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美语文主题学习论文:主题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
![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https://img.taocdn.com/s3/m/4adc65486bec0975f565e279.png)
回归本真,着力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发表时间:2020-12-09T12:56:55.8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作者:于洪敏[导读] 本真语文学习注重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发展,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提升,最终实现学生健康快乐发展。
于洪敏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学区中心校 024026摘要:本真语文学习注重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发展,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提升,最终实现学生健康快乐发展。
随着许多课程的发展,语文的学习也在变化着。
无论课程的发展是怎么样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
回归本真,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又可以使得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
对于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充满着诗意、放松的情绪去学习的,但由于现代化的教育还没有考虑到让学生回归本真的去学习语文,普遍而来的是学生对于语文的枯燥乏味。
所以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回归本真的去学习语文,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
关键字:回归本真;语文学习;共同体引言:对于目前的语文教学而言,许多新媒体的东西往往代替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许多多媒体的过度使用破坏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依赖多媒体,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安静的阅读和用心去感受文章的情感。
所以对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重难点的把握、教学的方式、教学的环境设置以及课堂练习的安排与对话都是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回归文本在语文课堂课上,教师不应该搞花架子,不能剥夺学生的阅读过程,而要踏踏实实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真和学生一起研读文本,让学生学会实实在在地读书,要体现“语文味”。
教师尤其不能用自己的详细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用自己的阅读理解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要让学生养成依据文本,读出真感受,做出正确分析的好习惯。
对于学习语文,课本无疑是最主要的学习材料。
要使得语文的教学回归文本,就是要学会重视阅读。
往往读的越认真,同时也要动手动脑,这样才可以了解课文中的真正涵义。
语文教学回归本源,铸造核心能力
![语文教学回归本源,铸造核心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dae70343186bceb18e8bb4b.png)
语文教学回归本源,铸造核心能力作者:季美红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20年第9期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季美红【摘要】语文教学回归本源,就是要规避非语文本质、非语文规律的无效劳作,确定语文发展的教学核心,借助原生态的语文知识、语言经验,依循语文课程的本质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儿童内在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真正生长。
【关键词】依循本真;铸造源头;激活思维;开掘人文语文教学回归本源,就是要规避非语文本质、非语文规律的无效劳作,确定语文发展的教学核心,借助儿童原生态的语文知识,依循语文课程的本质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儿童内在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真正生长。
一、基于生本立场,铸造本体之源对于语文教学而言,相同的文本可以放在不同的年级来教,但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都应该发生较大的变化。
只有真正地贴合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和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形成情感共鸣,为语文能力的生长助力。
比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天窗》出自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主要描述了江南乡村的孩童在“雨天”和“夜晚”两个场景下,借助天窗展开遐想,给自己带来愉悦体验的经历。
无视学生的立场,导致很多教师只是机械的依托语文要素,圈画关键词,并从中挤出标签式的情感,貌似就落实了语文要素,其实学生内在的波澜并没有真正形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更好地落实学生的认知意趣,激活学生生活中的感受,体悟作者内在的认知体验,想象自己被封闭在一个百无聊赖的空间,只有屋顶的天窗是你与外界沟通的一个通道。
此时,天窗就像是一块屏幕,就像是一面放大镜,让我们看到了之前没有看到过的事物。
激活了这样的体验,教师则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情感走进文本的语言,文本的语言就像活了一样,流淌在学生的心田之中,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凸显本质属性,依循本真之道1. 紧扣课程规律,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教学有着自身的规律和原则,应该紧扣“语言核心”,帮助学生形成感性体悟和理性认知的和谐并进。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https://img.taocdn.com/s3/m/39eca5e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b.png)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沈玲玲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2(000)031
