大类。

其中A0110(概率论与随机分析)和A0111(数理统计)归入统计学类,其它归入数学类。

此处将统计学类单独分开是为计划读统计学的学生做更准确的参考,因为一所高校数学整体的科研能力和统计学学科的科研能力之间有时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

我们采集的数据是科研项目数以及它们分别的资助金额。

将不同年份的数据加总可以大致得出一所院校的科研实力在众多院校当中的排名。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

横向比较即将不同院校的同类数据放在一起比较,得出实力的大致排名,并分析院校的项目结构;纵向比较即将院校在不同年份的数据相比较,得出院校科研实力的变化趋势。

有时我们还需要用到横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来判断一个院校与其它院校是否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

四、院校实力排名
我们提取了六组数据:数学大类项目数、数学大类资金数、数学项目数、数学项目资金数、统计学类项目数、统计学类资金数,将它们的数据加总并按数学大类资金总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名,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表1 各高校5年项目及资金总数
图1 按数学大类资金总数排名
在上图的排名中,复旦大学以5661万的资金数名列第一,交通大学则比复旦少了1794万的资金屈居第二,华师大紧随其后。

由于这三所高校都拥有3000万以上的项目资金,因此我们暂把它们归为第一梯队,说明它们的科研实力最强大。

接下来的两所高校是上海大学和同济大学,都拥有近2000万的资金,我们把它们归为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拥有1003万至503万不等的资金,说明它们在数学大类的科研实力整体不强。

图2 按数学大类项目总数排名
如果以项目总数排名,排名则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交通大学以2个项目数领先复旦,而三、四、五名依旧和之前一样,第三梯队中,华东理工超过上海财经和上海师范,上海理工也超过了东华大学。

我们会在之后的分析中继续讨论产生这种排名变化的原因。

现在让我们关注统计学类的排名。

我们分别按统计学资金数和统计学项目数排名,得到如下结果:
图3 按统计学类资金总数排名
图4 按统计学类项目总数排名
在上图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体实力很强的交通大学竟然在统计学类排名第7,上海大学的排名更是跌到了第八,而上海财经大学和东华大学的排名发生了大的跃升,在资金总数方面上海财大位列第一,领先于复旦和华师大;在项目数上三所高校并列第一。

而东华大学在两项指标上均排名第四,跟整体相比成绩卓越许多。

出现这种巨大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不同院校对学科的不同侧重。

财大和东华更注重统计学的研究上的突破,而交大和上大则不太专注于统计学这个小类,而在其它分支的研究上下功夫。

而可见一个学校学科整体实力的强弱并不代表它在某个学科单类上的实力强弱。

这个结果对于目标非常明确的想读统计学的学生非常有用,因为他们往往会被一个学校数学大类整体研究实力所迷惑,结果读了这所学校成绩并不突出的专业。

这种现象无论对于数学,还是对于其它学科都有借鉴意义。

五、院校项目结构分析
在上面的图表中我们发现,按资金总数和项目总数对院校进行排名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对项目进行细分,统一进行排名,但有的院校项目少资金多,有的院校资金少项目多,资金多的很可能属于重点项目或面上项目,而这些项目是评判一个院校目前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这说明我们不能把项目数或资金简单加总进行排名,而需要对项目本身的价值做进一步分析。

按照之前对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其他项目的划分,我们计算出每所院校各类项目的数量,并进行比较:
图4 各校项目的结构
按照总数排名,交大位列第一,但在重点项目领域,复旦傲视群雄,15个项目多于其它高校的项目数之和,说明在复旦像院士、长江学者这样的学术“牛人”非常多,能够担任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

希望成为顶尖学者的学生应该力争投入复旦的牛人学者麾下学习。

在面上项目方面复旦大学以6个项目数领先交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复旦的资金数远超交大。

华东理工大学的排名变动同样可以用本图解释:在项目数方面领先于上海财大,但青年项目居多,面上项目不及财大,而且没有重点项目,因此资金数排在财大的后面。

从项目结构还可以看出高校科研能力目前和未来的形势。

重点项目因在总项目数中比较稀少,也非常罕见,因此我们主要以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数作为标准进行比较。

