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作业
【答案完整版】科学社会主义练习题
![【答案完整版】科学社会主义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9fd51c250e2524de5187ef9.png)
科学社会主义练习题(答案完整版)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内容:1、马克思、恩格斯悉心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指明了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又有重大的反作用,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刊:会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这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一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层次的理论。
2、他们进而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一主题的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层次的理论。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础。
3、最后,在这两大理论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认定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这大体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所指明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的道路和目标,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第三个层次的理论。
关系:马克思、思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结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起点、中介和终结这二者是紧密相关、互相联结的。
如果没有起点和中介,也就不可能有终结.这表明马克思上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两大理论前提。
二、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1、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既然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结,那么,如果没有终结,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没有了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或者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作业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5e89c6e561252d380eb6e00.png)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桑智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08110622摘要:通过学习增加了我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并进一步的了解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也看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某些方面的区别,某些方面的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的基本内容,如价值规律及市场机制的发展规律。
苏联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否认价值规律即市场机制,一度使经济陷入困境,虽然进行改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而且苏联和东欧各国所进行的改革并没有认清国内外的实际情况,更没有采取相对的政策来发展经济,所用的“休克疗法”等没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致使国内局势更加动荡。
最后在国内外压力下,政权被颠覆。
由此我认识到社会形态可以跳跃,但是经济发展模式是无法逾越的。
不能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社会主义需要市场,资本主义同样也需要计划。
社会主义要发展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这个物质基础要超过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保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的经济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内,我国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积极吸取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和模式,扬长补短,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苏联模式通过听课更加详细的了解了苏联模式以及苏联模式的利弊。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二战前后是苏联经济取得较好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明显[1]。
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高中政治新教材人教必修一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时作业
![高中政治新教材人教必修一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时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b5198c419e8b8f67d1cb903.png)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立“新和谐公社”,试图把公社建成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
但公社四年以后就宣告失败,根本原因是() A.欧文经营管理不善B.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C.资产阶级无情剥削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20年代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用建立公社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欧文的设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这是最为根本的。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符合题意“根本原因”。
因此B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下列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B.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C.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D.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解析:“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答案:D3.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是()A.私有制、竞争B.社会的不公C.贫富分化D.剥削制度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认识到了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不公的原因,但是并未提出要消灭私有制度和剥削制度,幻想着利用富人和国王的施舍来解决社会的不公状态,因此A正确,D错误。
BC项都是私有制和竞争带来的消极后果。
答案:A4.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关键在于马克思已有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并且结合时代斗争的实践,揭示资本主义统治的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是()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②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唯物史观④剩余价值学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
课时作业1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时作业1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86320a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b.png)
一、选择题知识点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
回答1~2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③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③都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②④都是马克思主义解决的,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解决的,排除,所以正确答案是C。
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蓝图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①没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②看不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④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①错误。
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而不是看不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②错误。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力量和正确途径,③④正确。
故选D。
3.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对此现象的正确理解是()A.此时的工人运动已经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指导工人阶级斗争C.工人斗争处在仅仅提出经济要求阶段D.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从资产阶级运动中独立出来答案D解析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D符合题意。
在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尚未产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A、B、C错误。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61896825c52cc58bd6be18.png)
导论: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答: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马克思三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的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论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为无产阶级摆脱奴役,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经济运动,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
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
二是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
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
因为用哲学的指导作用在具体分析实际情况时还要结合甚至通过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才得以实现,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在经济领域指导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总体上全面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
2.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答:第一,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第一章: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论述)答:(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首先,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
其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再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正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存在的这些根本缺陷,因而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主要局限于道德上的谴责,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主要局限于价值上判断,在其思想中还存在许多消极的因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作业)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dc013cfa0116c175f0e4859.png)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作业时间:月日1.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促使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B.使工人斗争富有了科学性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答案:B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对工人斗争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但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
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
这说明()A.《共产党宣言》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指南B.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逐步完善C.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摧毁旧的国家机器D.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由于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答案:B解析:在巴黎公社运动之后,马克思对有关“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之中“打碎”的含义加以具体的阐述,这就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逐步得到完善的,故B项正确。
3.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当时,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英国() A.开始发动对外殖民侵略扩张活动B.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C.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力D.逐渐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形成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道法必修一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练习课件PPT
![人教版道法必修一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练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6d83b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3.png)
新教材•政治(RJ) 必修1
材料二 1922 年,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列宁的提议,建立了苏维埃各族人民自愿 的国家联盟,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随后,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 化和农业集体化。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 (2)1936 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苏联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时的生产关系具有什么特点?
