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谷胱甘肽转移酶

合集下载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胃癌患者对顺铂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胃癌患者对顺铂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am o ti s d a ses h t r ee cpl rhs so teg t hoeSt nfr eP G T 1 , i fhs t yw st ass e e nt o mo i fh l a in - as a 1( S P ) u o w h g i y p m ut r es
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 胃癌患者 5 9例。所有病例化疔前抽取外周静脉血 , 提取脱氧核糖核 酸( N , D A) 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 ( C —D 检测 研究对象 的 G T 1 因型。所有患者经多 西他赛 P R L R) SP 基 ( O E A E ) D P 5氟尿嘧 啶( -U) D C T X L / D /- 5F 联合方案化 疗 , 化疗结 束后 观察疗 效及 其与 】 胃 肿瘤 ; 谷胱甘肽转移酶 ; 药物疗法 , 联合 ; 顺铂 ; 多态性 , 单核苷酸
Rea i n h p b t e l t t i n -r n f r s o y o p im n l i a u c me f a v n e l t s i ewe n g u a h o e S t a se a e P1 p lm r h s a d ci c l o t o s o d a c d o n
季枚 吴 昌平 蒋敬庭 徐斌 吴骏 赵伟 庆 张红 宇 周文 杰
【 摘要 】 目的 基 因多态性通过影 响药物 的代谢 、 转运和作用靶点从而导致药物疗效和毒性 的
个体差异 , 寻找 明确 的生物学标记来识别获益人群 已成为 最大 的挑 战。本研 究 旨在观察 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P ( S P ) 因多态 性 与 以顺铂 ( D ) 1GT1基 D P 为基 础 的化 疗 方 案治疗 晚期 胃癌 疗 效 间 的关 系。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常彬霞;貌盼勇【摘要】Drug metabolis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cell detoxification, and two enzymes, i.e. phase I drug metabolism enzyme and phase Ⅱ drug metabolism enzyme, ar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 is an important phase Ⅱ drug metabolic enzyme, which, together with phase I drug metabolic enzyme, may catalyze drugs to form high water-soluble products. Therefore, GST may counteract the lesions caused by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electrophilic substanc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tumorigenisis. The genes coding proteins that have GST activity constitute a super family, and distribute in at least 7 chromosomes. GST possesses many functions, and it is traditionally held that GST may counteract the lesions caused by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toxic compounds. Moreover, the over-expression of GST in tumor cells may mediate glutathione to bind on the substrates of anticancer drugs, accordingly leads to drug resistance of tumor.%药物代谢是细胞解毒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主要涉及两种酶:Ⅰ和Ⅱ相药物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一种重要的Ⅱ相药物代谢酶,可与Ⅰ相药物代谢酶一起催化药物形成高水溶性终产物.所以,GST能够抵御内源性和外源性亲电子物质的损害,并在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编码GST的基因至少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构成了一个超基因家族,编码具有GST活性的蛋白.GST有许多功能,传统观点认为,细胞中的GST可发挥防御内、外源性毒性化合物损害的作用.另外,GST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可介导谷胱甘肽结合至大量抗癌药物底物上,导致肿瘤耐药的发生.【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37)008【总页数】5页(P838-842)【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抗药性,肿瘤【作者】常彬霞;貌盼勇【作者单位】100039 北京解放军302医院非感染肝病诊疗中心;100039 北京解放军302医院试验技术研究保障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1细胞解毒机制可对抗环境中多种有毒物质的侵害,亦能对抗一些内源性物质(如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化产物)的侵害,对维护机体健康至关重要。

gst亲和柱子原理

gst亲和柱子原理

gst亲和柱子原理
gst亲和柱子原理是基于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亲和作用来分离纯化蛋白质。

gst 亲和柱子是一种预装柱,其表面有GST的特异性配体,可以与GST融合蛋白结合。

当含有GST融合蛋白的溶液流经该柱子时,融合蛋白会与柱子上的配体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其他不与配体结合的杂质则随着流动相流出。

接下来可以使用含有谷胱甘肽的洗脱液将融合蛋白从柱子上洗脱下来,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gst亲和柱子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可以用于分离纯化各种与GST融合的蛋白质,如重组抗体片段、重组酶等。

这种纯化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回收率和简便操作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γ-谷氨酰转移酶

γ-谷氨酰转移酶

γ-谷氨酰转移酶介绍
---------------------------------------------------------------------- γ-谷氨酰转移酶(GGT)是将谷胱甘肽上γ-谷氨酰基转移至另一个肽或氨基酸上的酶。

GGT在肾脏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胰脏和肝脏。

正常人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主要来自于肝脏,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

