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预防治疗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市 CDC
报 告 区CDC 调 查
疫点
报告 报告
灭蚊
市爱卫办 报 告
区爱卫办 委 派
PCO
核心区
半径100米 诱蚊诱卵器
双层叠 帐法
布雷图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办公室有水生植物,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校园景观建筑的有反槽、假山、空穴、花盆托盘、水池 同时少数阔叶植物叶腋雨后或浇水后雨后形成小型清洁 静止的积水,这些积水都能成为白纹伊蚊孳生地。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学校建筑设施覆盖着防雨塑胶薄膜,在雨后形成了很多 小积水,大多数积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诊断正确、报告及时、流调清楚、判断准确 • 联防联控,各司其职、灭蚊彻底、监测有效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预测: • 今年输入性病例多于往年,开学初半个月学生病例 • 校园绿化好,蚊媒密度高,传播风险大。
3.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理流程
口岸
报告
医院
报告
其它
街道办 社区站
2023年秋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主要内容
• 登革热基本知识
1.1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
1.2人如何得病,哪些症状?
注入
症状
发热、头痛、眼痛、 背痛、骨肉痛、关 节痛,皮疹, 鼻血、牙血、便血
1.1潜伏期?
内潜伏期(病人3-14天) 症状
病毒进入人体到发病时 间(有传染性)
外潜伏期(蚊子:8-12天)
病毒进入蚊体到排出的 时间(有传染性)
RNA、NS1、IgM,IgG
孳生地:各龄期都有
产卵
羽化
幼虫
化蛹
为什么我们只盯着白纹伊蚊?

登革热防治课件

登革热防治课件

请关注登革热
❖ 番禺区场馆分布众多,监测任务繁重; 含1个亚运村、8个指定接待酒店、9所大学运动场 馆、12所其她比赛训练场馆;
❖ 我院就是亚运定点医院;
请关注登革热
病例得发现与报告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医 务人员在发现登革热疫情时,按传染病监测信息 网络报告要求及时(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 时采集病例得血标本送属地疾控中心做快速病 原检测。
1、疑似病例同时具备流病史:住所或工场1个月 内出现过DF 、实验室检查WBC↓, PLT ↓ ) 。
2、疑似病例同时具备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

5、 诊 断
登革出血热(DHF): 1、符合登革热诊断,同时具备血小板减少、血
液浓缩与有出血倾向、器官出血、肝肿大之 一。
2、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登革出血热同时
三、登革热流行病学
❖ 传染源
患者与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 传播媒介
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得就是埃及伊蚊与白伊 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 ❖ 易感人群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 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多。 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 ❖ 感染后免疫力: 同型:长期;
其它型:短期交叉保护性免疫;
三、登革热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世界性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
❖ 1、地方性 凡有伊蚊孳生得自然条件及人口密度高得地区均可发生 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可逐渐向周 围得城镇及农村传播,在同一地区,城镇得发病率高于 农村。
❖ 2、季节性 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在气温高而潮湿得热 带地区,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发病。我国广东、广 西为5~11月,海南省3~10月。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实验室 检测阳性结果,可作出临 床诊断。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 经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阳性, 可确诊为登革热。
鉴别诊断与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
登革热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等进行鉴别, 主要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了解是否有蚊 虫叮咬史;同时,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测,以避 免误诊和漏诊。此外,在疫区工作或旅行者出现发热等症状时, 应高度警惕登革热的可能性。
减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 西医治疗手段,形成中西医结合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5
预防控制措施及策略
传染源管理策略
病例发现和报告
加强医疗机构对登革热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确保及时发现并上报 疑似和确诊病例。
病例隔离治疗
对确诊的登革热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接触者追踪和管理
对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追踪和管理,提供必要的预防 和治疗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方法
灭蚊措施
01
开展室内外环境灭蚊工作,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
个人防护
02
提倡穿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安装蚊帐等个人防护措施,减
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环境卫生改善
03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垃圾、积水等,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公众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技能,如发热、头痛等症状的自我识别 和处理。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课件内容回顾
01
登革热基本概念和流行病学特征

