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中生命意识20页PPT
鲁迅及作品分析PPT课件

2020/4/27
-
5
鲁迅思想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 期。后期鲁迅显示出在思想上的一些新 的发展,即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早期 坚持个性主义到后来站在阶级角度认识 到群众的力量。
2020/4/27
-
6
前期:
进化论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鲜明特征,但 其思想呈现相当的复杂性。摒弃了进化论中 “弱肉强食”等消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 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 会的进步、强调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 极因素。
2020/4/27
-
30
1.旧式知识分子形象
(1)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旧社会文人 以《孔乙己》中的 孔乙已、《白光》中的陈
士成为代表。 孔乙已、陈士成曾如醉如痴地追求功名利禄,
却终生未爬上统治者的显赫地位,而他们所受的 教育又不能支持其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最后成为 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
2020/4/27
2020/4/27
-
27
《风波》讲述了撑航船的七斤在城里被剪去了 辫子,当皇帝就要复辟的流言传来时,七斤的家 里立刻紧张起来,辫子的有无成为问题的焦点。 赵七爷、九斤老太等人物各具特点,一个个神态 毕现。小说结尾处描绘了风波过去后的平静,暗 示复辟虽然不曾成功,而生活的进行依旧没有脱 离原来的轨道,既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普 通民众和辛亥革命之间有着深深的隔膜。同时也 说明农民的觉醒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2020/4/27
-
13
《 呐 喊 》出版于1923年,它收录了1918年至 1922年的小说十四篇,包括《孔乙己》、《药》, 《明天》,《一件小事》,《故乡》,《头发的 故事》,《阿Q正传》等。
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 命者助阵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小说具有充 沛的反封建的热情,从总倾向到具体描写,都和 “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了文化革命和思想 革命的特色。
人生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鲁迅PPT课件

•人性 •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 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 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 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 ----巴金,中国作家
第7页/共47页
•最难忍受的痛苦,也许 是想干一件事而又不去 干。
•
----罗曼·罗兰,法国作
家
第8页/共47页
• 就人性而说,保证它 的向导,就是人的良心。 • ----丘吉尔,英国政治 家
第3页/共47页
• 老人相信一切,中年人 怀疑一切,青年人什么 都懂。 • ----王尔德,英国作家
第4页/共47页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 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 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爱因斯坦,美国科 学家
第5页/共47页
•需要漫长的岁月,才 能返老还童。 • ----毕加索,西班牙画 家
•自然 • 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 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 本。 • --宗白华,中国美学家
第38页/共47页
•不仅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一部分, 而且人必须与自然多少有一点同型(这就是 说近似于自然),以便能够在自然中存活。 自然使人演化发展。 • ----马斯洛,美国学者
第39页/共47页
•我怀疑,宇宙不但比我们 所想象的更为奇怪,而且 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为奇 怪。 ----J·B·S霍尔丹
•
--
--兰德尔·贾雷尔,美国诗人
第33页/共47页
• 美·艺术 • 如果艺术放弃了它的富于想象力的媒介, 那么艺术也就放弃了一切。 • ----王尔德,英国作家
第34页/共47页
• 如果伽利略是在诗歌中提出了地动说,或许宗教 法庭就不会去干涉他。
• ----托马斯·哈代,英国作家
• 艺术是美的集中表现。 •
初中语文鲁迅朝花夕拾名著导读PPT教学课件

孙郁 柳斌杰
《朝花夕拾》在文体上别有创意,小 说笔法与随笔韵致交融在一起,行文 别是一番境地。
《朝花夕拾》虽然是散文,但它追忆 “往事”,却不忘现实,丝毫没有减少 其昂扬斗志,同样是鲁迅用来抨击社 会黑暗势力的工具利器。
作品影响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 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 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
《朝花夕拾》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 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 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父亲的病:1926年10月7日
后记:1927年7月11日
第二部分
阅读准备
主要内容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 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 取了“猫”这样一个类 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 相似的人。
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 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 的怀念感激之情。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 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 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 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 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 悲惨处境。
《二十四孝图》中揭露了封建孝道的 虚伪、丑恶和残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 中鞭挞了封建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对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的束 缚、压制和摧残;
《无常》一文中采用《聊斋志异》的 讽刺笔法,揭露了人间没有公正的裁 判,嘲讽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 旗号的“正人君子”;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