【摘要】如今的语文课堂热闹非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体表现在:课堂上充
斥着大量的声音、图像信息.课堂上离不了看似热闹的小组讨论,课堂上各种才艺表演各显神通……总感觉语文课堂似乎有点忘本,忘记了语文课堂的语言文字训练,忘记了语文课堂的琅琅书声,忘记了语文课堂的大胆质疑……我觉得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一下如今的课堂,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总页数】1页(P30)
【作者】沈玲玲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实验小学 226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回归本色,追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本真
2.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
3.《穷人》教学案例——语文课堂呼唤“本色”回归
4.收放并举,回归本色——打造富
有生机的语文课堂5.以读促悟,回归语文课堂本色——以《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体
验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向“美境”:回归语文的美学根本
![走向“美境”:回归语文的美学根本](https://img.taocdn.com/s3/m/f34c859d7fd5360cbb1adbdf.png)
走向“美境”:回归语文的美学根本作者:郭东霞来源:《江苏教育》2020年第07期【摘要】王兰老师躬耕于小学语文课堂60多年,她的语文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美丽语文”。
继承和发展王兰“美丽语文”教学实践经验,重新审视王兰课堂教学对儿童语文教学审美化意境的追求过程,即为走向“美境”。
“美境”包括三个层次:“入境”时的美妙、“情境”中的美思、“境界”中的美好。
通过赏析王兰老师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可以认识到,围绕“美境”这个核心元素,王兰的课堂生动诠释了对语文教学规律以及对儿童生命成长的深刻认识。
这对于继承、传扬王兰语文教学思想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王兰;美境;教学案例;赏析【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5-0012-04【作者简介】郭东霞,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南京,210018)副校长,一级教师,南京市玄武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在王兰老师生活工作了60多年的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里,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共识:王兰老师的课堂本真而美丽,散文一样的语言,国画一样的课件,书法一样的板书以及恰到好处的音乐,包括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让她的语文课堂精致而不失高雅,精巧而不失质朴。
的确,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王老师形成了具有以“美丽”为主要特征的语文教育理念、教育风格、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
2017年,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的“王兰‘美丽语文’教学思想的实践与推广”获批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2020年“走向‘美境’:传承王兰语文教学思想的创新研究”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通过总结、提炼王兰老师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学校提出了“美境”这一命题。
何为“美境”?学校认为,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美丽的学科,这种美丽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吟诵品味、知识传递、赏析语言、体悟情感、分析鉴赏等教学方式创设达到一种审美化的意境,这种审美化的意境即为一种指向儿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美好状态。
打造语用课堂,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打造语用课堂,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https://img.taocdn.com/s3/m/3c527d558762caaedc33d4ab.png)
打造语用课堂,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发表时间:2017-03-15T15:40:01.8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作者:丁国红[导读] 学习本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读到的每一本教材都不失是文质兼美的好范本。
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小学2393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性,挖掘文本中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回归本位,指向语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回归本位一、立足教材,运用教材,捕捉课文中的“语用”训练点学习本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读到的每一本教材都不失是文质兼美的好范本,毫无疑问,书本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主要来源。
我们的语文教材在语言文字、篇章结构、文章体裁等方面都设计得独具匠心。
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注重语文课堂的品词析句,以培养学生提炼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目标,将“语用”意识渗透到每个学生心里。
在第23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平民教师,本真教学的权威代表人物——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诚实与信任》就将“语用”教学落实得淋漓尽致。
