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青铜器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说青铜器答案
【篇一:时尚红包装满传统意味】
>①说到红包,谁都对它不陌生。
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
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
裹的钱。
如今,它正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②据史载,a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
时称厌胜钱,是为了佩带
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b
到了唐代,宫廷内互相朝拜赠送之风盛行,压岁封包制作精良。
c
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如今广为
流行的红包封形式。
d当时的红包封用土纸或竹宣纸制成,颜色以
粉红色或浅紫色为主,做工考究些的,封
内还会衬上一层薄纸,以增加牢固度,并配有吉祥的词句和图案。
③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量机制印刷的出现,红包封发展势头日益迅猛。
首先红包日益缤纷,争奇斗艳,
制作精良。
除了以一些祥瑞图案制作的红包封外,还出现了以名人
的照片、卡通形象、生肖为主图的红包封。
其次红包已向商界发展,商家把红包封作为促销的“催化物”,常印制红包封赠送给客户,或
直接装入礼金派送,甚至连某些外商也入乡随俗,推出了许多“中西
合璧”的个性红包封。
此外“电子红包”、“礼仪存折”、“贺岁金
卡”等形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④由于红包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已司空见惯,多数人从红包中取
出压岁钱或礼金之后,就对红包封不
屑一顾,随之丢弃。
因此几千年来收藏红包封的人名不见经传,去
研究红封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了,其实,红
包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
⑤红包封上书有各异的文化语言,表达出祝贺心声,从中可看出中
国传统的礼仪文化。
如“南极星辉”贺
男寿,“中天婺焕”贺女寿;“天作之合”贺男婚,“于归之喜”贺女嫁;“乔迁之喜”、“燕仪”表示新屋落成搬入之贺。
⑥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对红包封的称呼也各不相同,从
这些称呼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方文化。
比如,北方人则叫它为“红喜袋”,送出了人们红红火火的祝愿;港粤同胞的则称它为“利事封”,
寄托利利事事的美好憧憬。
⑦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符号,红包是礼尚往来的载体,是人们交往
的一种纽带,也是无可替代的民俗民
风。
社会学告诉我们,一种文化到了大俗的地步,也就溶进世人的
血液里了。
正因如此,红包封收藏已开始
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青睐,相信假以时日,必会蔚为大观。
16、第②段中与“制作精良”意思相近的短语是做工考究(2分)
17、“到了清明出现了彩绳串铜钱、红钱包纸币等形式,这就是红包封的雏形。
”这一句话是从第②段中抽
出来的,放在a、b、c、d哪处最合适?请说出你的理由。
(3分)放在c处最合适。
因为这一节是按照时间顺序这一说明顺序在介绍
红包的发展历史,而这句话是介绍“明
清”时的红包形式,应放在“唐代”之后,“上世纪20年代”之前,所
以放在c处最恰当。
18、下列选项与第③段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3分)
a、上世纪50年代红包封发展势头迅猛异常。
b、红包日益缤纷,争奇斗艳,制作精良。
c、红包已向商界发展,甚至出现了许多“中西合璧”的个性红包封。
d、红包的形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19、第⑥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说明方法,其作用为具体
地说明了各地对红包封的称呼各
不相同,并且从红包封的称呼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方文化。
(5分) 20、本文主要说明了红包的定义、红包的发展历史、红包的文化内涵和红包的社会意义。
(9分)
漫说青铜器
①中国的青铜器始于何时?黄帝时代已有铸造铜、铜编钟的传说:
夏禹时代,又有“禹铸九鼎”的传说,但人们并没有发现青铜器实物。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出土于河南西部的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相当于夏朝中晚期,说这个时期进入青铜时代,是有事
实根据的。
凳上并排放着三个蒸煮食物的炊具,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③青铜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是礼器和兵器,由此折射出,它的政治
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④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的
器物,形制粗壮结实、方正严谨,象征无可争议的权力。
这是目前
已发现的分量最重的青铜器。
⑤青铜礼器是王室与贵族权力的体现,因而制作讲究,上面有精美的浮雕纹饰。
这种纹饰,大多是动物图案。
其中少数是自然界存在的动物,多数是神话中的动物。
对于动物图案的意义,考古学家认为,神话中的动物功能,是把人的世界与祖先、神灵的世界相互沟通,以祈求他们在人世间的权力与财产得到庇佑。
例如:饕餮(有头无身、食人未咽的怪兽)、肥遗(一个头两个身体的蛇)、夔(头尾横列中有一足的龙形兽)、虬(有角龙)、此
外还有龙这种古人最崇拜的神话动物。
不过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肥遗纹、夔纹、虬纹、龙纹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指称或描述,有一定的装饰美化作用。
⑥青铜器纹饰的风格从凝重庄严的艺术风格转向了朴实、简洁、明快风格,同时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也从祭祀用的礼器逐渐转变为实用器具。
青铜器的纹饰则由庄重的饕餮纹、夔纹到富有韵律的窃曲纹(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的扁长图形)、环带纹,再发展为清晰的蟠螭纹、宴纹、攻战纹等,期间动物纹饰狰狞的超自然魔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
这种纹饰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制造工艺或者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引起的,还与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及社会的变革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⑦青铜器与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它随着奴隶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又随着奴隶社会的解体而变迁,是中国奴隶社会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
中国青铜器制造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
代表着中国在商周时期高超的技术和文化。
相关链接:1980年代末,四川三星堆青铜器的出土,是考古界的重大发现。
三星堆是商朝时期蜀国的都城遗址,大量精美绝伦而又怪异的青铜器,令人诧异莫名。
其中一件青铜人像,有真人大小,面部造型逼真,浓眉阔目,高鼻大耳,头冠上有羽毛装饰物,身穿三层华衣,上面有夔纹、拳爪纹、人面纹、以及云雷纹图案,透露出神秘的色彩.