2024/3/27
1
目
录
2024/3/27
•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 内容概述与篇章结构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手法与审美特征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阅读策略与学习方法建议
2 contents
01 作品背景及作者 简介
2024/3/27
3
鲁迅生平与创作背景
倡导进步思想
鼓励人们追求进步和创新, 反对守旧和倒退,推动社 会不断向前发展。
14
04 艺术手法与审美 特征
2024/3/27
15
独特叙事方式和抒情技巧
回忆性叙事
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故 事串联起来,形成独特的 叙事风格。
2024/3/27
情感渗透
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的情 感自然流露,使读者产生 共鸣。
21
当代价值: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01
弘扬民族精神
《朝花夕拾》作为一部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 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024/3/27
02 03
促进文化创新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来 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 和发展。
通过长妈妈的形象,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意。
2024/3/27
02 03
藤野先生
他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教育家。作者通过藤野先 生的形象,歌颂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并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 切怀念之情。
范爱农
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作者通过范爱农 的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朝花夕拾》鲁迅名著散文重点知识点梳理学生必读经典名著知识课件PPT模板

感谢观看
文学家鲁迅代表小说之一
汇报人:XX
等。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 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 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 <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 拾》。
作者介绍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 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 多月,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 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 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 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 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藤野先生》
第叁章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 物: 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
——是鲁迅儿时的保姆,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的女 雇工,她出身卑微。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 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 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 善良的一面。
人物介绍
藤
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
野 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先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
生 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朝花夕拾读后感悟PPT演示文稿

,入木三分。
第15页,共22页。
4、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 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
,始此《深的对4、无刻人猫多末而常 地的 的用 , 意作》 刻丑 强反 其 在者恶 烈通 画讽 实 彼在面 憎过 出”手 是批目 恨无 了的法 反判; 形常 现巧。话《 成这 实、妙狗了个生表正讽讽•鲜“活面说刺猫刺明鬼中上,封•。鼠的”某很在建》对和些冷叙旧作比现“静述制者。实人地中对中格度小的”叙暗、隐“不述含旧鼠人如事着道的”““件德言爱对 鬼的时在和比 格, ”
鲁迅的童年似乎是一首曲子,我们的童年也跟着渐渐的 留下美好的记忆,朝花夕拾带我们领略了鲁迅的童年琐碎 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领悟了不一样的时代快乐
第19页,共22页。
他的望之朝的 远着 中花书大自,夕中的己他拾写抱的又是的负国拿大,鲁家起大又迅和笔小写先同杆小出生胞子的了事当处作晚既时于武年表的水器时现社深,对了会火写他混童热一 年乱些往。文事他章的的嘲缅志讽向怀一是,些当书贪一中官名,以孔子又他口写童中一年所些时提文倡章 发的来生君鼓的子舞各,一种可些面事进对情入当来社时塑会混而造乱的茫人社茫物会然,和的来种青种年 表坎去达坷为他,国对便家童只效能年力束的。手怀而无念我策还与。钦向佩往鲁。迅先生
。
第6页,共22页。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 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 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 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 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 的同情和悼念。
第7页,共22页。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 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 ,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 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 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
鲁迅生平、思想及创作.PPT课件

1936年10月19日,这位本世纪中国与世界的文学大师, 放下了手中的笔;这位思想的巨人,停止了思想。成千上 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
旗帜,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 《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 《奔月》《铸剑》《非攻》《理水》《采薇》 《出关》《起死》。其中,《补天》原名《不周 山》。《铸剑》原名《眉间尺》,作品中的人物 “黑色人”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 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
城镇贫民(《药》
饱受凌辱的农民(《故乡)等。
❖ 《彷徨》出版于1926年,将1924年至1925年间所作 的小说11篇收入。包括《祝福》(1924年)、《在酒楼 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
《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 (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弟兄》、《离婚》(1925年,也是鲁迅最后一篇 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三)后期(1927-1936)
1、促使鲁迅思想进一步发展和转变 的第一个巨大推动力是中国社会的 现实变动。
2、促使鲁迅思想进一步发展变化的 第二个巨大推动力是1928年的革命 文学论争。
二、鲁迅创作情况概要 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 《呐喊》《彷徨》;
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 事新编》;
中学生必读经典文学著作朝花夕拾鲁迅名著作品读后感PPT模板