在第一梯队中,复旦大学的面上项目最多,代表着它目前的科研能力最雄厚,交大和华师大虽然没有这么多的面上项目,但青年项目多于复旦,说明它们正在努力实现对复旦的赶超,学术的后劲比复旦足。

其中华师大有36个青年项目,如果按照现在青年项目的演化形势,未来华师大将来可能超过交大复旦,成为上海高校数学研究的领头羊。

在第二梯队中,上大面上项目数优于同济,而青年项目数持平,说明近几年上大和同济的强弱对比形势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在第三梯队中,上海师范大学的面上项目最多,目前研究能力较强,而华东理工的后劲最足,未来的潜能最大。

东华和上理工的实力较弱,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观。

六、研究总结
通过对以上十所高校在数学大类及分支学科最近5年的科研项目数、资金数以及科研项目结构做出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按综合实力将它们分成三个梯队: 拥有3500万以上资金数,88个以上项目数的第一梯队;拥有1893~1931万资金数,49~61个项目数的第二梯队;以及接下来的第三梯队,其资金书在500万~1000万。

这些高校按照各自科研实力的特色、项目的结构又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接下来我们按梯队的顺序分别分析每所高校的科研特色。

第一梯队的复旦大学拥有最多的总资金数,并且在数学、统计学两个分支上的科研能力都非常突出,发展比较均衡。

此外,它的重点项目数超过所有其它高校的总和,也说明了它在数学科研方面具有稳固的传统优势。

同时,复旦大学应该看到交大、华师大
在青年人才培养上的成果,注重对自己学校青年人才的培养,保持它在未来的地位。

交通大学的资金数仅次于复旦大学,但统计学在各高校中排名第7,说明交大在数学科研方面并不意图把统计学培养成为一个优势学科,而是在其它分支上下功夫。

有志于从事统计研究的学生应该注意交大数学整体实力与统计学实力的区别。

交通大学的数学研究起步相对复旦较晚,重点项目仅为5个,是复旦的1/3,但最近在努力争取项目,并培养青年项目,发展前景广阔。

华东师范大学在重点项目数和面上项目数上不及复旦和交大,但在青年人才培养上比前两所高校取得了更好的成果。

如果按现在青年项目的比例演进,未来华师大很可能超过复旦交大,成为数学科研实力最强的高校。

当然,华师大不应满足于总数的增长,也应该努力在青年人才中选拔有潜力者,争取培养成学术“牛人”。

第二梯队中的两所学校科研实力主要依靠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的支撑,因此如何取得大项目和小项目的权衡是它们主要面对的问题。

在总量上上海大学更胜一筹,并且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上也和同济大学不相上下,但上海大学的统计学实力较弱。

同济虽然握有两个重点项目,但在整体科研实力上相对第一梯队三所高校有明显差距。

未来同济如果想在数学科研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应该考虑广招科研人才,将更多科研资源投入于数学研究上,壮大整体实力。

同时同济在学科各分支上实力较为均衡,可以考虑走全面的学科发展战略。

第三梯队的整体科研实力偏弱,但是在统计学这样的分支上有时和最强的高校不相上下,可以走特色化的学科发展战略。

上海财经大学项目资金总数位列第一,在项目数上也与复旦华师大不相上下,因此继续发展统计学研究,并争取占据高校统计学重点项目的主体,在统计学上建立特色优势。

而在数学学科上财大也需要加倍努力,使财大在未来数学的整体科研实力增强。

上海理工大学和东华大学的总项目数和总资金数都排在最后两位,但东华大学大学的统计学在各高校中排名第四,拥有较强实力,也应加强培养,使统计学成为东华的优势特色学科。

同时,东华也应注意青年人才的培养,它的青年项目数位列倒数第一,这对学校的学术发展潜力提出了警示。

而上海理工大学无论是在总量还是分支学科上均处于倒数,是学生们的次要选择。

上海师范大学面上项目在第三梯队中是最多的,但后劲不足,这是它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的总项目数在第三梯队中排第一,并且有17个青年项目,后劲很足。

但它在统计学上的实力是倒数第一,因此立志读统计学的学生应该忽略这个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