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光的衍射(Diffraction)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
(2) 一般在半小时后阳极电流达到稳定(暗电
(3)输入光信号不可过强,光阴极面不可直接暴 露在光照下(特别是在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否则将烧毁光电倍增 管)。
(4)为了尽可能降低噪声在不使用光电倍增管的 时候要挡住入射光。
单色仪的分光系统—矩形光栅
入射光垂直矩形光栅时衍射光强的分布公式:
I

单色仪的照明系统
光源:火焰(燃烧气体:乙炔、甲烷、氢气) 电火花、电弧(电火花发生器)、激光、
高低压气体灯(钠灯、汞灯等)、星体、太阳
单色仪的接收系统—光电倍增管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利用光电子发射效应和二次电子发射效应制成的光电器件。光电 倍增管是电流放大元件,具有很高的电流增益,因而最适合于微 弱信号的检测。
2、研究室和应用阶段:1860年克希霍夫和本 生为研究金属光谱设计成较完善的现代光谱 仪—光谱学诞生。由于棱镜光谱是非线性的, 人们开始研究光栅光谱仪。
光栅与棱镜相比
优点
缺点
棱镜的工作光谱区受到 材料的限制(光的波长 小于120nm,大于 50m时不能用)
光栅的角色散率与波长 无关,棱镜的角色散率 与波长有关。
单色仪的调整和使用
单色仪的用途 光谱学发展史 单色仪的结构和原理 闪耀光栅的工作原理 单色仪的入射和出射狭缝 钠原子的量子亏损和里德堡常数
单色仪的用途
从复色光源中提取单色光 测量复色光源的光谱:
研究目的—物质的辐射特性,光与物质的相互 作用,物质的结构(原子分子能级结构),遥远 星体的温度、质量、运动速度和方向。
b nm, , b .
几何光学的方向能量最大:
( )
b
b
b
一级闪耀波长为
m=1
d=1/1200mm
b d(sin sin(b ) 5o, 10 o, 30o 587, 600.5, 606.3
b (nm)
光强曲线
单色仪狭缝宽度的讨论
1、设照明狭缝的光是完全非相干的(即每一点为独立的 点光源)。
2、设狭缝为无限细,由衍射理论可知谱线的半宽度为:
3、当狭缝a逐渐变宽时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f
w0
w . D
a f
nD
a/an
狭缝的最佳宽度
狭缝宽度与分辨率、谱线强度的关系
RR ( s) ( p)
R


( p) ( s)
R R (n ,) ( p) (n d)
s . p . d .
单色仪实际分辨率的测量
波峰 波的半高宽度 分辨率
R

I0
(
sin
)
2
(
sin N sin
)2
单缝衍射因子干涉因子
a sin
d sin
a为光栅透光部分的宽度,N为光栅的总周期数
d为光栅的周期,为衍射角
单色光的光栅光强分布的曲线
透光缝宽:a=0.01mm 光栅周期:d=0.02mm 光栅的总条数:N=4
透光缝宽:a=0.01mm 光栅周期:d=0.03mm 光栅的总条数:N=100
光栅方程式
描述各个干涉因子主极大的位置
d为光栅周期,为入射角,为衍射角,m为衍 射级次,为光的波长。
光栅的色散原理分辨本领
谱线的半角宽度
d Nd cos
光栅的角色散本领
D

d d

m
d cos
光栅的光谱分辨本领
R mN d
理论分辨本领计算实例:m=1, N=64mm 1200/mm=76800
闪耀光栅的原理
n为刻槽面法线方向 N为光栅面法线方向
N
n -b
- b
为光线的入射角 为光线的衍射角
b 光栅的闪耀角
角度的符号规定(顺 时针为正)
入射角与闪耀波长的关系
优点是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和噪音低。
缺点是结构复杂、工作电压高、体积大。
使用光电倍增管应当了解它的特性,如它的频率特性、时间特性、 暗电流和噪声特性,还有稳定性及对环境的要求等。
注意事项:(1)负高压450伏(光电倍增管加的电压为负高压) 先开电源再开高压(关时一定要相反)。
R
I
1
a/an
由上图可见缝宽过大时实际分辨率下降,缝宽过小时出 射狭缝上得到光强太小,取a=an最好。
钠原子的光谱
光谱公式(里德堡常数R) 主线系
589.0nm/589.6nm 锐线系
616.0nm/615.4nm
漫线系 568.3nm/568.86nm 497.78nm/498.2nm
应用范围—采矿、冶金、石油、燃化、机器制 造、纺织、农业、食品、生物、医学、天体与空 间物理(卫星观测)等等。
光谱学发展史
1、形成阶段:1666年牛顿在研究三棱镜时发 现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太阳光分解为七色光。 1814年夫琅和费设计了包括狭缝、棱镜和视 窗的光学系统并发现了太阳光谱中的吸收谱线 (夫琅和费谱线)。
棱镜的尺寸越大分辨率 越高,但制造越困难, 同样分辨率的光栅重量 轻,制造容易。
光栅存在光谱重叠问题 而棱镜没有。
光栅存在鬼线(由于刻 划误差造成)而棱镜没 有。
单色仪的结构和原理
三部分—光源和照明系统、分光系统和接收系统
G
M2
S1
M1
图1
S2 PMT
S1:入射狭缝 S2:出射狭缝 M1:离轴抛物镜 G:闪耀光栅 M2:反光镜 PMT:光电倍增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