人物介绍
藤
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
野 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先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
生 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日本仙台医专的一位解剖学教授,他个子黑瘦,八字须,带着眼镜,
穿衣不太讲究,讲课时声调抑扬顿挫,他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有
主题思想
《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 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 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 残。
主题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父 亲 的 病 》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 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 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 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 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 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 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 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主题思想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 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 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 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 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 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 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鲁迅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鲁迅作品中的生命意识一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鲁迅的伟大,核心在于他用自己的全部作品确立了以人的个体生命为价值中心,从个体生命生存发展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的观念与方法。
由此,他发现了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中国的文明“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中国的民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这样的观点虽然不无偏激,但谁也无法否认它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洞察。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史,残害生命的现象源远流长。
人们普遍关注的只是永恒性的道德原则和群体性的伦理秩序,没有人来关心人的个体生命的权益与尊严。
人们长期处在一种人人吃人又人人被吃的怪圈中,以至于吃人者与被吃者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都向往通过各种途径爬上吃人者的宝座。
《狂人日记》就向我们展示了这么一个“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一个“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在这些吃人者中,不仅有作为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还有作为社会的未来与希望的小孩,有“给知县打枷过的”,“给绅士掌过嘴的”,“衙役占了他妻子的”,“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等各类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甚至连具有清醒的现代人的意识的狂人本身,也醒悟到自己“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自己也是“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民族的一员。
《阿Q正传》中写到的闭塞落后的未庄,同样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处于未庄上层的赵太爷之流,平时趾高气扬,专横残暴。
他们依靠暴力欺压民众,积敛财富,也在暴力革命的高潮中低声下气,遭遇抢劫。
处于未庄底层的阿Q之流,受尽欺压,一贫如洗。
他们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劳动收益得不到保障,甚至连自己的姓名权都没有。
但他们同样信奉吃人的道理。
阿Q经常是“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
他的革命理想首先是毁灭别个与他有过矛盾的生命,其次是拿来别人的金银财宝,接着便是随意占有他自己喜欢的女人。
鲁迅伤逝精PPT课件

• 此时期鲁迅创作大量第的10页杂/共文32页,完成《故事新编》。
一、鲁迅的思想和创作道路
• 鲁迅曾在此画旁题 曰:“曹白刻。一 九三五年夏天,全 国木刻展览会在上 海开会,作品先由 市党部审查,‘老 爷’就指着这张木 刻说:‘这不行’ 剔去了。”
• 《彷徨》中,以第一人称“我”叙事的小说比 《呐喊》多得多,这里的“我”,并非《呐喊》 中仅仅是的小说叙述者或客观的事件目击者,更 多是小说人物命运的重要参与者和人格批判的对 象,即使那些不以第一人称出现的小说,也带有 强烈的自我观照色彩。
• 《在酒楼上》、《孤第独20页者/共》32页和《伤逝》,是《彷
第三、鲁迅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典型人物。
底层农民:阿Q、祥林嫂、润土等 知识分子:涓生、子君、魏连殳等 群体形象:《示众》《药》《孔乙己》《祝福》 统治者形象:鲁四老爷、赵太爷
第23页/共32页
二、《呐喊》与《彷徨》: •《呐喊2》0《世彷纪徨中》国创小作成说就的:开山与高峰
•第四、鲁迅是现代小说民族形式的最为重要的创造者。使现代小 说走向成熟,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苦闷 北京 抄古碑 闷沉默 思索追寻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上海 直面革命的残酷现实 接受阶级论
投身革命文学论争 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
第12页/共32页
二、《呐喊》与《彷徨》: 20世纪中国小说的开山与高峰
• 《呐喊》写于1918年至1922年,大约相当于五 四高潮时期。《彷徨》写于1924年至1926年, 是五四落潮时期,时代背景与个人心境的变迁, 决定了不同的创作面貌。
鲁迅作品中的生命意识ppt

•研究结论:
主观因素使他一直对生命与生命体抱以特别的关 注,黑暗社会的现状和社会斗争的激烈又使他近距离 接触死亡,激发他对生命的思考,并折射到作品中。
研究途径——分解课题
•方法提示:在阅读材料时,有意识注意从不同角度批注、归纳要点, 留待最后梳理,作为分解课题的依据。
——《随感录二十九》
材料二: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 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 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野草〉题辞》
结论一:
生命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新旧的更替是生 命的主要表现形式,死亡的降临不过是生命的另一 种开始。
幻灯片 11
研究目的
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深入了解鲁迅,激发阅读兴趣。 掌握围绕一个论题梳理资料、归纳观点的研究方法。
研究途径——知人论世
• 再来了解鲁迅
幻灯片 4
1、家道中衰,亲见父亲逐渐病重直
至死亡。 2、早年赴日本学医 3、相信“进化论” 。 4、因长期的辛劳,一直多病, 直至逝世。
参考资料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 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 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 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 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 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 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 ——《〈呐喊〉自序》 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从《野草》文本中看鲁迅的生命意识