16.对第②段加点词语“叹为观止”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感叹所见的事物不会停止。
c.赞美看到的事物不会停止。
d.感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7.请从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角度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妙处。
(4分)“目前”一词从时间角度加以限制(1分),准确说明了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出土最重的青铜器(1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分)/“最重”一词从重量的角度加以限制(1分),准确说明了
司母戊鼎分
量重的特点(1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8.第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准确具体(或准确清楚)地说明了商朝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
(3分)
19.第⑤—⑥段从三个方面说明“青铜礼器的纹饰”在装饰美化的作用,分别是:(6分)
(1) (1)图案构成(内容)(2)(2)纹饰意义(3)(3)风格演变(变化)
20.阅读相关链接,结合文中信息,分析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所蕴含
的信息(5分) (1)商朝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2)造型独特;
(3)代表人的世界与祖先、神灵的世界相互沟通,希望权力与财产得
到庇佑;
(4)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
(答
题主要关注②⑤⑦段,必须结合链接和文章进行分析。
pm2.5: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①近年来,灰霾已经成为我国中东部乃至西部大多数城市经常出现
的一种新的“独特”的天气现象。
原本习以为常的蓝天白云和繁星被
藏在了灰霾之后。
广州、深圳、上海、南京、天津的灰霾天数已占
全年的30%-50%。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②造成灰霾天(能见度低于10千米)的罪魁祸首是pm2.5,它是大
气悬浮颗粒物中的一种。
大气悬浮颗粒物一般可以分为tsp、pm10
和pm2.5 三类。
tsp是直径不大于100微米的总悬浮颗粒物,它包
括pm10和pm2.5。
pm10是直径不大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
它包括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
③pm2.5大多数来自人为活动,如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
的工业废气,以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
的二次污染。
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气溶胶、有机物气溶胶、直径较小
的矿物气溶胶是pm2.5的3种主要存在形式。
pm2.5 作为凝结核,
气体、水以及有机物可以凝结其上,或吸附在其表面,
【篇二: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class=txt>(考试时间:10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
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 28分
(一)、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开无主。
2.一夕轻雷落万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乌纱掷去不为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多少行人泪。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影妖娆各占春。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8.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二)、宋词赏析(6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1.词中“八百里”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中“塞外声”的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三)、课内古文理解(共6分)
勉学颜之推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
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
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
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
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
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
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14.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颜之推,字____,_____时期______
家
15.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
无见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6.第二小节前半部分的关键句是哪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四)、课外古文阅读(共6分)
王充求学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充少孤,乡里
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
百家之言。
注释: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
17.乡里称孝()师事扶风班彪().