登革热的常识和预防ppt课件

登革热的常识和预防ppt课件

登革热的常识和预防ppt课件CONTENTS •登革热基本概念•登革热流行现状与趋势•预防措施与建议•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登革热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总结与展望登革热基本概念01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

危险因素居住在或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居住环境脏乱差,蚊虫孳生。

夏季和秋季是登革热高发季节;发病原因: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并引起免疫反应,导致发病。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可达39-40℃;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皮疹,多为麻疹样和猩红热样;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实验室检查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登革热流行现状与趋势02全球及我国登革热疫情概况全球登革热疫情近年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疫情严重,对当地居民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我国登革热疫情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为登革热主要流行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疫情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季节性变化和地域分布特点季节性变化登革热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秋季节高发,与蚊虫活动高峰期相吻合。

地域分布特点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为高发区,内陆地区相对较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登革热流行区域可能进一步扩大,疫情也可能更加严重。

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增加、环境卫生状况恶化,为蚊虫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能进一步加剧登革热疫情。

国际旅行和贸易的增加使得登革热疫情跨国传播的风险加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气候变化影响城市化进程加速国际旅行和贸易增加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预防措施与建议03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消灭蚊虫孳生地清除积水、垃圾等,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登革热的防控》课件

《登革热的防控》课件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登革热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 现并处理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03
登革热的治疗与管理
登革热的临床治疗
药物治疗
针对登革热的临床症状,可以使 用解热镇痛药、补液治疗、抗休
克治疗等药物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对于重症登革热患者,需要采取特 别的护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等。
《登革热的防控》ppt课件
CONTENTS
• 登革热的概述 •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 登革热的治疗与管理 • 登革热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 • 结论与展望
01
登革热的概述
登革热的定义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 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影响最严重 的虫媒病毒病之一。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充 足睡眠和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 力,降低感染登革热的可能性。
避免在蚊子活跃时段外出
了解蚊子活跃时段,尽量避开这些时 段外出,以减少被叮咬的机会。
社区防控策略
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登革热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共同参与防控工作。
社区合作
加强社区合作,组织居民参与防蚊灭蚊行 动,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卫生。
恢复期护理
在患者康复期间,应关注患者的营 养状况,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同 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
登革热的隔离与护理
隔离措施
对疑似或确诊登革热患者应采取 严格的隔离措施,避免病毒的传
播。
护理要点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 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
解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登革热最新防控知识ppt课件

登革热最新防控知识ppt课件
• 全国96例,无死亡,比去年(67例)增加 29例
• 广东报告3例本地,广西报告2例本地(近 期订正)
• 其余均为为输入病例,主要由东南亚、南 美和非洲输入
登革热病例地区分布
地区 全国 广东 浙江 福建 北京 湖南 广西 湖北 四川 云南 河北 陕西 上海 河南 辽宁 重庆 安徽 贵州 江苏 山东
年均最高温
30℃
Hawley,1998
积温
980℃·d(>12℃) Hawley, 1988;Hanson ,1995
一月均温 年降水量
-5℃ 400-4000mm
Nawrocki and Hawley,1987
Kobayashi et al,2002;Knudsen, 1995
2007/11/29
埃及伊蚊分布区域 埃及伊蚊及登革分布区域
24届中国杀虫药械年会 桂林
中国埃及伊蚊地理分布(2006)
潜伏期
• 内潜伏期:3-14天 • 外潜伏期:8-10天
蚊叮咬/获得病毒
蚊再叮咬/传播病毒
外潜伏期
内潜伏期
病毒血症
病毒血症
0
5
8
12
16
20
24
28
天数
#1患者
#2患者
易感人群
• 普遍易感 • 不同型别二次感染症状加重
白纹伊蚊的生活周期
1-2 天

