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封建社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由于中原的割据与混乱,北方的少数民族和中原纷 纷南迁,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迁移和大融合,在少 数民族地区也学习汉民族在城市建设和宫室建筑的 制度与经验,在一些偏远地区修建了大的城市——
文化上大融合促进少数民族城市建设。
4世纪南迁移民分布图
4.
由于这一时期汉民族的大量南迁至长江流 域,使原来较为落后的经济得到发展,加 上南方这些地区本身自然条件优越,因此 迅速成长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 经济

总结:邺城规划在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影响
1、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
一面是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按继承了汉代宫城 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不像汉长安与洛
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这也反映了阶级的
对立及当时等级的森严,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防苑,三台就 有明显的防御性质。

古代封闭市场内均设有官员负责管理市场的 正常运转,乃至平抑物价。这些印章即是历 史见证。
秦市印
东汉“长安市长”印
(2)陵 邑

汉代将一些地方豪强迁徙至帝陵附近建立陵邑,
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分裂割据。汉 长安城东南和北部共有七个陵邑,规模很大, 总人口不下一百万。 汉长安城外类似卫星城的 陵邑,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 。
二、曹魏邺城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 长安洛阳先后为大地主豪强 割据势力的代表董卓所破坏, 城市建设也呈停顿状态。而 在这时,在曹操统治中心, 却新建了一座都城邺城。曹 操实行屯田制,招寡失去土 地的逃亡农民来耕地、开垦 荒地,定出法律,严禁大地 主豪强兼并,使农业生产迅 速恢复。他又实行“唯才是 举”、“以法治军”,在政 治及军事力量方面都得到加 强,统一了半个中国。为了 加强其后方根据地,建了新 都城邺城。

曹魏邺城是东汉晚年汉相曹操所营造的魏王城。就 汉代政治体系而言,此城的政治等级应属于诸侯王的 封国国都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 除了位于城西北角的铜雀台、金虎台尚有遗址外,城 址大部已为漳河冲毁,只能依据文献资料来研究。
1 曹魏邺城的历史背景
据《水经注》记载:邺城的 规模为,“东西七里,南北 五里”,按晋尺为 0.245 米, 1 里合 441 米,东西为 3087 米 , 南 北 为 2205 米 。 考 古 实测东西为2400m,南北为 1500m. 规 模 次 于 当 时 帝 都 雒阳城。这种差别体现了诸 侯王城与帝都规模的礼制等 级差别,是合乎营国制度都 邑建设体制及礼制营建制度 的传统精神。
城市规划发展为主流,推进到一个新的演进水平,而 且通过它的榜样作用,更给后世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 影响。
三、北魏洛阳城
1 洛阳附近历代城市变迁
2 营建背景
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公元386—534 年),初都 平城(今山西大同)。至北魏孝文帝为更便于统治全国进一步 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迁都洛阳。洛阳在历经东汉,曹魏等不 同政权时期的破坏而又不停进行改造重建的建设历程之后,为 北魏洛阳城的扩建的改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另外北魏时期重 视尊孔崇儒,儒家经典《周礼》成为改建洛阳核心理论依据, 并强化洛阳的政治中心的职能,利用洛阳固有的经济地理优势 等一些规划举措,使洛阳又一次成为北部中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仿秦城门

仿秦台榭
资料影片观摩

汉长安城
汉长安 位置:汉长安城位于西安市西北的汉城乡一带,东南距
西安城大约5千米。
பைடு நூலகம்
汉长安
规模:根据实测,
城的周长 25.7 千米, 合汉代近 63 里,总面 积约 36 平方千米,其 中东墙长6千米,南 墙长7.6千米,西墙长 4.9 千 米 , 北 墙 长 7.2 千米。

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南朝基本保持 了魏晋的建筑传统。其都城建康的宫城 ——台 城。位于城市中轴线北部,主要官署集中分布 在台城以南中央大道两侧,规划分区明确。
北魏洛阳建城时吸取了南朝建康的规划经验。 同时又有所创新。