A.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B.马克思主义摆脱了唯心主义的束缚才揭示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C.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变迁中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 点 D.马克思主义是“放眼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具有很强的时代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9页
新教材•政治(RJ) 必修1
第10页
新教材•政治(RJ) 必修1
6.(2021·广东高一模拟)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 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下 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其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④东欧剧 变和苏联解体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不能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11页
新教材•政治(RJ) 必修1
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 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 的伟大飞跃。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③符合题意。 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第一次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弊端,①错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曲折,④错误。故本题选 C。
高中政治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2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2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bcfb2c0ee06eff9aff80705.png)
第2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1.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成果。
以下说法对应正确的是( D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空想社会主义仅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而不是理论基础,①说法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越,②说法错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越,③④符合题意。
2.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C )①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其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不能实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第一次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弊端,①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③符合题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曲折,④错误。
故选C。
3.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一书中指出:“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作业
![科学社会主义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5292be262af90242a895e5ad.png)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做出了全面部署,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中国必将实现现代化,从而实现民族的全面振兴,实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夙愿。
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其中既有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必然要面对许许多多风险和挑战。
一、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历了六十年的建设,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
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2位,中国进出口贸易居于世界第2位,中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7位。
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
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
稳中有变、和中有斗、缓中有紧、喜中有忧,对我国利多于弊。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
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结构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都为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提供了坚实基础。
1.发展需求劲头足。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随着居民消费结构逐年升级,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倍增。
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另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2.发展基础较好。
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资源,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完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科学社会主义作业
![科学社会主义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9163072758fb770bf78a5535.png)
一、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包括导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社会主义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理论与实践的飞跃,毛泽东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与新变化,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与竞争,当代社会主义的主要流派等内容。
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模式”到多国探索的发展历程;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主要成果;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二、列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关系超出一切古老传说中关于友谊的最动人的故事。
这对你有何启示?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且从始至终洋溢着纯洁和高尚。
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在长达近40年的合作中,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起草共产主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家境困难时,恩格斯经常给他寄上解救贫困的英镑。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花费了10多年时间帮助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的手稿,使《资本论》二、三卷得以问世。
这就是真正的朋友。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相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年代,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一个人,为何交友、怎样交友、交什么友?其基本原则和真谛仍没有改变。
翻开人类历史,大凡成大事者,身边总有一些志同道合的真正的朋友相助。
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结下的纯洁而又高尚的友谊堪称楷模。
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情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业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f3ea9cf89eb172ded63b718.png)
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1848年2月发表,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飞跃的标志。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1、反动的社会主义(甲)封建的社会主义(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理论:1、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2、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3、阐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4、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发展与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的思想5、关于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阐述的基本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先后为《共产党宣言》写了七篇序言。
基本原理归纳如下:第一,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二,阐明了《宣言》的性质和任务。
关于宣言的性质,是共产党的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第三,,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
,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第四,第四,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对《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补充。
即:,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彻底胜利,就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第五,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
第六,论证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原理。
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第七,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
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
三、列宁新经济政策变要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主转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十月革命后,如何在俄国组织和建设社会主义,摆在了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面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课程作业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课程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ebb24164431b90d6c85c7ac.png)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听课感想总的这几堂课听下来的感受是:这绝不是一堂简单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课的内容是在讲中国的现代史,从新中国的成立讲到新世纪的中国的各个方面。
伟大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坎坷,受尽了无数磨难,终于走到了今天的成就,这和我们党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
