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免疫调节细胞因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免疫调节
抗原竞争现象 先进入机体的 抗原可抑制随 后相隔1~2 周 进入的另一种 抗原所产生的 免疫应答强度。
结构相似的不同抗原之间竞争性调节
的封闭作用
2. 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调节 (1) 独特型 – 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不同分子V区及的V区所具有
特异性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独特性抗体(2) (2) 抗独特型
3. 主要生物学功能
(1)局部低浓度 免疫调节:协同刺激和T 细胞活化,促进 B 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2)大量产生 内分泌效应:诱导肝脏急 性期蛋 白合成;引起发热和恶病质。
(二)2 (又称 T 细胞生长因子,)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T细胞产生。 2. 作用方式 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3. 主要生物学功能 (1)活化T细胞,促进细胞因子产生; (2)刺激细胞增殖,增强杀伤活性及产生 细胞因子,诱导细胞产生; (3)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正常细胞
细胞因子的产生
如活化的淋巴细胞、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细 胞、成纤维细胞、上皮 细胞、内皮细胞等。
1、6、12 和 18、 与 受体超家族——主要由巨噬细胞 产生的细胞因子
(三)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1 发挥效应具有非特异性,无抗原特异性和限制性 2 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效应,微量而作用强. 3 发挥效应特性
远距离作用
(二)细胞因子来源和产生特点
1 细胞因子产生具有多源性 (1)活化的免疫细胞 (2)基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 (3)某些肿瘤细胞,骨髓瘤细胞 2 细胞因子产生具有多向性 (1)一种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2)几种不同的细胞可产生一种或几种相同的细胞
因子 (3)一种细胞因子可以作用于不同的细胞
多效性 重叠性 拮抗性 协同性 网络性
多效性
4
活化、增殖、分化
B
增殖 胸腺细胞
增殖 肥大细胞
重叠性
2、 4、 5
均有刺激B细胞
B
增殖的功能
协同性
4+
5
拮抗性
4
B B细胞
更有效地诱导类 别转换
阻断4诱导类别
B
转化的作用,4抑

多相性网络 性效应
4 具有双重作用: (1)有利:免疫调节、促进造血、抗感染,抗肿瘤 (2)有害:炎症、休克、发热、自身免疫病、肿瘤
二、B细胞的调节作用
1. 当抗原浓度低时,B 细胞则由高亲合力的()直 接识别处理抗原,供细胞识别,可补偿其他对低 浓度抗原递呈无能的不足。
2. 活化 B 细胞表达的协同刺激因子B7-1(80)与 T 细胞表达的B7-1受体(28)结合,调节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的调节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由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
1细胞和2细胞比较
——————————————————————
细胞的调节 1细胞
2细胞
——————————————————————
杀伤活性 强

分泌因子 γ 4,5,10 β
(四)γδT细胞 (1)分泌 γ、2 和 α增强细胞免疫应答。 (2)分泌 4、5 和 6 增强体液免疫应答。 (3)分泌 3 和 增强骨髓的造血能力等。
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 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的统称,可调节多种细胞 的生理功能。
二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一)理化特性和分泌特点 分泌型小分子糖蛋白(<60) 单链或双链,三聚体
(1)单体:大多数,如2、3、α; (2)二聚体:如:12; (3)三聚体:。 特点
自分泌() 效应旁分泌() 内分泌()
三 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 抗感染和抗肿瘤 2 免疫调节作用 3 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4 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 5 其它
一、白细胞介素 (,) 能够介导白细胞间及其他细胞间相互
作用的 细胞因子。
(一)1(又称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 产生。 2. 存在形式 1α和1β。
自分泌:某种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产生细胞本身。
旁分泌:某种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产生细胞临近的 细胞。
内分泌:某些细胞因子高剂量时可以作用于全身远 处的靶细胞。
细 胞
作用于分泌细 胞自身

自分泌 autocrine




方 胞
血液循环
内分泌 endocrine
2诱导T细胞增殖
(三) 4 1. 细胞来源 主要由 2 细胞、肥大细胞及嗜 碱 性粒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促B细胞增殖、分化; (2)诱导 1 和 产生; (3)促进 0 细胞向 2 细胞分化; (4)抑制 1 细胞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 (5)协同 3 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等。
2-α 抗1V区骨架部分,具有封闭相应或 分子的抗原结合点,抑制相应B细胞克 隆的活化
2-β 抗1V区部分,具有类似相应抗原的 分子构象,可模拟抗原与相应B细胞克隆 受体结合并使之激活,故称为抗原的内影
像( )
独特性-抗独特性网络调节示意图
四、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的调节
协同刺激分子 B7(B7.1、B7.2)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28、 -4
势,抑制0向1细胞分化。1或2细胞的优先活化而导致 不同类型免疫应答及其效应呈优势的现象称为免疫偏 离。
(二)4+ 25+ 调节性 T 细胞的调节
4+ 25+ 发挥负向免疫调节作用,主要具有维持 机体免疫耐受以及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作用。
(1)主要通过分泌 β和 10,抑制免疫应答。
(2)通过膜分子调节免疫应答
① 表面表达4,与效应细胞上的28竞争结合 8086,抑制效应细胞功能。
② 表达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在4+ 25+ 的免疫抑制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
③ 25 可与效应细胞竞争结合2,导使效应细胞 停止增殖而抑制免疫应答。
(三)细胞的调节
细胞为8+T细胞。 细胞具有杀伤靶细胞和 调节免疫应答的双重作用,分为1(或81)细胞和2细胞 (82)。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比较 —————————————————————— 受体 亲合性 作用 所在细胞 —————————————————————— 28 低 促进T活化 静止或活化的T细胞 -4 高 抑制T活化 活化T细胞表面 ——————————————————————
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的调节
免疫偏离 当1细胞占优势,抑制0向2细胞分化;2细胞占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