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增强初三男子耐力素质的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增强初三男子耐力素质的实践研究
作者:潘永华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2期
摘要两种教学对比研究表明,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体育运动处方教学耐力初三男子
一、前言
传统体育只教动作技术,而运动处方教学则摒除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单纯教授运动技术的弊端,教给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知识,让学生按照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实际的锻炼,让学生把所学的运动技能科学地运用于健身锻炼中。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三男子耐力素质教学,运用运动处方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提高耐力素质教学的教学方法、为初中体育课教学和学生独立锻炼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学生体育兴趣、动机、以及课外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为本次研究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研究法:选定4个班级的男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前经测验统计,4个班男生比例、耐力素质、学生学习态度等均无显著差异。
(三)统计分析法: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与Excel 2003进行采集与分析。差异水平标准P
四、研究内容
(一)研究时间和对象
2011年1月-5月,选取初三年级4个班男学生为对象,其中1、2班的59名男生为实验班,3、4班的59名男生为对照班。实验班运用运动处方教学进行实验。耐力素质项目为1000
米。测试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第一次测试成绩为实验前成绩,体育中考成绩为实验后成绩。对二次成绩进行校对和数理统计处理,证实实验组在施加因素下的效果。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
根据初中生不同性别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根据科学性、实效性原则设计各单项运动处方,以提高耐力为主要内容进行配制,并根据美国库珀的理论,保证处方实施中心率在130-180次/分钟,确定运动处方的量化标准。特制定以下两个运动处方。
1.运动处方1
实施处方目的:主要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协调用力能力。
原地全蹬跳起:15次x2组、时间4分、心率120-140、间隔30秒。
原地交换脚跳:30次x2组、时间4分、心率140-170、间隔30秒。
单脚跳:20米x2组、时间6分、心率130-140、间隔30秒。
400米:2组、要求1’30、心率140-180每组间隔5分。
2.运动处方2
实施处方目的:主要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
投掷实心球:15次x2组、运动时间10分、心率120-140、间隔30秒。
仰卧起坐:30次x2组、运动时间3分、心率120-130、间隔60秒。
立卧撑跳起:15次x2组、运动时间3分、心率130-140、间隔60秒。
600米:1组、要求1’50、心率140-180、间隔3分。
400米:1组、要求1’20、心率140-180、间隔3分。
(三)实验实施
实验班采用运动处方模式上课,对照班按传统体育课模式进行上课。
(四)运动频率
运动频率一般由每周锻炼的次数来表示。运动频率的确定取决于运动强度和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每周锻炼3次,每课时45分钟,处方教学要求:周一上处方1教学,周三上处方2教学,周五上处方3教学。
五、结果与分析
(一)1000米(秒)成对样本统计量和相关系数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值为260.59:253.66;标准差为17.148:22.048;标准误为:2.232:2.870相关系数为:-0.072;Sig为:0.588;人数为:59。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值为218.90:231.95;标准差为6.952:20.108;标准误为:0.905:2.618相关系数为:0.050;Sig为:0.709。
从实验前:两组样本检验可以看出:Sig.(概率)=0.588>0.05,认为两组样本的相关性无显著性差异。从成绩均值比较来看,实验组实验前后的成绩提高41.69秒,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成绩提高21.71秒,说明运动处方的教学对1000米跑的成绩提高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从标准差来看,实验组的实验前S=17.148秒,实验后S=6.952秒,对照组的实验前S=22.048秒,实验后的S=20.108秒,两者均呈缩小趋势,而实验组更为明显,说明运动处方的教学使学生的个体的差异起了显著作用,使1000米的成绩整体优化。
(二)1000米(秒)成对样本T检验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值:6.932;标准差:28.889;标准误:3.761;差分的95% 置信区间下限:-0.596、上限:14.461;T:1.843;df:58;Sig.(双侧):0.070。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值:-13.051;标准差:20.948;标准误:2.727;差分的95% 置信区间下限:-18.510、上限:-7.592;T:-4.786;df:58;Sig.(双侧):0.000。
从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来看,实验前:两组双侧检验概率值=0.070>0.05,说明实验前的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两组双侧检验概率值=0.000
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