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记字形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记字形的方法
(教学论文)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掌握字形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是一大难点。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形近字、同音字难以辨析,对部分儿童来说字形比字音字义要难掌握得多。所以如何让儿童轻松识记字形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掌握字形是难点。如何更轻松、更容易让小朋友掌握字形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迫切所要解决地难题。早期的汉字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有着直接联系。很多字从字形上就能够看出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但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所以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符号的识记和理解就更加困难了。
汉字能够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以及形声字。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1、象形字
象形字是用摹拟事物形象的方法造出的字,其“形”与“义”浑然一体。象形字在汉字总数中只占5%左右,不过它是其它几类汉字滋生的基矗掌握了象形字就能掌握一批批汉字。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2、指事字
指事字大多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符号而成。例如“木”是个象形字,在它下面加“一”表示树根,成为“本”字,在它上面加“一”表示树梢,成为“末”字,这个横有“指事”的作用。又如“旦”是在“日”下面加一横,表示太阳已从地平线上升起;“刃”是在“刀”上增加一点,表示刀口之所在。对于指事字,弄懂了字义,也就记住了字形。
3、会意字
会意字是用合字表义的方法造出的字。例如日月合成光明的“明”字;小土合成灰尘的“尘”字;双木是“林”字;三木是“森”字;火上加一个盖,就是“灭”字;家中起了火,就是“灾”字;不正就是“歪”字;不上不下就是“卡”字;用两手分开东西就是“掰”字等等。这种把字形与字义紧密结合起来的识记方法,当然容易记得牢固。
4、形声字
在形声字里,意符就是形旁,它一般能指明字义的类别。例如“冫”古为“冰”字,今作“冬、冻、冷、凉、凌、冽、凛”等字的意符,其意义都和“冰”相关。“氵”是“水”的左偏旁变形,以“氵”为意符的字“河、湘、汪、汛、汗、溶、滨、灌、泣、泥”等,其意义都跟水或其他液体相关。又如:从“欠”的字“歌、歇、欣、欢、嗽”等,都跟口相关,也就是和口中出气相关。从“文(pú)”的字“收、改、教、攻、救”等,都与手的动作或人的行为相关。形体近似的意符还有“礻—衤”、“木—才”、“忄—十”、“刀—力”等等,把它们辨别清楚,对于识记形声字很有用处。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字形识字一块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这门课程的文字教材共有十章……第4-8章是阐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五个方面教学(识字写字与拼音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的具体问题……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采用专题教学形式,阐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规律、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本课程的
教学重点,要求学员结合本身教学实际实行理解和使用,较快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中不难听出当今教育在字形识字这个块多么重视。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低段实施字形识字教学呢?下面让我来谈谈自己这些年来的教育方法:
一、加减法
小学低段教学中的很多生字往往是能够拆成好几个学过的字。如“趣”、“譬”、“畸”等字,我们能够把“趣”拆成“走”、“耳”、“又”或“走”、“取”来实行教学;把“譬”拆成“尸”、“口”、“辛”、“言”或“辟”、“言”来实行教学;把“畸”拆成“田”、“大”、“可”或“田”、“奇”来实行教学,这可谓是减法。有些字可用加法的方法来教学如“清”字就是“青”加了一个偏旁三点水这种方法来记忆,不但让孩子们记住了新字,又能够重新记忆以前所学的字,可谓是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二、比较法
教学中的很多生字往往有很多字的读音是差不多的,而且字形也差不多,识记这些字往往让孩子们搞得头昏脑胀,死记硬背其结果却不怎么可观。例如,在复习“清”时,我会让孩子们举出与“青”字相关系的字。这时“请”、“情”、“晴”、“蜻”等字都出来了,甚至孩子们还说出了“轻”字,接着我会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让他们组词,强化记忆。在教学中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很多生字在学生手中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有趣了。
三、游戏法
低年级小朋友对游戏最感兴趣了。在以往的生字教学中,我们可能常常会因为字形教学的枯燥和效果不佳而苦恼,如果我们能抓住儿童最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可能其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学“丛”时,难点是要与以前学的“从”区别开来,同时记住“人”的捺变为了点。根据这个难点,在教学时,我们能够通过实物演示来完成:请两位个头差不多高的学生走上讲台,请他们勾肩搭背地走在一块木板上,就编出了“两人桥上走,一捺变成点”这样的顺口溜,难点就不攻自破了。除了顺口溜以外,猜谜识字也是一种好方法。如“告”字学生很容易把上面部分写成“牛”字。我用“一口咬掉了牛尾巴”这个字谜来记住它,深刻地记忆很难让小朋友们再犯毛病。当然,还有很多游戏法如:找朋友、摘果子等都能够采用。
四、观察法
虽然很多生字是由熟字“搭”起来的,但这些熟字并不是一尘不变的,总会发生细微的变化,这些不易发现的变化就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如“醒”字,小朋友们很容易就记住“醒”是由“西”和“星”两部分合起来的,而“西”中间多了一短横,这个变化低段小朋友们很容易忽略,为了强化这个弱刺激点,我在教学中便问道“左面是个‘西’字吗?”学生很快发现并不完全是,我接着引导学生用“像……但不是……”句式来说话,然后再用红笔标出一短横,这个细微变化的,不易发现很快被学生发现并掌握了。或者在教学中,我有时把生字发生变化的部分省略先不写出来,而让学生上黑板来填,在填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引导到这个弱刺激点上,记忆也就轻松了。如“没”字的右上角部分空出来让学生填,再引导学生用“像……但不是……”的句式说话,这样学生不会搞错了。然后再用红笔标出一短横,这个细微变化的,不易发现很快被学生发现并掌握了。
五、归类法
学生在学习生字字形时,如果每一次都现学现记,很可能杂乱无章,但如果平时注意协助学生总结积累,学生很容易发现规律,并掌握规律。如在第一次学“土”旁时,记住了最后一笔要变成提,再学其他带“土”旁的字,就能举一反三,知道最后一笔都是提。尤其我把带有相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归类记忆如:提土旁的字有:地、墙等;提手旁的字有:打、拍、拔等,提土旁与“土”相关,提手旁与“手”相关,这样就能够记住一类字,老师协助学生总结一下,就会发现规律。
六、图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