总结

城市规划从汉代的功能分区混杂,发展 到南北朝时期的规划严整、分区明确、 城市景观恢弘,称得上是一大历史进步。
2.5 集中设三个市
3 城市特点
3.1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 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充分体现了阶级对立和等 城 级制度的森严; 3.2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 市,这种手法是中国古代城市城市规划布局艺术性的重要 郭 开端,对以后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影响; 3.3宫殿部分建筑严整,前为朝廷,后为起居用房,城内的 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 3.4里坊制度更完善。 3.5集中设市。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

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二、曹魏邺城 三、北魏洛阳城



四、南朝健康城
历史纪年表
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从三国至南北朝,差不多有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由于割据、分裂,战争频繁,农民失去土地,人口大 量减少,交通阻塞,商旅不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 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停滞,而且不少 城市在战争中受到破坏。 但是由于改朝换代,便革也多,在个别地区的特定 条件下,也出现了像曹魏都城邺城这样的杰出的城市 规划。
汉高祖在秦的离宫 ——兴乐 宫的基础上开始兴建“长乐宫”, 拉开了长安城建设的序幕。后历
经汉惠帝、汉武帝历代帝王的修
建,最终形成了以长乐、未央、 桂宫、北宫、明光宫五组宫殿为 主,其间夹杂居民里坊、衙署、 仓库等附属建筑的格局。
(1)市 场

这块画像砖 反映了汉代 城市中市场 的格局。

这种城市 市场格局 一直延续 到宋代早 期。
资料影片观摩

秦咸阳城
2、典型城市
秦咸阳
位置:咸阳是秦国和秦王朝的都城,位于今咸阳市
东15千米的窑店镇、长陵车站和萧家村车站一带。
2、典型城市
秦咸阳
秦咸阳
规模:大——具体范围及规划布局现无从确定。
在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始称皇帝的公元前221 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这恐怕是中
禁苑区 北部为政治活动区 禁宫区
邸府区
南部为经济活动区
2.2 道路 采用
传统的经纬涂 制,东西一条
干道通(迎春
门—金明门), 南北向有三条
干道。东西干
道与中轴线干 道丁字相交于
宫门前,并建
有三座止车门, 形成一个关闭 形的广场。
2.3 水 系 及 园 林:城中的 水系是在城 西北引漳河 水,由三台 下流铜雀苑 及宫殿区, 分流一部分 至坊里区, 由东门附近 流出城外。 园林也很多, 除铜雀苑外, 城西有文武 苑,北城外 有芳林苑, 其东有灵芝 苑等。
汉长安的规划成就:
2、汉长安城皇宫——未央宫面积达5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
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宫,远大于北京明清时期紫禁城的0.724平 方公里。 3、规划与地形结合,因地制宜,城区规划形制也更趋完整, 城内不同的区域,包括宫殿政治区、贵族豪宅区、普通居民 区、手工作坊区、商业区等,与现代城市布局有几分相似 。 4、辟雍等礼制建筑的兴起。
1500 M
2400 M
2 城市总体布局 2.1东西 各一门, 南边三 门,北 边两门。 南北分 区,中 轴对称。
禁苑区—— 为宫廷园苑, 设三台冰井台, 老虎台、铜雀 台,设有武器 库和马厮,具 有一定的军事 防御性质。 禁宫区—— 由宫城和宫殿 官署区两部分 构成。宫城以 文昌殿为核心, 官署区按前朝 后寝制度布局。 邸府区—— 达官贵人和曹 魏集团成员们 的居住区。

总结:邺城规划在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影响
2、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
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
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 大影响,如唐长安城等。
我们不难看出,曹魏邺城规划对发展营国制度传统
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仅将东汉雒阳规划所展示的
汉长安的规划成就:
长安城建在西南—东北走向的龙首原上,地势从最高 的西南逐渐向较低的东北过渡。毫无疑问,皇宫未央宫被 安排在最高处 —— 城市的西南角,太后居住的长乐宫在东
南角,后妃的宫城 —— 桂宫、北宫、明光宫在中部。市场、
手工业作坊和百姓生活区则被安排在了北部。宫城或宫殿 区位于都城之内的制高点,这不只是为了防止水患的需要, 还考虑了安全问题。
脉络梳理

秦始皇夹渭水两岸建造了大量宫殿,并模拟 天上二十八宿的位置,将咸阳建成一座“取 法天地”的城市。 汉代长安,以秦的离宫为中心建城,规划性 不强,宫殿、官署和里坊混在一起。


