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学考点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重点:
1、各国的设计特点
北欧设计(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冰岛)由于国家所处的纬度偏高,冬天的日照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人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使得人和室内陈设的关系极为密切。
北欧政治民主、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好、人民受教育的程度高,人们热爱生活、关注人性。
设计特点: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注重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讲求以人为本;
大众化的设计思想:偏爱自然材料,追求形式和功能的统一,满足大众需求;崇尚朴实自然、平易简洁的生活概念与纯朴的风格,偏爱自然材料,产品制作精细且价格合理。
有机形和人情味:设计强调有机形,典雅、明快、简朴。又称为斯堪的那纳维亚设计。极简的设计风格:
融合传统与现代理念: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大众化的设计思想
有机形和简约化
融合传统与现代理念
2、意大利设计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普遍文化水平较高。人们不仅将设计当做一种赚钱的工具,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特点:既具现代特征,又具民族特色
既具高科技,又具手工艺的优良传统
既具理性色彩,又有个性特征和人情味
产品融艺术于技术之中。
小批量、多样化、高品位、舒适、时尚、人性化、趣味性、独一无二、叹为观止都是人们对于意大利设计的赞誉。主要表现在家具、汽车、鞋、玻璃等的设计上。
3、德国的设计
德国设计具有强烈的理性特征,极其重视理性原则、人机工程学原则和功能原则,造成了德国理性化、高质量、功能化、冷漠的设计面貌,产品完全是一种视觉化的理性。
德国式的理性十义,主要为欧洲和德国度身定作的市场。
国际主义的、前卫的、商业的设计,主要应对广泛的国际市场。
形式是在解决了所有问题之后的必然结果
4、美国设计
美国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美国设计具有轻松、乐观的色彩
美国的设计是源于商业,紧跟市场的脚步。
注重实用、兼收并蓄,注重创新性,产品富于创意。
5、日本设计
岛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狭小的空间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极少主义高、精、尖,节约材料、降低能耗等。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2、设计方法学研究的三个问题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1)、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a、技术与艺术美是不可分割的
a.1、美是不断变化且具有时代特征的
a.2、美具有一些普遍的规律性
a.3美不只是装饰,而是从结构出发,对产品实用及美观的再创造。
a.4、新的艺术形式会激发出新的设计,新的设计观念又可以形成新的艺术形式,他们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2)、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3). 工程师、艺术家与设计师的比较:
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研究宏观与微观的问题:
3、设计师与工程师解决问题的不同(人与物、人与环境)
工程师主要是解决产品设计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如结构、构造、零件之间的配合、效率、使用寿命等方面,其所解决的问题一般不与人发生联系,是一种纯技术的工作。如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
而工业设计师解决的是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
如产品是否满足人的生理尺度。产品的使用功能、使用方式,产品是否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等。设计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
◆4、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如何考虑
功能主义的发展过程
产生:工业革命是功能主义产生的前提,由于机器生产使分工更明确,设计与生产分离,产品粗糙,机器产品与手工产品间差距很大,拉斯金和莫里斯认为应重回到手工艺时代才能找回产品的美。
保尔,苏利约最早提出了功能主义的概念,即美和实用就吻合,物品的外观形式应是其功能的明显表现。
芝加哥学派的沙利文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自然界中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一种形状,就是有一种形式,一种外观造型,就告诉我们,这是什么以及和如何和别的东西区分开来。”
承认机器,提出“机器美学”(德意志制造联盟)
发展:包豪斯的成立。提出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在以功能至上为特点的功能主义设计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浓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批量生产、机械化和标准化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简洁、朴素、不加装饰、几何线条。信奉“功能至上,有用即美。”
功能主义的新趋势
包豪斯的设计过于理性化,忽视了产品的审美性及人在使用产品时的精神愉悦性,产品单调、冷漠,人们要求打破“方盒子”,“在魏码呆上三天,你就再也看不得正方形了。”
斯堪的那维亚的柔性的功能主义,“有机形”。
功能的泛化
功能不再是单一的满足使用的需求,而是具有了复合状态,一般可包括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形式追随情感”
第二章要点
思维的三要素及思维的活动形式思维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思维原料、思维主体、思维工具。
思维原料(形象)起主要作用的思维活动称为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主体是图形、音响、模型。
思维工具(逻辑) 起主要作用的思维活动称为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对于客观事物抽象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如形式逻辑(概念反映世界)、辩证逻辑(事物的普遍联系)、数理逻辑(数学手段,概念抽象为符号)等。
思维主体(大脑及其中某些意识) 起主要作用的思维活动称为灵感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品质(第二章,1)1、发现问题的敏锐性。2、探索过程的发散性。3、解决问题的新颖性。4、合理而有特色的知识结构。5、活跃的灵感和新颖的表达
能列出6种创新原则※综合法则※组合法则※还原法则※移植法则※强化法则※逆反法则※群体法则※离散法则※对应法则※还原法则
灵感思维的过程(第二章,1)灵感是人们借助于直觉启示而对问题得到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灵感的产生一般是在对要解决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百思而不得其解,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活动达到高潮。此时思想得到暂时的放松、或是受其它事物的触发而在头脑中突然闪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现象就称为灵感,在心理学上称为“顿悟”。
发散思维的三个层次及其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第二章,1,2)发散性思维从低到高有三个层次,即流畅性、变更性和独特性
流畅性即思维流畅,在短时间内能想到的设想、想法。它以发散的“个数”为指标,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数量越多,流畅性越好。它体现出了发散思维在数量和速度方面的要求。变更性指的是发散思维的思路能迅速转换,不局限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从而得到更多的思维结果。表现为发散的“类别”指标,多种种类,且类别的跨度较大,则变更性较好。
独特性是最高层次的发散特征,是发散思维的最高境界。它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认识事物,提出超乎寻常的新设想,表现为新奇、独到、前所未有的特点。
用发散思维进行闹钟等的创意设计
能够进行自由联想和强制联想自由联想:从正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三角形,苹果—苹果,剪刀—电脑。
强制联想:以加湿器、电冰箱、手机其一为主题,和其它事物进行强制性联想。
思维定势及其弱化训练(第二章,2)思维定势有四种:书本定势、权威定势、从众定势、经验定势、非理性定势。思维定势就是依据已有的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遇到问题时自然会沿着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使思维局限于一个框框中而无法扩展思维,难以产生新的想法。
弱化唯经验论:训练法:我们的许多经验是从视觉中获得的,体会一下盲人的感觉,发挥其它感觉器官的功能,使你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信息材料。
打破日常的经验,每个人都对外界刺激物形成一套固定反应模式,打破它对于增强创新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