从内容上来说,同样是讲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别的老师会说怎么这么样好,但是杨老师给我的感觉是能用事实说话,把我们带入到每一个真实的事件中,让我们真正的用心去体会党在处理各种事物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让我们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我觉得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过程的感受往往比填鸭式的灌输效果要好的多。
杨老师的视频结合式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以前也会有老师课堂上放一下视频,但我觉得大部分情况下有一种消磨时间的感觉,看后一点感觉也没有,但是杨老师总会在放视频的时候,停一下,给我补充讲解很多很细节我们很容易忽视,但又很重要的一些知识,让我们学到了不少。
杨老师的讲课风度也是不能不提的。
让人感觉有一种大师的风范,且又没有老师的架子,对我们学生也都很尊重。
这也让我想起了高中时的一个语文老师,对学生很尊重,同时也得到我们同学的尊重,于是课堂气氛也很好,成绩也很好。
老师授课,不仅是授的知识,更是授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正确的人生关和价值关。
最后很感谢杨老师,很荣幸能上到杨老师的课。
●读书笔记温家宝:世博会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节选)以“凝聚全球智慧,共创城市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开幕演讲,他表示“中国申博成功七年来,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认真、扎实推进各项筹办工作,这次世博会既属于上海市,更属于全中国、全世界”。
在距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只有170天之际,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做好最后5个月的世博会筹办工作。
他引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的话,“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温家宝总理表示相信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盛会。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760fe19b89680203d825f0.png)
结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谈谈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谈谈你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结合全球化时代的特征,谈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理解试述苏联解体带给中国的启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有哪些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试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教训以及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如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产生,对象,发展,地位,作用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对象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三个方面是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
任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三者之问形成了另一个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通过这个统一体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练习(原卷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练习(原卷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d940850ff00bed5b9f31d9c.png)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
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
“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A.资本主义已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2.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3.在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前提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①无产阶级开始形成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③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④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A.①②B.①③C.③④D. ②④4.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这里的两个“发现”是指(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其依据是(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C.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6. 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
科学社会主义作业
![科学社会主义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c3fe120d844769eae009ed2a.png)
第一部分听课感想起初在我选这门课时,我一直有个问题不理解。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难道美国也是整天被灌输着科学资本主义好这样的思想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资本主义早就在动荡中,如同马克思所宣传的那样被无产阶级给革命掉了,还会有如今欧洲和美国这样的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吗?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思想政治,考研甚至还要考,一直到了研究生还要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我有时就会怀疑难道我们连高等数学、化工原理都能学会,是不是这门政治课就是永远学不扎实,活到老学到老呢?是不是我们的思想政治觉悟真的很低,需要时时刻刻进行强化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国家真是不但侮辱了我们的智商,还侮辱了我们的人格。
即使国家要求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去一板一眼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好,这样的教育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当然可以宣传党的光辉路线,控制一部分人的不良思想的滋生,但是同时也否定了社会改良的动力,使这个社会内部改良趋于停滞,或者在一部分人的控制范围内,这当然有一定的好处。
只是,如今我看到的是,大家都不敢说话,都不说实话!研究生的课堂上居然一片静悄悄,丝毫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激烈的争论,貌似大家都是北京老舍茶馆里的众位看客。
大学生麻木不仁,对待各种敏感问题不能够勇敢的给予正视,而是纷纷世故地躲开,这是社会的悲哀和不幸啊!正如当今中国大中城市中,尤其是在上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已经严重西化,这实际上就是在逐步地走资本主义路线,却非得说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无奈,当然这是邓小平的智慧,同时也显示出社会给予的那种无奈!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经历了无数次新党员的入党仪式。
我记得2004年4月29日,我在宣读自己的入党志愿书时,是满怀激动,声音颤抖,声调高昂地读完每一句话,我现在还能想起当时的心潮澎湃的感觉。
然而如今在加入共产党的宣讲中,很多人,豪不严肃甚至形式化的走一个过程,没有丝毫感情而言。
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家入党志愿中的内容都是惊人的相似,实在令人汗颜。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作业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c9cb3341a8956bec0975e333.png)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作业题目: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影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姓名:张光耀在职研玉林2010级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影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摘要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
书的第二章重点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限于知识水平和认识深度,本文仅简单谈谈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过程中的影响。
关键字唯物史观社会主义空想科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去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使唯心主义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
唯物史观科学的伟大意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它在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的同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具有指导意义。
1唯物史观的创立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研究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唯物史观的创立,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和根据。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建立和发展,是唯物史观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相联系,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发展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方面,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另一方面,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也迫切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自己的历史地位、使命和作用,说明社会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为它们的斗争指出正确的方向、道路和方法。
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
唯物史观的创立也和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主观条件分不开。
他们个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都有一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他们都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他们创立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是在积极投入革命的工人运动的实践过程中,在与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错误的社会历史理论作斗争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中逐步创立的。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作业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db6ac260f5335a8102d2204e.png)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一、判断改错1、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P213√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P214√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P222√4、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P223√5、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