、
孤 独 寂寞 的荒 原
英 国象 征 主义 诗 人 艾略 特 的代 表 作 《 原 》 , 曾为我 们 展 示 荒 了一个 万物 萧 瑟 ,生 机 寂灭 的西 方社 会 。春 天 原本 该 万物 复 苏 , 生 意盎 然 ,而 在 诗人 的笔下 ,现代 文 明的象 征— — 伦 敦却 是 一 片 枯 萎 的 荒 原 。 在 这 没 有 生 气 的栖 息 之 所 ,人 不 生不 死 , 虽 生犹 死 ,心 中唯有 幻 灭和 绝 望 ,人 们 在浑 浑 噩噩 中走 向死 亡 。诗 人 把 现 实社 会 比作地 狱 ,把 现代 人视 为 没有 灵魂 的幽灵 。 作 品是 时代 的写 照 ,是 作 家情 感 世 界 的投 影 ,散 文 诗集 《 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野草 》共 二十 三 篇 , 1 2 年至 1 2 年 写 于 北京 ,1 2 年 结 94 96 97 集 出版 。它 虽然 仅是 一 本 七十 余 页 的小 书 ,但 由于艺 术 的 奇诱 、 风 格 的独特 、思 想 的深 邃 ,成 为 中 国乃 至世 界 文 学艺 术 宝库 的经 典 。 《 草 》是 一部 既关注 现 实 历史 和 个人 生 活 , 又超越 现 实 历 野 史 和个 人 生活 ,也是 鲁 迅 思索 人 生 、 叩问存 在 的 生命 之 诗 。其 中 流 露着 他 把握 不 住人 生 的苦 闷和 寂 寞 ,又燃 烧 着 他不 断探 索 追 求 的进 取 精神 的火 焰 ,作 品表 现着 鲁 迅独 有 的精神 世 界 。
草 》也 为我 们 展现 了一 片荒 原 世 界 。1 2 年 一 1 2 年 ,正是 北 洋 94 96 军 阀统 治 北京 ,各派 军 阀不 仅 充 当帝 国主义 列 强 的走 狗 ,而 且 连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30张PPT)

文坛先声
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 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6月,读 《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9月,发表小说《风波》。 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 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8月返京。11月, 《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 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奋力求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 加府考,继续前往江宁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 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 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与厉绥之、 钱均夫一同赴日本公费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 (为日语学习速成班),三人同班同寝室。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 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 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肄业,相识藤野严九郎。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 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 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 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鲁迅的思想与创作PPT课件

三种装帧版
依据全集初版本版权页的记载 ,它们分别是 1938 年6 月15日“鲁迅全集出版社” 初版的普及本
同年8月1日以 “复社 ”名义出版 的甲、乙两种精 制的纪念本——每部书上均特别标明为 “非卖品”, 且各有顺序编号,都只印了二百部。
甲种文字用道林纸,插图用铜版纸,并用布面精装,书 脊烫金。每部实价连运费计五十元。乙种用皮脊烫 金,附楠木书箱一只,实价连运 费计一百元。 ”
7、此外,还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 要》等学术著作。
三、《鲁迅全集》版本更迭
1938 年20卷本 1958年10卷本 1981年16卷本
2005年18卷本
1938 年20卷本
出版过程:政治障碍、经济困难 全集前10卷收创作和杂文,学术专著与古籍
辑校如《中国小说史略》《嵇康集》《唐宋 传奇集》等。后10卷收鲁迅译文。 20卷全集在1946年、1948年沦陷区和解放区 都有重印。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3年12月印 行了该书的简化字重排本。
1938 年20卷本
缺憾与不足
其一是收录作品很不完备。如数十年的鲁迅日记和上千封书 信以及许多重要佚文及辑校的古籍均没有收集,所以其后就又 有 《鲁迅全集补遗》(唐改编,1946 年10月,上海出版公司 初版)、《鲁迅全集补遗续编》( 唐搜编,1952 年3月,上海 出版公司初版)、《鲁迅全集补遗三编》( 文叙编,1978年7 月,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初版)和许广平所编影印本 《鲁 迅书简》(1937年6月,三闲书屋初版 ,收69封)、铅印本 《鲁迅书简》(1946年10月鲁迅全集出版社初版,收855封,以 及 《鲁迅书简补遗致日本人部分》(吴元坎译,1952 年1月, 上海出版公司初版,收88封) 等等相继不断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