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中的新历史主义理论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0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Oc t.,2012
第30卷第5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0 No.5
美国文学中的新历史主义理论解读
李艳荣
(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部,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 要]新历史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文学批评实践,是一种对历史文本进行重新阐释和解读的 文化诗学 。

新历史主义注意强调历史的文本性,否认有真正的客观的历史,而只有站在统治者角度的对历史的宏大叙事。

在新历史主义看来,文学和历史并无明显的界限,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印证的 互文性 的关系,即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

本文就英美文学中的新历史主义理论进行阐述,旨在分析其批评范畴以及其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互文性
[中图分类号]I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5-0100-02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是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格林布拉特在Genre 学刊的集体宣言中正式提出了 新历史主义 这一术语,一时间,各种探讨文学和历史关系的文章相继发表,涌现出了一大批如格林布拉特、海登 怀特(Hayden White)、乔纳森 多利莫尔(Jonathan Dollimore)、路易斯 蒙托斯(Louis Adrian Montrose)等新历史主义批评家,使新历史主义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文学批评派别。

新历史主义者对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加以批判,强调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认为客观公正的历史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运用了大量想象、虚构和修辞的文学叙事和站在胜利的统治阶级立场的宏大叙事.在国内,王逢振在 今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漓江出版社1988年)上第一次将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展现在国人面前,从而掀起了国内学者对新历史主义研究和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的热潮,在此后的十几年间里,掀起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新历史主义文学大潮,对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1.传统历史主义的历史观
历史是什么 构成了关于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基础,新历史主义之所以称为 新 ,是指它重新定义解释了历史,与传统历史主义有完全不同的历史观。

历史是什么, 辞海 中这样定义:广义的历史,是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剑桥国际英语词典的定义:Past events c onside red to -gethe r,esp.events or de velopments of a particular pe riod,c ountry or subjec t 。

传统历史主义认为,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再现,而这种再现是客观公正的,它的真实性是不容质疑的。

对于这种再现观,历史主义批评认为文学和历史之间是前景和背景的关系,文学作品忠实地
反映了某个时期社会和人的活动及思想,那么,文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一种历史 还原 工作,即把文学作品放到它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去,对它的历史进行研究,就能理解文学作品、还原作者的原意,从而理解作品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历史主义者看来,历史是第一性,文学是第二性的。

传统历史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柏拉图认为上帝的意志决定了历史的发展;而黑格尔则认为人的精神可以决定历史的规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因素。

然而无论哪种理论对历史规律的认识,都体现出一种统一的,有因果规律的历史。

另外,传统历史主义体现的是一种历史的独语,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势必使历史成为歌颂英雄、领袖、天才及才子佳人的家族史或自传史,历史就成了宏大叙事,而忽略了人民群众和边缘人物对历史起的推动作用。

2.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
与传统历史主义不同,新历史主义认为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所谓的客观真实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历史具有文本性,是权力运作的结果。

历史的真实性一直受到批评家们的质疑,法国哲学家雅克 德里达认为 文本之外无他物 ;政治思想家卡尔 波普尔认为 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达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各种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最后一种解释 历史虽然没有目的,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目的加上去,历史虽没有意义,但我们能给它一种意义。

新历史主义最本质的理论特征就是强调历史的文本性,历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早已经消逝了,现在作为某种史料的历史都是人的主观意识作用的结果,任何历史都是人为描述、分析、解释的产物。

美国新历史主义者海登 怀特说: 从这种观点看, 历史 不仅仅指我们能够研究的对象以及我们对它的研究,而且是,甚至首
100
[收稿日期]2012-07-28
[基金项目]佳木斯社科联课题: 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综述及当代意义 (12030)
[作者简介]李艳荣(1977-),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先是指借助一类特别的写作出来的话语而到达的与 过去 的某种关系。

历史是一种话语,人的意识是主观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阶级立场,加之在编撰历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到多种修辞手法,所以可以说有多少种人编写就有多少种历史的表现形式,历史因此变成得多面性和多重性了。

人们开始相信,现实和历史都不过是一种显现,不过是一些自圆其说的看法和相互作用。

因此历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的事件,而成了与历史编写者的意志、态度、叙事方式密切相关的一种文本。

这种历史的文本性打破了传统历史主义的统一观,由客观单线的历史,变成了主观多样的历史,用福柯的话就是历史由原来的大历史History被小历史histories所取代了。

人们看到的,远远不是客观真实的历史,而是一种虚构的历史,主观的历史,文本的历史。

而且,新历史主义者认为历史是偶然的,是片段无序的,它将历史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都看作是偶然性的使然,偶然性是历史进程发展的推动因素。