孑孓

4-5 天
2-3 天
参数

参考文献
年均最低温 适宜温度下限 适宜温度上限
11℃ 20℃ 27℃
Kobayashi et al,2002;Hawley, 1998
Knudsen, 1995;Knudsen et al, 1996;Mitchell ,1995 Nei et al, 2005

登革热培训ppt课件

登革热培训ppt课件
可有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等。
尿常规
可有蛋白尿、血尿等。
血清学检查
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发病后3-5天即可出现 ,2周达高峰,可维持2-3个月;IgG抗体于发病后7天开 始升高,4周后达高峰,可维持数年。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 出诊断。在流行季节,来自流行区或近期有蚊虫叮咬史的患 者,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及体征,特别是高热、疼痛、皮疹和 出血等,应考虑登革热的可能。
典型症状与体征
疼痛
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 。
出血
可有鼻衄、牙龈出血、呕血、 黑便等。
发热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 ,持续5-7天。
皮疹
发病后2-5天出现,为充血性 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分布于全 身。
其他症状
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减少。
生化检查
鉴别诊断
登革热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进行鉴别。此外,还需与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毒性 疾病相鉴别。鉴别要点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
03
登革热预防措施与控制策 略
消灭蚊虫孳生地
01
02
03
清除积水
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避 免蚊虫孳生。
整治环境
保持环境整洁,减少垃圾 堆积,降低蚊虫栖息地。
登革热病毒特点
病毒类型
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
病毒结构
基因组
登革热病毒基因组编码3种结构蛋白 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E蛋白是主要 的抗原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 抗体。

2024版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2024版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目录•登革热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措施•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登革热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后,通过叮咬人类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登革病毒进入人体后,在淋巴组织、肝、脾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复制,引起细胞病变和免疫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血浆蛋白渗出和出血等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流行病学特点流行地区01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为高发区。

流行季节02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与蚊虫活动季节密切相关,一般在夏季和秋季高发。

易感人群03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对同型病毒有巩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对异型病毒只有短暂的免疫力。

02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及流程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实验室检测方法病原学检查取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或外周血单核细胞等标本,通过RT-PCR等方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或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登革病毒抗原。

登革热防治PPT课件

登革热防治PPT课件

01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 制案例
成功案例一:新加坡的登革热防控经验
总结词
全面监测、及时响应、科学防控
详细描述
新加坡在登革热防控方面采取了全面监测和及时响应策略,通过建立高效的监 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同时,新加坡还注重科学防控,加强国际合作, 引进先进的防控技术,提高防控效果。
成功案例二:广东省的登革热防控经验
对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进行登革热 防治培训,提高他们对登革热的认识 和防治能力。
01
登革热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休息
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的睡 眠和休息,以减轻身体负担。
饮食
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 食物,如水果、蔬菜、瘦肉等,以 增强身体免疫力。
补液
由于登革热会导致大量出汗和腹泻 等症状,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01
总结与展望
总结登革热防治的成果与不足
成果 登革热发病率显著下降
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高
总结登革热防治的成果与不足
• 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增强
总结登革热防治的成果与不足
01
不足
02
03
04
防治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部分地区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
缺乏长期监测和数据收集系统
对未来登革热防治工作的展望
总结词
全民参与、重点防控、有效宣传
详细描述
广东省在登革热防控方面注重全民参与,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 意识和能力。同时,广东省还针对重点区域和人群进行重点防控,采取综合措施 ,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
失败案例:某城市的登革热爆发事件
总结词
缺乏监测、应对不力、防控措施不完善

