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
目录
内容提要
关键词
一、现代汉语动量词“回”“次”的差异………………………………4页(一)搭配上的差异……………………………………………………4页(二)重叠方式的差异…………………………………………………4页(三)语用方面的差异…………………………………………………6页二、现代汉语动量词“回”“次”的运用………………………………6页(一)从语义出发,把握动量词“回”“次”的基本用法……………7页(二)从用法出发,把握两个动量词的基本句法格式………………7页(三)从二者的差异出发,分清“回”与“次”相异的用法………8页三、余论…………………………………………………………………8页参考文献…………………………………………………………………9页
内容提要
“回”与“次”作为现代汉语中语义最为单纯而且意义相近的两个动量词,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在搭配上,有些前置词语一般只能与动量词“次”组合使用,在修饰名词性词语时,在语义和适用对象方面皆存有一定差异;在重叠方式上,动量词“次”能以各种形式重叠使用,而“回”在重叠方式上一般受到某种限制;在语用方面,“次”远远超过了“回”的出现频率,并且“回”主要用于口语性较强的作品或场合中,“次”则没有这种局限。

在具体运用中,可以在把握其基本用法、基本句法格式的基础上,区分其相异的用法。

然而,由于“次”与“回”在语义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太大区别,加之“回”有渐渐被“次”所替代的趋势,为了避免语言表达的累赘,在实际运用中,只须简明扼要地将它们的异同点区分开来就行,而无须深究。

关键词
动量词;差异;运用
“回”、“次”是现代汉语乃至近代汉语里最为常见的两个动量词,自元代开始
二者就是一对近义词,到现代,二者差不多发展成了一对等义词:在语义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但是在语言交际中,有时候又不能互换。

所以,如果不弄清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无法在语言实践中准确使用这一对近义动量词。

一、现代汉语动量词“回”“次”的差异
“回”“次”是现代汉语中语义最为单纯的两个动量词,既不表达事件的具体特征,也不包含主观量的情态特征或时间量度特征,仅仅起着单纯计数的作用。

因此适用范围极为宽泛,能用于称量所有的有量动词。

根据对大约1.15亿字现代汉语语料的考察,发现动量词“回”“次”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搭配上的差异
1.有些前置词语一般只能与动量词“次”组合使用:首、本、各、多、屡:
(1)在这本诗集中首次发现一首名叫《国际歌》的诗。

(戴厚英《我的旅途》)。

(2)在本次比赛中他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3)一般的意见认为,在最初识记时,各次识记的分布应密些。

(方富熹《儿童的心理世界——论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4)这学期他多次逃课。

(5)他的脚步很轻,近乎于蹑手蹑脚,因而虽屡次摸至帐前但未惊动屋里人。

动量词“次”能与“首”“本”“各”“多”“屡”等词语组合使用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但是动量词“回”却不能或很少能与它们组合使用。

这可能与动量词“回”口语性强这一特点有关。

以上组合,除“多次”外,其它组合形式皆主要见于书面语中,相同的意思在口语中一般地会换一种表达形式,如例(1)“首次发现”在口语中一般会说成“第一次(回)发现”,例(2)“本次比赛”口语中会说成“这次(回)比赛”,例(3)“各次识记”在口语中会说成“每(一)次(回)识记”,例(5)“屡次摸至帐前”在口语中会说成“好几次(回)摸至帐前”。

可见,二者在搭配使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书面语中,口语中似乎没有这种区别。

2.修饰名词性词语时,二者有较大的差异。

动量词“回”“次”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计量动作行为,不过,有时候也可以用于计量名词性的词语,用在名词性词语前
作定语。

在这种用法中,二者在语义和适用对象方面都有差异。

次:计量可以重复出现的事情:
一次机会 / 两次会议 / 三次事故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取得了无数次胜利 / 几次失败他都没有灰心
回:(1)计量事情:怎么一回事 / 有那么一回事 /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你们俩说的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
(2)计量章回小说中的一章或书中的一个段落:
《红楼梦》一共有一百二十回 / 《西游记》第二十回 / 今晚说了两回书
修饰名词性词语时,二者的共同点是都可以计量事情,不同点一是语义侧重点不同。

