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INTER-LANGUAGE)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德叶米安把中介语系统作为一种受规则支配的语 言行为来进行研究。在他看来,中介语语法同样要 受到语言共性语法的限制,因此对中介语系统的分 析应从其有规律的东西入手来探讨中介语的特点。 他特别注重对中介语的可塑性进行研究,认为中介 语从本质上讲是不完善的,总是处于一种波动状态 之中。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表意时可能会借用第一 语言的规则或是歪曲和过分概括目标语言的语法规 则。这两种情况都直接反映了中介语的可塑性。
的痕迹。而在某些以学习者为主导地位的交际中, 中介语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 因为在这种语境中,学习者往往需要注意语言的 结构。
Ways to study interlanguage中介语的研究方 法 两种途径:First, investigating the psychological, biological or neurological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interlanguage; Second, investigating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interlanguage by asking questions as how interlanguage different from the target language or the native language, in what way is lower level interlanguage different from higher level interlanguage, how the interlangugage system is used to convey meaning, etc.
③中介语具有系统性,
即中介语是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它具有一套 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体系。
4.中介语具有可变性,
即中介语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从一个 阶段突然跳到下一阶段,而是不断的借助“假 设-检验”手段,缓慢地修改已有的规则以适 应目的语 新规则的过程。
1.无规律性的错误阶段(random error stage) 2.突生阶段(emergent stage) 3.系统形成阶段(systematic stage) 4.稳定阶段(stabilization stage)
特征
美国学者 C. Adjemian(1976)
1.可渗透性
2.系统性
3.反复性
4.可变性
①中介语具有可渗透性,
即组成中介语的规则并不是固定不
变的,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
的规则或形式的渗透。
②中介语具有反复性。中介语在向目的语规范的 运动过程中,并非是直线前进的,它有反复, 有曲折。其表现为已经得到纠正的偏误重又有 规律地反复出现。
(二语/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在 结构上处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
中介语
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规 律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 系统。这个语言系统在语音、词语、语法和文化 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学习者学习程度的加深、逐渐向目的语 的正确形式方面靠拢;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演 化的过程,是动态的语言系统,即学习者在语言 习得过程中,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使 这种语言行为适合于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由错误 逐渐向正确方向转化。
中介语 定义 特征与局限性 发展 中介语理论中介语 Selinker的中介语理论 阿德叶米安中介语 塔罗恩中介语 中介语中的僵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The separateness of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ystem, a system that has a structurally intermediate statu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s.
乔姆斯基对语言心理的研究,行为主义心 理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认知心理学随之 重新抬头和发展。以结构主义语言为基础 的对比分析,同样受到了人们的怀疑。人 们发现外语学习中的偏误并不能完全地、 准确地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预测、解释和 分析,尤其在语法和词汇方面。这样,一 种新的外语学习中偏误的理论——中介语 理论,就应运而生了。
中介语
中介语(inter-laபைடு நூலகம்guage)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er)于1969年提 出中介语假说(interlanguage)的概念.
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 中介语假说,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 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
Selinker是最早使用中介语这一术语的学者。他从 认知过程的角度来研究中介语,并认为中介语是 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五种主要认知过程的产 物。
Selinker认为中介语的发展与第一语言的发展是有 区别的。中介语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容易僵化, 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第二语言获得者都很难有 完善的目标语言能力的原因。语言转用是产生僵 化的主要原因。但儿童在第一语言获得的过程中 却不会出现僵化现象,他们最终都能获得与成年 人相同的语言能力。
塔罗恩等人把中介语作为一套语体来进行研究, 认为中介语可以分析为一套受语境支配的不同语 体,其言语行为随语境变化而变化。极为正式和 非常随便的场合是语境变化的两个极端,其间则 是各种不同程度的语境变化。学习者在第二语言 交际中会根据不同的语境来使用语言,从而导致 中介语的不同语体。在有些语境中,学习者处于 从属地位,整个话语交际是在对方的引导下进行 的,这时 学习者的中介语一般没有第一语言影响
中介语产生的历史根源
Lado提出的对比分析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第二语言的习得中仍 然占据统治地位。对比分析是应用性的对 比研究,特指外语教学中对语言难点进行 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 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 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对学 生已经出现的理论加以分析和解释。因此, 它是一种以语言对比分析为基础的外语教 学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