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检测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特征、行业上下游、行业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检测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特征、行业上下游、行业竞争
(四)行业特征
1、经营模式
(1)本地化的实验室服务网络
许多省份要求环境检测机构在本省开展业务需要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取得本省质监局核发的CMA 认证证书;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甚至要求在地级市拥有实验室。
因此,一般环境检测服务机构都会在全国各省市设置检测实验室以实现检测服务的本地化。
(2)覆盖各行各业的客户群体
生态环境检测行业机构主要是通过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并收取检测费用。
与传统环保产业不同,生态环境检测的客户群体并非特定行业或特定企业类型,从小门面到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政府机构等都是环境检测机构的目标客户。
客户群体分散的特点也决定了检测机构单笔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客户集度中较低。
(3)至关重要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市场公信力是检测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作为技术服务行业,检测机构的发展对品牌影响力依赖较大,检测机构的品牌代表了该机构的市场公信力和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市场的接受程度。
同类型客户在选择服务
商时会看中服务商过往同类型项目执行经验和执行后的客户评价。
因此,对于逐步放开的检测领域,越早获得业绩,越有利于后期同类业务的开展。
优秀品牌有助于提升检测机构的市场占有率,享有品牌溢价,环保部门一般会选择优秀检测机构设立检测机构库,相关环保检测业务必须选择库中机构才能被认可。
2、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1)周期性
环境检测具有需求刚性的特征,其下游行业分散,客户覆盖了各行各业,能够抵御经济波动的影响,环境检测行业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2)区域性
环境检测机构提供服务需要去客户指定现场采样或客户送样后在实验室内使用专用仪器设备完成检测,其距离远近直接影响送样或采样的成本,从而使得环境检测服务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从检测需求来看,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相对活跃,环境检测服务需求相对于其他区域较大。
(3)季节性
环境检测行业季节性总体不明显,一般的,第一季度占比相对较低,主要是春节放假以及客户一般在年初排好计划后再委托检测业务;第四季度占比略高,除上述原因之外,还包括政府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督和考核工作计划和主要客户的
采购需求通常在年初确定,集中在年底前完成的较多所致。
生态环境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所需采购的物资主要是分析仪器、化学试剂、耗材等,环境检测企业上游为分析仪器、化学试剂和耗材等的生产厂商,下游客户无特定行业或企业类型,政府机构、企业、个体户和个人均是环境检测的需求方。
国内试剂耗材生产厂商较多,市场竞争充分,生态环境检测行业所需原材料供应充足且原材料成本在检测机构经营成本中占比较低,其价格波动对于环境检测行业的影响较小;环境检测的客户群体覆盖各行各业,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检测业务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1、行业竞争状况
生态环境检测行业竞争格局表现为国有机构、外资机构和民营机构三者竞争的状态,由于第三方机构处于交易双方的利益之外,所出具的生态环境检测数据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的特点,故已被市场各方所广泛接受。
就民营机构而言,其起步相对较晚、资本实力有限、市场开放政策刚启动,随着近年来政策大力扶持第三方生态环境检测机构的发展,民营机构的业务量有了大幅增加。
2、行业利润水平
目前生态环境检测行业正处于由政府监测站承接业务逐步向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开放的过程,检测价格虽有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参考价格,但仍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各检测机构均自有内部参考价格。
现有第三方生态环境检测机构中,规模小、检测能力弱的公司不能适应突发市场变化的需要,其议价能力较弱,收费相对低,利润水平低;规模大、检测能力强、公信力强的公司议价能力强,收费标准高,其利润水平较高。
同时,由于生态环境检测行业在品牌知名度、公信力、人才、技术水平、资金规模等方面具有较高准入门槛,使得现阶段环境检测行业保持着较高的整体利润率水平。
未来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在高利润率吸引下新竞争者不断出现,环境检测行业的总体利润水平预计会有所下降。
但在环境检测行业不断发展与技术升级的前提下,低附加值的检测项目将逐步被高附加值的检测项目所取代,技术的不
断升级将使环境检测行业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水平。
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环境检测行业内的主要企业有华测检测(300012.SZ)、谱尼测试、贝源检测(834399.OC)、奥达清(837039.OC)、广州京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诚检测”)等,其中华测检测、谱尼测试、京诚检测和宇驰检测均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
华测检测(300012.SZ):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深圳,在全国设立了六十多个分支机构,拥有化学、生物、物理、机械、电磁等领域的130 多个实验室,并在台湾、香港、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设立了海外办事机构。