因此,γ-谷氨酰转移酶可用于鉴别肝脏系统的疾病。

γ-谷氨酰转移酶(GGT),是一种含巯基的线粒体酶。

组织分布以肾含量最多,其次为胰、肺、肝等。

血清中的yGT则主要来自肝胆,红细胞中几乎无GGT,因此溶血对其测定影响不大。

多种肝胆系统疾病均可引起γ-谷氨酰转移酶的增高,所以γ-谷氨酰转移酶对各种肝胆疾病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不同的肝胆疾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陈传萍;何群;潘忠诚;吴广平;赵雨杰【摘要】目的探讨肺癌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肺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1例肺转移性腺癌和14例肺鳞癌组织石蜡标本GSTP1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8例新鲜肺腺癌、鳞癌及癌旁组织中GST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GSTP1在32例原发性肺腺癌及9例肺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水平(x2=6.665,P=0.010;x2=3.927,P=0.048),但在原发性肺腺癌、肺鳞癌及肺转移性腺癌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GSTP1表达与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肺腺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x2=4.171,P=0.041).Western blot证实GSTP1在肺腺癌及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 =2.545,P=0.023;t =2.337,P=0.035).结论 GSTP1在肺癌中表达上调,并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相关.%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xpression of GSTP1 protein in lung cancer.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GSTP1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50 cases of primary lung adenocarcinoma specimens, 20 adjacent non-cancerous lung tissues, 11 metastatic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and 14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issues.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GSTP1 protein level in 8 case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juvant non-cancerous tissu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tein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was analyzed.Results Overexpression of GSTP1 protein was shown in 32 and 9 case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issues,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adjuvant non-cancerous lung tissues (χ2=6.655,P =0.010;χ2=3.927,P =0.048),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GSTP1 expression between primary lung adenocarcinoma, metastatic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issues (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GSTP1 protein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age, sex, tumor size, differentiation 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 0.05), but had a negative association with the prognosis of t he lung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χ2=4.171 ,P =0.041). The expression of GSTP1 protein was higher in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issues than that in non-cancerous lung tissue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t =2.545, P = 0.023 ;t =2.337 ,P =0.035). Conclusion GSTP1 is up-regulated in lung cancer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the lung adenocarcinoma patients.【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42)001【总页数】5页(P69-72,76)【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P1;肺腺癌;肺鳞癌;预后【作者】陈传萍;何群;潘忠诚;吴广平;赵雨杰【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生物芯片中心,卫生部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存活率约为10%~15%,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1]。

谷胱甘肽 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试剂盒说明书

谷胱甘肽 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 MS1204 规格:100管/96样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GST 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家族,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

GST 是体内解毒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催化各种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与 GSH 的巯基共价结合,使亲电化合物变为亲水物质,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泄,达到将体内各种潜在或具备毒性的物质降解并排出体外的目的。

因此,GST 在保护细胞免受亲电子化合物的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此外,因为 GST 具有 GSH-Px 活性,亦称为 non-Se GSH-Px,具有修复氧化破坏的大分子如DNA、蛋白质等的功能。

注意,GST 催化的反应减少 GSH 含量,但是不增加GSSG 含量。

测定原理:GST催化GSH与CDNB结合,其结合产物的光吸收峰波长为340nm;通过测定340nm 波长处吸光度上升速率,即可计算出GST活性。

自备仪器和用品:低温离心机、水浴锅、可调节移液器、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 孔板、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置:试剂一:液体×1 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 瓶,4℃保存。

试剂三:粉剂×1 瓶,4℃保存。

临用前加2 mL蒸馏水溶解。

粗酶液提取:1. 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 1:5~10 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

8000g,4℃离心 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 细菌、真菌: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试剂一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然后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酶联免疫分析

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酶联免疫分析

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96T30 mІU/L -1200 mІU/L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含量。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水平。

用纯化的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再与HRP标记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谷胱甘肽S 转移酶(GSTs)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浓度。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释。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待测样品孔。

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

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功能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功能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功能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一类重要的酶,在生物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功能。

该酶主要作用在细胞内,参与细胞代谢过程中的许多关键反应,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意义。

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抗氧化、解毒、细胞保护等多种作用。

首先,在抗氧化方面,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以通过转移底物中的谷胱甘肽,帮助清除自由基和有害代谢产物,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伤害。

自由基是细胞内的危险分子,会导致细胞损伤和生物体老化,而谷胱甘肽
s-转移酶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减少氧化损伤,维护细胞健康。

其次,在解毒方面,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以通过结合有毒底物,将其转化为水溶性代谢产物,从而使其更容易被排泄。

这种解毒作用对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毒素对生物体的损害。

此外,谷胱甘肽s-转移酶还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

在脂质代谢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以通过调节脂
质代谢途径,维持细胞内脂质平衡,有助于维持细胞健康。

在氨基酸代谢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和转运,有助于碱基的合成和蛋白质
的合成,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关键酶类。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多样且重要,与细胞代谢和生物体内环境的平衡密切相关。


过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胞内代谢的调控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未来的研究还需深入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细胞信号转导、疾病发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期揭示其更多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潜力。