二、历史的文本和文本的历史
1.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传统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把文学看成是一种历史的现象,对文学文本提供必要的历史背景性的材料,以对文学文本本身进行说明。

传统历史主义认为历史第一性,文学第二性,认为文学研究就是一种历史的还原工作,文学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映,它存在的前提是认为先有一个真实的历史的存在。

然而新历史主义否定了这个所谓的真实的历史的存在,海登 怀特认为 历史,无论是描写一个历史进程,还是讲一个故事,它都是一种话语形式,具有叙事性。

作为叙事,历史与文学神话一样都具有 虚构性 。

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和文学同属一个符号系统,历史的虚构和叙事方式同文学使用的修辞方法十分类似,因此二者之间是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而是一种相互证明、相互印证的 互文性 ,两者之间的界线被打破,呈现是复杂的相互交错的文史互动。

文学不再被看作是展示历史的一个平台,一个介质,而是某段历史中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一部分;而历史也不被认为是文学的背景,或是堆砌起来的一些史实。

两者同为社会权利结构中的一种话语,互相交织、转化。

2.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
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早已逝去,是不可能真实地再现和复原的,所谓的 历史 就是对过去的事件的描述,而这种描述不可能客观再现,而必然会渗透着编写者的想象、虚构和修饰。

福柯认为,历史仅仅是话语活动,所谓历史的真实性、统一性都仅仅是语言阐释活动的产物,历史的表述并不是客观公正的,它受着权利话语决定的话语规则的筛选和约束。

因此,历史和文学同属于一个符号系统,二者也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而是一种 互文性 的关系。

历史是一个延伸的文本,文本是一段压缩的历史。

历史和文本构成了生活世界的一个隐喻。

文本的历史性 和 历史的文本性 成为新历史主义批评和历史研究的主要范畴。

历史是一种文本。

首先,历史的写作方式是叙述,历史不能再现,人们看到的只是当时的一部分史料,史学家在编撰历史时,会有目地、主观地对其进行保留或排除,颂扬或批评,会利用大量的想象和虚构去填补一些空白,去自圆其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多少人编写历史,就有多少种历史。

其次,历史没有自己的术语,它通过叙述的方式体现出来,它的撰写方式和文学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完全一致,历史文本的运作方式就是编排情节,这种方式和文学话语的虚构一模一样,人们读到的历史就是经过解释和阐释的历史,所以,巴尔特就提出了这样的等式:历史叙事=文学叙事=虚构叙事。

而且有多少种叙事方法,就有多少种历史,因此海登 怀特曾说过,历史的深层结构是诗性的。

所以,我们说历史不是 记录的历史 ,而是 写作的历史 ,历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客观的事件,而是一个大文本。

关于文本的历史性,路易丝 蒙特罗丝指出:所有文本都嵌入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而历史的文本形式是指我们对过去所有的知识和理解都只能存在于 对留下的社会的文本痕迹的询问中。

由此可见,历史就是文本,文本就是历史,历史由叙述转变成文本,文本转化成社会公众意识,公众意识又转化成文学,而文学又影响着历史事件向历史文本转化的结果,这是一个互动循环的过程。

3.权力与话语
后结构主义者福柯的 话语 权力 理论对新历史主义影响颇深。

福柯不将历史看作是科技、政治、经济的发展史,而是视其为互相作用的话语间复杂的产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权利决定的。

在福柯看来,对历史的研究就是对历史话语的研究,而对话语的研究,就必须观察权力的运作。

受福柯的影响,在新历史主义看来,一切历史的事件都是当代阐释的结果,是某些人话语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包含着权力的运作。

海登 怀特说: 没有历史事件本身是内在悲剧性的,这点只能从有组织的事件系列语境中的某一特殊角度才能被观察到。

因为在历史上,从一个角度看来是悲剧性的事件也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喜剧性的。

在同一个社会里从某个阶级立场来看是悲剧性事件,但另一个阶级则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场滑稽戏。

历史都是胜利的统治阶级书写的,他们拥有对历史的最终解释权和话语权,悲剧或是喜剧皆出自于他们的阶级利益,正义与非正义皆出于他们的阶级立场,他们剥夺了失败民族和失败阶级编修历史的权利,掩盖了他们的声音,使历史成为了为胜利者歌功颂德的工具,所以这种独语的历史就形成了一种带有明显倾向性的宏大历史,成为权力运作的产物。

新历史主义者对这种历史不屑一顾,他们希望看到不同民族、阶级、个人的多语的历史,希望通过一些常被人忽略的记录、典故、日记等来找到新的切入点,揭开历史真实的面纱,重新解释历史,颠覆正史,否定历史的必然性,再造一种新的历史话语,从而达到构建历史的目的。

