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静脉化疗与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对比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静脉化疗与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对比观察
李 博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 要] 目的:探讨全身静脉化疗㊁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应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实际价值㊂方法:选择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㊂研究组给予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给予全身静脉化疗,记录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㊂结果: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同用药方案㊁不同给药途径的化疗,研究组总有效率(68.89%)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应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效果优于全身静脉化疗㊂
[关键词] 宫颈癌;全身静脉化疗;子宫动脉灌注化疗
宫颈癌是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继乳腺癌之后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目前我国此病的发病率在9.98/10万左右,而死亡率则高达3.89/10万[1]㊂化疗是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㊂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已认可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宫颈癌的治疗价值,但仍有部分学者持怀疑态度[2]㊂基于此,本文对2015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全身静脉化疗㊁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应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实际价值,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年龄41~82岁,平均(55.32±0.36)岁㊂临床分期:Ⅱa期38例㊁Ⅱb期23例㊁Ⅲa期14例㊁Ⅲb期12例㊁Ⅳ期3例;病理分型:腺癌22例㊁鳞癌68例㊂将本次研究选入的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㊁对照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
1.2 方法:研究组给予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经右股动脉利用泥鳅导丝引导置管,根据动脉造影检查确认病灶部位㊁血供情况等相关信息,选择病灶血管染色优势侧子宫动脉分支置管,将导丝抽出后,有效连接输液泵㊁导管,化疗用药方案给予50mg/(m2㊃d)顺铂[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37021358)]+1500ml/d生理盐水㊁45mg/m2紫杉醇(由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59378)+1000ml/d 生理盐水,滴速80~100ml/h,连续化疗3d㊂对照组行全身静脉化疗,给药方案㊁药物来源㊁连续化疗时间均同研究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㊂
1.3 疗效判断标准:利用实体瘤近期疗效判断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3]判断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完全缓解(CR):指治疗后瘤体消失且维持4周(无新发);部分缓解(PR):治疗后瘤体较之前减少50%以上;稳定(NC):治疗后瘤体较之前减少50%以下或增加25%以下;进展(PD):治疗后瘤体较之前增加幅度超过25%㊂总有效率(RR)=(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㊂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㊁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
2 结果
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同用药方案㊁不同给药途径的化疗㊂经分析可知,研究组RR为68.89%,对照组RR为5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
表1 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别例数CR PR NC PD RR
研究组459(20.00)22(48.89)11(24.44)3(6.67)31(68.89)①对照组456(13.33)18(40.00)15(33.33)6(13.33)24(53.33)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化疗是恶性肿瘤保守治疗方式之一,利用化学药物的细胞毒性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抗癌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中晚期宫颈癌姑息治疗过程中㊂但有研究显示[4],传统全身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过程中,药物需经静脉血管进入机体并利用血液循环系统将其运送至局部从而发挥药效,不利于药物快速起效,且安全性并不理想㊂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的新型化疗途径,此法主要机理在于宫颈癌病灶周围正常组织㊁各级血管㊁淋巴管尚未遭受癌细胞破坏,化疗药物通过子宫动脉灌注后聚集在病灶周围组织㊁区域微血管及淋巴管中,从而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㊂研究表明[5],由于宫颈癌病灶内血液供应主要由阴道-宫颈支(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两侧)提供,加之宫颈癌原发灶或转移灶大多局限于盆腔环境中,因此针对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具有可行性㊂本文通过分组研
究证实,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的研究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68.89%)高于行全身静脉化疗的对照组(53.33%),此结论与孙志成研究结果[5]相符㊂相关理论认为宫颈癌患者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属于局部用药,提示此法治疗安全性应优于全身静脉化疗[3]㊂但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因此并未对两种化疗途径的安全性做相关研究,提示还需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深入探讨㊂
综上所述,应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效果优于全身静脉化疗,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㊂
4 参考文献
[1] 彭 茸,赵纯全.化疗药物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3,24(12):1143.[2] 吴利荣,韩 阳,谭 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 2018,33(2):336.
[3] 万光珍.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与静脉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毒副作用与近期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22(7):914.
[4] 张晓英,王飞鹏,张新选,等.子宫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对宫颈癌的局部微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0):1489.
[5] 孙志成.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9):92.
[收稿日期:2018-12-23 编校:王丽娜]
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和镇痛的影响
梁鸿韬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摘 要] 目的:探究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恢复效果的影响㊂方法:择取76例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㊂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全身麻醉诱导,观察组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后给药罗哌卡因,对照组患者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㊂对两组患者芬太尼给药量㊁术后苏醒时间㊁拔管时间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同时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情况㊂结果:观察组患者芬太尼给药量㊁术后苏醒时间㊁拔管时间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2h㊁12h及24h时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符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少腹腔镜肠癌患者芬太尼给药量,缩短其术后苏醒㊁拔管等时
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且安全性更高,因此该种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㊂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全身麻醉;腹腔镜肠癌根治术;镇痛效果;恢复效果
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后切口疼痛会引发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剧烈改变,若手术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等疾病可能导致其并发症风险提升,且术后疼痛可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导致切口愈合延迟,这不利于其术后恢复,因此患者的良好镇痛具有重要意义[1]㊂目前常用的镇痛方式主要包括硬膜外和静脉镇痛,但是这两种方式安全性较低,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在临床中逐渐有了更多的应用㊂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该镇痛方法效果确切,安全性高[2-3]㊂为探究其对腹腔镜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本次择取38例患者开展研究㊂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㊂对照组中包括男20例,女18例,年龄48~65岁,平均(50.7±
2.5)岁,包括结肠癌15例,直肠癌23例;ASAⅠ级18例,Ⅱ级20例;观察组中包括男24例,女14例,年龄49~63岁,平均(50.2±2.4)岁,包括结肠癌17例,直肠癌21例;ASAⅠ级22例,Ⅱ级16例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0.5mg长托宁㊁0.05mg/kg咪达唑仑㊁1.5~2mg/kg丙泊酚㊁4μg/kg芬太尼以及10mg阿曲库铵静脉注射给药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患者意识消失且肌肉松弛度达到理想值时行气管插管,患者呈仰卧位,常规消毒腹壁,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对其髂嵴至12肋处进行扫描,准确分辨患者腹外斜肌及内斜肌㊁腹直肌㊁腹膜等组织,沿超声探头路线置入局部麻醉针,进针至患者腹内斜肌与腹横肌间筋膜,回抽确定无血㊁气时,对照组注入30ml生理盐水,观察组在此处静脉推注等量的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术中泵入给药10μg/(kg㊃h)瑞芬太尼㊁6~10mg/(kg㊃h)丙泊酚,间断性给药阿曲库铵以维持当前麻醉深度,术中行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监测,维持数值在50左右㊂两组患者缝合时停止麻醉给药,并为其连接镇痛泵㊂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芬太尼给药量㊁术后苏醒时间㊁拔管时间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同时采取视觉模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