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咨询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咨询关系

第三章咨询关系的建立

咨询关系,也称咨访关系,是指咨询者与来访者(或称咨客、求询者)之间所发生的相互联系。由于很难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严格区分开,所以这里所讲的咨询关系也包括治疗者与患者(病人)之间的治疗关系。心理咨询是建立在咨询关系基础上的一种活动。借助于这种关系,咨询者给来访者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因素。

第一节咨询关系的意义和特征

一、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意义

大多数咨询流派都重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认为这是心理咨询取得成效的基础。

可以说,良好的咨询关系是促进来访者积极改变现状、发挥潜力的动力,本身就具有心理治疗的作用。

二、咨询关系的特征

咨询关系是一种咨询者对来访者的帮助关系,它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具有自己显著的特征。

1.咨询(治疗)关系是一种同盟关系

许又新认为心理治疗关系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的人际关系。所谓新的人际关系,就是心理治疗者不能重复病人已有的人际作用模式,因为病人的精神障碍就是在旧有的且陷入恶性循环的人际关系中发生发展的。这种人际关系有三个基本要求:不批评、不包办代替、不偏倚(unbiased attitude);第二,亲密的人际关系,其中接受、理解、尊重、投情(empathy)是影响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第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着心理治疗的目的,它能促进病人的自我理解,增进病人的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精神,以及有利于潜力的发挥[3]。

2.咨询(治疗)关系是一种隐蔽的、具有保密性的关系

帕特森(C. H. Patterson)在谈及心理治疗中人际关系的特点时曾指出:治疗关系完全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期限内,隐蔽的、具有保密性的特殊关系,这也是这种治疗关系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的特征。帕特森还指出,虽然治疗关系被限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以内,但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深度却超过了一般

的社会友谊关系。因为这种关系是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小心地建立起来的,治疗的气氛使来访者有安全感,保证了其自我暴露和自我探索的进行[4]。

3.咨询(治疗)关系是一种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关系

钱铭怡认为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是治疗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全部过程,都要求治疗者保持客观的、中立的立场,只有这样,治疗者才能对来访者的情况有正确的了解、客观的分析,并尽可能地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来访者之所以能从这种治疗关系中获益,其客观性是提供这种获益的原因之一。来访者的其他社会关系,如家长、亲友等为何不能起到治疗者的作用,其原因就是他们难以像治疗者那样保持客观、中立。治疗关系中的主观性体现在治疗者以共情、尊重、真诚的态度对待来访者,使之感到温暖。她进一步指出,在治疗过程中,这种客观性与主观性在治疗者与来访者关系的交互作用中体现出来。二者统一,更有利于治疗过程的深入发展[5]。

4.咨询(治疗)关系是一种受多重专业限制的关系

咨询关系的另一显著特征在于它受到多重专业上的限制,这些限制对于咨询和治疗的成功是十分必要的。常见的这类限制包括:

(1)职责的限度。

(2)时间的限制。

5.咨询(治疗)关系是一种以来访者具有一定强度且持续的求助动机为前提的关系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以来访者具有一定强度且持续的求助动机为前提的。

第二节影响咨询关系的主要因素

国外一些咨询心理学家认为,在咨询过程中有些因素或条件会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咨询的效果。艾维(A.E. Ivey)等人在《咨询和心理治疗——技巧、理论与练习》一书中提出了共情、积极关注、尊重、温暖、真诚、具体化、即时化、对质等八个因素。其中,共情是最为核心的因素[6]。艾维等人还把积极关注、尊重、温暖、真诚以及具体化等都看作是达到共情的核心条件或组成部分。

一、共情

(一)共情的概念及其意义

共情(empathy)一词,中文有多种译法,如“神入”、“同感”、“共感”、“投情”、“同理心”、“感情移入”等。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的能力。许多咨询心理学家都阐述了各自对共情的见解,综合他们的观点,可以将共情的含义理解为:(1)咨询者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精神世界;(2)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3)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做进一步思考。

不过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者和咨询家开始质疑有关共情“普遍有效”的神话,他们试图弄清咨询者什么时候进行共情才能对特定的来访者、特定的问题和咨询过程中特定的阶段最有帮助。如A. Goldstein观察到“在咨询和治疗过程中,共情在某些阶段、对某些来访者和针对某些问题是有作用。然而在其他时候,共情很可能干扰治疗结果”[8]。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咨询者和治疗家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共情对咨询关系及咨询效果的影响。

(二)提高共情水平的方法

1.共情水平或层次

卡可夫(R. Carkhuff)和皮尔斯(Pierce)还建构了一个区分调查表,用来确定咨询者共情反应的五个等级。其中水平3是可接受的最低水平反应,相当于Egan的初级共情的概念;水平4相当于附加共情或高级共情;水平5代表着促进性的行动[9]。具体如下:水平1——没有理解,没有指导。咨询者的反应仅是一个问题或否认、安慰及建议。水平2——没有理解,有些指导。咨询者的反应是只注重信息内容,而忽略了情感。水平3——理解存在,没有指导。咨询者对内容,同时也对意义或情感都做出了反应。水平4——既有理解,又有指导。咨询者对求助者做出了情感反应,并指出对方的不足。水平5——理解、指导和行动都有。咨询者对水平4的内容均做出了反应,并提供了行动措施。

下面的几个例子显示了使用Carkhuff和Pierce的区分调查表,是如何区分言语共情反应水平的。

例1:

来访者:我已尝试同我父亲和谐相处,但的确行不通。他对我太严厉了。

水平1的咨询者:我相信将来总会行得通的。[安慰和否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