汉代洛阳的规划性强于长安,但城中的南北 二宫使城市分区仍显杂乱。
脉络梳理

曹魏时期建设的邺城规划清晰明确,成为中国 城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第四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 时代的城市
主讲:彭 蓬 copenhagen0603@yahoo.cn
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及城市概况
秦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过
渡时期。经过这个时期以后,中国城市规划的风格手法
基本定型。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迎来了城市建设的第三次高潮” 秦汉——“闾里制”形成,集中的市场,城市与山水 园囿连成一片。
社会经济发展脉络
1. 黄巾起义(公元220年)结束了汉的统一,整 个中原大地进入了割据、分裂的局面,直到 南北朝结束(公元589年)——政治混乱 2. 从三国至南北朝的近400年间内城市发展缓慢, 手工业、商业萧条,当时由于战争、分裂和 地方割据,农民失去土地,粮食减产,当时 的经济文化处于困难时期 ——经济萧条
2.4 宫殿建筑群的 布置 很严整 , 正中 宫城部分,入宫 门为一封闭形广 场、经过端门至 大殿前广宽的庭 院,大殿在正中, 举行大典时用, 殿前左右有钟楼 及鼓楼。东部的 宫殿官署区布局 也很严整,进入 司马门,干道两 边为各种官府衙 门,形成重重院 落,后半部为后 宫为曹操居住之 用,是按照“前 朝后寝”的制度 规划的。
东汉洛阳 位置: 洛阳是东汉
的都城,它是在西周 或周城和西汉洛阳城 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 以后曹魏、西晋、北 魏也相继建都于此, 所以又名“汉魏故城” 或“汉魏洛阳城”。 城址位于洛水之北, 距 今 洛 阳 城 东 15 公 里,白马寺东 1 公里 处。
规模:城的平面形状 虽不甚规整,但大体
中心有中原向江南地区偏移。
5. 在西汉佛教传入中国;在城市建设中佛教 建筑、寺院成为城内重要的建筑群,直接 影响到城市建设——宗教文化的影响。
云冈石窟 从北魏和平元年 (460)起,沙 门统昙曜(tan yao)于平城武州 塞平凿石窟。沙门统昙曜经北魏 文成帝同意,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西面的武州塞即云冈开凿石窟。 昙曜共开凿五窟,后世称为“昙 曜五窟”,均为穹隆顶椭圆形平 面,仿天竺草庐式。昙曜力主开 窟造像,除了为皇室祈福、讨好 君主之外,另一个主要目的,是 为了驳斥那些说“胡本无佛”的 言论,而宣传佛教渊源久远,传 世无穷,从而将教权的利益和王 权的利益紧紧相联。
上呈长方形,自东至
西宽度约有当时的 6里,
自南至北约有当时的 9
里,九六有尊贵的意
思,故称“九六城”。
东汉洛阳的规划成就: 1、对《周礼· 考工记》中的规划思想进行发展吸收。 2、明堂、辟雍、灵台三雍的设立,是东汉在政治 文化上区别于西汉的重要象征,标志着东汉重视礼 乐教化,而区别于西汉侧重武功霸业,这种变化从 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都城制度史上具有明显的转 折特征。 3、太学的设立 4、城中出现园囿

当时的“五陵少年”一词,即是对这些陵邑中
醉生梦死、惹是生非的纨绔子弟的称谓。
汉长安的规划成就:
1、长安城的建设突出考虑了城市水源和都城安全 两方面因素。 长安城北有渭水自西向东流过,南部有 6 条发源 于秦岭的河流,从南向北流入渭河。加上渭河北边 的泾河,形成了“八水绕长安”的地理形势,使汉 长安城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国古代最大规模的一次城市化行为。仅以每家平均
5口人计算,这次迁徙进城的人口就有 60万之多。
如再加上咸阳原有的人口,估计能达到 70 ~ 80 万
人。这在2000多年前,恐怕要算作超级城市了。
咸阳的规划成就:
1、因地制宜的规划建设城市 2、“市”进入城并设专门机构管理 3、官窑、官作坊毗邻宫殿区 4、“闾里制”较为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