登革热预防控制ppt课件

登革热预防控制ppt课件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 内繁殖,通过叮咬将 病毒传播给人类。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 要生活在室内,繁殖 季节在春夏两季。
蚊子种类繁多,主要 包括亚洲虎蚊(白纹 伊蚊)和埃及伊蚊等。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 患者在潜伏期后出现发热、头 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
皮疹是登革热的典型症状之一, 通常在发热后出现,表现为红 色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社区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防控工作, 共同维护社区卫生环境。
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经验
技术交流
物资援助
与其他国家分享防控登 革热的经验,共同提高
全球防控水平。
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引进先进的防控技术与
方法。
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向 疫情严重的国家提供必
要的物资援助。
信息共享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 时了解全球登革热的疫 情动态,为防控工作提
供决策依据。
05
案例分析
本地区登革热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18年广东省登革热爆发
案例二
2020年上海市登革热小规模爆 发
案例三
2021年北京市登革热零星病例
案例分析
本地区登革热爆发的原因、传 播途径、防控措施及效果
国际登革热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东南亚地区登革热大流行
案例三
非洲地区登革热持续流行
案例二
南美洲登革热爆发
登革热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出 血、休克等症状,甚至导致死 亡。
02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控制蚊子滋生
01
02
03
清除蚊子滋生地
定期清理家庭和周围环境 中的积水,如花盆、水桶、 废弃轮胎等,以消除蚊子 幼虫的生存环境。

《预防登革热》课件

《预防登革热》课件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当 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预防再次感染
登革热康复后,仍需注意防蚊措施 ,避免再次感染。
04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案例
成功预防登革热的案例
案例一
新加坡的登革热预防计划
描述
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大规模的灭蚊行动、 定期的环境清理和公众教育,成功地控制了登革热的传播。
减少汗液分泌
保持身体干爽,避免在高 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减 少汗液分泌可以降低吸引 蚊子叮咬的概率。
使用驱蚊液
在暴露的部位涂抹驱蚊液 或使用驱蚊喷雾,可以有 效防止蚊子叮咬。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登革热 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 灭活疫苗等。
接种对象
主要针对高风险人群,如 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人 员、医务人员和与登革热 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等。
及人群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等。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患者 在潜伏期内通常无症状。
登革热的皮疹通常出现在四肢和面部 ,呈红色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头痛、 肌肉痛、关节痛、皮疹等,其中头痛 和肌肉痛通常较为剧烈。
登革热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 可能只出现轻微症状,而有些人可能 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等症状。
登革热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心理支持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 ,如解热镇痛、补液等。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和恐 惧情绪。
休息护理
让患者充分休息,遵医嘱治疗,同时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登革热的康复与护理
定期复查
在感染登革热后,应定期到医院 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登革热培训课件(2024)

登革热培训课件(2024)

2024/1/28
12
预防措施与疫苗接种
控制传染源
加强对蚊虫等传播媒介 的监测和控制,减少病
毒传播。
2024/1/28
切断传播途径
通过清理积水、喷洒杀 虫剂等措施,减少蚊虫 孳生,降低感染风险。
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 、孕妇等,应加强个人 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13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 种政策,积极推广和接 种登革热疫苗,提高人
其他症状
如乏力、肌肉关节痛、眼眶痛 、淋巴结肿大等。
8
实验室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 例增高,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检查
可有蛋白尿、血尿等异常表现 。
生化检查
可有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 高。
血清学检查
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性IgM抗 体和IgG抗体,有助于早期诊
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等渠道主动搜索疑似和确诊病例,并进行详 细个案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等。
聚集性疫情调查
针对登革热聚集性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发生时 间、地点、人群分布、传播途径等情况。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采集人群血液样本,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性抗体,了解人群免疫 水平和病毒传播情况。
个人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持环境清洁,避免蚊虫叮 咬,如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了解登革热防控知识
个人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登革热的防控知识,包括疫情动态、预 防措施、治疗方法等,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工作
个人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灭蚊行动、宣传教育活动等,为社区 登革热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2024版登革热防控ppt课件