18翻译下面句子:
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9、结合你的学习体验,说说你在王充求学的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 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20-25题:16分
西部畅想
孙德斌长河落日
大漠孤烟
一幅画留在西部山川
一架古筝
几声羌笛
一杯酒送你西出阳关
金戈铁马
几番征战
一卷书任你阅读昨天
啊!西部
中国的西部
我们梦中的家园
丝绸古道
敦煌飞天
大雁塔述说着过去的
光辉灿烂
黄土高坡
雪域高原
蓝花花雪莲花开成
千古梦幻
梦中驼铃
窗外风铃
信天游悲悲壮壮
年复一年啊!西部中国的西部一张版图上的半壁江山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每一条河都流淌着你重振雄风的呐喊昆仑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每一座都凝聚着你重现光辉的期盼啊!西部中国的西部我听见开发的号角已吹响我看见春风正度玉门关啊!西部中国的西部不要说寂寞望穿了你的眼不要说等待苍老了你的脸你将是新世纪最亮丽的风景线
20.“丝绸古道/敦煌飞天/大雁塔述说着过去的/光辉灿烂”一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啊!西部/中国的西部”在全诗中反复咏叹,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2.“不要说寂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诗歌描绘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西部的热爱之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4.有人说“啊!西部/中国的西部/一张版图上的半壁江山”在全诗中
可有可无,你的见解如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5.对诗歌前三节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现了西部的广阔美丽、凄凉悠扬、悲壮雄伟等特点
b.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实写与虚写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西部的
特点
c.诗歌运用排比、引用和比喻等多种手法,意在赞美中国西部的异
域风情之美
d.诗人借用表现中国西部的经典作品,反映西部的浩瀚、荒凉和民
族风情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6-30题:14分
漫说青铜器
①中国的青铜器始于何时?黄帝时代已有铸造铜、铜编钟的传说:
夏禹时代,又有“禹铸九鼎”的传说,但人们并没有发现青铜器实物。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出土于河南西部的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相当于夏朝中晚期,说这个时期进入青铜时代,是有事
实根据的。
排放着三个蒸煮食物的炊具,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④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的器物,形制粗壮结实、方正严谨,象征无可争议的权力。
这是目前已发现的分量最重的青
铜器。
⑤青铜礼器是王室与贵族权力的体现,因而制作讲究,上面有精美
的浮雕纹饰。
这种纹饰,大多是动物图案。
其中少数是自然界存在
的动物,多数是神话中的动物。
对于动物图案的意义,考古学家认为,神话中的动物功能,是把人的世界与祖先、神灵的世界相互沟通,以祈求他们在人世间的权力与财产得到庇佑。
例如:饕餮(有
头无身、食人未咽的怪兽)、肥遗(一个头两个身体的蛇)、夔
(头尾横列中有一足的龙形兽)、虬(有角龙)、此外还有龙这种
古人最崇拜的神话动物。
不过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肥遗纹、夔纹、
虬纹、龙纹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指称或描述,有一定的装饰美化作用。
⑥青铜器纹饰的风格从凝重庄严的艺术风格转向了朴实、简洁、明
快风格,同时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也从祭祀用的礼器逐渐转变为实用
器具。
青铜器的纹饰则由庄重的饕餮纹、夔纹到富有韵律的窃曲纹(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的扁长图形)、环带纹,再发展
为清晰的蟠螭纹、宴纹、攻战纹等,期间动物纹饰狰狞的超自然魔
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
这种纹饰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制造工艺或
者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引起的,还与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及社会的变
革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⑦青铜器与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它随着奴隶社会的产生
而出现,又随着奴隶社会的解体而变迁,是中国奴隶社会文化最为
直接的体现。
中国青铜器制造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
最高。
代表着中国在商周时期高超的技术和文化。
【相关链接】1980年代末,四川三星堆青铜器的出土,是考古界的
重大发现。
三星堆是商朝时期蜀国的都城遗址,大量精美绝伦而又