P224√6、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P225 √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P226√8、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P24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P243√1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P246√二、简答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P228-230答: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特征: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社会主义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P240-241答:第一,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第二,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三,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第四,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255 258 260答: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4、如何理解“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关系?P267答:“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课时作业2: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时作业2: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143313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e.png)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它的影响包括()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③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④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罗伯特·欧文,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作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在牵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
”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前提是()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B.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D.进步的思想家善于理论总结3.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巴黎公社的实践4.《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
”这一体系是指()A.空想社会主义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德国古典哲学D.科学社会主义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6.第一次宣告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事件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十月革命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8.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
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
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文将对相关问题作一些分析。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书共三章,分别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等丰富的内容。
本书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
“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章中,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
他们三个人的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已有所暴露而又很不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他们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弊病和不合理性,对人们深感失望的现实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企图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
他们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作出的重要贡献,一是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罪恶,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某些天才预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好了准备。
但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有着明显的缺陷。
他们只是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但没有能够进一步洞察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像启蒙学者一样,认为理性是现存事物的唯一裁判,把社会主义看成理性、正义的体现,只有天才人物才能认识、发现它,而不是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被发现的历史必然性;他们仅仅把无产阶级看成“受苦的阶级”与同情的对象,而不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他们寄希望于社会上层和富人,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因而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本书第一章结尾的这个重要论断,是上述分析的逻辑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
恩格斯的这个点睛之笔,一语道破了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到科学的关键。
我们必须弄清楚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和原则区别,切忌望文生义地妄加推演或解释。
二,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成了科学本书第二章论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恩格斯在本书第二章里和第三章的开头,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了两处概括性表述。
他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唯物史观是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呢?具体地说,第一,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乃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头脑中构思社会改革的蓝图、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
第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能够而且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放自己和全人类,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人群,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出现的理论局限性。
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
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但是不能揭露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他们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却搞不明白这种剥削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原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用自己出卖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价值量,要比工人以工资形式从资本家那里得到的价值量大得多;这个大出来的部分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一极是资产阶级的财富不断积累增值,一极是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的局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而这种矛盾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
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
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概括起来说,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对立的经济根源,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承担者,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系统的经济学论证。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传之于后世。
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共产党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传人手中锐利的思想武器。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内容与精髓,用以观察分析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和对策。
一切轻视、嘲弄、曲解、攻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思想言论,不论来自何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必须加以识别,予以抵制、纠正和批判。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
这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
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区别于以往时代生产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但这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
和以往简单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不同的是,现在的私人占有者已不是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和真正生产出产品的劳动者,而是把社会化的生产资料集中在自己手里、不劳而获、占有了别人劳动产品的资本家。
这样,生产的社会化便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具体表现,这个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恩格斯正是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一是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二是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
第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结果是机器排挤了工人,进一步加深了劳动者的贫困化,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生产无限扩大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了生产的相对过剩和经常的比例失调,导致了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和伴侣。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差不多每隔十年重复一次,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恶性循环的结果。
危机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和痛苦,引起了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将导致矛盾的解决:“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
”“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
”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从本书第三章的论述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九条:1、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
2、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
3、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4、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