谷胱甘肽S_转移酶综述

谷胱甘肽S_转移酶综述

search of typing,structure of cytosolic glutathione S-transferease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Glutathione S-transferease
1 GSTs 分型
GSTs(EC 2 .5 .1 .18)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 内的由多个基因编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一组同工 酶,分子量为 23 ~ 29 KDa。有膜结合和胞液两种 形式,以胞液 GSTs 为主。依据酶活性、序列、基序 和结构特征,膜结合 GSTs (如微粒体 GSTs) 现归于 类花生酸类物质和谷胱甘肽代谢的膜相关蛋白
由于 GST- 既能在组织中检测到又可在血清 中检测到,而其它许多肿瘤标志物只能在组织中检 测到。并且检测血清中的 GST- 对机体无侵袭性, 大大方便临床的应用[8]。随着 GST- 表达与肿瘤的 关系的研究的深入,它很有可能成为肿瘤而不只是 肝癌的标志物。
3.2 GSTs 的多态性与肿瘤的关系
GSTs 基因家族是一个巨大的超基因家族,就表 型而言,每一类同工酶中又包括很多亚型;就基因 型而言,每一类都有很多不同基因位点。到目前为 止,GSTs 的 4 种基因,即 GSTM1,GSTM3,GSTP1 和 GSTT1 已证实具有多态性,基因的多态性可引起酶 活性的改变,导致对潜在致癌物代谢能力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构成个体肿瘤易感性的遗传基础之一[9-11]。
其余氨基酸以 5 或 6 股 螺旋构成 -末端氨基 酸结构域,是亲电子物质即底物结合位点(H 位点)。 在不同型 GSTs 间差别较大,如 、型 GSTs 包含 5 个 螺旋,型 GSTs 包含 6 个 螺旋。不同型 GSTs 在 -末端氨基酸结构域的差异可以解释 、、之 间的底物特异性的差异。

γ-谷氨酰转移酶 谷胱甘肽的代谢

γ-谷氨酰转移酶 谷胱甘肽的代谢

γ-谷氨酰转移酶谷胱甘肽的代谢摘要:一、γ-谷氨酰转移酶简介二、谷胱甘肽的代谢过程三、γ-谷氨酰转移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四、γ-谷氨酰转移酶异常与疾病关联五、提高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方法正文: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本文将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的性质、作用及其在疾病中的关联。

一、γ-谷氨酰转移酶简介γ-谷氨酰转移酶是一种酶,它主要参与谷胱甘肽(GSH)的代谢。

谷胱甘肽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生物分子,广泛存在于细胞中。

γ-谷氨酰转移酶通过转移谷胱甘肽中的谷氨酰基,起到清除自由基、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的作用。

二、谷胱甘肽的代谢过程谷胱甘肽的代谢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谷胱甘肽在谷胱甘肽酶的作用下,谷氨酰基转移给另一个谷胱甘肽分子,生成γ-谷氨酰转移酶;第二步,γ-谷氨酰转移酶将谷氨酰基转移给另一个底物,生成谷胱甘肽。

三、γ-谷氨酰转移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γ-谷氨酰转移酶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作用。

首先,它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其次,它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包括蛋白质合成、降解等过程。

此外,γ-谷氨酰转移酶还参与药物、毒物的代谢,起到解毒作用。

四、γ-谷氨酰转移酶异常与疾病关联γ-谷氨酰转移酶异常可能导致一系列疾病。

例如,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降低,会导致谷胱甘肽代谢紊乱,细胞内氧化应激增加,进而引发炎症、肿瘤等疾病。

此外,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升高,也可能导致疾病,如肝脏疾病、胰腺炎等。

五、提高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方法提高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合理膳食: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提高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

2.保持适量运动:运动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

4.科学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提高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的药物,如N-乙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等。

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的影响

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的影响

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的影响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的影响引言: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征。

虽然近年来对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侵袭迁移和增殖能力的调控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是一种与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重要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的酶。

本文旨在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在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中的作用,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方法:通过实验室技术,我们首先检测了宫颈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的表达水平。

之后,我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了宫颈癌细胞中的Omega1基因,并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等方法验证了基因敲除的有效性。

接下来,我们利用细胞实验研究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在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中的作用。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当敲除宫颈癌细胞中的Omega1基因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细胞的增殖能力也显著降低。

