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海派文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仅写出了都市的五光十色、繁华奢靡的一面,也写出了都市 人带着快乐面具的内心悲哀和灵魂失落。
这使他的小说在总体上呈批判性,如《上海的狐步舞》,全篇 表达的就是“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的旨意。但是对于一 个个的局部,如舞厅、夜总会、饭店等,又呈现出迷醉的状态。
穆时英具有双重笔调,他不但具有潜在 的哀婉抒情气息,又随时能够做激烈的 动作描写,讲究节奏、快速组接,特别 富于刺激,因此有人说他是技巧派。
边……
白人的快乐,黑人的悲哀。非洲黑人吃人典礼的音乐,那大雷和小
雷似的鼓声,一只大号角呜呀呜的,中间那片地板上,一排没落的斯拉
夫公主们跳着黑人的跸跶舞,一条条白的腿在黑缎裹着的身子下面弹
着:——
得得得——得达!
又是黑和白的一堆!为什么在她们的胸前给镶上两块白的缎子,小
腹那儿镶上一块白的缎子呢?跳着,斯拉夫的公主们;跳着,白的腿,
其中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 、 《石秀》、《将军底头》 。
施蛰存的小说特点
都市男女欲望之流的波动、泛起的涟漪,以 及最后无声无息的破灭过程。
运用心理分析方法,探究古代人物的潜意识 (性欲望),是施蛰存一部分小说的主要内 容。
白的胸脯儿和白的小腹;跳着,白的和黑的一堆……白的和黑的一堆,
全场的人全害了疟疾,疟疾的音乐啊,非洲的林莽里是有毒蚊子的。
施蛰存(1905-2003)
是新感觉派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第一个短篇集《上元灯》,主要用怀旧情绪
来表达少男少女初恋的诗意和小市民生活。
1932年主编《现代》杂志后,开始同穆时英 的新感觉派部分地合流,表现出较强的现代 意识。出版了小说集《将军的头》《梅雨之 夕》《善女人行品》等。
海派文学,便成了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海都市文化的形象载体。
二、 海派文学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
1930-1945 》
作者 : 李欧梵 出版:北大出版社
海派文学
海派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文学。 泛指生活在上海的作家以现代都市生活 作为表现对象,注重艺术创新的文学创 作。
在现代文学史上,海派文学划分为三 个阶段。(见教材)
三、“新感觉派小说”
刘呐鸥(1900-1939)
原名刘灿波,台湾台南人,在日本长大,他 是介绍日本新感觉派的第一个人。
1928年,翻译了片冈铁兵等人的小说合集 《色情文化》,同一年在《无轨列车》发表 了意识流小说,并于1930年出版了短篇小说 集《都市风景线》,这是他唯一的小说集。
刘纳鸥“是一位敏感的都市人,操着他的特 殊的手腕,把这电影、飞机、摩天楼、色情 狂、长型汽车的高速度大量生产的现代生活, 下着锐利的解剖刀” 。
白的台布,白的台布,白的台布,白的台布……白的——
白的台布上面放着:黑的啤酒,黑的咖啡,……黑的,黑的……
白的台布旁边坐着的穿晚礼服的男子:黑的和白的一堆:黑头发,
白脸,黑眼珠子,白领子,黑领结,白的浆褶衬衫,黑外褂,白背心,
黑裤子……黑的和白的……
白的台布后边站着侍者,白衣服,黑帽子,白裤子上一条黑镶
刘纳鸥的小说特点
描写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现代“风景”, 采用与现代都市生活快速节奏相适应的 蒙太奇手法和意识流手法,着重暴露了 资产阶级男女放纵、刺激的色情生活, 写出了大都市的病态和糜烂。
作者有一种病态的欣赏态度。
穆时英(1912~1940)
浙江慈溪人,人称“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 从他的新感觉小说开始,都市在现代文学中才成为了 独立的审美对象。
在《子夜》、《包身工》等左翼文学中普 遍存在。
(二)海派文学中的上海
与世界同步的现代化的大都市。 1930年代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号称 “东方的巴黎”。
1905年的南京路
1930年
30年代《良友》画报
1926年创刊,是中国 乃至世界上最早的 一份大型画报.