在教学这一课中“我”与小红车主的对话部分时,老师让学生给对话加上提示语,再变化提示语前后的位置让学生朗读并体会,然后再将加了提示语的对话和没加提示语的对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反复阅读讨论后学生发现课文里不用提示语是因为这里的对话一读就懂,一看就知道是谁说的话,所以不需要,而且这里没有提示语,语言更连贯,更有学生发现这里作者运用了换小节的方式代替了提示语。
在这一课中薛老师善于运用教材,立足文本并对文本进行深入一层的开发和利用,并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对话描写,掌握同一对话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式去描写。
与薛老师的发现教材的语用点、落实语用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更是将语用教学运用得驾熟就轻。
回归语文教学本身,凸显语文魅力
![回归语文教学本身,凸显语文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aa1452fbad51f01dc281f190.png)
回归语文教学本身,凸显语文魅力池店中心小学李丽红我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新老师,很有幸能够去厦门参加“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的观摩研讨会,这次的厦门之行让我收获了很多。
因为我的课堂经验不是很足,一直以来总是有好多个问题使我很困惑,老是无法得到解答:不知该交给学生什么东西,不懂该用何种方式来教效果会更好。
我像一个找不到路的孩子,一直徘徊不前,犹疑不定,不知前面路在何方。
可是经过这两天的听课,我真的有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名师毕竟是名师,他们的课堂顿时让我耳目一新。
薛法根老师的风趣幽默,王文丽老师的从容大气,王崧舟老师的诗意感悟,陈金龙老师的真情流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们的课堂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给他们阅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教会他们审美,学会判断。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上学期的公开课《微笑》,当时很多老师给我的评价就是我在思想教育方面花了更多的时间,而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以及诗歌本身需要的朗读等方面相对就显得不足,整堂课上下来就有点像是思品课了。
我当时很疑惑,不太懂得这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才发现自己那时是那么糟糕,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那么的少,自己竟然把最重要的文本给忽略掉了。
我感觉我只是站在语文教学的门口,还没有真正地踏入语文教学的大天地之中,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学习。
一直到我真正地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之前,我认为语文课并不是十分难上,只要能让学生学会认字,会说能写就可以了。
感觉到自己小时候的语文老师也没教什么,自己就这么顺顺利利地上了这么多年学,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一直是很舒服很轻松。
直到我当上了语文老师,我发现其实语文教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而我只是停留在表层,以前的那些认知是如此的幼稚无知。
立足于学生的需求,教给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王文丽老师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也很认同她的观点。
毕竟这个社会太过残酷,孩子们太过稚嫩,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现实。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之美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dadc9a2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d.png)
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之美
蔡晓琳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上旬)》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随着不停推进和深入的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堂开始更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生动,张扬学生的个性.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呢?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所以,教师只有舍繁取简,追寻形式简洁而内蕴丰盈的语文课堂,才能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让学生乐于学习,学有所得.
【总页数】1页(P16)
【作者】蔡晓琳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心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思考
2.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之美
3.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4.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探讨
5.浅谈回归本真的语文课堂教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回归语文教学本真](https://img.taocdn.com/s3/m/43c60c5683d049649a6658ae.png)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回归语文教学本真发表时间:2010-10-27T16:27:34.543Z 来源:《学园》2010年9月上期供稿作者:倪逊[导读] 读一篇课文的目的就是要“识斯真”,看来语文教学不花大量的时间去读是行不通的。
倪逊江苏省兴化中学【摘要】几十年来语文教学效率问题和学以致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语文教师往往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却忽视了语文听说读写的内核,甚至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所以虽然语文教师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学生也做了很多努力,语文能力却总是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本文试图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论述回归语文教学本真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效率听说读写语文教学本真【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090-02 语文教育大师张志公先生曾尖锐地指出:“多年来,我们语文学科,自觉或不自觉的可以说变化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学生大学毕业了,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还是没有。