此外,我们还发现,Omega1基因敲除导致了细胞周期的停滞和凋亡率的增加。

所有这些结果表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在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增殖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讨论:本研究表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在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增殖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这一发现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进一步研究表明,Omega1基因敲除导致了细胞周期的停滞和凋亡率的增加,提示Omega1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通路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可以进一步研究Omega1的调控机制,以及开发针对Omega1的抗肿瘤药物,以提高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在宫颈癌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植物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植物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植物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英文回答: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is an important enzyme found in plants.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detoxify harmful compounds by transferring the glutathione molecule to these compounds, making them more water-soluble and easier to eliminate from the plant's system. This process is known as conjugation.GST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lant defense against various stresses, such as oxidative stress caused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heavy metal toxicity, and exposure to herbicides and insecticides. By conjugating glutathione to these harmful compounds, GSTs help in their neutralization and removal from the plant cells.For example, when a plant is exposed to oxidative stress due to high levels of ROS, GSTs are upregulated to protect the plant from damage. They bind to the ROSmolecules and transfer a glutathione molecule to them, converting them into less harmful substances. This helps in maintaining the redox balance within the plant cells and prevents oxidative damage.GSTs also play a role in the metabolism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plants. These secondary metabolites, such as flavonoids and anthocyanins, have various functions in plants, including UV protection, attraction of pollinators, and defense against herbivores and pathogens. GSTs can conjugate glutathione to these secondary metabolites, modifying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 and enhancing their stability and biological activity.Furthermore, GSTs are involved in the detoxification of herbicides and insecticides in plants. When these chemicals enter the plant system, GSTs catalyze their conjugation with glutathione, making them less toxic and facilitating their elimination from the plant cells. This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 helps in reducing the harmful effects of these chemicals o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In summary, plant GSTs are essential enzymes involved in detoxification processes and defense against various stresses. They play a vital role in maintaining plant health and survival. By conjugating glutathione to harmful compounds, GSTs help in their neutralization and elimination from the plant system. The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metabolism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the detoxification of herbicides and insecticides.中文回答:植物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是植物中的一种重要酶。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19)COD:是指用强化学试剂在化学氧化被测废水所含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 20)原生质体:细胞质壁分离后去掉细胞壁所余下那部分结构成为原生质体;21)生态工程:一般指人工设计的、以生物种群为主要结构组分、具有一定功能的、宏观的、人为参与调控的工程系统;填空1)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2)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物理效应; 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4)污染物透过生物膜的方式:被动运转简单扩散、滤过、特殊运转主动运转、易化扩散、胞饮作用吞噬作用;5)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导致的生物化学变化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保护生物机体抵抗污染物的伤害,称之为防护性生化反应;另一种不起保护作用,称之为非防护性生化反应;6)酶活性的抑制可分为不可逆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竞争性抑制;7)化学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作用的四种类型: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8)联合作用的研究方法:过筛试验、等效应图法、计算法、统计学方法;9)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是引起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基础;10)蓄积毒性试验两种方法:固定剂量每天连续染毒法、剂量定期递增染毒法; 11)AMES试验原理是利用一种突变型微生物菌株与被检化学物质接触;12)评价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13)水污染的细菌学指标: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总数1ML自来水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数每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14)1ML水中,如果细菌总数为10—100个为极清洁水;100——1000个为清洁水;1000——10000个为不太清洁水;10000——100000个为不清洁水;多于100000个为极不清节水;15)发酵法又称多管发酵法或三步发酵法;三个步骤:初发酵推测试验、平皿分离证实试验、复发酵完成试验;16)污水生态系统把河流分为多污带、中污带、寡污带三带;17)生物标志物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和效应生物标志物;18)噪声对听觉器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产生不良影响;19)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放射不同类型的射线,如中子、质子等,对机体均导致电离;20)自然界中化学物质的降解可分为3种方式:光降解、化学降解、生物降解; 