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2011·济南二模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稻谷的遗存

1.B【解析】理解材料中“满天星斗”这一关键词。A、C项不能反映中国古代农业起源,D项不能反映材料中“满天星斗”的特点。B项多处遗址发现人工栽培水稻,说明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

2.2011·湛江模拟《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的大意是在小农经济条件下,耕织结合,平时不论织与不织,都得吃饭,这样一来,家庭手工业是不用核算成本的。所以,材料强调的是生产成本较低的问题。

3.2011·广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

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

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

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材料四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五唐朝王建有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夜看扬州市》)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 材料六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

(3)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

(4)根据材料六,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3.(1)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

(2)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

(3)表现:成为商业大都会;手工业发达;外商云集;水运发达;夜市繁华。

(4)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

(5)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第(1)题从两则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得出,注意语言要精练。第(2)题,正确解读地图,语言表述要准确。第(3)(4)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得出。第(5)题,注意限定语“新特点”。

4.2011·威海统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a)和图(b)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图(c)中的商业有什么特点?

(3)图(d)和图(a)、图(b)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

(4)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4.(1)图(a)反映的是刀耕火种,图(b)反映的是铁犁牛耕。铁犁牛耕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它使农产品的产量有所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联系: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原因: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商人的活跃也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客商也常面临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商人重利轻离别等。

(4)图(a):锄耕是古代中国农业重要的种植经营方式,锄耕的出现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图(b):新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地的进一步开垦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加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图(c):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扩大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物质文化交流。图(d):商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古代社会的进步,商税成为古代政府的重要财源。(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本题选用不同图片来反映农业生产方式演变及商业发展的状况,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解析能力。解题关键是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注意时间限制是清代,结合宋以后商业及城市发展回答。第(3)题注意农业与商业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第(4)题选择任意一幅图回答即可,注意语言表述要简洁。

课标文综35.H1、J2[2011·安徽卷]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表1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