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当代体育的全球化与多元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经济的角度看,全球化被认为是经济活
动的相互依赖,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金、 资源、技术、管理、劳动力、市场和服务 等,逐步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 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从而以最低 • 从文化角度看,全球化被一些人看作是各 民族和地域的文化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超 越本土文化的狭隘性而逐步达到文化认同 和价值认同的过程。多元化和民族化被认 为是全球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共生趋势。
– 世界性单项运动会 •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百多个世界性单 项体育组织,其中成员组织较多的约有50 个,此外还有7个世界性残障人体育组织。 还包括各种单项杯赛、锦标赛、公开赛等。 – 洲际运动会 • 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大洲运动会包括:亚洲 运动会、非洲运动会、太平洋运动会、泛 美运动会、中美洲―加勒比运动会等。第 十六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在广州举行。
化表现出如下一些新的特征:
当代全球化的技术基础,是以电子计算机 和互联网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大规模发明和应 用,即第三次科技革命。 全球性问题如环境、生态、资源、人口 等,然后扩大到核威胁以及国际恐怖主义等问 题。这些问题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共同利益, 要求全人类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采取协调一致 的联合行动,才能避免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和危 机。
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在第1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
• 世界中学生运动会 • 世界中学生运动会(World Middle School

Games)由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 (International School sports Federation) 主办,限17岁以下的在校中学生参加。始办于 1974年,1990年以前每两年举办一届,后改为 每四年一届。迄今已举办过11届。 1998年10月13日至19日,第十一届世界中学 生运动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这是世界中学生运 动会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国家举行
2、体育活动的同质化 不仅世界性和国际、洲际性体育赛事越 来越多,而且它们与各国的体育赛事越来越 紧密地形成为一个层次分明、层层衔接的整 体。 世界运动会 世界运动会创办于1981年,每4年举行 一届,由非奥运会项目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 联合举办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迄今已 举办过7届。世界运动会的领导机构是1980 年成立的世界运动会理事会,执行机构为世 界运动会执委会。
化,使得各国(地区)有机会同台竞技。
• 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美国、俄罗斯、中
体育实力普遍下降,世界体坛格局.发生 了急剧变化。昔日奥运会中三强鼎立局面
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美、俄领先。
• 第25届奥运会上,独联体、美国、德国、
中国分别获得金牌45枚、37枚、33枚和
16枚;
• 第26届上,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分
别获得金牌数为44枚、26枚、20枚和16
枚;随着竞技体育参与政治色彩的逐渐淡
• “电视无国界”;彩票、赌注及体育赌注; • 运动员的最低年龄限制; • 体育基本设施的安全标准; • 电视转播权及合同生效期; • 体育联合会的专利权及垄断地位的取消; • 购票制度;公众对体育俱乐部的资助; • 吉祥物及商标的使用;
东欧及中欧国家之间的体育交流
据俄罗斯《大众体育》季刊1999年第1~2 期报道,不久前,东欧和中欧国家在布达佩斯召 开会议,讨论国家体育体制问题。 会议就近十年的体育体制改革进行了讨论和 总结,并对政治改革和机构改革、经济改革和向 市场经济过渡、社会变化和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 欧洲合作和一体化的科学的交流与合作
• 近年来,国际体育科学的交流日益频繁。 • 自1989年起,国际体育科学大会已形成惯例,每
两年召开一次,而且会议规模逐步扩大。
• 1989年由美国奥委会组织的第一届国际体育科学
大会,参加者为580人,会议议题主要集中在运动 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 学四个方面。
第十二章 当代体育的全球化 与多元化
(1992~2004)
体育已经不仅是个人的事,各种体育现象 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越 来越深,人们的健身、观赏高水平的体育竞赛、 乃至学校体育,无不感觉到体育全球化的影响。
第一节
全球化与体育全球化
一、当代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与近代广义的全球化相比较,当代的全球
二、体育全球化
1、体育资源的国际化
• 由于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提供体育服务
产品的体育产业正在加速实现着体育资源 的国际化。以优惠的条件和“看得见的事 业”吸引国外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已 经成为当代国际体育的常规作法。 • 此外,中国的乒乓球、体操、跳水和羽毛 球运动员、教练员几乎遍布全球,姚明到 NBA打球等,都是这种世界范围内人才流 动的体现。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国际竞技体育 格局的变化
一、国际大赛中各国竞技实力的变化
1、奥运强国竞技实力的变化 1989 年,前苏联在“ 8· 19” 事件后 迅速解体。1989~1991年,东欧重新走 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由于民族主义的抬头 和对高水平竞技的需求,奥运会等国际大 赛仍继续发展。
• 随着前苏联、东欧局势的剧变,东欧国家
除举行非奥运会项目的比赛外,在举 办每届世界运动会的同时,主办城市还举办 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如音乐会、展览 会等。世界运动会的创办促进了世界体育文
化的繁荣和发展,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称世界运动会为“二级奥运会”。
–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 截止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共举办21届,
其中第21届于2001年8月在北京举行。
• 1991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体育科学大会,与会者
增加到1400人,会议主题是“体育科学成就在高 水平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等等。
3、体育管理的一体化
• 《奥林匹克宪章》中就对各国国家奥委会的
组成作了明确规定。体育组织的这种一体化 最明显的趋势体现在欧盟成员国之间。 • 欧盟框架内的国际体育合作 如:人员的自由流动(与波茨曼(Bosman) 情形相比较),废除了运输限制;对体育流 氓的管理; 废除了对不同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体育赛事的 限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