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针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淡化这一不容乐观的现状,分析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原因,主要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榜样、搭建实践平台、师资和育人环境等方面,探讨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原因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主要表现
1.自我责任感弱化。自我责任感弱化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不
负责,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不当回事。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影、闲聊等等,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
2.家庭责任感弱化。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
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在家里就像太上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3.社会公德责任感弱化。社会公德,简单说,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以德待人,
以德律己,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然而很多大学生做不到这一点。教室里的墙壁上、课桌上、甚至卫生间的门栏上,都可以看见大学生们的“涂鸦”;寝室里,有的同学根本不顾他人感受,常常高声喧哗到深夜,或是煲电话粥到深夜。
4.对他人责任感弱化。有的大学生把感情当儿戏,轻易伤害他人,对爱情不
负责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去做,敷衍了事,对老师不负责;轻易答应同学事情而不做,对同学不负责任;受点挫折就轻易选择自杀,对父母、社会不负责任。
5.自我意识高于一切。个人自我意识凸显,缺乏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奉献
精神和服务意识。注重个人价值,漠视社会价值。重视个人理想,缺乏社会理想和主人翁精神。只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忘却了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还应对社会、集体、国家乃至我们生存的环境尽一份责任;对索取、自由、权利乐此不疲,而对奉献、义务、责任却颇感不适。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突出表现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
1.“无兴趣”。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
动中就是情绪冷漠、空虚,情感委顿,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
2.“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
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甚至有学生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问”作为座右铭。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大到社会的发展、改革的前途、国家的命运、人类的理想,小到自己的学习、生活,都不想参与,都拒绝参与。
3.“无意义”。这部分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
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灰、很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严重者则走上出家乃至逃遁的道路。
三,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意识现状
整体良好,但非常令人担忧。
从全局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他们能够胸怀祖国和人民,致力于为祖国而奋斗,为人民服务,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关注时事,勇于鉴言践行,对关系到的国计民生的事情相当关心。他们真
正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致力于自身的完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们发愤图强,艰苦卓绝,但却心底光明。他们勤劳简朴,惜时节约但却乐观豁达。他们给人们以光明,以希望。
但是,大学生在责任与使命方面的问题着实令人担忧。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满口的粗言秽语让人侧目;不顾年迈的父母和深深爱着他们同学、老师而撒手人寰的大学生一再出现,不能不让人疑惑:大学生究竟有没有责任感;马加爵、药家鑫事件更是让人瞠目。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使命意识不强的现状十分令人心痛。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现象感到不满,部分人甚至因此对大学生产生一些偏见。而且,这一不良状况似乎并没有很大逆转的迹象。
这一切不得不让人痛定思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导致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
1、受西方不良思想的腐蚀。这是外因。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中
国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也愈来愈明显。特别是在部分分辨是非能力较差的人群当中,而部分学生则很遗憾的成为这一群体的成员。
2、我国教育部门在这方面重视不足。近年来,国家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大
力推动大学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国大学教育方面的问题依然很多。对大学生责任与使命意识教育的缺失,正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大学教育出现以下严重的问题:重科学,不重人文;重理论,不重实践;重能力,不重品德;重形式,不重实质等等。或许,这看起来有些偏激,但这些确确实实的存在着。
3、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
一把双刃剑,他给我们带来了繁荣,也带来社会风气的下降。追名逐利之风盛行,人们之间的关系业多出了几层涵义。人们的利己之心相当强烈,责任意识急剧下降。这些都使得校园中的莘莘学子们不在像我们的前辈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多的是“为一己之利而读书”。虽然这些并不占主流,但他们又很强的蔓延势头,在青年学生中大有市场,而且影响极坏。
4、部分大学生放松了对自己要求,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风气
的濡染,家庭教育的扭曲,国民教育的缺失。这一切就造就了部分学生的意志的消沉,追求的低俗化。他们过度追逐物质的享受,从不知使命、责任为何物。
虽然目前大学生中出现了诸多严重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大学生已经是“与家与国无望”了。出现了这些问题就是在要求我们去战胜它们、超越它们。我们是时代的强者,我们必须成长起来,完善起来,强大起来。不仅仅是在肢体方面,更是在头脑方面、思想方面
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新的环境条件下,一味地要求大学生只讲社会价值,不讲自我价值是不现实的,要引导他们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摒弃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潮中“单纯利己”的道德标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和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最大实现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
(二)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
(三)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
一个人的责任感是其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三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主要包括:(1)角色转换。以宿舍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角色有榜样、父母、老师、心理医生、领导、朋友,他们的责任心逐渐增长;(2)以高年级带低年级。让学生在承担责任的经历中去感受成功的荣誉、体会自己的价值,体验和学习承担社会责任;(3)感恩的实践活动。一般来说,社会责任感是基于对社会、国家的深厚热爱,并在这种强烈的感情支配下,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培养这种情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4)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职业意识,加强职业责任感。
(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自身的行为负责与否、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责任教育的效果。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不如身教,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自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五)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任何个性都打着社会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制约。局部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等,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首先通过家庭去影响学生,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是学生最早的老师,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殷国聪.大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性思考[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4).
[2] 王连稹,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北京
城市学院学报,2008,(3).
[3] 宋加木,等.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思考[J].山东农
大学报,2007: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