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和亲政策的历史作用 - 中国古代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及其影响

李晓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安,710062 )

摘要:唐王朝为了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制定并实施了一整套和亲政策。在唐代289年间,唐王朝与突厥,回纥,吐蕃,奚,契丹,宁远,南诏八个族(国)共计和亲28次(其中一次未获成功),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唐朝实施的和亲政策,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进步性的特点,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关系和亲政策作用影响

Abstract: The Tang dynas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relation between various national, promotes the border area development, formulated and has implemented the one whole set policy of peace-making marriages. In the Tang Dynasty during 289 years, the Tang dynasty and Tujue, Huihe, Turfan, Xi, Qidan, Ningyuan, the Nanzhao eight races (country) total 28 time (one is unsuccessful), was stable for the Tang Dynasty and prosperously played the major role. The Tang Dynasty implements the policy of peace-making marriages, has the initiative, openness and the progress characteristic, has ha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Key Words: Ethnic relations ConnectionsThroughMarriages policy Impact

“和亲”亦称“和藩”,从西汉到清代,至少有150余次。自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和亲”以后,历代史书都留下了关于“和亲”的记载。历代史家对于和亲众说纷坛,褒贬不一。许多人认为是一种羁縻政策,是统治阶级的一种权宜之计。事实上,和亲政策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唐代的和亲政策进行具体的探讨,希望通过探讨加深对“和亲”问题的认识。

一、唐代和亲政策的演变

1、唐代和亲政策的渊源

陈寅恪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1。李唐王朝带有鲜卑族的血统,夷夏观念淡薄,其统治思想儒释道并行,因此对于少数民族能以开放的态度,一视同仁。李渊曾说:“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2。唐太宗也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3公平的民族政策使唐代和亲不同于以往朝代。唐代的和亲政策是在多民族一统,各民族平等的思想指导下提出的。

2、唐代和亲政策的形成

唐代和亲政策初始于唐高祖李渊。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曾经想以和亲为手段向突厥借兵。以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资治通鉴》卷184记载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六月: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交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词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库,亦唯可汗所择。”3而在开国之初李渊就提出了“安人静俗”的施政方针,

实行积极的民族政策来维护国家的巩固。

3、唐代和亲政策的发展

在李世民统治的22年,唐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和亲达7次之多,和亲政策得到很大发展。对于和亲,唐太宗有其独特的思想,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唐太宗就和亲问题曾对他的官僚说:“北狄世为寇乱,今薛延陀倔强,须早为之所。朕熟思之,惟有二策:选徒十万,击而虏之,涤除凶丑,百年无患,此一策也。若随其来请,结以婚姻,缓辔羁縻,亦足三十年安静,此亦一策也。”4还说:“朕为苍生父母,苟克利之,岂惜一女”。5通过和亲以后的姻缘关系,以达到稳定边防的政治目的,和亲不同于武力扩张,可见,唐统治者的和亲思想根本上还是为其政治服务的。

二、唐代和亲政策的实施情况

1、唐代前期的和亲

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曾以借兵为目的结交突厥始毕可汗,他派襄武郡公李琛与太常卿郑元俦带着“女妓遗突厥始毕可汗,以结和亲。”6通过这次和亲,突厥始毕可汗牌特勒康鞘利率领500名士兵。200匹战马援助李渊,李渊高兴得说:“天其假我此胡,以成王业也”7这也是唐朝和亲的最早纪录。而在唐朝建立之后,东突厥兴起,其势力大到武德七年唐高祖打算迁都,以避颉利之锋芒。因此,唐初期的和亲政策,都是围绕着如何消灭东突厥这一战略目标制定的,这一点在李渊与臣下的谈话中说得非常明白。公元622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遣使向唐求婚,“高祖谓近臣曰‘西突厥与我悬远,急疾不相得力,今求婚,其计安在?’封德彝对曰‘当今之务,莫曰远交而近攻,正可权许其婚,以威北狄。待之数年后,中国盛全,徐思其宜’”。8武德五年,西突厥求婚,唐高祖答应和亲,后因为东突厥作梗而未成行,但是笼络西突厥,以打击东突厥,是唐初“远交近攻”政策的实质,而和亲只是一种政治手段。

唐太宗时期,唐王朝出现了国力强盛、四夷咸服的大好局面,即后人所称的“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抛弃了自古帝王皆贵中华贱夷狄的民族偏见,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9在唐太宗执政的时期,唐王朝共有七次和亲。而其目的各不相同,按照和亲目的的不同,共分为五种类型(1)以安抚为目的的和亲,与东突厥阿史那忠及阿史那社尔的和亲即属于此。(2)为操纵对方,巩固边防而进行的和亲,与吐谷浑的和亲即属于此。(3)为和平共处而进行的和亲,与吐蕃和亲属于此种类型。(4)为瓦解少数民族政权而实施的和亲,例如与薛延陀的和亲。(5)为奖赏战功而进行的和亲,如与契苾何力和执思失力的和亲。唐太宗时期的和亲,不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一味的委曲求全,妥协退让,受制于人的消极应对政策,而是一种目光长远,胸襟开阔的相对主动地建设性措施,他能够审时度势的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果断决策,且效果显著,如与吐蕃的和亲,唐刚建立时,与吐蕃相互不熟。贞观八年(公元625年),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向唐太宗求婚。由于对吐蕃不熟悉,唐太宗没有答应。吐蕃使者回去后向松赞干布汇报说:“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有相离间,由是礼薄,遂不许嫁。”10松赞干布大怒,公开威胁要求和亲。经过一番较量,唐太宗也认识到加强联系的必要性,遂同意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之间,“数十年间,一方安静”11。

唐太宗的和亲政策为武则天、唐玄宗继承,然而到了玄宗时物质财富虽然丰富,但是由于府兵制逐渐遭到破坏,唐失去了武力统治边疆的充足力量,而武则天统治时期兴盛的后突厥和高丽,此时对于唐王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边境的安宁,唐先后遣固安县主,东光公主,宜芳公主嫁与奚国酋长;以永乐公主,静乐公主,东华公主,燕郡公主嫁与契丹首领,企图使它们臣服于唐,这就形成了唐玄宗时期唐王朝的和亲高峰,然而由于边将安禄山等为了邀功,滥杀无辜,激成祸患,天宝四年(745年),“契丹及奚酋长各杀公主,举部落叛”12,和亲目的并没有达到。

2、唐代后期的和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