21)影响微生物对物质降解转化作用的因素: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微生物的适应性、化合物结构、环境因素;22)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及其评价方法:测定生物氧化率、测呼吸线、测定相对好氧速度曲线等等;23)厌氧生物处理的过程:水解阶段、酸化阶段、甲烷化阶段;24)厌氧反应器内的微生物分为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25)微生物脱氮的影响因素:PH值、温度、溶解氧、碳源;26)好氧堆肥的微生物学过程:发热阶段、高温阶段、降温和腐熟保肥阶段;27)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28)酶固定化方法: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逆胶束酶、复合法;29)发酵工程的四个阶段:发胶原料的预处理、发酵过程的准备、发酵过程、产品的分离与纯化;30)可以用做生物修复菌种的微生物有三大类:土着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基因工程菌;简答一:影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积累分布的因素;1、生物特性不同生物种类、不同组织和器官、发育期和年龄、性别2、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3、环境要素二:生物测试的分类1、短期生物测试:是被测试的生物在短时间内暴漏于高浓度的污染物下,测定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影响;主要用于测定半数致死浓度或半数抑制浓度或半数效应浓度;短期生物测试大多数采用静止式;2、中期生物测试:是介于短期和长期之间的一类生物测试;在短期与中期或中期与长期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一般来说,8天之内算作短期,8到90天算作中期;中期的试验可以是静止式和流动式,大多情况采用流动式;3、长期生物测试:是指在低浓度污染物作用下,曝露时间要尽快可能长达受试生物的整个生活史的一类生物测试,又称为全部生活史的生物测试;其目的是要测定出在持续情况下不造成有害效应的毒物最大浓度或最大允许毒物浓度;长期的生物测试只能采用流动式;三: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分别表示不同剂量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出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剂量与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是评价化学物质的毒性和确定安全接触水平的基本依据;因此,测定这种关系是毒性试验和化学物质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之一;四: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抗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生物的抗性途径1拒绝吸收生物对污染物的避性、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避性、植物对土壤污染物的避性2结合钝化3代谢转化4改变代谢途径5排除体外;五:检测和评价中生物标志物的作用;1生物标志物起到预警系统的作用2可以用低等物种来预测高等物种3反映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体在生理上是否正常;六:微生物对物质降解与转化的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2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3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酶;4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6共代谢作用;微生物在可用作碳源和能源的基质上生长时,会伴随着一种非生长基制的不完全转化七:水体自净作用;受污染的水质自然的恢复原样的现象称为自净作用;三个变化:1有机污染物的浓度由低到高2生物相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异氧细菌迅速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而大量增殖,出现数量高峰;然后是以细菌为食料的原生动物出现数量高峰;然后是由于有机矿化,利于藻类的生长,而出现藻类的生长高峰;3溶解氧浓度随着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而大量消耗,很快降到最低点;随后,由于有机污染物的无机化合和藻类的光合作用及其他好氧微生物数量的下降,溶解氧又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曲线:八: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较的优点;1微生物多样性高2生物膜各段的微生物类群不同3生物膜中的食物链较长4具有较高的脱氮能力5单位处理能力大6系统维护方便7操作系统稳定九:厌氧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的优缺点优点:1无需供养,耗能少2有经济效应3有机负荷高4可高浓度进水5剩余污泥少缺点:处理负荷效率低,停留时间较长,设备体积较大;十: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1基因工程的工具酶2基因工程的载体3目的基因的分离从生物的基因组直接分离、人工合成4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重组工艺5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6对目的基因的筛选和检测7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表达十一:细胞融合的全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细胞融合又称细胞杂交;细胞的融合过程,最初是细胞在促融因子作用下,出现凝集现象,细胞之间的质膜发生粘连,细胞质开始融合,然后在培养过程中,进而发生核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十二:氧化塘法概念及原理生物氧化塘,又称稳定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同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有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以及空气中的氧来维持好气状态,使池塘内的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降解;论述一:酶的活性诱导1、混合功能氧化酶:混合功能氧化酶是污染物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相I过程中的关键酶系,对人工合成化学品解毒发挥了重要作用;2、抗氧化防御系统酶:在长期进化中,需氧生物发展防御过氧化损害的系统;由体内代谢产生的活性氧可为抗氧化防御系统控制,消除活性氧对机体的伤害作用;1)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歧化酶在抗氧化防御系统中起重要的作用,催化O2-生成H2O2,是一类高诱导性酶;2)谷胱甘太过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是以H2O2作为底物,催化形成H2O,消除H2O2; 3)谷胱甘肽转移酶:谷胱甘肽转移酶是污染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相II过程中的重要酶,具有许多同工酶,起到脱毒作用;二:生物监测的概念及其优缺点;1概念: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2优点:1能直接反映出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能综合直接反映环境质量状况;2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3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4检测灵敏度高,价格低廉,不需购置昂贵的精密仪器;3缺点:1反应不快,精度不高;2不能精确的检测出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含量3只能反映各监测点的相对污染或变化水平4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和地理环境;三:什么是指示植物筛选条件及方法并举例说明常见有害气体对指示植物伤害的典型症状;1概念:对环境中污染物的作用或环境条件的改变能较敏感快速的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 2条件:1反应敏感,受污染后的反应症状明显,且干扰症状少2生长期长,能不断萌发新叶3栽培容易4多功能性,如监测、观赏价值;3筛选方法:现场比较评比法、栽培比较试验法、人工熏气法;4举例:1二氧化硫:常用的有地衣、苔藓、紫花苜蓿等;症状主要出现在叶脉间,呈现大小不等的、无一定分布规律的点、块状伤斑,与正常组织之间界限明显;伤斑颜色多为土黄或红棕色;2臭氧:烟草、矮天牛、天牛花等;大多为叶面散布细密点状斑,呈棕色或黄褐色,少数为脉间块斑;3二氧化氮:常用的有悬铃木、向日葵、番茄等;大多为叶脉间不规则形伤斑,呈白色、黄褐色或棕色;有时出现全叶点状斑;四:活性污泥法1概念: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类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2特性:1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2具有很强的分解氧化有机物的能力3具有较长的生物链4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3阶段:1吸附阶段2摄取、分解阶段3污泥的凝聚、沉淀阶段4基本流程:1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 2氧化沟:属于悬浮生长生物处理技术;5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1形成活性污泥絮状体的细菌:它们是构成活性污泥絮状体的主要成分,有很强的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2活性污泥中的丝状细菌与污泥膨胀:丝状细菌具有很强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起着一定的净化作用;异常现象:在有些情况下它在数量上可超过菌胶团的细菌,使污泥絮凝体沉降性能变差,严重时即引起活性污泥膨胀,造成出水水质下降3活性污泥中的真菌:其出现往往与水质有关;4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作为处理系统运转管理的一个良好的指标;;5活性污泥中的微型后生动物:反应水质好坏;五:生物修复的概念、原理、基本思想1概念:利用生物将土壤、地表以及地下水或海洋中的危险性污染物现场去除或降解的工程技术系统成为生物修复;2原理:生物修复主要利用生物,并通过工程措施为生物生长与繁殖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加速污染物的降解与去除;3基本思想:大多数环境中存在着天然微生物降解净化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只是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使微生物自然净化速度很慢,因此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来强化这一过程;例如提供氧气,添加氮磷营养盐等,以便能够迅速去除污染物,这就是生物修复的基本内容;4微生物修复措施:1接种微生物2添加营养物提供生物刺激3提供电子受体4提供共代谢底物以诱导共代谢酶产生;5影响微生物修复的因素:微生物营养盐、电子受体、共代谢基质、污染现场和土壤的特性、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6植物修复:出去土壤中重金属: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植物吸收;7提高植物修复能力的措施:1添加螯合剂,提高重金属溶解度,从而提高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能力;2施用养分或改良栽培措施,提高积累生物的生物量;3充分利用根际微生物及菌根作用,提高重金属的植物可利用性,即活化重金属增加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4进一步寻找同时富集几种重金属的超积累植物;5通过常规育种及转基因育种,改良超积累育种,培养出产量高、适应能力强的品种;。

