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与社会变迁 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语与社会变迁》-读书报告
《话语与社会变迁》的作者诺曼·费尔克拉夫是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当代西方著名的批判的话语分析学者。
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将研究重点放在批判的话语分析上。
诺曼•费尔克拉夫在本书导言中开宗明义地介绍了他开创的多向度的话语分析方法,他的观点是,任何“话语事件”都可以被同时看作一个文本,一个话语实践的实例,一个社会实践的实例,因此,话语分析可以在三个向度上进行:文本向度,关注文本的语言分析;话语实践向度,说明文本生产过程和解释过程的性质;社会实践向度,倾向于关注社会分析方面的问题。
费尔克拉夫在第一章中综述了非批判和批判的话语分析方法,并就存在的问题作了以下总结:(1)分析的对象是语言文本,这些文本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特性而得到分析。
对于能够代表特定实践领域的文本选择,应该保证各种实践都被代表到了,并且避免同质化。
(2)除了作为生产过程和解释过程之产品的文本之外,这些过程也被分析。
分析本身被看做是解释,分析者试图关注他们自己的解释倾向及其社会原因。
(3)文本可能是异质的和摸棱两可的,不同话语类型的结构可以用来生产文本和解释文本。
(4)话语得到历史的、动态的研究,其根据是话语类型在话语过程中的变化着的结构,并根据诸如此类的变化如何反应和建构更加广阔的社会变化过程。
(5)在社会意义上,话语是建构性的,建构社会主体,建构社会关系,建构知识和信仰体系,而话语研究侧重于话语的建构性的意识形态作用。
(6)话语分析不仅关注话语中的权力关系,而且关注权力关系和权力斗争如何构成和改变一个社会或机构的话语实践。
(7)话语分析重视话语在意识形态和实践的创造性变化中的功能,也重视话语在保证它们的再生产过程中的功能。
(8)文本是根据形式和意义的各种各样的特征得到分析的,这些特征既与语言的概念功能有关,又与语言的解释功能有关。
在第二章中,作者探讨了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产生巨大影响的米歇尔·福柯和话语分析研究。
福柯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首先对福柯的考古学研究中的话语概念做出了说明和评论,然后继续讨论话语的地位如何在福柯的谱系学工作中发生了变化。
这些部分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福柯工作中的有关话语和语言的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和视角,这些观点和视角应该被整合到以文本为方向的话语分析的理论之中。
福柯工作中有关话语分析的主要见解,在早期的考古学著作中存在着两个特别重要的主张:(1)话语的建构性---话语建构社会,包括建构“客体”和社会主体;(2)互为话语性和互文性的首要地位——任何话语实践都是由它与其他话语的关系来界定的,并以复杂的方式利用其他话语。
另外三个基本观点出现在福柯的谱系学著作中:(1)权利的话语本性——现代“生物
权力”的实践和技术在相当程度上市话语性的;(2)话语的政治性——权力斗争发生在话语之内和话语之外;(3)社会变化的话语本性——变化着的话语实践是社会变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作者也讨论了福柯工作中的某些弱点,它们使福柯的工作对于以文本为方向的话语分析的价值受到了限制,并讨论了以文本为方向的话语分析如何有助于加强社会分析,包括福柯传统之中的社会分析。
作者在第三章中提出了一种关于话语分析的社会方法:将语言学为方向的
话语分析和与话语及语言相关的社会政治思想结合起来,其形式是采用一个框架,这个框架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社会变化研究是合适的。
作者创造的话语分析方法试图将各种各样的理论视野和方法整合为一种成果,并希望这一成果可以成为研究社会和文化变化之话语向度的一个丰富有力的源泉。
作者试图将米歇尔-福柯的话语观与巴库廷对于“互文性”结合起来。
前者强调话语之社会意义上的建构属性,后者强调的则是文本的“结构”和它们来自于其他文本片段的构成,这二者的理论都指向了话语秩序构成话语实践的方式以及话语秩序被话语实践
重新构成的方式。
作者试图确定关于话语实践的动态观点以及它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而在葛兰西的权力以及霸权意义上的权力斗争的思想中,社会实践就是从这种联系中出现的。
与此同时,作者利用了语言学、以文本为基础的话语分析以及民族志方法的谈话分析中的一些传统。
作者相信,结论性的框架能够使人们在进行话语分析时,将社会性的关联和文本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以达到对于变化的理解。
给出话语分析的大体框架后,费尔克拉夫在该书的后半部分,重点论述了一些“特别有成效”的分析重点。
在话语实践研究方面,“互文性”被列为专章论述,“互文性”是文本的一种属性,它描述文本与文本间、文本与话语习俗间的相互建构关系。
作者认为,“互文性”非常有助于对语言变化的研究,是对历史性文本的继承和改造、创新过程,它受到霸权环境的限制,并体现为一种形式的霸权斗争。
“互文性”存在于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中:生产环节的“互文性”体现文本的历史性;分配环节的“互文性”涉及不同话语类型的转换,这种转化过程往往体现着隐性的权力关系;消费环节的互文性,强调了消费者带入解释过程的文本对解释的建构作用。
可以说,作者对“互文性”的概念的深化,更为透彻地揭示了文本与社会环境的深层互动关系。
为了详细阐述文本分析的不同方面,诺曼大量采用了医生与病人、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实例、以及媒体的报道,从互动控制、阐释、情态、礼貌、普遍特质、关联词与论证、及物性与主题、语词意义、语词表达、隐喻等角度,分析文本中哪些细致的技巧和策略,以怎样的方式建构了话语主体与社会现实,并导致了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无形介入。
作者在本书的结尾,综合前文,提供了话语分析的具体指南,这对于从事话语分析的读者,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在谈到当代社会话语变化的民主化、商业化、技术化趋势时,作者也表现了他的忧虑:那些用于重新设计话语实践的“话
语技术”,有可能被有权力、有资源、有金钱的人所窃用。
他预见到,话语分析者面临着“紧迫”的悖论:一方面,他们揭示话语实践的复杂社会和霸权结构,另一方面,“像许多其他领域的研究者一样,话语分析者日益面临着被整合到官僚主义和管理性的议程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