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如何判断二分二至日?
注意:近日点(1月初)≠冬至(12月22日) 远日点(7月初)≠夏至(6月22日) 远日点(7月初)≠夏至(6月22日)
直射点移动规律
夏至
6.22 23026’N
春分
3.21 23026’S
12.22
冬至
应用: 某个时间点或某时间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及其运动方向。
思考:
五带的划分取决于黄赤交角的大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五带的范围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呢?
黄赤交角变小时: 热带变小,寒带变小,温带增大 黄赤交角变大时: 热带变大,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3、直射光线、直射点:
N 太
直射点
阳
光
地平面
S
(1)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 线可当作是一组平行光线,它们 与黄道平面 平行 ;
运动形式 绕转中心
自转 公转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方向 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空间指向 运 以遥远恒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恒星年=365日6时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9分10秒 动 为参考点 周 以太阳为参 太阳日=24小时 回归年=365日5时 期 考点 昼夜更替现象周期 48分46秒 速 角速度 15°每小时 平均约1°每天 近日 度 点快 因纬度而异 平均30km每秒 远日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点慢 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 关系:黄赤交角 公转平面(黄道平面) 目前存在23°26′的交角
1、黄赤交角
例:图上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 E’F’为回归线,ST、S ’T’为极圈。读 图回答: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 上是: A、∠XOF B、∠TOF C、∠FON D、∠TON
C
(2)按地球上“五带” 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 为 带。
北温带
2、黄赤交角的意义
• (1)产生季节 •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 •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 动的范围 • 产生了昼夜 • 使正午太阳高度产生了年变化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来回运动的 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65天5小时48分46秒) 2.移动纬度数为:4*23°26′ 平均每三个月移动23°26′
平均每个月移动8° 平均每四天移动1°
两个应用:
• 1、公转轨道图上判断二分二至日 利用二分二至日判断近日点和远日点 • 2、通过日期来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 方向 • 例如十一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在这组平行光线中,垂直于 地表的即为太阳直射光线,位 于 黄道 平面上,其延长线要 能经过地球的球心; 太阳直射光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太 阳直射点。 过地心作太阳光线的平行线, 这条平行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即为太阳直射点。
• (3)对地球而言,任何时刻,太阳直射点 只有 1 个; •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 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 看做是 不变的 ; • 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太 阳光线的照射方位 不同 ,太阳直射点 在地表也相应发生了 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