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共23页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内容 ①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主张。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 天人合一 ”和“天人感应” 学说。 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 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D.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
待考视角
3.命题点:汉代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2017·佛山二模,25)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 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 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
2.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规定 儒家经典 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兴办 太学 ,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 的地位。 ④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 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秦汉思想文化
考纲考点
(1)秦朝“焚书坑儒”。(2)董仲舒与“罢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独尊儒术”。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 (1)汉代造纸术。(2)小篆和隶书。(3)汉赋。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一、秦朝文化政策
1.焚书坑儒 (1)原因
①秦王朝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就需要统一的学术形态 ②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③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 (2)内容: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即儒士) 的事件 (3)影响:“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表明秦王朝在文化领域由 博采先秦诸子学术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转型,也摧残了文化,使儒 学转入低潮。
决定 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④权力传承“家天下”,选贤任命“公天下”
⑤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发展
3、文化:封建专制思想的大一统
①思想专制,服务政治 ②外儒内法,剂之以道
【研读教材】 图示历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wenku.baidu.com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三、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1.科技方面: ( 1 ) 造 纸 术 : 早 在 西 汉 时 期 我 国 就 已 经 发 明 了 纸 。 东 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2)数学: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最先 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3)天文历法:秦汉创制的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天文观测工具。 (4)农业医药:西汉氾胜之著《氾胜之书》为四大农书之一;战国问世、西汉编 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专著《伤寒杂病论》被 誉为“万世宝典”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2.文字:秦朝把小篆作为官方字体,后来又出现 隶书。 3.文学:汉赋出现,是一种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 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 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4.绘画: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 》
√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
【预测命题】
史料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
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
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
秦汉史小结:大一统与帝国遗产 小结
1、经济:封建经济巩固与初步发展
①封建小农经济在全国的确立
决定
②重农抑商的经济模式确立 ③工商业发展受限,丝路贸易开辟 ④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在北方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和巩固
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②形成中央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2.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以 法 家 思 想 为 主 导 , 令 “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官、法吏”学习法 律,使人们学习知识的内容只限于朝廷的法令,即秦律。
(焚书坑儒与以吏为师)其实质在于统一思想、统一人心。它是在确立了郡县制这 一治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换句话说,秦并六国,光有统一的政治制度还是不够的, 必须进而统一人心、统一思想。郡县制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用它来代替封建制是一 种历史的进步;统一人心、统一思想也是当时形势的必然要求,因此,从原则上讲, 李斯的建议是应当肯定的。因此,秦始皇也就理所当然地采纳了这一建议,把它作为 秦帝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了。
√B.新儒学影响了政治理念
C.武帝后政治局势长期动荡 D.崇尚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待考视角
2.命题点:时代变化对儒学的影响 (2017·太原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4)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 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 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 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 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 C.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
【研读教材】 史实巧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
一个核心:天人感应。
一个实质:文化专制。
两个目的:适应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两大转变:由法家思想到黄老之学再到董仲舒新儒学。 三点主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和提倡孝道。
【核心突破】
史论总结
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内容及其作用
【研读教材】 断点补充
1.黄老哲学 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 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 发展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法、儒、 墨等诸家观点,形 成自己的一家之言。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治”。“黄”:黄帝的 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思想主要 就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
本题属于观点提炼评述类试题。其解题步骤为: (1)提炼观点:抓住史料主旨句,史料第一句属于主旨句,论述的核心是儒法之争,而争论的结果是汉代 儒法合流。上述考生观点概括不够全面。 (2)评述观点: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是儒法之争的实质或主要分歧是什么;另一方面可从春秋 战国到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演变分析出现儒法合流的原因。 (3)升华认识:归结出主流思想的演变取决于社会潮流的变化。
【研读教材】
易错提醒 (1)罢黜百家≠禁绝百家。 “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 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 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 (2)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 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李英华:《秦汉之际国家意识形态通论》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二、汉代儒学
1.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 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汉初道家“ 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核心突破】 对比归纳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
董仲舒新儒学
先秦儒学
重点
讨论神学问题
讨论现实问题
功能
为现实政治服务
是对“真理”的追求
特点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
地位 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
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待考视角 1.命题点:汉代新儒学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三,24)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建元”年号后,汉 代年号大量出现了“元”“始”“初”等字,即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 从头重来一次。然而一次一次的“更始”,使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 乎。此年号现象说明汉代 A.确立了“民本”治国原则
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
泱中华帝国文明。
——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史料主要反映了先秦儒法之争到汉代儒法合流的思想发展历程。概括上述
史料观点,并做简要评述。(12分)
【预测命题】
答案示例 观点:先秦到汉代经历了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的历程。 理由:儒家强调德治(礼治)侧重于“如何治国”,法家强调集权、法治侧重于“如何 立国”。儒法之争的实质是“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的两大政治问题。秦汉时期, 中央集权政治的不断发展;农耕经济和社会逐步走向繁荣;文化发展多元一体,儒 法合流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 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从另一方面 ,对形成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也有积极作用。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 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 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核心突破】 史论总结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 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 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 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 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 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