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历史与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祭祖
插柳和踏青 这天家家门上插上柳枝,儿童头上也戴着缀有花朵
的柳枝圈儿,祖先墓上也要插柳枝。妇女则采柳叶簪 髻,洁服出游,名曰“踏青”。《东瓯见闻录》中有 《踏青词》一首:“踏青侣伴过南塘,二月春风夹路 香。蜂蝶紧随衣袖舞,吴田十里菜花黄。”
《温州竹枝词》:“江城烟柳趋新晴,结伴嬉春著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屐(脚着谢公屐,身 登青云梯)行。何用游山双不借(不借,草鞋也), 棕鞋也似笋鞋轻。”
清·郭钟岳(注:三月赛会,迎东岳神,六街灯火,半
月不绝)
(迎神)
*迎神赛会类乡傩,磔(zhé)攘喧闹满市过。方相俨然
司逐疫,黄金四目舞婆娑。—— 《温州竹枝词》清·郭
钟岳
(逐疫)
【话春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 高,温州人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 有的人选择发短信表示新年的祝福,也有 的选择外出旅游欢度春节……但是,打 “开门炮”辞旧迎新,带上礼品走亲访友, 舞龙灯、闹元宵等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不变。 你知道温州人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传统习俗 吗?谈谈你的看法。
▪ 徐照《舟上》
小船停浆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 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
▪ 徐玑《新凉》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 翁卷《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业; 贸易的兴盛; 学校的兴建、士人阶层的形成; 佛教,玄觉禅师; 李白、杜甫、孟浩然与温州。
▪ 3.宋元时期温州文化的繁荣
➢ 宋代温州的繁华 ➢ 宋室南迁和高宗抵温 ➢ 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发达和商业的繁荣 ➢ 学校和科举的繁盛 ➢ 名流辈出
永嘉学派 永嘉四灵 爱国诗人林景熙 温州杂剧(南戏) 画家王振鹏和黄公望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年的王谢世族几多风流人物,如今却安在呢?
谢灵运在温州所作山水诗(部分)
▪ 《登池上楼》
➢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 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 池 巷
谢灵运在温州所作山水诗(部分)
温州杂剧(南戏)
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最早兴 起的戏曲剧种,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又称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南曲戏文等。 它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南戏作品以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为主, 主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其中的《张协 状元》是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南戏剧本。 元末明 初流行的《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和《杀狗记》合称“四大南戏”, 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 《琵琶记》是 南戏发展的顶峰,由温州瑞安人高则诚创作于 元朝至正年间。
▪ 东瓯王国
➢ 东瓯国为越王勾践灭吴后所立,都城在今瓯江 北岸的楠溪江下游。秦统一六国后,东瓯王被 废为郡长。
➢ 汉时再次立国。
➢ 公元前138年,东瓯王率四万多人内迁,在浙 南的统治结束。东瓯故地渐为闽越控制。
(二)瓯越文化的转型与繁荣
▪ 1.东晋时永嘉建郡
➢ 公元323年(晋明帝太宁元年) 立永嘉郡。
过年习俗
◆闹新春
活动:新年鼓、舞龙、跑马灯等等,再如在泽雅周岙 的花灯等。
拦街福
温州城Biblioteka Baidu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 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 “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历时40多天。三月 三的“迎神赛会”将这项民俗活动推向高潮。人们请 出东岳神“温元帅”偶像沿街巡游,隆重举行驱瘟逐 疫、祈天求福保平安的习俗仪式。
从这首竹枝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生动反映了当时温州百姓穿着棕鞋游山踏青的情景)
清明祭祖
扫墓
