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特点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特点及防治探析
摘要: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由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其与受灾对象的遭遇两个环节形成。
地质灾害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城市、农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工程设施、主要河流、交通干线、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本文针对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的发生类型、特点及防治措施的建议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趋势预测;地质灾害的防治及灾后措施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宽甸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宽甸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三种类型。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
米的高陡坡上。
滑坡(也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
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宽甸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1.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
花岗岩、石灰岩等块状岩石,致密坚硬,抗剪强度大,完全由它们组成的斜坡,很少发生滑坡,而有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覆盖层存在的斜坡,很容易发生滑坡。
2.采矿不按规范,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
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坡脚,形成人工陡边坡,易引起崩塌、滑坡的发生。
(二)宽甸满族自治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根据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选取原则,确定辖区范围内的需重点防
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8个:
1.太平哨镇万沟村7组丹集公路130.5米处;太平哨村4组王家沟。
2.牛毛坞镇大泡子村1组;牛毛坞村5组头道沟;大泡子村4组;头道沟村。
3.步达远镇新兴村8组;四林村2组;大牛沟村2组;秋皮沟村。
4.宽甸县青山沟镇青山村7组。
5.双山子镇台头子村12、13组。
6.汉灌水镇天华山14组;东岔6组;二道河子5组;团结村6组。
7.红石镇杨木杆9组。
8.大西岔镇大西岔村7组。
9.毛甸子镇丰裕村6组。
10.青椅山镇碱厂沟村8组。
11.石湖沟乡上长阴子九公里滑石矿、理石矿。
12.石湖沟乡石湖沟村10组小虎沟。
13.硼海镇大汤石村3组;小汤石2组。
14.大川头村2组。
15.杨木川镇金安村18组。
16.永甸镇太平村三组;长甸镇苏甸村18组;四平村2组;小孤山12组;东阳河村8组;上河口6组3组。
17.虎山镇长岗3组;太平村3组。
18.古楼子镇大蒲石河5组;南荒沟1组2组7组。
二、宽甸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简况
2012年,宽甸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高发期为6~10月,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主要是古楼子村、长甸村、虎山村在汛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土方坍塌现象,宽甸满族自治县相关部门与所在地村(社区)委员会积极参与和配合,认真履行职责,较好的地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和工作,汛前及时预报,及时疏散、转移群众。
由于措施得当,整个雨季中并未造成人员受伤。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降雨趋势预测:
单点暴雨及长时间连续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
宽甸满族自治县1~5月降雨量偏少;6月降雨量正常稍偏多,全年雨季在6月中旬开始;主汛期为6~9月;10月降雨量正常至偏多,雨季在10月中旬前后结束。
四、地质灾害的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实行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一直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制度。
为了更好的发挥群测群防制度的功能,让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有关地质灾害的科学知识、先进的防治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凡较大型山体崩塌、滑坡,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
五、发生地质灾害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
2.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
3.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六、地质灾害后的必要措施
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避灾措施。
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
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
因此,不要立即
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
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信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
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
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
根据多年的经验,并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
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