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酶的命名,由 于其具有广泛的和交叉的底物特异 性,如按其催化反应来命名,不可 避免地造成混乱。现在,许多生物 转化酶已被克隆和测序,基于单个 酶的氨基酸一级序列而建立的命名 系统可避免在命名上的混乱。
(三)毒物代谢酶的分布 毒物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进行,但肝外组织
也有一定代谢能力,如肾脏、小肠、肺脏和皮 肤等(表3一1)。在脊椎动物,肝脏是含外源化 学物生物转化酶最丰富组织,次之为皮肤、肺 脏、鼻粘膜、眼及胃肠道。此外,其他组织如 肾脏、肾上腺、胰、脾、心、大脑、睾丸、卵 巢、胎盘、血浆、血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及大动脉等均有生物转化酶。肠道菌群在某些 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胃 肠道吸收的外源化学物,肝脏和肠道上皮限制 了经口摄入外源化学物的全身生物活性作用, 称为首过消除。
(二)毒物代谢酶的基本特性 生物转化酶类底物特异性广泛,一类或 一种酶可代谢几种外源化学物,而且还 可代谢内源性化学物如乙醇、丙酮、甾 体激素、维生素A和D、胆红素、胆酸 、脂肪酸及花生酸等。 生物转化酶类在体内持续地少量表达, 可称为结构酶;外源化学物可刺激(诱 导)很多生物转化酶类合成,可称为诱 导酶。
用苯巴比妥(PB)和3-甲基胆蒽(3-MC)处 理动物,对大鼠肝微粒体的药物氧化代 谢有不同的作用,将诱导型P-450分为 PB型和3-MC型。后者又称为 P-448, 主要存在于肝外组织,其催化的底物及 其他性质不同于P-450。目前已确定, P-450是一个蛋白质超家族,其每一种 对底物专一性有特征性谱,其中某些是 P-450结构型的,其他的是诱导型的。 很多P-450的cDNA和基因结构已经阐 明。这些蛋白质根据结构的相似性组成 家族和亚族。
不同的组织对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能力 的显著区别对于解释化学物损伤的组织 特异性具有重要的毒理学意义。 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酶广泛分布于全身 组织,在细胞则分布于几种亚细胞组分 。在肝脏及大多数组织中,外源化学物 生物转化酶主要位于内质网(微粒体)或 脂质的可溶部分(胞浆),在线粒体、细 胞核及溶酶体则较少分布。内质网富含 生物转化酶是因为经尿液或胆汁排泄的 外源化学物多为脂溶性,在内质网脂质 双层中易于溶解进行生物转化。
二、Ⅰ相反应
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phase Ⅰ biotransformation )主要 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反胞浆 应
线粒 微粒体 体
溶酶 其 他
体
氧 醇脱氢酶、脱氢 醛脱氢 前列腺素H合成酶、 /
化
酶、醛氧化酶、 黄嘌呤氧化酶、
酶、 单 黄素加单氧酶、 胺氧化 细胞色素P-450
双胺氧化酶
某些生物转化酶具有多态性,其结构( 即氨基酸序列)和活性不同。不同个体 的生物转化酶多态性。造成外源化学物 生物转化速度的个体差异。化学物生物 转化酶中氨基酸改变对催化活力的影响 通常存在底物依赖性,例如,生物转化 酶的等位变体可与某些底物及抑制剂正 常地相互作用,但对于其他底物则反应 异常。
有些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具有立体选择 性,即一种对映体(或立体异构体)的生物 转化速率要快于另一对映体。例如,抗癫 痫药物麦山妥英,它是R-和S-型外消旋 混合物,其在人体 S-对映体迅速由细胞 色素2C19羟化并排泄;而R-对映体则较 慢。有些手性外源化学物具有抑制生物转 化酶的能力,也具有立体选择性。而且, 在某些情况非手性分子(或非手性中心)可 转变成对映体代谢物的混合物,代谢产物 也有立体选择性,即一种对映体要优于其 另一对映体的形成。
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另一结果是改变其 毒效学性质。大多数情况是生物转化终止 了药物的药效作用或降低了外源化学物的 毒性,但对有的毒物却可使毒性增强,甚 至产生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效应,又称为 代谢活化(metabolic activation)或生物 活化。
经代谢活化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可以分为 4类:
酶
还
偶氮和硝基还原、 /
羰基还原、二硫
原 还原、硫氧化物
还原、醌还原
偶氮和硝基还原、 / 肠道菌群:
羰基还原、醌还
偶氮
原、还原性脱卤
和硝基还
原血:羰
基还原
水
酯酶、环氧水
/
酯酶、环氧水 酯酶、 血:酯酶、
解 化酶
化酶
肽酶 肽酶
(一)氧化作用 1.细胞色素P-450酶系 微粒体细胞色素 P-450酶系又称为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microsomal mixed function oxidasem,MFO),或单加氧酶 (monooxygenase)。该酶系主要由三部 分组成,即血红素蛋白类(细胞色素P-450 和细胞色素b5)、黄素蛋白类(NADPH-细 胞色素P-450还原酶和NADH-细胞色素b5 还原酶)和磷脂类。其中以细胞色素P450(以下简称为P-450)最为重要。
第三章 毒物的代谢转化
一、生物转化和毒物代谢酶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是指外 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 转稳态的主 要机制。对于外源化学物或毒物,“生 物转化”和“代谢”两个名词常常作为 同义词使用。
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酶所催化的 反应一般分为两大类,称为Ⅰ相反 应和Ⅱ相反应。 Ⅰ相反应包括水 解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这 些反应涉及暴露或引入一个功能基 团,如-OH、-NH2、-SH或COOH,通常仅导致水溶性少量 的增加。
①生成亲电子剂,最为常见,苯并(a)芘 和2-乙酰氨基芴的代谢活化;
②生成自由基,如百草枯、硝化呋喃妥 英经催化还原,四氯化碳还原脱卤,醌经 单电子还原,生成自由基等;
③生成亲核剂,少见,如苦杏仁苷经肠 菌群酶催化生成氰化物,二卤甲烷经氧化 脱卤生成一氧化碳;
④生成氧化还原剂,少见,如硝酸盐经 肠菌群酶催化生成亚硝酸盐,还原酶催化 Cr(VI)生成Cr(V),Cr(V)再催化生成HO·。
Ⅱ相反应包括葡萄糖醛酸化、硫酸 化、乙酰化、甲基化,与谷胱甘肽 结合以及与氨基酸结合,如甘氨酸、 牛磺酸和谷氨酸。这些反应的辅助 因素与外源化学物功能基团反应, 功能基团可以是外源化学物原有组 成成分,也可以是经Ⅰ相反应引入 或暴露的。大多数Ⅱ相反应可导致 外源化学物的水溶性显著增加,且 加速其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