2009 年10 月30 日,华测检测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012,是国内检测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谱尼测试:创立于2002 年,是由国家科研院所改制而成的大型综合性检测集团,具备CMA、食品检验机构资质及CNAS 资质。
总部位于北京,员工总人数逾5000 人,至今拥有22 个大型实验基地、33 家全资子公司、58 个分支机构,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多年来为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集团客户提供检测、认证、监测等全方位检测认证服务,业务涵盖环境、食品、药品、汽车、日用消费品、电子产品、建筑等各行业领域,得到环保部、农业部、质检总局、食药监局、民航总局等多家部委的信赖与支持。
贝源检测(834399.OC):是一家具有CMA 认证证书(证书编号:2014191877U),以及独立法人地位、政府认可的第三方环境检测服务机构,出具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广东省知名的专业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公司为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副会长单位、广州市开发区检验检测联盟理事会成员。
奥达清(837039.OC):成立于2004年7月,是经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CMA)认证、北京市建委、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批准认可的专业化环境质量检测服务机构,能为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及社会单位提供科学公正、规范准确的检测服务。
奥达清环境检测实验室位于石景山区中关村科技园古城基地,实验室及办公面积为2,000 多平米。
根据检测项目分类设置了现场检测实验室、无机分析实验室、有机分析实验室、微生物分析实验室、土壤分析实验室等。
京诚检测:是一家综合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机构。
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广州为总部,辐射北京、青岛、新疆、湖南、大连、昆明、厦门、西安、安徽、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等20 多个省市的集团化服务网络。
拥有环境、食品、农产品、医学及微生物等专业检验检测实验室,配备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检测设备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
4、行业壁垒
(1)认证壁垒
中国环境检测行业实行准入制,从事环境检测业务须向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部门申请计量认证评审,通过评审后,检测机构才具有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
的数据和结果的资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评审,取得CMA 资质。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定期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进行监督评审和复评审,以确保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达到相关要求,这形成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壁垒。
(2)人才壁垒
环境检测行业是技术和人力密集的行业,技术人才是竞争的核心,其中环境检测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等跨学科知识综合应用,部分精密度较高的大型检测设备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负责审核检测报告的高级技术人员需要具有多年的检测工作经验,熟悉实验流程和数据处理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环境检测对于专业人才要求更高。
由于中国民营检测机构全面兴起的时间尚短,检测行业内的资深技术人才仍
主要集中在政府检测机构中,对于新设立的检测机构,如何满足专业人才的储备要求成为重要制约。
(3)资金壁垒
由于环境检测行业实行CMA认证准入制,资质认证要求检测机构在成立之初拥有实验室,且需配备较为精密的检测仪器设备,招聘各岗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
同时,在提交资质认证申请前还需要实验室有效运行六个月以上,在取得资质认证证书前检测机构不能对外出具检测报告,运营产生的各项费用都需要初始投资资金承担。
因此,新成立的检测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才能顺利度
过过渡期,并成功取得相关资质。
(4)技术壁垒
环境检测机构需要综合运用环境、化学、微生物等多学科、多领域检测技术,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其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对业务开展具有重大影响。
检测机构为了保证检测技术的领先优势,需要不断进行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以形成技术储备优势,这需要检测机构在深入了解多领域法规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能够将法规、标准中的内容转化为成熟的检测项目。
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重要障碍。
(5)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
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对第三方检测机构至关重要,只有检测机构拥有客户广泛认可的技术能力和公正性,才会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良好的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提升检测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而如果在市场上没有一定的认知度和可信度,则环境检测机构所出具的检验报告很难获得市场的信任和认可,其业务承揽的难度将大幅提升。
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需要长期的行业经营积累以及坚实的技术研发实力作为支撑,其构成了潜在进入者必须面临的现实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