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常见污染物—颗粒物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 大气中PM10和PM2.5浓度增高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 死亡率也增高。
原 因:
直接进入循环系统诱发血栓形成、引发心梗。 干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引起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发作。 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并释放促炎症因子,后者通过引起血管 损伤、导致血栓形成等机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有害影响。
致癌作用:
➢ 头发直径
1/20~1/30 ➢ 海滩沙粒
直径1/35。
PM2.5 放大1000倍后的图片
颗粒物来源:
天然源
风沙尘土
人为源
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
海水喷溅
汽车尾气
燃煤发电
建筑扬尘
工业废气
二、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与呼吸系统关系 10微米以上 鼻腔
➢ 空气中的颗粒物 会经由鼻、咽及 喉进入呼吸系统;
2.5~10微米 咽喉、气管
➢ 某些组分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系统引起全身病变。
呼吸系统:
大量的颗粒物 进入肺部
对呼吸系统产生阻 使局部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下降,
塞性损害
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换气功能丧失。
吸附有害气体的颗粒物 可刺激或腐蚀肺泡
进入肺部
壁
使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发生 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诱发
支气管哮喘,加重慢阻肺急性发作
心血管系统:
Particulates)( TSP)
可吸入颗粒物
2.5<Dp≤10m
(PM10: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 (飘尘)
细 颗 粒 物 (PM2.5 : Respபைடு நூலகம்re Particulate
Dp≤2.5m Matter)(可入肺颗粒物)
50~70微米
➢ PM2.5大约 只有
国内外大量 研究表明
颗粒物的有机提取物有遗传毒性, 颗粒物中还含有多种致癌物和促癌物。
颗粒物
致癌活性与其多环芳烃(PAH)含量有关 。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居民肺癌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正相关。
[美国学者波 普等人(2002) 的研究]
要命的PM2.5颗粒物
每增加10μg/m3
增加死亡率
8%肺癌 死亡率 6%心肺疾病 死亡率
4%总 死亡率
每降低10μg/m3
增加平均寿命
0.61岁 或
223天
思考题
➢ 面对“雾霾”,你 的应对招数有哪些?
➢ 减量PM2.5我能做 什么?
小结
1 掌握:颗粒物的定义、分类 2 了解:颗粒物的来源 3 熟悉:颗粒物对健康影响
谢 谢!
大气中常见污染物
—颗粒物
颗粒物
particulate matter
1 颗粒物的定义、分类及来源
2 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一、颗粒物定义、分类及来源
颗粒物
是指颗粒状态的物质。 包括: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分类
总悬浮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细颗粒物
颗粒物分类:
总悬浮颗粒物
Dp≤100m
(PM100: Total Suspended
➢ 10μm以上的微 粒可由鼻腔去除;
➢ 2.5微米以下的微 粒则会经由气管、 支气管进入人体 内部。
2.5微米以下 终末细支气管
肺泡
不同粒度颗粒物在呼吸系统的沉积区域
颗粒物进入气道肺组织后的转归
➢ 通过呼吸道粘液作用、纤毛运动排送至咽喉部,以 痰液形式排出体外或进入消化系统。
➢ 被肺巨噬细胞吞噬,一部分进入淋巴系统,刺激机 体产生免疫反应,诱发炎症或变态反应,最后被清 除;另一部分长期滞留在肺组织内,在肺间质形成 病灶。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 死亡率也增高。
原 因:
直接进入循环系统诱发血栓形成、引发心梗。 干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引起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发作。 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并释放促炎症因子,后者通过引起血管 损伤、导致血栓形成等机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有害影响。
致癌作用:
➢ 头发直径
1/20~1/30 ➢ 海滩沙粒
直径1/35。
PM2.5 放大1000倍后的图片
颗粒物来源:
天然源
风沙尘土
人为源
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
海水喷溅
汽车尾气
燃煤发电
建筑扬尘
工业废气
二、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与呼吸系统关系 10微米以上 鼻腔
➢ 空气中的颗粒物 会经由鼻、咽及 喉进入呼吸系统;
2.5~10微米 咽喉、气管
➢ 某些组分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系统引起全身病变。
呼吸系统:
大量的颗粒物 进入肺部
对呼吸系统产生阻 使局部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下降,
塞性损害
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换气功能丧失。
吸附有害气体的颗粒物 可刺激或腐蚀肺泡
进入肺部
壁
使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发生 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诱发
支气管哮喘,加重慢阻肺急性发作
心血管系统:
Particulates)( TSP)
可吸入颗粒物
2.5<Dp≤10m
(PM10: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 (飘尘)
细 颗 粒 物 (PM2.5 : Respபைடு நூலகம்re Particulate
Dp≤2.5m Matter)(可入肺颗粒物)
50~70微米
➢ PM2.5大约 只有
国内外大量 研究表明
颗粒物的有机提取物有遗传毒性, 颗粒物中还含有多种致癌物和促癌物。
颗粒物
致癌活性与其多环芳烃(PAH)含量有关 。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居民肺癌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正相关。
[美国学者波 普等人(2002) 的研究]
要命的PM2.5颗粒物
每增加10μg/m3
增加死亡率
8%肺癌 死亡率 6%心肺疾病 死亡率
4%总 死亡率
每降低10μg/m3
增加平均寿命
0.61岁 或
223天
思考题
➢ 面对“雾霾”,你 的应对招数有哪些?
➢ 减量PM2.5我能做 什么?
小结
1 掌握:颗粒物的定义、分类 2 了解:颗粒物的来源 3 熟悉:颗粒物对健康影响
谢 谢!
大气中常见污染物
—颗粒物
颗粒物
particulate matter
1 颗粒物的定义、分类及来源
2 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一、颗粒物定义、分类及来源
颗粒物
是指颗粒状态的物质。 包括: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分类
总悬浮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细颗粒物
颗粒物分类:
总悬浮颗粒物
Dp≤100m
(PM100: Total Suspended
➢ 10μm以上的微 粒可由鼻腔去除;
➢ 2.5微米以下的微 粒则会经由气管、 支气管进入人体 内部。
2.5微米以下 终末细支气管
肺泡
不同粒度颗粒物在呼吸系统的沉积区域
颗粒物进入气道肺组织后的转归
➢ 通过呼吸道粘液作用、纤毛运动排送至咽喉部,以 痰液形式排出体外或进入消化系统。
➢ 被肺巨噬细胞吞噬,一部分进入淋巴系统,刺激机 体产生免疫反应,诱发炎症或变态反应,最后被清 除;另一部分长期滞留在肺组织内,在肺间质形成 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