三、新历史主义研究的意义
新历史主义将文学作品、作品的社会文化语境、作品与文学史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关系作为文学研究的主要因素和整体策略,一方面,新历史主义者注重恢复文学作品的历史维度,将文本分析转向了对历史语境和话语权的分析,进而强调了文学和历史的关系以及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沟通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使读者更清楚的聆听作者隐含在作品背后的声音,并发现文学作品的无限复杂性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另一方面,通过用新历史主义对文学作品重新解读,可以重新解释历史、还原历史、重建历史,让人们看到在宏大历史和特殊话语权掩盖下的真实历史,是对History的揭示和隐喻式的披露。

越是被掩盖的历史,人们对历史的话语权的要求就越强烈。

比如20世纪初的
101
2012年10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Oc t.,2012
第30卷第5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0 No.5
从 老虎 和 羔羊 看人类的虎羊二重性
魏巢凤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摘 要] 老虎 和 羔羊 是布莱克诗中很重要的一对意象,看似截然对立,却又同出于一位造物主之手 上帝。

虎与羊的对峙体现了造物主的对称法则,即是善恶共存共生的元初。

而作为造物主创造物之一的人类也不仅无法幸免于这种可怕的对称,而且兼具虎性与羊性 人类本性中具有虎羊二重性。

[关键词]造物主;对称;人类;虎羊二重性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5-0102-03 老虎 和 羔羊 是诗人布莱克的一对姊妹诗篇,前者被视为 经验之歌 代表,后者则是 天真之歌 的代表。

这两部诗集密不可分,用诗人自己的话讲,它们代表了 人类灵魂的两种对立状态 ( the two c ontra ry sta tes of the human soul )。

许多学者认为, 天真之歌 与 经验之歌 昭示了诗人自身世界观的飞跃和揭示人类由天真态走向经验态的历程。

这种观点自然有其渊源和合理所在。

只是,若仔细品味 羔羊 和 老虎 ,不难发现,其意味无穷,寓意更厚:老虎与羔羊虽对立却共生,扎根于作为上帝所造物人类的本性之中。

天真的羔羊和经验的老虎,或者,更确切地说,羔羊的良善与老虎的凶恶是人的灵魂深处内在的两种心理状态,是造物主(既是造虎者又是造羊者)赋予人类的矛盾而可怕的对称。

若以光明与黑暗分别代表羔羊与老虎,那么上帝其实从未将光暗分离。

一、羊之良善
传统观点认为, 羔羊 中羊的形象是耶稣的象征( For He calls Himself a La mb ),当然这也有宗教教义为证,圣经中耶稣就被称为 上帝的羔羊 ( the La mb of God ),以此凸显耶稣基督的高贵、温顺与和平。

此外,耶稣的形象还常常和孩子联系起来,这一点无论从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教义还是西方众多著名画作如 西斯廷圣母 和 幼儿基督与约翰及二天使 中便可见一斑,当然,诗人对此更是直言不讳: I a c hild,&thou a lamb,/We are called by His na me 。

但在这里似乎出现了悖论。

羔羊 以孩子的口吻 Little La mb,who made thee?
美国南方就是一个话语喧嚣的年代,在被谴责压制了多年之后,威廉 福克纳,罗伯特 佩恩 沃伦等一批南方作家倡导了美国著名的南方文艺复兴运动,在他们的小说中,南方作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南方历史意识,在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的交流中,他们决心再现一段历史,颠覆北方强加于南方的历史形象,建立一种新的历史修辞,从而重建南方历史。

在新历史主义看来,南方文学不仅重建了历史,更主要的是打破了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历史之间封闭的话语系统,产生了一种新的话语权。

历史是一个延伸的文本,文本是一段压缩的历史。

新历史主义超越了文学与史学的二元对立,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式,成为新世纪文艺理论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Karl Popper.The Poverty of Historici sm[M].London,1957.[2]H Aram Veeser.ed.The New Historicism.New York and LondonRou tledge,1989.
[3]Thomas L.McHaney.The Southern Renaissance [M ].The Gale Group,2001.
[4]石坚,王欣.似是故人来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20世纪英美文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5]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张进.新历史主义与历史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文艺学和新历史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8]陈永国.美国南方文化[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9]王岳川.新历史主义与历史诗学[J].北京大学学报,1997.
[10]朱冬梅.文学与历史的契合 试论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
[11]李春阳,伍施乐.颠覆与消解的历史言说[J].中国文学研究,2007,(2).
[12]黄国友.新历史主义的历史文本观[J].温州大学学报,2007,(9).
[13]朱安博.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 莎学研究的新历史主义视角[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9).
[责任编辑:黄儒敏]
102 [收稿日期]2012-07-25
[作者简介]魏巢凤(1988-),女,安徽巢湖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