需要写,写不好;说呢,结结巴巴,说不好。
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要写写不来,要说说不来……今天的语文教学要考虑到七八年、十几年以后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要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
第二,做到学用兼顾,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句自古名言,可是我们在语文课上没有做到。
学语文,需要写,就能写;需要说,就能说。
简而言之,我们要在这两个方面有突破性的办法,一是在效率上有所突破,二是在致用上有所突破。
”张志公先生的一番话,可谓切中了我们当前语文教学的时弊,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不自觉的背离语文教学的本真,往往抓住了表象,却忽视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内核。
听读说写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四个基本方面,也是当代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易忽视的四个方面。
就其作用和特点来说,四个方面既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互相替代,同时又有严密的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回归语文本真,让学生快乐学习获奖科研报告
![回归语文本真,让学生快乐学习获奖科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a4690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e.png)
回归语文本真,让学生快乐学习获奖科研报告 2021年初冬,我有幸跟随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一起参加了钱梦龙先生课堂教学艺术研修班活动。
通过听讲座、观课,让我有了新的启发,坚定了我回归语文本真的想法和一定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到幸福的决心。
曾几何时,在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上,我们看到各种精美的课件贯穿语文课堂始终。
语文课堂上老师按照自己预设的流程不断更新着PPT,学生只是被制作精良的PPT吸引着,被老师拽着走。
给观课老师的感觉是学生好像都特别“厉害”,老师设置的问题总是可以在简单的讨论后有精彩的展示。
课堂环节紧凑、教学流畅,但观课之后总是让人感觉不对味。
现在想来,根源在于没有把学生放到主体的位置,教学实践中说是以学生为主体,其实还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必须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习得,尤其是没有关注到大多数学生的习得。
课堂上配合老师的学生都是这个学科成绩比较优秀的,更多成绩一般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无所适从,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即使有那么多觀课老师在身边也表现得无所事事。
课堂上学习的快乐、幸福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更无从谈起了。
以下为笔者参加此次活动后的几点感受:一、语文课应该像钱梦龙先生所倡导的,成为一种引导学生真正学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锻炼自读能力的新型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南京的袁老师执教的《奶奶和 1973年的诺贝尔奖》就很有代表性。
这是一篇与七年级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上课伊始,袁老师在投影上展示了文章的标题,请学生记录下自己读到文章标题后所想到的,然后点名让学生来回答问题。
因为只有一个标题呈现,而且需要把思考的内容写下来,这样的要求适合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必须要通过思考才能完成。
这一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
这样的任务很新颖,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
从课上学生的表现来看,这种方式明显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
接着教师用投影仪显示文章,让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阅读,读完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文本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答案,时间也有限定。
班主任(心得)之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 回归语文本色
![班主任(心得)之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 回归语文本色](https://img.taocdn.com/s3/m/5153806a81c758f5f71f6702.png)
班主任论文之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回归语文本色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于漪老师如是说。
小语《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
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
回归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
幸福:让语文课回归本真
![幸福:让语文课回归本真](https://img.taocdn.com/s3/m/1eed5cc5ce2f0066f4332209.png)
论 。然 后 , 大胆 地让 学 生 自己从 课 文 中 轻轻” 两个词语背后 ,
蔡 老师假装 发 怒 的形 象 , 两个 “ 笑” 的处 罚结 果
更是 把老 师 的慈 爱 、 儿 童 的机 灵 、 师 生 间 的亲
例如 , 在教学《 人 民 解 放 军 百 万 大 军 横 渡
长江》 一文 时, 为 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 闻语 言准确 性 的特 点 , 笔 者 设 计 了 两个 教 学 环 节 ,