“次”用于计量事情时侧重于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而“回”则侧重于表示事情的段落,相当于“件”。

二是适用对象和组合方式不同。

“次”不能直接用于由独“事”字构成的词语前面,比如不能说“一次事”“那次事”;而“回”则相反,一般只能用于“事”字前,构成“回事”的形式。

三是“回”可以作章回小说或评书的一个单位,而“次”则没有这种用法。

(二)重叠方式的差异
动量词的特点之一是能重叠使用。

动量词“回”“次”都能以“一AA”形式出现,如:
他们一次次背着冬梅去医院,一点一点地积攒着钱。

(丁丁《一个日本遗孤和她中国的父母》)
一次次的采访,其实就是一回回接触社会,熟悉人事并了解自己的过程。

(徐光春《走过长弄堂》)
不过,动量词“一回回”出现的频率很低。

在现代汉语语料库里找到“一次次”的用例687处,而“一回回”的用例只有8处,其中有4处是与“一次次”在同一句中以对举形式出现的,有1处是指章回小说,另3处皆出现于诗歌语言的环境中,可见,“一回回”的使用主要是出于修辞效果的需要。

另外,“次”还可以大量地以数量结构重叠的形式使用,如:
(1)学校领导逼着我一次一次检查。

(2)一次又一次的询问,伍惠珍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了。

(张清渝《跨越大海的爱》)
(3)我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去看一部法国电影。

(潘虹《虹独语》)
而“回”则较少或不能以这种形式出现。

通过在1.15亿字包括报纸、文摘、杂志、散文、小说、戏剧、应用文等各类体裁的现代汉语语料的考察中,仅仅找到“一回一回”的用例2处、“一回又一回”的用例3处,且未发现“一回又一回地(的)”的用例。

我们的语感也能证明这一点:如我们可以说“他一次又一次地问我借钱,我都烦死了”,却不大能说“他一回又一回地问我借钱”。

总之,动量词“次”能以各种形式重叠着使用,而动量词“回”除非是出于特殊的需求目的,一般都不能重叠着使用。

(三)语用方面的差异
1.出现频率差异很大。

动量词“次”在现代汉语中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其它任何动量词。

据刘街生对近三千个专用动量词用例的统计考察,动量词“次”的出现频率占了40%,而“回”只占总用例的大约6%多一点。

2.使用语体方面,动量词“回”主要用于口语性较强的作品或场合中,动量词“次”则没有这种限制,各种场合都可以大量地使用。

通过对近15万字的法律、法规性文件作品的考察,未找到动量词“回”的一处用例,而动量词“次”则出现了201次。

再如政论性的作品《邓小平文选》,该书中动量词“次”共出现了近200次,而动量词“回”仅出现了不到10次,且全部用于修饰名词“事”,以“回事”的固定形式出现,没有一处用于计量动作行为的用例。

我们的语感也是这样:“次”既可大量用于书面语中,亦可在口语中大量使用;而“回”则一般用于口语中。

二、现代汉语动量词“回”“次”的运用
根据对大量语料的考察,并结合一般人习惯性的语感,可以做出如下小结:除了与名词性词语组合使用的情况外,现代汉语中用动量词“回”的地方都可以换成动量词“次”,而用“次”的地方则不一定能换成动量词“回”。

二者的差异主要表
现在与某些词语的搭配、重叠及使用语境方面;在语义、适用对象、句法位置和功能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鉴于这种语言事实,动量词“回”“次”在具体运用中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一)从语义出发,把握动量词“回”“次”的基本用法
表达的语义要求是准确选用动量词的首要依据,如果没有具体的语义要求,则同一种动作行为可选用不同的动量词来计量。

比如:“看了一()”,在没有具体语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进入括号的动量词有“次”“回”“下”“遍”“场”“会”“番”“通”“年”“天”“分钟”等。

特殊的语义需求来自具体的语言环境,所以,正如“名量词的选用必须进入语境”一样,动量词的教学也必须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

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具体要求,选用适当的动量词。

动量词“次”“回”在语义上都是单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所以如果具体语境需要单纯计量动作行为的次数时,就可选用动量词“回”或“次”。