怪异的青铜器,令人诧异莫名。
其中一件青铜人像,有真人大小,
面部造型逼真,浓眉阔目,高鼻大耳,头冠上有羽毛装饰物,身穿
三层华衣,上面有夔纹、拳爪纹、人面纹、以及云雷纹图案,透露
出神秘的色彩。
26.对第②段加点词语“叹为观止”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篇三:漫说军用水壶的发展】
赵宇
《轻兵器》2002年第5期
很久以前人类就发明了在野外携带饮水的方法和容器,军用水壶则
是在民间携水器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雏形为兽皮制作的皮囊,后演变为瓦器、陶器、青铜器,到了后来,军队有了专用水壶,而
且随着后勤装备的发展和对人的重视,军用水壶日趋成为单兵装备
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军队战斗力的保障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早期的军用水壶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清军就装备了由北京封竹轩所办的永增军装局
生产的军用水壶。
旧中国时期,国民党军装备过自制的水壶。
抗战
时期,国民党军还接受过来自盟军的装备,包括英式和美式的军用
水壶。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背的多是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水壶,有的大解放区曾自行生产装备
过一些水壶,但在全军并没
有形成统一的规格。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使用的水壶多为从国民党手中接管的后勤工
厂中生产的产品,其形式与日式水壶相似,壶身采用铝制材料,由
软木作为壶塞,用帆布带从壶两侧固定,携行方式采用可调帆布背带,有的壶身外侧还印有八一军徽,但此种水壶壶壁薄,外层涂漆
也不牢固,在行军作战时,易受磕碰变形;使用过一段时间的软木
壶塞易变形漏水,当壶里装满水做剧烈动作时,会弄湿携带者的衣服,如装的是开水还会导致烫伤。
以后,壶塞由软木改为酚醛塑料
螺纹盖,增强了密封性。
在20世纪60年代,我军还装备过保温水壶。
由挂胶防水布外套、毡保温层、帆布可调背带、铝制壶体和酚
醛塑料螺纹壶盖组成(也可摘掉保温层当作普通水壶使用)。
据部
队反应其保温效果不是很好,且毡保温层易被虫蛀,仓库保存所需
环境条件苛刻。
我军还装备过78式水壶,即三用水壶。
壶体采用铝制,外套饭盒(兼水杯),饭盒上装折叠提把,外套绿帆布壶套及可调帆布背带。
其缺点是当壶体(外套饭盒时)受外力冲击后,会产生变形,水壶
无法从饭盒中
抽出,另外质量较大、不保温。
87式水壶是65式水壶的改进型。
外观除壶嘴口径变大外没明显变化,但内在质量有所提高,壶盖材料改为酚醛布基塑料,增强了抗
冲击和耐沸水性能。
壶身铝材厚度增加,提高了抗磕碰能力,并提高
了外涂漆膜的附着力。
65式水壶和87式水壶是我国目前的制式装备。
另外,我军伞兵还装备有专用水壶。
分内外两层,具有野外取水、
烧水、野炊、盛菜、携水等功能。
我军现行水壶缺点是:壶体较厚,携行者在地上做翻滚等战术动作时,使腰部很不舒服;因铝的导热
率大,夏天带开水时,壶体烫手及身体;在寒冷冬季的我国北方野外,水会被冻在壶中,造成有水难喝的情况。
虽开发了保温套,但
使用效果还是不好。
美m1910军用水壶,容量 1 升,于1910年生产定型,历经两次世
界大战,随美军走遍世界,是服役期最长,生产数量最大,使用范
围最广,最典型,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军用水壶,它集水壶、水杯、
饭盒、汤盒、烧水、打水等功能为一体,是近代多用水壶的鼻祖。
它分亚热带和寒带两种形式(实为两种壶套)。
寒带型有
一定的保温作用。
水杯是一外斜广口腰形,外装有折叠杯把手,携
行时套在水壶外,对壶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水杯可用做饮水杯、饭盒、汤盒,还可当锅架在石头上烧水,折叠状态下利用杯把上的
孔穿上绳子,即可从井里或高高的河岸上放到河里打水。
由于是外
斜广口设计,当壶体受较大外力冲击产生变形时,壶体仍可从水杯
中拔出。
m1910军用水壶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制,纯绵和呢子制作
的水壶套易吸水,在外界环境条件潮湿时,易遭虫蛀霉烂。
美m1956军用水壶,容量1升,是又一著名军用水壶,于1962年
投入使用,完全替代了越战早期的m1910军用水壶。
m1956军用水壶壶体采用高分子聚脂塑料制造,不怕承受外力冲击而变形,不会
因潮湿气候受腐蚀。
一般为深橄榄绿色(也有沙黄色和黑色的)。
壶套采用相应颜色的尼龙缝制,内附化纤保温棉,不会受潮霉变,
外侧有一装水质净化药片的小兜,壶套后部装有钢卡,可快速安装
到标准的“s”形腰带上而无需将腰带解开。
越战末期,美军又装备了1.4升水囊。
它由尼龙制成,坚韧耐用,呈方形扁状,上端角处有与
m1956军用水壶一样的盖子。
皮囊套由尼龙制成,有化纤保温棉衬里,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水温。
套上有一条尼龙制成的背带,可以
像挎包一样背挎在肩上。
在其侧面有一小口袋,可以用来放水质净
化药片。
其最有特点的是可将囊内的空气排出,再拧紧盖子,这样
既减少了因水不满产生的晃动声音而暴露目标的可能性,又可减小
占用行囊的体积,趴伏使用时不用大幅度扬头喝水,只要打开盖子,将水从囊中挤出饮用即可。
这些优点对于伪装设伏的特种兵、侦察
兵来说极其适用。
美军近年来还开发了能在化学战条件下不摘防毒
面具即可使用的军用水壶,是 m1956军用水壶的一种改进型。
与
m1956水壶的区别是壶盖上有一可插入塑料管的小孔,以便将壶里的水送入防毒面具饮用。
德国m38军用水壶(“二战”时期)。
铝制壶体,容积较小,外覆毡制外套,壶体下部为圆形,壶嘴上扣一水杯,用皮带与壶体系在一起,用挂钩挂在挎包上。
容积过小和不可放置于平面物体之上是其缺点。
m38水壶在德国延用了很长时间,即使是现在的德国国防军也使用的是此风格的军壶,仅壶体材质改进为聚酯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