2024版登革热防控ppt课件

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
流程。
2024/1/29
病例处置
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 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
散。
疫点处置
社会动员
对疫点进行消杀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社会宣传动员,提 高公众参与度和配合度。
10
03
灭蚊防蚊措施
2024/1/29
11
蚊虫孳生地治理
清除积水
定期清理室内外各种容器积水, 如缸、罐、盆、瓶等,以减少蚊
17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2024/1/29
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前,应了解疫苗相关知识, 遵循医生指导;接种疫苗后,需留观 30分钟,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禁忌症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患有严重疾病或 处于疾病急性期者、孕妇及哺乳期妇 女等人群不宜接种疫苗。同时,接种 前应告知医生自身身体状况、药物使 用等情况。
虫孳生场所。
2024/1/29
疏通沟渠
保持排水沟渠畅通,避免雨后积水, 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填平洼地
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填平洼地 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蚊虫孳生。
12
室内外环境防蚊
安装纱窗、纱门
在居室、办公室等场所安装纱窗、纱 门,防止蚊虫进入室内。
使用蚊帐
喷洒杀虫剂
定期在室内外喷洒杀虫剂,减少蚊虫 数量。
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加强与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登革热等 跨国传染病威胁。
2024/1/29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33
18
05
社区参与和健康教育
2024/1/29

登革热及其防治ppt课件

登革热及其防治ppt课件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 登革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 登革病毒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但较少见。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
• 登革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 别是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地区。
1
• 登革热全年均可发生,但发病高峰期为510月份,与雨季和气温密切相关。
提高疫情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优化疫苗接种策略与推广
制定科学接种计划
• 根据登革热疫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制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接种计划,确保疫苗接种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
促进疫苗研发与生产
• 鼓励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合作,提高疫苗研发和生产水平,确保疫苗供应充足、质量可靠。
加强宣传教育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
•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积 水、消灭蚊虫滋生地等。
鼓励及时就医
3
• 教育公众在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避 免病情恶化。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讲座
01
• 组织专业人士进校园,为师生讲解登革热防治知识。
宣传预防措施
02
• 通过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普及预防登革热的方
加强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
01
联合研究
• 加强国内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登革热防治的联合研
究,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02
创新药物与疫苗
• 鼓励科研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发新型登革
热药物与疫苗,提高防治效果。
03
监测与预警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登革热监测与预警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柬埔寨七星海XX项目
登革热专项培训
2021
1
第一节 登革热
(二)重症登革热的诊断。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 (俗称花斑蚊)传播的一
种急性传染病。
登革热不会由人直接传染 给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 触传播,目前还没有疫苗
可预防。
1.严重出血: 皮下血肿、呕 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 血尿、颅内出血等;
2.休克: 心动过速、肢端湿 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3秒、脉搏细弱或测不到、
什么是登革热
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
3.严重的器官损害: 肝脏损伤
(ALT和/或AST > 1000 IU/L)、
其潜伏期通常约5天-7天, 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
等特点。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
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 肾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等
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表现。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
治疗、总送医。
2021
2
主要症状和体征
2021
3
花斑蚊
花斑蚊,学名又叫伊蚊,它最大的特点是身体黑白相 间。花斑蚊是登革热、乙脑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
2021
4
登革热灭蚊、预防
2021
5
灭蚊、预防
2021
6
危害
2021
7
登革热治疗
2021
11
登革热治疗
2021
12
2021
13
柬埔寨七星海项目
班组长 安全知识 培训
2021
14
2021
8

登革热治疗
2021
9
登革热治疗
2021
10
登革热治疗
折叠十、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案 登革热病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可参照温病学"疫疹"、"湿温"、"暑温"、"伏暑"等病证辨证论治。
(一)急性发热期:湿热郁遏,卫气同病。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透邪。 参考方药:甘露消毒丹、达原饮等加减。
香薷 藿香 葛根 青蒿(后下) 羌活 白蔻仁 半夏 滑石(包煎) 赤芍 茵陈 草果 生甘草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见皮疹者加紫草;口渴者加生地;发热明显者加柴胡。 中成药: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等。 注射剂:可使用热毒宁、痰热清、清开灵、血必净注射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