在温州一带祭奠先人坟墓时,坟头栽木,用红绿纸 剪成钱形,编成长串,约一尺五六寸,叫做“挂柳 钱”。祭毕,要向坟外空地上掘点泥来,加于坟上, 叫做“加土”。同时,还要分清明饼给山上墓边的牧 童。祭余物品,要带会去,宴享亲族,叫做“享馂”。 扫墓归来,还要折几支松树和映山红花带回家去作为 吉祥之兆。前者表示长寿,后者表示子孙满堂。这天, 还要祭拜祖宗。
➢ 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 杜甫《送裴虬尉永嘉》
➢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 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 扁舟吾已就,把钓待秋风。
孟浩然:
《永嘉上浦馆 逢张八子容》
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廨宇邻鲛室,人烟接岛夷。 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
伯牙鼓琴图,王振鹏,绢本,墨笔,纵31.4厘米,横92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中黄 国公 十望 大《 传富 世春 名山 画居 之图 一》
永嘉四灵
▪ 永嘉四灵是当时生长于 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 的四位诗人:徐照、徐 玑、翁卷、赵师秀,是 形成中国南宋中叶的诗 歌流派,他们字号中都 带有“灵”字,而温州 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 “永嘉四灵”。
节日。过去每当重阳节,孩子们有送“登高”敬献娘舅 的习俗。“登高”似“九层糕”,是用糯米粉制成的糕 点。 ◆十月末 水冰骨
农历十月底,手伸到水里已经有刺骨的感觉了。这 段时间多为阴天,感觉冷飕飕的,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开 始了。 ◆十二月 糖糕印状元
农历十二月,温州家家户户都忙着做糖糕过新年。 一些人家还专门做了印着当官做状元图案的糖糕,赠送 给亲戚邻里,互讨吉祥。
永嘉学派
又称“事功学派”、“功利 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 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 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在哲 学思想上,认为充盈宇宙者是 “物”,而道存在于事物本身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提倡 功利之学,反对虚谈性命。永嘉 学派曾与理学派、心学派鼎足而 立。它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叶适。
保留传统过年习俗,是为了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和美 好情感,同时也是为了继承民间悠久的文化传统。
清明祭祖
做清明饼
在清明节前,温州城乡家家磨糯米做粉,馅以猪肉、 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俗称“清明饼”。有的人 家,还向田塍采来绵菜,马兰头、苎麻嫩脑等野菜或 青草,先炊熟,晒干,磨细作为饼馅,和上米面或面 粉,制饼,俗叫“蒿饼”。在泰顺,先一日以鼠曲叶 (俗曰绵菜)或蓬蒿和米粉馅糖为馒头,谓之“蒸 糍”。清明日这天不举火,以冷食为果腹之物,这即 古代为纪念介子推自焚绵山以采取寒食之遗意。
拦街福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 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 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集各种文娱活动之 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陈花卉,称作 “花祭”、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云集。
“竹枝词”里的民俗:欣赏几首描述温州拦街福的“竹 枝词”,分别用两个字依次概括每首诗的主题。
瓯剧已有三百多年历 史,较有影响的传统剧目 有《高机与吴三春》、 《阳河摘印》以及创作的 现代戏《东海小哨兵》等。
▪ 浙东三杰指晚清时代,浙东一带文化界三 位名流。分别指 陈黻宸、陈虬、宋恕。
农家最闲是四月。所以在这个时节,剧团都纷纷下 乡演出。孩子们也最喜欢跟随大人去看戏,凑热闹。 ◆六月六 洗垢蹉
意谓在这一天是人们洗头、洗浴的最好时光。又因 为农历六月份日照时间最长,老百姓纷纷把去年底过冬 的棉被拿出来晒太阳,防止发霉。
◆九月九 登高送娘舅 九月九是重阳节,是象征老人幸福、长寿、安康的
温州历史文化
一、瓯越文化概述 二、温州模式与温州精神 三、温州地方礼仪与民俗
一、瓯越文化史概述
▪ (一)瓯越文化的渊源
➢ 何为“瓯”、“瓯越”
“瓯器”说 “区”字说,意为众多,指东南丘陵众多,民族分
布隐曲。 鸥鸟图腾说
➢ 东瓯原始文化
温州史前文化遗址总数已达一百多处。年代较早的 有:乐清白石杨柳滩、瑞安北龙大坪、泰顺百丈下 湖墩和文成珊溪鲤鱼山遗址等。
(三)瓯越文化的沉寂与转折
▪ 1.明清时期瓯越文化沉寂的原因
➢ 经济原因:手工业者被盘剥、海禁 ➢ 政治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 理学的影响 ➢ 倭寇的侵掠
▪ 2.文化的发展
➢ 刘基和张璁 ➢ 瓯绸与瓯绣 ➢ 瓯柑 ➢ 瓯剧 ➢ 孙诒让和东瓯三先生(东瓯三杰)
二、温州模式与温州精神
