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学之我见]孔子思想之我见作文600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论学之我见]孔子思想之我见作文600字

[摘要] 重温经典,聆听先人教诲。翻阅《论语》,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先人教学方面的见解由衷地佩服。《论语》的见解简约而深刻。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论语》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近一时期,常翻阅《论语》,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先人教学方面的见解由衷的佩服。其见解简约而深刻。我主要从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所得到的启示。

一、启发式教学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

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老师启发诱导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事先必须经过学生的深思熟虑。这个临界点很重要,只有这个时候的启发诱导,才是有价值的,学生才能受益。

看一看现在我们一些观摩课上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吧,老师把问题设计简单一些,老师一问,学生就会,回答的声音非常洪亮。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师生互动搞得好。这就是时兴的热热闹闹的一堂好课。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问了,但没有启发;学生回答了,但没有思考。所得的结果只是时间的浪费。启发式教学不一定搞得非常热闹,它是师生之间思想的沟通,心灵的交融,它是师生之间对某一事理认知的共鸣。

二、因材施教

冉有请教孔子说,若父兄还在,我听到该做的事,是否立即去做?孔子回答:立刻去做。子路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则回答:不行,因为父兄尚在。公西华觉得很奇怪,同样的问题,两个人得到的答案却完全不同。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因为冉有个性较谦虚,退让,所以教他该做便要立刻做,不要考虑太多;子路这个人性格是勇往直前的,所以要教他收敛一点。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基于对学生不

同性格的了解、把握,然后施以不同的教育,他是对人自身的教育。我以前对因材施教的理解仅限于某个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给予多少知识的教育。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一个班级人数少者大约50~60人,多者大约80~90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便于大面积的传授知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不利于因材施教。试想一下,五六十个或八九十个学生面对一个老师,接受同样的知识,同样的思想,甚至是同样的思维方式。学生之间的差异被忽略,学生的天性被扼杀。美国大教育家、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得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忘记,青少年时期,是人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思维方

式将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当然,有人会说,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有所期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在未来具体的教育中真正实现因材而教,因人而育。

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学习不感到满足,

教诲学生不感到疲倦。前者,对于一个学习者,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后者,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应该是一个最高的境界。尤其是后者,试问当下有几人能做到。其实,这句话的精要之处还不在于两个境界,而是把两句话结合起来理解。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有可能做到诲人不倦。真是过人之见。

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不能不断地学习,不能时时给自己充电,不

能汲取新的知识,昨日的旧船票又怎能搭上今日的客船。如果这样的老师还年复一年地“战斗”在教学一线,那真成了“毁”人不倦了。放眼周围,作为语文老师不读书者大有人在,授课照教参宣科着比比

皆是。我想,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不间断地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具有独立研究文本的能力。通过自己研究文本,咂摸出自己的味道,才能讲出自己的新意。到那时,也许我们才真正具备了教诲学生的能力。

重温经典,聆听先人教诲,让我们少一点轻狂与张扬,多一点虔

诚与内敛。重温经典,沐浴圣贤智慧,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少犯一些错误,让我们的人生路走得更加坚实。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