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摘要]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他们在不同的发展中学习数学,培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教学情境
1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
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陛,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认识活动,即使教师的“独角戏”演得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我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新的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引用了许多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这就提供给教师一个可供想象和操作的开阔、自由的教学空间。例如:通过大象过生日,许多小动物来庆贺这一情境,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个画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激励学生找出大象可能遇到哪些问
题,并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地看、自主地说、自主地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好奇、好胜的特征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仔细观察画面,努力寻找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积极动脑解决问题,激活了学生思维,提高了教学效果。
1.2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设计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充分参与学习。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猜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找朋友”等游戏,都符合孩子天真活泼、好动好玩的天性。教学时,我让学生手持数字卡片找朋友,进行数的组成的游戏,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数游戏,这样把“学”与“玩”紧密结合,让孩子在玩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3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中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存在的实际环境,使学生体会
到所学的数学内容与自己每天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例如: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这样的活动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和符号,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
1.4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教师应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利用其插图犹如一幅幅连环画之特点,把画面的情境编成短小精干的故事,使学生在趣味中创设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把它编成童话故事,在课堂上边出示课件边讲故事。例如:秋天到了,果园的果树上结满了丰硕的果子,这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动物们正忙着摘果子。看,它们多开心啊!这时小朋友完全被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画面所吸引,显得异常兴奋。在小朋友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教师引导说,这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需要小朋友去探索。这样从有趣的童话故事或美丽的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不但使孩子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展示了数学知识的魅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2 尊重差异性,让学生在不同的发展中学习数学
2.1 计算方法多样化,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因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中,我感到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如:8+9学生找出多种计算方法:数数法、凑十法(把9凑成10,把8凑成10)、由9+8=17推出8+9=17、由9+9=18推出8+9=17、由8+8=16推出8+9=17等。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可以看出不同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不同思维过程,从而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快乐,提高学习兴趣,并形成符合学生个体学习的思维方式。
2.2 设计开放性问题,体现层次性和创新性。所谓数学开放题,一般指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不唯一的数学题。这类问题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求异思维,能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行为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有能力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应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
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进行开放题的教学也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新教材中所编排的开放题为开放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显孩子的个性。合理利用教材的开放题或根据教材知识点创设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程强调学生能动脑、动手、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应让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进行改变,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在合作探究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