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谷胱苷肽-S-转移酶沉淀试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报告基因系统

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谷胱苷肽-S-转移酶沉淀试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报告基因系统
P
实验步骤
原核表达并纯化GST融合的已知蛋白。 同时,应用放射性同位素( 35S)对细胞裂解物进行标记。 将GST融合蛋白与标记好的细胞裂解物混合,同时加入谷胱 甘肽偶联球珠,温浴使得融合蛋白的GST能够与球珠结合。 通过离心方法收集GST融合蛋白以及与其结合的可能的蛋白 分子 。 在收集到的混合物中加入谷胱甘肽或者直接煮沸,使得目的 的混合物能够从球珠上洗脱下来,溶解在SDS-PAGE 上样缓 冲液中。 将获得的混合物进行SDS-PAGE电泳,进行放射自显影或者蛋 白染色,进而转膜进行Western blotting 实验鉴定。 还可应用质谱的方法对找到的结合蛋白进行分析,确定未知 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从而找到与已知蛋白结合的因子。
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creted alkaline phosphatase, SEAP)报告基因
该酶为人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的突变体,也有 从北大西洋海域中的耐热细菌中分离出耐热型AP。
由于该酶能分泌到细胞外,在检测时,可以在不破坏 细胞的情况下,任意时间都可以取细胞培养上清液进 行重复的、动态的检测, 还可以用做其它的用途。
P
GST Pull-Down检测的蛋白
原核表达的已知蛋白知蛋白 半定量检测蛋白与蛋白的亲和作用
P
GST Protein X
GST
(glutathione-sepharose beads) 35S-labled cell lysate
一般的报告基因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基因被克隆并且已知全序列; 2. 宿主不存在报告基因产物或者不存在类似的内源
性物质; 3. 报告基因编码的产物的检测应该快速、简便、灵
敏度高而且重现性好; 4. 细胞内其它的基因产物不会干扰报告基因产物的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是三种重要的酶类物质,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三种酶类物质进行介绍,包括其基本作用、相关疾病与健康、检测方法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即AS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内的酶,它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转移反应。

AST的主要功能是在氨基酸的转移过程中,将丙氨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上,形成谷氨酸。

AST在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临床上,AST是一种常见的生化指标,在检测肝脏、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AST的升高往往与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或心肌损伤密切相关。

常规生化检查中AST的检测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上述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即ALT,也是一种重要的酶类物质,它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过程中天冬氨酸的转移反应。

ALT在肝脏细胞中含量较高,因此检测ALT可以间接反映肝脏细胞的状态。

与AST类似,ALT的升高也常常与肝脏疾病(如肝炎、脂肪肝)相关。

正常情况下,ALT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入血液中,因此ALT在血清中的升高可以提示肝脏损伤的发生。

三、谷氨酰转肽酶(GGT)谷氨酰转肽酶,即GG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酶,它主要参与胆汁酸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谷胱甘肽代谢等重要生物化学反应。

GGT在肝脏和胆道系统中的含量较高,因此其检测对于评估肝脏和胆道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与AST、ALT相比,GGT在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诊断中的特异性更高。

GGT的升高还与酗酒、胆管梗阻、药物中毒等因素相关。

对GGT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上述疾病及危险因素。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在人体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它们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地进行相关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并诊断肝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疾病,有助于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t e n t e e g o p e i e ew e oma a t c t s e a d c r nc s p r ca a t t r u n nr e i ei w e h s r u sb sd sb t e n n r l sr i u n h o i u ef il sr i g o p a d ita p t l g i s i g i s h -
r l t n h p wa o n e w e x r s in o S 一 a d t e d p h o fh a in o s n.1mp o eo t s ea i s i sf u d b t e n e p e so fG T 竹 n h e t fii r t f e i o n o l o y hn d f mea —
t m ndb u oiohmir i 15css f u ngs i cri m n sus daetogs ccri e ie yi n h t e s y n 6 ae ma atc ac o aadtse jcn at a — r mm sc t oh r n i a t i r c
t e e r h t e rlt n h p b t e n GS ' n a t c c r io 。M e h d T ee p e s n o T一 wa e o r s a c h e ai s i ew e T一 a d g sr a cn ma o I T i to s h x rsi f o GS 竹 sd .
Kew r s g tccri ma tse daetocne; G T1; im nhs ce ir; da— y o d : a r ac o ; i usajcn t acr si n s S 一 m u o iohm sy T t t i g