▪ 温州模式是指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 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 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 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 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 网络。
◆二月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
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温州人习惯叫鸢。农 历二月,风和日丽,正是孩子们野外放风筝的好时光。 ◆三月麦秆作吹箫
农历三月,正是农家麦子收成时节。孩子们凭着自 己灵巧的小手,将晒在路旁的麦秆芯折成一段,放在嘴 里当箫吹,居然能吹出悠扬的声音来。 ◆四月四 做做戏
北宋杨蟠《咏温州》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水如棋局连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 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 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瓯绣作品
刘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曰文成,汉 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 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 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 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 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 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 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 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 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文人墨客的诗
▪ 李白《孤屿诗》
➢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 苏轼《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
➢ 郭璞“为郡卜城”。 ➢ 白鹿的传说 ➢ 东晋时期与温州有关的士人有:
王羲之、郭璞、孙绰、谢灵运、 颜延之、裴松之、范述曾、陶 宏景、丘迟、檀道鸾、王筠等。
▪ 2.隋唐时温州的设置与文化的发展
➢ 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置温州。 ➢ 隋唐时温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很快:
修“会昌湖”,“韦公堤”; 柑桔、甘蔗、鲛鱼皮;瓷器、纺织品;蠲纸;造船
刘基故里:位于今文成
县南田镇,刘基上五代均 住此。
张璁
张璁(1475年-1539 年),字秉用,号罗峰,卒谥 文忠。汉族,浙江温州府永嘉 (今温州市瓯海区)三都人, 张璁因和明世宗嘉靖朱厚熜同 音,世宗为其改名孚敬,赐字 茂恭,明代政治家,文渊阁大 学士,首辅。
瓯剧
为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温州乱 弹”。 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它 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弹”, 1959年定名为瓯剧。
*春许冬还愿如何?家家齐唱太平歌。拦街不用多祈 福,但得平安福已多。——《瓯江竹枝词》清·戴文俊。
(祈福)
*春祈饮福会拦街,酒醴笙簧处处皆。今夜出游新雨
后,春泥污损风头鞋。——《瓯江竹枝词》清·郭钟岳
(出游)
*光明世界瓣香烧,东岳巡方接翠轺(yáo) 。三月
烟花刚上已,六街灯火又元宵。——《瓯江竹枝词》
过年习俗 拦街福 清明祭祖
◆迎新春
掸新 办年货 备新衣 开门炮
过年习俗
过年习俗
◆过新春
俗话说:“初一拜庙门,初二拜丈人,初三初三拜友人。”
初一吃: *温州人吃年糕,也有汤圆。寓意“年年高”、“团圆”。 *泰顺人沏糖茶,蒸糖糕,菜头,称作“嘴头甜,彩头好”。 *乐清雁荡一带,吃粽子。两种含义:一是粽和“宗”同音, 寓怀念祖宗之意;二是因为粽和“中”同音,取功名得中之义。 春节期间,对前来拜年的亲友,大多摆酒款待,俗称“新年酒”。
三、温州地方礼仪与民俗
(1)辞旧迎新 (2)拦街祈福 (3)清明祭祖
岁时习俗
温州童谣《十二月令》
正月灯;二月鸢; 三月麦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 五月五,过重五;六月六,晒霉毒; 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 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 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