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之养生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孙思邈之养生之道
近几年来,“吃膏方”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越来越火,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工作中不断攀升的压力,更多的健康人或者说处于亚健康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之道,所谓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标。

古往今来,中国历代历家就有在养身方面诸多造诣者,孙思邈就是其代表性人物。

孙思邈(581-682),唐朝京兆华原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他以101岁的寿数向后人诠释着自己养生护身的理念,来证明人类只要讲究养生之道长命百岁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孙思邀非常注重“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即根据自然规律和环境来摄生养性,他强调“善养性者,则治未治之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预防为主,未雨绸缪。

其在《千金要方养生序》曰:“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即呼应了《内经》“治未病”的理论。

他在《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中提出了:“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治未病”观点。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理论核心,其基本内涵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避免和减轻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从而促进人类的健康。

强调能够于“未病”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来对人民健康负责,并提高生活水平。

中医“治未病”思想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应用,目前已经形成了养
生保健的学说,并在当代得到很好的应用。

在现代西医中,我们常说的三级预防,例如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方面,对于高危人群我们提倡戒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调脂类药物等等以降低该类疾病的致残、致死率,就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体现,可见这一思想的先进性。

孙思邈认为养生要以养性为本,性命双修,人居天地气交之中,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息息相关,故顺应自然,依时摄养,保持心情舒畅,适当控制情绪,乐观的对待人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

通过“精神修养”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或隔离各种损害人体健康的致病因素,避免或减轻这些因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可增强体质以提高其对各种不良刺激的承受力,使之能够主动克服或适应这些客观存在的不良刺激,从而达到保障身心健康的目的。

此外,孙思邈还提出了饮食养身、运动养身等更贴近民生的养生方式。

关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药王”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

什么才为“食宜”呢?他认为“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会俭约为佳,每学淡食”。

“淡食”包括清淡素食及低盐饮食两个方面。

据现代医学分析,素食的好处有以下三方面:第一,能提供大量的矿物质(钙、磷、铁),这对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和血管健康有着重要作用;第二,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叶绿素,有一定的防癌效果;第三,含有大量纤维素,有助于糖、脂肪、蛋白质吸收,并可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纤维素还能促进胃肠蠕
动,有利大便排出。

据目前发现,世界各地的长寿者,一般都是较少进荤食的。

而食盐量过大易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目前高血压所致的脑溢血和心脏病已是人类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孙氏还提出“仍节饮食,是以养性者”的理论。

每餐吃七八成饱已足矣,暴食、暴饮增加了胃的负担,且易得急性胃扩张、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不可不慎。

“淡食”是人们在饱尝厚味腻食之害后,出于对浓厚之味的厌恶而加以肯定的。

其实,古往今来对于淡味有益于养生之观念,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早已取得了共识。

近年来,西方人在深受厚味佳肴而诱发若干疾病的危害后,遂提出各种饮食回归自然的主张,比如反对在食品中投放添加剂,提倡吃绿色食品,建议掺杂糠谷的粗粮制品,尽量生食蔬菜等等。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素食者行列,摒弃高糖、高脂、高蛋白的“三高”饮食结构,用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观点,寻找有益于健康的功能性食品等,这也不是对肥厚之食浓烈之味之否定,只是对淡味是种有益于健康的饮食类型的一种肯定。

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运动与休息需要保持和谐的重要性。

劳与逸是一对矛盾,既要保持和平统一,又要相对平衡,生命才能健康。

运动是包括日常生活的活动和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运动。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及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生命在于运动”名言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而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在条件许可下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经
常活动筋骨,祛病延年。

同时遵循“适度原则”,不宜项目过多,不宜强度过大,不宜速度过快,不宜时候过长,不宜要求过严,不宜目标过高,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运动提高肌肉活动能力和耐受力,促进骨骼生长,可使韧带更坚强,关节活动更灵活。

运动能刺激呼吸中枢,使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更为发达。

经常在户外活动,多有机会接触新鲜空气和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免疫功能,使人体对寒冷、细菌、病毒、感染、更具有抵抗力,大大减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机会。

运动能适当加快心跳速率,加强心肌锻炼,使心跳在运动后变得缓慢有力,心跳快慢与寿命长短成反比。

这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是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凡事都需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明白了这一点,又何必纠结于能否“长命百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