细胞色素P4501A1、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研究

细胞色素P4501A1、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研究
细胞色素P4501A1、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广西地区生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 M1)、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 T1)基因多态性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88例ALL患者以及120例健康对照者的CYP1A1 MSP1多态、GST M1和GST T1等基因的多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ALL组的CYP1A1基因MSP1多态纯合子突变型(C型)的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携带C型的个体患ALL的危险度比杂合子突变型(B型)与野生型(A型)个体的高(OR=1.97,95% CI:1.06~3.64)。ALL组中单一的GST M1或GST T1缺失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携带CYPlAl C型和GST M1、GST T1缺失型的联合基因型个体患ALL的风险增加(OR=2.20, 95% CI:1.15~4.22)。结论CYP1A1基因MSP1多态C型与ALL的易感性可能有关;单一的GST M1或GST T1缺失型与ALL易感性可能无关。同时携带CYP1A1 C型和GST M1、GST T1缺失基因型可能是ALL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基因细胞色素P450 CYP1A1谷胱甘肽转移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 of metabolic enzymes polymorphism of cytochrome P4501A1 (CYP1A1)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M1, T1 genotyp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ALL and 120 healthy individuals participated in this case-control study. A PCR-RFLP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olymorphism and frequencies of the genotypes of CYP1A1 MSP1 and GST M1, T1. Results Compared homozygous mutation (type C) of CYP1A1 gene (MSP1 polymorphisms) between group ALL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P0.05). The individuals with homozygous mutation (type C) enhanced the risk of ALL than those with heterozygote (type B) and wild type (type A) (OR=1.97, 95% CI:1.06~3.64). The frequencies of null genotype of GST M1 or GST T1 deletion in group ALL were almost the same a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Homozygous mutation of CYP1A1 gen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ull genotype of GST M1, T1 enhanced the risk of ALL (OR=2.20, 95% CI:1.15~4.22).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omozygous mutation of CYP1A1 gene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usceptibility of ALL. Homozygous mutation of CYP1A1 gen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ull genotypes of GST M1, T1 might serve as a risk factor to the etiology of ALL.