生感受安 全 、 自由、 无 拘 无束 的学 习活动 带来 的
读 书经验 。《 语 文课 程标 准》 中要求 “ 重视 学 习 基础 知识 的 同时也要 强调 能力 和 情 感 的培 养 ”
语 文课堂 教 学 中 , 应 因时 因地 制 宜 , 让 学 生 从
文本 中获 得情 感 的体 验 , 对 学生 人 生 观 价值 观 的培养是 大有 裨益 的 。 例如 , 在 教学 魏 巍 的 《 我 的老 师 》 一文时 ,
关怀伦理 学家 内尔 ・ 诺 丁斯 在 《 幸福 与教 育》 一 书 中说 : “ 好 的教育 就应该 极 大地促 进个 人 和集 体 的幸 福 ” , 教育 的 目的 就是 为 了让 孩子 幸 福 。 语文是什 么?语文 是按 照母 语教 育 规律 来 进行 语文教育 教学 , 是 传承 文化 的载体 , 语文 课 堂应 引导学生 说真话 、 写 真文 、 诉 真情 、 做真 人 , 让 学
不忘那时喜欢语文的初心——“语文主题学习”让大量阅读成为现实
![不忘那时喜欢语文的初心——“语文主题学习”让大量阅读成为现实](https://img.taocdn.com/s3/m/8fc519aca1c7aa00b42acb1b.png)
因为终 于 可 以把 畅游 书海 当作 学 习理所 应 当 的一部 提 升语 文成 绩有 用 吗” 的质疑 ,是 面对 自小 至大 没
分 了 ,于是 学 习变得 轻 松 、惬 意 起来 。还 记得 全寝 有 阅读 习惯 的学 生难 以教 化 的窘迫 ,还 是慢 慢学着
室八 个 女 孩 子 一 起 借 一 本 书 ,挑 灯 夜 读 ,感 慨 主 对 现 实投 降 的态度 ?都有 吧 。慨 叹这 十年 青 春 ,我
不 讲 ,学 生 怎 么 会 懂 ? ” “要 是 考 试 到 了 ,怎 么 求索 、开 拓创 新 ,永远 怀着 一颗 对语 文 、对读 书 的
办 ? ” …… 大家 更 多 的 疑 惑 在 于 主题 教 学 真 的 有 热爱 与感 恩之 心 ,踏实 行走 在 “语文 主题 学 习” 的
助于 学生语 文 能力 和语 文成绩 的提 高 吗?2017年 中 路上 ,用 书香 润泽 孩子 们 的心灵 ,滋养 孩 子们 的生
(作者 系该校校长 )
增 加 了 ,学 生 的语 文 素养显 著 提高 了 ,我们 的语 文
【责任编辑 李 莹 】
不 忘 那 时喜 欢 语 文 的初 心
—
—
“语 文 主 题 学 习 "让 大 量 阅读 成 为现 实
一 吉 林省 抚松 县第 十 中学 包 立新
记 得 当初 念大学 时庆幸 自己报考 的是 中文 系 , 书店且 多是 教辅 材料 的现实 ,是 面对家 长 “读书对
语文 主 题 学 习
TEGAO}嘲
师作 了三节精彩 的 “语文 主题学 习”展示课 ,得到了 教学也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了。
参 会领导和老师 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课 堂上孩子们 的
语文课堂应该回归本源——论小学语文课堂的本真性
![语文课堂应该回归本源——论小学语文课堂的本真性](https://img.taocdn.com/s3/m/93a5d9e5941ea76e58fa047c.png)
语文课堂应该回归本源———论小学语文课堂的本真性黄萍(南京市江宁区周岗学校,江苏南京211100)摘要: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第十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本次活动共观摩了来自13个城市的14位青年教师的精彩课堂。
每一位老师的课都可圈可点,观摩让我们知道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语文,还是感悟生活、学会思考的天地,更是生、师、文本交融和对话的空间。
14位青年教师的课堂,让我们看到语文课堂应该回归本源,从儿童、语文、启蒙的视角,切实把握语文的命脉。
关键词:儿童;语文;启蒙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31-1语文就是语文,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本本真真。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堂要能回归本源,应该让儿童成为儿童,让语文成为语文,让启蒙回归启蒙,这才是真真切切的本真语文。
一、让儿童成为儿童儿童是一个很美的词,儿童的语文课主张表达自由,绝不是没有情感的瞎编胡扯。
在课堂上,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老师对儿童的关爱和指引。
执教老师在教学中,能时刻和儿童融入一起,聆听他们的声音,仿佛她们也是一位长大了的儿童。
王老师在执教《放飞蜻蜓》一课时,从孩子们的发言中去获取信息,教会孩子以他们自己的视角解读文本,对话文本。
如果我们站在孩子们的立场,读懂他们的错误,读懂他们的需要,也读懂他们的情感,让孩子们成为智慧的缔造者,那教育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了。
二、让语文成为语文1.聚焦字词,锤炼语感。
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
正如王老师在教学生字词“慈”时,她说:慈,爱也。
因此,她示范指导这个字的写法。
陈老师在让学生理解“烙印”一词时,通过古体字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也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莫泊桑就是这样把老师的话深深烙印在心上。
不管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教师都能有意识地指导写字、识字。
阅读课,当然还离不开读。
但课堂上不仅仅是齐读,个别读。
面对一些阅读要注意的地方,有的时候则需要一些角色扮演。
“主题性学习”为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主题性学习”为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https://img.taocdn.com/s3/m/a26bbf67011ca300a6c3906c.png)
‚主题性学习”为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曹溪马山小学作为一个刚从校门出来的新老师,第一次接触‚小学语文主题性学习‛这个陌生的课题是在2014年3月参加了弋阳县‚小学语文主题性学习‛观摩会。
收获颇多,感慨颇多。
近距离真实地感受主题教学的魅力,有方紫艳、李荣花、肖承红等老师的教学艺术展示,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山东省特级教师毕英春老师的那堂课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毕英春老师在《威尼斯的小艇》中,引导学生总结了学习写景状物文章的方法及写景状物的方法:第一,连接事物几个方面,概括内容;第二,扣住语言,多种方法,体会特点;第三,抓住特点,把握结构,学习表达。
在读《与象共舞》之前,回顾方法步骤,然后学生自学,自己主持交流,教师点拨。
最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选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加以描绘,练习表达。
毕英春老师的课,人家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毕老师的课给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让孩子成为渔人,能够举一而反三,这是最好不过的。
