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温病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病学》教学大纲(供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使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二OO五年六月
《温病学》教学大纲
(供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使用)
前言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治方法及其预防的临床学科,其辨证理论对临床各科发热病证的诊治,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温病学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医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理论体系和常见温病的诊治技能;了解明清时代主要温病医学的学术思想及近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

它的任务在于提示温病的本质,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

本课程根据中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学内容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介绍温病学和温病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温病辨证、常用诊法、防治方法。

中篇为常见温病证治,主要介绍各种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

下篇为温病学原著选读,选讲《温热论》、《湿热病篇》。

温病学的教学必须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加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对温病学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如病因、常用诊法、辨证、防治方法等章必须作为重点内容组织教学,力求概念明确,说理透彻,对于常见温病的诊治技能要求学生牢固掌握。

2.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应着眼全局,通盘考虑,精心安排,力求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做到既有联系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某些章节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学的能力。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应引用临床实例以资印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见习,以增加感性认识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5.在教学中,应结合授课内容,适当运用投影、录象、幻灯等电教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以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上篇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温病学的概念和任务。

2.了解温病学发展简史。

3.掌握明清时代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对温病学的贡献。

【教学内容】
1.阐述温病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明确学科的性质和范围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2.简介战国至唐代对温病因、证、脉、治的论述。

了解宋代至金元时代温病学在理法方药等方面的重大发展,介绍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的贡献;
3.重点讲述明清时代温病学家,尤其是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学术成就。

4.简介民国时期温病学具有代表性医家的业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病学科的发展。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配合电化教学手段。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
【目的要求】
l.熟悉温病的概念。

2.掌握温病的特点。

3.了解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教学内容】
1.明确温病的概念是由温邪所引起的一类急性热病,而不是某一病证。

注意温病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介绍。

2.重点讲述温病在发生、发展及临床表现等四个共同特点。

3.简述温病的范围和分类方法。

4.介绍温病与伤寒、温病与温疫、温病与温毒在概念上的关系。

注意明确温疫、温毒的概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辅以电化教学。

第三章病因与发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温病病因的共性。

2.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3.了解温病的发病因素,熟悉温病的发病类型。

【教学内容】
1.明确外感温邪是温病致病的主因,其发病则与正气强弱密切相关。

2.重点讲授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热等主要病邪的病因性质及致病特点。

3.介绍温毒和疠气的概念、致病特点。

4.简介温病发病因素、感邪途径、发病类型。

5.注意分析比较新感与伏邪温病。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辅以电化教学。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
【目的要求】
1.熟悉温病辨证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2.掌握“卫气营血”和“三焦”各阶段的病理和主要证候。

3.熟悉并逐渐掌握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运用。

【教学内容】
1.阐述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理论形成。

指出它与《内经》所述的“营卫气血”和“三焦”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分别讲解卫气营血、三焦的证候表现、病机、病位、传变、治疗大法。

3.明确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指导意义。

4.注意分析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之间的关系及临床运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电化教学。

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
【目的要求】
1.掌握温病常见的舌象、斑疹的辨析。

2.熟悉发热、神志异常、痉、厥脱的辨析。

3.了解白疒咅、验齿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讲述察舌验齿在温病诊断上的意义。

2.从舌苔颜色、厚薄、润燥的观察,阐明温邪的性质、病机、津液存亡及临床意义。

3.讲解舌质的色泽、润燥的临床意义。

4.阐述温病过程中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

重点讲述发热、神志异常、痉、厥脱等症的形成机理、类型及鉴别要点。

5.明确斑疹形态、分布、成因、诊断意义。

6.简介白疒咅、验齿诊察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与电化教学相结合。

并予放映舌诊幻灯片或投影彩色图谱,或组织临床见习,加深理解。

第六章治法与预防
【目的要求】
1.熟悉温病治疗立法的依据。

2.掌握温病常用治法的涵义、适应证、代表方药及注意事项。

逐渐熟悉并掌握其临床运用。

3.了解温病有关预防方法。

【教学内容】
1.明确辨证论治是指导治疗立法的基本原则,以审察病因,掌握病机,随证施治,立法依据。

2.讲述各种治法具体运用。

注意介绍泄卫透表、清解气热、和解表里、祛湿清热、清营凉血、通下逐邪的分类、适应证候、临床运用及注意点。

3.简介开窍熄风、滋阴生津、固脱等法的运用。

4.简述中医对温病预防的认识与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辅以电化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