谷胱甘肽S_转移酶综述

谷胱甘肽S_转移酶综述
专论综述
谷胱甘肽 S-转移酶综述
张 飚 1,李 永清 2*,高 轩 1 (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北京 100089)
【摘 要】谷胱甘肽 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是由多个基因编码、具有多种功能的超基因家族酶,
通常,GSTs 催化 GSH 与亲电子物质结合形成 硫醇尿 酸,经肾脏排出 体外。其亦 可作为转 运 蛋 白 转运亲脂化合物,如胆红素、胆酸、类固醇激素和不 同的外 源性化合物。其通过酶促和 非酶促反 应 ,解 除化学诱变剂、促癌剂以及脂质和 DNA 氢过氧化 物的毒性,保护正常细胞免受致癌和促癌因素的影 响,在抗诱变及抗肿瘤中起重要作用[6] 。
6 GSTs 与寄生虫的关系
血吸虫生活史各期中以虫卵所致的损害最为 严重,虫卵沉着于肝、肺等组织,并释放可溶性虫卵 抗原(SEA),刺激各种淋巴因子的大量产生,引起机 体Ⅳ型 变态反应。形成虫卵肉芽肿 、门静脉 高 压 等 一系列病理反应,对机体造成损害。血吸虫 GSTs 蛋白作为疫苗除可诱导较强的免疫保护外,还可有 效减少成虫数量和产卵数,一些复合型的疫苗蛋白 如 Sm14-3-3 或 Sj14-3-3 与 GST 组成融合蛋白可激 发机体 23%~ 32%的补 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 [14,15] 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使致炎因子的分泌减少而使 IL-10 和 IgG1 升高,从而减轻Ⅳ型变态反应 [16] ,使 得虫卵肉芽肿的病理损害程度有所减轻。
ZHANG Biao,LI Yong-qing,GAO Xuan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bei Agricr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2.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89)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 外源性GSH对PYDDT激活Keap1-Nrf2通路及诱导二相代谢酶的影响
-8-
8
研究结果
4. PYDDT所导致的细胞内GSH/GSSG比例的下降可引起 细胞内蛋白的广泛谷胱甘肽化,这其中也包括Keap1;
图7 “Thiol-disulfide exchange”理论
图8 PYDDT导致细胞内蛋白谷胱甘肽化修饰
二苯乙烯类 (stilbenes)
-2-
2
研究背景
二 相 代 谢 酶 的 表 达 依 赖 于 ARE 基 因 的激活,这个过程是通过激活核转 录 因 子 Nrf2 实 现 的 。 在 基 本 的 生 理 状态下,转录因子Nrf2与Keap1结合 存在于细胞质中并通过Keap1-Cul3Rbx依赖的泛素化过程保持平衡。在 氧化应激条件下,Nrf2可与Keap1解 离从而使其泛素化减少,从而更多 的 进 入 细 胞 核 , 激 活 ARE 基 因 并 诱 导二相代谢酶的表达。
强氢键干扰 图9 Keap1的Cys434残基被谷胱甘肽化修饰后对Keap1-Nrf2复合物的影响
-10-
10
结论与讨论
1. PYDDY为一类结构新颖的迈克尔受体小分子,在低细胞毒 浓度下即具有很强的二相代谢酶诱导作用,说明PYDDT可作 为一种有效的肿瘤化学预防剂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图10 PYDDT激活Keap1-Nrf2通路的可能机制 -11-
-9-
9
研究结果
5. 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当Keap1的Cys434被谷胱甘肽化
修饰后,Keap1与Nrf2的相互作用显著减弱; Keap1和GSSG在体外孵
育反应,经过LC-MS分 析,有七个半胱氨酸残 基发生谷胱甘肽化修饰 Chem. Res. Toxicol. 2008, 21, 2051–2060.
-12-
12
结论与讨论
经典推测模型 细胞内表现?
迈克尔受体小分子 (Michael addition acceptors)
1、激活Keap1-Nrf2通路; 2、抑制NF-κB; 3、诱导凋亡; 4、细胞周期阻滞。
为何各类迈克尔受体小分子又 体现出不同的分子靶向性?
1、改变细胞内GSH的能力 和速率不同? 2、残留靶向性?
图11 PYDDT的其它潜在分子靶点
11
结论与讨论
2. 传统上认为迈克尔受体小分子(包括异硫氰酸酯类、查尔酮 类、丹参酮类等)发挥活性作用的方式为直接与蛋白半胱氨酸 残基的巯基结合。虽然很多体外实验证明了该假设,但在细胞 内的情况目前尚无明确阐述。我们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一 种全新的假设:即该类化合物可能并非与蛋白质巯基结合而更 倾向于首先与细胞内GSH结合,这种GSH的迅速下调可导致蛋 白质的不同修饰(包括本研究中的谷胱甘肽化),从而发挥该 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3-
13
致谢
感谢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信息学研 究所马忠俊老师及其课题组全体同学!
-14-
14
-15-
15
二相代谢酶诱导剂属于一类癌症化 学预防剂,它通过升高具有清除自 由基和亲电试剂作用的二相代谢酶 保护细胞避免致癌作用。二相代谢 酶家族包括NAD(P)H: 醌氧化还原酶 ( NQO1 ) 、 单 加 氧 酶 ( OH-1 ) 以 及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等。
卷心菜 红酒
异硫氰酸酯类 (isothiocyanates)
PYDDT为一种从传统中药禹州漏芦 中分离得到的炔醇取代噻吩类化合 物 。 中 国 药 典 ( 2005 年 版 ) : 漏 芦 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止血、消脓止 血的功效。
-3-
图1 Keap1-Nrf2通路示意图
图2 PYDDT的化学结构
3
材料与方法
结晶紫法确定IC50值 NQO1诱导测试法确定CD值 Western Blotting考察蛋白表达情况 LC-MS&NMR技术考察PYDDT与GSHap1谷胱甘肽化修饰情况 DTNB法测定细胞内GSH含量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ROS水平 分子对接模拟谷胱甘肽化修饰对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图4 PYDDT在体外能够与GSH强烈结合
-6-
6
研究结果
2. PYDDT在体外实验中能够与GSH强烈结合,在细胞内可 在4小时内迅速降低细胞内GSH含量,并上调ROS水平;
23%
图5 PYDDT在细胞内可迅速降低细胞内GSH含量,并上调ROS水平
-7-
7
研究结果
3. PYDDT激活Nrf2及Nrf2介导的NQO1表达均可被外源性 GSH逆转;
二相代谢酶诱导剂PYDDT激活 Keap1-Nrf2通路的机制研究
浙江大学药学院 张潇雨, 马忠俊
报告人:张潇雨
Email: zhangxy_zju@
-1-
1
研究背景
肿瘤的发展过程包括起始期、促进 期和发展期,这一过程大概经历 10~40年的时间。《中国癌症预防与 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的指 导原则中第一条就明确指出,“癌 症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肿瘤的预防措施包括一级预防和二 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消除致癌因 素的影响、采取能降低致癌风险的 生活方式;二级预防即化学预防, 系采用无毒的天然或合成物质,通 过逆转、阻断或延迟癌症发生的各 个阶段降低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
-4-
4
研究结果
1. PYDDT具有很强的二相代谢酶诱导作用,且该作用是通 过激活Keap1-Nrf2通路实现的;
图3 PYDDT激活Keap1-Nrf2通路并诱导二相代谢酶的表达
-5-
5
研究结果
2. PYDDT在体外实验中能够与GSH强烈结合,在细胞内可 在4小时内迅速降低细胞内GSH含量,并上调ROS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