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而且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知识的宝藏,让学生在能够用杠杆把地球撬起来。
第二次接触‚小学语文主题性学习‛是听了四月中旬观摩第三教研共同体组织的语文主题学习赛课比赛。
老师们的课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上得都很精彩。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二小游园丽老师的课,她上的是巜临死前的严监生》,她抓本课的训练点是细节描写。
课前她让学生猜四大名著的人物,引入本课的训练点,然后整堂课紧紧抓住这个训练点。
首先,利用丛书初识细节描写;其次,学习课文,聚焦细节描写;最后,拓展阅读,深化细节描写。
她设计的"二个指头","三次摇头",写话训练等都是围绕细节描写。
她的课真正体现了主题学习的精髓,"一课一得"。
她高效精彩的课堂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细节决定一切,细节决定高度,游老师课堂上的种种细节让听课者如沐春风,意犹未尽。
两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对‚语文主题性学习‛渐渐的不感到陌生,有了一些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阅读,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昌乐外国语学校倪金美《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语文教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阅读教学,通过阅读,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阅读,厚实学生的知识积淀,提高其人文素养。
走过七载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正如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历经蹒跚学步的艰难,正一步步茁壮成长。
语文主题学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引导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了本真。
一、探究多种课型,打造特色课堂,引领学生学会阅读。
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一文中指出:“语文主题学习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课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课内就应该学好基本的语文,具备能够为未来的职业奠基的基本素养。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全体语文教师的智慧,探索形成了几类主题阅读课型。
结合《主题学习丛书》以单元整体编排的特点,我们以单元整体推进为指导,探究形成了“汇报交流课、一带多精讲课、学法指导课、读写一体课、情感意蕴探究课”等课型。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是一带多精讲课、学法指导课和汇报交流课。
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老师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型引领阅读。
在学习七年级上学期《亲情如水》中《手足情深》这一单元时,刘义志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纪念我的哥哥》《兄弟与弟兄的另一种诠释》《在乐都大街上我泪流满面》《平分生命》《满江红(怀子由作)》五篇文章,学生30分钟读完后,我们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读过读这些文章,我明白了,原来手足情深指的就是,以后,我一定要对待我的(兄弟姐妹)。
学生阅读的是文章,陶冶的是情操,涤荡的是心灵,收获的是成长。
在学习九年级上学期《追忆少年时》这一单元时,赵凤华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猜读法学习毕淑敏的《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一文,从题目入手,小组交流猜想:“我的重要他人”写的可能是谁?我和他会有怎样的故事?他对我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带着好奇,一步步走入文本;老师根据每个环节由浅入深教给学生猜读的方法,联系教材《阿长与<山海经>》,同时又通过《毕业的礼物》一文引导学生运用猜读法阅读,进而升华到作文选材角度要新颖的高度。
这样就实现了语文教学学方法、用方法的目的,
同时,又兼顾了写作指导。
每学期一次的主题阅读课堂大赛,激发了教师对特色课堂的研究兴趣。
每周三节主题阅读课,保证了读书的时间,教师指导与学生自由阅读的有机结合,各类主题阅读特色课的开设,对学生进行了有效地指导,使学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将主题学习落到了实处。
二、编制学案导读,多方位交流展示,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李希贵校长强调“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所以我们老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让学生自已去学习。
”怎样学习?主题阅读是课内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只有兼顾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阅读习惯,任务明确,管理适度,才会保证阅读质量。
我们在反复研讨论证的基础上,融合常态教学和自由阅读的特点,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学案引领自由阅读的新路子。
在整合文本的基础上,制定简洁、实用的导读学案,就阅读范围、内容、阅读形式等做出基本的要求和规范,同时又对相关的内容和方法做出提示。
吴帅梅老师在“沐浴散文语言的芬芳”导读设计中,先是通过课文例句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散文语言赏析的方法,又指导学生跳读《四季如歌》中的五篇散文,设计读书卡,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做好批注,小组交流、展示,总结语言赏析的规律,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体会散文语言的芬芳。
学案导读的另一种形式是设计假期阅读作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制定具体的任务和落实方案,使假期阅读有序而高效。
我们在设计暑假、寒假语文作业时,采用主题阅读和名著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设计读书卡,要求每位同学坚持每天读一篇主题阅读的文章,运用所学到的方法,进行圈点勾画,保留阅读的痕迹;采用推荐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的方式阅读名著作品。
