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言语交际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言语交际的原则
摘要:言语交际是人们的一项基本社会活动。把握言语交际的规律和原则有利于交际目的地顺利达成。本文把言语交际的原则划分为目的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角色关系原则三个方面,并详细阐述如何利用这三个原则使言语交际获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字:言语交际原则
前言
世界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办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挖掘其深层次的规则和规律。无规律而想办好事情,无异于鲁迅曾经嘲笑过的,抓着自己的头发想要离开地球。言语交际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交际效果必然要在一定原则指导下才会实现,倘若违背这些原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交际效果,甚至导致交际失败,产生相反的效果。本文阐明了三项言语交际的原则,熟悉并自觉运用这些原则和标准会有助于我们实现交际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使我们在提高言语交际水平的过程中尽可能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一目的性原则——言随旨潜,主动调控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书中写道:“可以说,语言是我们用来进行宣传的工具,或武器。我们倘若用武器来做譬喻,便也可说修辞是放射力、爆炸力的制造,即普通所谓有力性动人性的调整,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同立言的意旨无关的。”可见一切语言形式都是围绕着交际目的展开的,为实现交际目的而服务的。所以我们把言语交际目的作为言语交际的第一原则。刘焕辉在《言语交际学》中说:“言语表达的目的性,是说、写者依据自我因素来进行话语组织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难设想,想表达的目的都违背了,还谈什么交际效果呢!”
1 明确交际目的
据研究,人们言语交际的目的可大致归为以下五种:(一)传递信息或知识,如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现场报道等。(二)引起注意或兴趣,此类言语是出于社交目的,或为了接触,或为了沟通,或为了表明自身存在,或为了取悦于人,如打招呼、应酬、寒暄拜访、主持人讲话等。(三)争取了解和信任,如交谈、叙旧、拉家常、谈恋爱等往往意在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密切交往。(四)激励或鼓动,这类言语旨在加强人们现有的观念,坚定信心,引起精神上的准备,有时也要求得到行动上的反应,如赞美、广告宣传、洽谈、请求、就职演说,以及各种纪念活动、庆祝活动中的讲话。(五)说服或劝告,如谈判、辩论、批评、法庭辩护、竞选演说、改革性建议等,大多力图改变对方的某种观念或信念,阻止对方采取某种行动。
坚持言随旨潜的原则,明确交际目的,是言语交际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目的明确,你的谈话,你的社交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能够使你急中生智,化险为夷,度过难关。有这样一则趣事:
从前有两个贼,深夜闯入一家偷东西,不巧惊醒了熟睡的主人夫妻俩。丈夫一跃而起,妻子却吓得不知所措。丈夫想,硬拼不行。于是急中生智,大声对妻子喊道:“不要怕,快把鸟枪拿来!”,妻子茫然,说:“哪有鸟枪?”“在墙上挂着!”“胡说!”妻子反驳道。“胡说?——”丈夫见妻子不明其意,有不能直说,立刻说:“对对,就吧‘胡说’拿来,‘胡说’比鸟枪更厉害!”藏在门后的两贼一听,心想,妈呀,鸟枪就够厉害的了,‘胡说’比鸟枪还厉害,赶紧逃命吧!于是夺门而出,一边跑一边互相关照:“快逃,小心让‘胡说‘打着!”
男主人由于目的明确,竟然使得“胡说”比鸟枪还厉害了!这就是在清醒的目的意识支配下出
现的奇迹。如果缺乏清醒的目的意识,就会如盲人骑瞎马,像这位女主人一样,落入言语的陷阱。只有目的明确了,也才知道应该准备什么样的话题和资料,采取何种语体风格,运用哪些技巧,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临场应变。目的不明,无的放矢,不顾场合,就难免东拉西扯乱放炮,叫人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因此每次说话之前不妨想一想为什么要说,为什么要我说,预先想一想可能产生的效果,并把预期效果当目标去为之努力。否则便达不到目的,有时还会闹出笑话。
据说有个人讲话常常偏题,说不到点子上。在他结婚的时候,婚礼上司仪让他讲话,他说:“我衷心地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我们的婚礼,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极大鞭策,极大关怀。由于我们俩说初次结婚,缺乏经验,还有待各位今后多多给我们以帮助、扶持和指导。今天有招待不周之处,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下次改进。”
这些话貌似彬彬有礼,实则滑稽可笑,很不得体。发言者根本未明确自己的言语交际目的,因此交际失败,产生了负面的交际效果,成为了大家的笑料。
2主动调控
人类的言语交际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当表达的一方按照预期的目的发出话语信息,或因措辞不当,或对交际对象缺乏了解,引起对方的误解或反感,这时就得加以控制或调节,换一种说法,使对方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有时交谈的开始阶段是按原定目的进行的,可是说到中途,或因对方及周围情况的反应变化,或因兴之所致,谈走了题,偏离了原定目的,同样需要自觉控制,调节说话行为,以便回到原定话题上来。这是实现讲话目的的最优化控制手段。
以销售人员为例来说,销售人员的交际目的就是要在交流的过程中使顾客充分认识到产品的好处,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实现产品与货币的交换。但在与顾客的交流中,很可能受到以上所说诸多因素影响,而使交流过程偏离这个目标。如果销售人员偏离这个目标,即使与顾客侃侃而谈,交流沟通的再好,这个交际过程依然是失败的,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因此在交际之前,表达者一定要明确交际目的,采取各种有效控制手段,随机应变,组织相应的言语形式去控制整个交际过程的进展,使交际效果一步步接近预期的目标。
二情境性原则——言伴境迁,主动利用
言语交际的情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因素,交际对象又是影响交际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把情境性原则分为时空性原则和对象性原则。
1时空性原则
言语交际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进行的,不同的时空场合对言语交际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特定的时空情景下说特定的话,因为一定的时空情境会构成一种特定的氛围,有利于交际效果的实现。否则,便会影响言语交际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情境中的时间,既指自然时序,也指时机。就其对言语交际发挥的制约作用而言,最主要的应该是时机。交际主体能不能把握好恰当的时机开展交际活动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一个说话者说的内容无论如何精彩,时机掌握不好,也可能达不到目的。因为听话者的内心活动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日常交际中要注意把握好谈话的时机。例如有研究表明每天下午4~6点是所谓的“bodytime(体内时间)”。这时人们在心里和肉体上的疲劳都已经达到了顶峰。这时倦怠、焦躁、情绪低落、思考力减弱等不良反应尤其明显,因此这时不宜将自己不快或者不满的事情向父母、领导或朋友倾诉,而应多说一些关切的话。想对家人说的事情可以放一放,等到晚饭后身体有一定恢复后再说,效果往往要好一些。同样,平时遇到熟人问一句“吃了吗?”是很得体的,达到了寒暄,表示关心的目的,容易为我们汉民族的人接受。但如果不讲究时机,对刚从卫生间出来的人说“吃了没有?”,后果可想而知。
其次,我们要选择恰当的地点或者场合。
与时间因素一样,就其制约作用而言,在作为情境的地点因素中,场合比地点更重要。如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