30年代《妇人画报》
30年代郭建英主编的 《妇人画报》与穆时英、 刘纳鸥的小说一起成为 当时青年的时尚读物。
第14章 第4节 繁华梦里的海派文学
一、两个“上海” 二、海派文学 三、新感觉派小说(重点)
推荐:
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严家炎编:《新感觉派小说选》
一、 两个“上海”
(一)左翼文学中的上海
反面形象:“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可以看出:上海在30年代是非常现代的。
在生活层面,有宏伟的外滩建筑,闪耀着霓虹灯 的南京路,人群如涌的四大百货公司,著名的百乐门 歌舞厅、光明电影院……
在文化层面,也孕育和产生了一种新型文化—都 市文化。表现在出版、服装、电影等领域。
在都市文化氛围的笼罩下,一切都显得生气勃勃。 新的生活,不同于传统乡土的生活;新的心态,充满 感性欲望、梦想以及失落的心态,都在这里汇聚 。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街—— (普益地产公司每年纯利达资本三分之一 100000两 东三省沦亡了吗 没有,东三省的义军还在雪地和日寇作殊死战
同胞们快来加入月捐会
大陆报销路已达五万份 一九三三年宝塔克 自由吃排) “《大晚夜报》!”卖报的孩子张着蓝嘴,嘴里有蓝的牙齿和 蓝的舌尖儿,他对面的那只蓝霓虹灯的高跟儿鞋鞋尖正冲着他 的嘴。 “《大晚夜报》!”忽然他又有了红嘴,从嘴里伸出舌尖儿来, 对面的那只大酒瓶里倒出葡萄酒来了。
1929年开始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收在《南北极》中, 反映流浪汉的生活状态,手法基本属于写实。
从1932年起,穆时英完全显示出了他的现代派品格。 作品结集为《公墓》 《白金的女体塑像》 《圣处女 的感情》等。其中的代表作有《上海的狐步舞》、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公墓》、《第二恋》等。
穆时英的小说特点
“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强 烈的色调化妆着都市啊!霓红灯跳跃着―― 五色的光潮,变化着的光潮,没有色的光潮 ――泛滥着光潮的天空,天空中有了酒,有 了烟,有了高跟鞋,也有了钟……
请喝白马牌威士忌酒……吉士烟不伤吸者 咽喉…… 亚历山大鞋店,约翰生酒铺,拉萨罗烟商, 德茜音乐铺,朱古力糖果铺,国泰大戏院, 汉密而登旅社…… 回旋着,永远回旋着的霓虹灯—— ”
这使他的小说在总体上呈批判性,如《上海的狐步舞》,全篇 表达的就是“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的旨意。但是对于一 个个的局部,如舞厅、夜总会、饭店等,又呈现出迷醉的状态。
穆时英具有双重笔调,他不但具有潜在 的哀婉抒情气息,又随时能够做激烈的 动作描写,讲究节奏、快速组接,特别 富于刺激,因此有人说他是技巧派。
边……
白人的快乐,黑人的悲哀。非洲黑人吃人典礼的音乐,那大雷和小
雷似的鼓声,一只大号角呜呀呜的,中间那片地板上,一排没落的斯拉
夫公主们跳着黑人的跸跶舞,一条条白的腿在黑缎裹着的身子下面弹
着:——
得得得——得达!
又是黑和白的一堆!为什么在她们的胸前给镶上两块白的缎子,小
腹那儿镶上一块白的缎子呢?跳着,斯拉夫的公主们;跳着,白的腿,
其中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 、 《石秀》、《将军底头》 。
施蛰存的小说特点
都市男女欲望之流的波动、泛起的涟漪,以 及最后无声无息的破灭过程。
运用心理分析方法,探究古代人物的潜意识 (性欲望),是施蛰存一部分小说的主要内 容。
白的胸脯儿和白的小腹;跳着,白的和黑的一堆……白的和黑的一堆,
全场的人全害了疟疾,疟疾的音乐啊,非洲的林莽里是有毒蚊子的。
施蛰存(1905-2003)
是新感觉派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第一个短篇集《上元灯》,主要用怀旧情绪
来表达少男少女初恋的诗意和小市民生活。
1932年主编《现代》杂志后,开始同穆时英 的新感觉派部分地合流,表现出较强的现代 意识。出版了小说集《将军的头》《梅雨之 夕》《善女人行品》等。
海派文学,便成了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海都市文化的形象载体。
二、 海派文学
《上海摩登——
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
1930-1945 》
作者 : 李欧梵 出版:北大出版社
海派文学