今年暑假我们布置七年级学生阅读《水浒传》和《狼王梦》两部作品,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人物评价、写读书报告,开学后一周内先后以班级、级部为单位举行读书报告会,评选优胜班级,读书之星,优秀的读书报告学校结集出版。
当那散发着墨香的《走进三国》《再上梁山》《永远的丰碑》《乘着经典的翅膀》发到学生手中的时候,学生的脸上散发的是春天般的光辉,继之而来的是学生阅读兴趣的高涨。
学案导读面向全体,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简化了教师的讲解过程,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任务明确,活动有序;促进读说结合、读写并进,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训练读书方法,把握阅读进度。
各种形式的交流展示活动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进而迸发更大的阅读积极性。
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凸显了主题学习的示范性。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主题学习,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中积累,读中学写。
为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引导学生去读而且引导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写作离不开积累,而积累就来自于学生的阅读。
在主题阅读课堂上,我们不仅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一些优美的、富含哲理的句子,而且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去背诵、积累那些经典的语句、段落。
崔万礼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知人论世》这一单元的文章时,引导学生背诵“戏是重重矛盾冲突,梦是繁华落尽的空幻”“繁华的背后是落寞,热闹的背后是苍凉”等句子,朗朗的读书声充盈了整个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阅读《爱的传递》中《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一文,许多同学立刻想到了自己父母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篇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作文一气呵成。
李希贵校长说:“没有体验先不要写作,特别是小学和初中。
”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体验,但为什么写作时依然无话可说,写不出真情实感?因为他们缺少阅读的体验,缺少激发内心情感的“点”,我们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由于种种原因距离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而《主题学习》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一旦找到了这个“点”,学生的灵感随即被激发了,因为主题学习,学生们爱上了写作,那一本本厚厚的随笔日记写作,记下了学生的读书经历,更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四、活动引领,教学相长,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双赢
有关资料表明: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他们每年每人读书达64本,而我们国家还不到一本,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
《语文新课标》中规定:初中生要学会速读的方法,每分钟阅读500字,初中三年要阅读文学作品400万字。
六册书,540万字的阅读量主题学习丛书,恰如一场从天而降的甘霖,让每一位语文老师为学生欣喜。
活动助推阅读,每读完一册主题学习丛书,我们都会拿出一节课,由学生汇报交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班级内外墙壁上的宣传栏、学习园地专门开设学生主题阅读专栏;读书报告会、朗诵会、主题演讲活动已经成为我校语文学科的常规性阅读活动。
建校不到三年的时间,学校先后举办了“2012诗意启航”、“金秋诵诗会”、“感恩在行动”、“主题阅读,快乐成长”演讲比赛、“《水浒传》读书
报告会”“诗人进校园”等大型活动。
在连续两届县“主题阅读快乐成长”演讲比赛中,我校连续两年名列团体榜首,有二十多名同学获得一等奖,二十多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在山东省“爱粮节粮征文比赛”中,我校李瑜同学获得省一等奖,亲赴济南参加颁奖典礼;在“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中,我校有十六位同学获得一等奖。
主题学习阅读的探索,进一步开阔了教师视野,提升了教师素质。
一大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2012年11月,贾立芳老师在市语文主题学研讨会上出示公开课《西湖漫步》,因其出色的表现,被课题组聘任为名师讲师团的成员,今年4月份在湖南株洲语文阅读研讨会上出示主题学习公开课;赵开礼老师多次在市语文研讨会上介绍经验,今年3月份,他在陕西榆林的主题阅读特色课堂引起轰动;赵秀梅老师有关主题阅读的实验论文发表在2012年《人民教育》第12期;我校先后有二十多篇稿件在《主题阅读》实验通讯发表;在县市主题阅读实验教师评选中,我校12名教师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
主题阅读,引发了教师读书的热情,做喜欢读书的教师,是我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
学校坚持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读书是最好的培训,开放教师阅览室,实行弹性办公,为教师免费购置阅读书目,定期组织教师读书报告会,并为教师的读书报告结集出版。
办学两年来,学校为每位教师免费赠书和杂志多达三十余本,《守望生命的春天》、《种好心田》、《捻一朵花微笑》、《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繁华落尽始见真》、《心语》等书籍,见证了教师阅读的幸福。
主题学习,真正达成了了教学相长,实现了师生双赢。
李希贵校长说:“语文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感悟出点什么,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语文主题学习,帮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律,实现了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愿我们跟随着她的脚步愈走愈远,与她越来越近。
参考资料:
李希贵:《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
(《人民教育》201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