(二)从用法出发,把握两个动量词的基本句法格式
1.几乎所有的动量词都有两种基本的句法格式:
其一,动词+数词+量词,如:
看一次(回)/去一次(回)/找一次(回)/ 打一次(回)
如果同一句中有宾语,宾语又有两种位置:
(1)位于动量词后面,如:去了一次(回)北京 / 买一次(回)菜 / 捐一次(回)款
(2)位于数量结构前面,如:看他一次(回)/ 打了他三次(回) / 捐款一次(回)
现代汉语中,如果同一句中既有动量词又有宾语,除宾语是人称代词的情况外,动量词一般都位于动宾之间。

记住这个规律,动量词与宾语的位置先后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

诸如“捐款一次(回)”之类的表达形式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比较少用,它是汉语文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遗留下来的印记,而在语言实践中,更应注重普遍的现象和规律。

其二,数词+量词+动词,如:
一次(回)也没去 / 头一次(回)访问日本
一次(回)买了三本书
现代汉语中,动量词以位于动词后面最为常见,故最重要的是掌握“动+数+量”的各种用法。

2.与其它动量词不同的是,“回”“次”还有表示时间的用法,基本格式是“有一次(回)”、“这(那)次(回)”,如:
有一次,记者采访我,让我谈攻读博士学位的体会。

有一回在西湖边闲步,碰着一鱼挑,他兜卖混鱼。

(俞平伯《稚翠和她情人的故事》)
这次我输惨了。

怎么样,这回该满意了吧?(宋学武《干草》)
在这类用法中,动量词“次”“回”与数词(指代词)组成的动量结构更倾向于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三)从二者的差异出发,分清“回”与“次”相异的用法
1.在某些词语的后面只能用“次”不能用“回”。

这些词语主要有“首”“本”“各”“多”“屡”等。

2.以重叠形式出现的一般是动量词“次”。

3.修饰名词性词语时,适用对象有些差异:“回”用于计量事情时,一般用于“一回事”格式中,如:怎么一回事/是这么一回事/没那回事;“次”则不能直接位于由独“事”字前,即不能构成“一次事”的形式。

4.在一些固定用语中,二者不能互换。

如“一回生,二回熟”,“七次量衣一次裁”等,这类表达形式是古代汉语直接流传下来的,其中的“回”“次”不能互换。

不过这类固定用法,可只记住几个比较常用的熟语即可,不用作过多的深究。

三、余论
现代汉语中,动量词“回”“次”这对近义词的并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语言
表达的累赘,按照语言经济性的原则,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有一个会退出语言交际的舞台。

根据对汉语动量词“回”“次”历时发展过程及规律的考察分析,结合二者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事实,预测二者的发展趋势是动量词“回”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所以如果没有其它情态、色彩等附加语义的要求、只需要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那么,直接选用动量词“次”就一般没错。

修饰名词时,除了“回事”和小说的单位外,其它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用动量词“次”称量。

动量词“次”与“回”在语义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太大区别。

有些学者硬要在语义上解释二者的差异,结果是越解释越糊涂。

如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它们的词义着重点和应用范围又有区别。

‘次’有强调动作可以重复出现的意思,如‘第三次摇铃’‘几次松开了眉头’‘又一次访问日本’;而‘回’则不强调动作的重复,而强调动作发生的时间和次数,如‘来过两回’‘头一回访问日本’。

以上用例中的‘次’不宜用‘回’替换。

”其实,郭先生所列举用例中的“次”“回”都可以互换,且其所说的语义上的区别更是难以理解,比如“几次松开了眉头”怎么就是“强调动作可以重复出现”而不是“强调动作的次数”,难道将“次”换成“回”说成“几回松开了眉头”就不能强调动作可以重复出现?对于这种解释别说是外国人,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觉得难以理解。

所以,对于“回”“次”这样的近义动量词,简明扼要地将它们的异同点解释清楚就可以了,而不必要将它们分析得过于复杂,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刘街生.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语言研究,2003(2):51-55.
2.戴梦霞.对外汉语名量词选用教学的一点探索[J].汉语学习,1999(4):46-49.
3. 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95.
4.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2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