海派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文学。 泛指生活在上海的作家以现代都市生活 作为表现对象,注重艺术创新的文学创 作。
在现代文学史上,海派文学划分为三 个阶段。(见教材)
三、“新感觉派小说”
刘呐鸥(1900-1939)
原名刘灿波,台湾台南人,在日本长大,他 是介绍日本新感觉派的第一个人。
1928年,翻译了片冈铁兵等人的小说合集 《色情文化》,同一年在《无轨列车》发表 了意识流小说,并于1930年出版了短篇小说 集《都市风景线》,这是他唯一的小说集。
刘纳鸥“是一位敏感的都市人,操着他的特 殊的手腕,把这电影、飞机、摩天楼、色情 狂、长型汽车的高速度大量生产的现代生活, 下着锐利的解剖刀” 。
白的台布,白的台布,白的台布,白的台布……白的——
白的台布上面放着:黑的啤酒,黑的咖啡,……黑的,黑的……
白的台布旁边坐着的穿晚礼服的男子:黑的和白的一堆:黑头发,
白脸,黑眼珠子,白领子,黑领结,白的浆褶衬衫,黑外褂,白背心,
黑裤子……黑的和白的……
白的台布后边站着侍者,白衣服,黑帽子,白裤子上一条黑镶
刘纳鸥的小说特点
描写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现代“风景”, 采用与现代都市生活快速节奏相适应的 蒙太奇手法和意识流手法,着重暴露了 资产阶级男女放纵、刺激的色情生活, 写出了大都市的病态和糜烂。
作者有一种病态的欣赏态度。
穆时英(1912~1940)
浙江慈溪人,人称“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 从他的新感觉小说开始,都市在现代文学中才成为了 独立的审美对象。
在《子夜》、《包身工》等左翼文学中普 遍存在。
(二)海派文学中的上海
与世界同步的现代化的大都市。 1930年代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号称 “东方的巴黎”。
1905年的南京路
1930年
30年代《良友》画报
1926年创刊,是中国 乃至世界上最早的 一份大型画报.
30年代《妇人画报》
30年代郭建英主编的 《妇人画报》与穆时英、 刘纳鸥的小说一起成为 当时青年的时尚读物。
第14章 第4节 繁华梦里的海派文学
一、两个“上海” 二、海派文学 三、新感觉派小说(重点)
推荐:
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严家炎编:《新感觉派小说选》
一、 两个“上海”
(一)左翼文学中的上海
反面形象:“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可以看出:上海在30年代是非常现代的。
在生活层面,有宏伟的外滩建筑,闪耀着霓虹灯 的南京路,人群如涌的四大百货公司,著名的百乐门 歌舞厅、光明电影院……
在文化层面,也孕育和产生了一种新型文化—都 市文化。表现在出版、服装、电影等领域。
在都市文化氛围的笼罩下,一切都显得生气勃勃。 新的生活,不同于传统乡土的生活;新的心态,充满 感性欲望、梦想以及失落的心态,都在这里汇聚 。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街—— (普益地产公司每年纯利达资本三分之一 100000两 东三省沦亡了吗 没有,东三省的义军还在雪地和日寇作殊死战
同胞们快来加入月捐会
大陆报销路已达五万份 一九三三年宝塔克 自由吃排) “《大晚夜报》!”卖报的孩子张着蓝嘴,嘴里有蓝的牙齿和 蓝的舌尖儿,他对面的那只蓝霓虹灯的高跟儿鞋鞋尖正冲着他 的嘴。 “《大晚夜报》!”忽然他又有了红嘴,从嘴里伸出舌尖儿来, 对面的那只大酒瓶里倒出葡萄酒来了。
1929年开始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收在《南北极》中, 反映流浪汉的生活状态,手法基本属于写实。
从1932年起,穆时英完全显示出了他的现代派品格。 作品结集为《公墓》 《白金的女体塑像》 《圣处女 的感情》等。其中的代表作有《上海的狐步舞》、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公墓》、《第二恋》等。
穆时英的小说特点
“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强 烈的色调化妆着都市啊!霓红灯跳跃着―― 五色的光潮,变化着的光潮,没有色的光潮 ――泛滥着光潮的天空,天空中有了酒,有 了烟,有了高跟鞋,也有了钟……
请喝白马牌威士忌酒……吉士烟不伤吸者 咽喉…… 亚历山大鞋店,约翰生酒铺,拉萨罗烟商, 德茜音乐铺,朱古力糖果铺,国泰大戏院, 汉密而登旅社…… 回旋着,永远回旋着的霓虹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