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对顶角》说课稿 苏科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省规划课题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策略的研究”

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另外,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

难点,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准备采用直观演示和投影等电教手段,增大了教学的直观性,

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同教学方法交替运用,以达到课堂教学富有生气,不单调,不枯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心理状态。

三、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指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的规律,从中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养成动脑、动手、动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1、引入:

投影显示立交桥,提问: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空中俯瞰,有的公路相交,有的公路平行,让学生知道在一个平面中,有的直线相交,有的直线平行,从而引出课题——对顶角。这样利用了学生求知心切的心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领悟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指明了思考方向,避免了盲目性,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2、讲授新课

(1)二线四角

演示教具并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出角的数量,充分感知角与角之间的关系,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归纳定义

让学生观察图形,从顶点和边两个方面找到∠1和∠3的关系(如右图),并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对顶角的定义,并找出图中其它的对顶角,以及归纳出找一个角的对顶角的方法,这样做能培养学生的识图、概括能力,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定义的理解,安排随堂练习一,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对顶角。再出示上图,从顶点和边两个方面找到∠1和∠2的关系,让学生类比对顶角的定义,归纳总结出邻补角的定义,问:∠1还有别的邻补角吗?谁能把这2 4

2 1 3

“十二五”省规划课题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策略的研究”

【个案补充】

1.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得到两对对顶角,那么三条直线AB 、CD 、EF 相 交于点O.有多少对对顶角?请分别表示出来,并与同学交流.

2.两根木条中间用铁钉固定起来,但可转动。试着转不同的角度,比较两木条所成的角的度数。你能发现什么?并说明理由.

结论:对顶角相等

【盘点收获】

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C ,∠AOE=25°。你能说出图中哪些角的度数?

2.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DOE=90°,∠AOC=72°. 求∠BOE 的度数.

练一练 完成课本P161 练一练1 、2、3 【反馈矫正】

1.如图,直线AC 、DE 相交于点O ,OE 是∠AOB 的平分线,∠COD=50°,试求∠AOB 的度数.

2.如图,直线AB 、EF 相交于点D ,∠ADC=90°。 (1)∠1的对顶角是______;∠2的余 角有___________。 (2)若∠1与∠2的度数之比为1︰4,求∠BDF 的度数. 4.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且∠AOD +∠BOC=220°,

5. 则∠AOC 为多少度?为什么?

【课堂作业】P162习题6.3的第4、5、6题

“十二五” 省规划课题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策略的研究

O A E C D B O A B D C E O A B C D E A B C E D 1 2 O A D C B

时间地点课题

观察者资料姓名年龄教龄单位授课者资料姓名年龄教龄职称观察中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观察记录

观测点评分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2.学习情绪是否高昂;

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对教师态度;

5.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

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6.积极思考,深入探询;

7.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

8.学习中,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

10.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

观察中心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观察记录1.教学态度是否沉稳、愉快;

2.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3.对教室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

4.学习前是否就学习目标与方法与学生讨论;

5.能否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氛;6.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对学生反应的注意;

8.对学生突如其来问题及状况的处理;

9.能否通过恰当评价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

10.能否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与学生平等交流。

观察

说明:每个观测点分值为5分,合计100分

“十二五”省规划课题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策略的研究子课题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策略的研究

一、课堂观察的内涵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一、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研究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场所,它蕴涵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课堂研究正是要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揭示课堂的事实和规律。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它能够为课堂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第二、课堂情境具有变化迅速,事件发生的同时性、即时性等特点,如果像日常听课那样凭经验而为,这样观察的成效就不大。而现代课堂观察已经成为专门的学问,有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与技术,能够对转瞬即逝的课堂情境作更加细致、深入地记录与研究,这是一般听课所无法做到的。

第三、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

第四,许多学校的听评课活动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状,主要有下述四个方面的原因:

1.听课目的不明。由于听课者不明白自己为何要听课,因此,听课无计划,而是根据教研组安排,今天谁讲课就去听谁的课。而且,即便是教研组的安排,也是无目的无计划的,有些教研组虽然有总体教学观摩的安排,那也仅仅是停留在书面计划上,落到教师具体执行层面,则没有落实。再者,即便有了安排,观摩什么、研究与解决何问题也是没有确定。授课者无心加之听课者无目的,这样的听课活动显然难以取得成效,长此以往又进一步导致新的无目的的听课。

2.课前准备不足。一些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是有计划的,比如,研究如何开展复习或如何开展讲评或者如何开展实验教学等,这本来是为有效开展听评课活动指明方向的。然而,由于很多老师特别是不同备课组的听课教师,往往将自己置于公开教学活动之外,所了解到的也是教研组计划中所说的要开展某某公开教学。听课时匆匆忙忙,端上一把椅子,踩着上课铃声急匆匆的进入教室。由于课前没有准备,不可能深入思考如何有效开展对应主题的教学。由于课前无准备,显然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不可能的。这将制约着听课听什么和评课评什么的后续工作。

3.课堂观察不清。很显然,由于听课目的不明,课前准备不足,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课堂观察,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核心活动,显然是不能的。再说,加上对课堂观察的技术或策略不明确,更无法有效进行听课活动。于是,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听课教师在课堂上东张西望(不是观察教师和学生的东张西望)、窃窃私语(不是探讨教学问题的窃窃私语)等现象。更有一些老师,由于私下讲话声大,引来学生的注目礼,可仍在我行我素。

4.课后反思不深。一方面因目的不明、准备不足、观察不清,显然无法开展反思,因为脑袋里是一片空白;再者,许多老师的专业素养不高、理论素养不深,即便认真观察,也很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性的问题。由于上述因素,总能看到许多听评课活动存在两句半的评课现象(评课时,第一位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第二个老师接着说“教学基本功不错,板书工整”,第三个老师则总结性的说“我同意他们的观点”,一次听评课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