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重大事件一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阳重大事件一览(62则)

襄阳纪委程元银

“江河淮汉”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大美江河。三千里汉江,纵横中华腹地,交融了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孕育了汉水文化,构成了华夏民族的重要文脉。襄阳临汉江而建,伴汉江而兴,因汉江而荣。可以说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

襄阳是汉水文化交融的中心枢纽,襄阳地处汉江中游,在整个汉江流域文化交流中起着承上启下、中流砥柱的作用;襄阳是汉水文化保护的典型区域,襄阳城是汉江流域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池,樊城是著名的汉江商埠,是汉江流域经济史的活化石,襄阳还是一个文物大市,汉水文化遗存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襄阳是汉水文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建设起步早,抢占了先机,襄阳的文化产业在汉江流域有着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

襄阳是荆楚文化发祥地。楚国历史800多年,在襄阳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长达500多年。自西周初周成王封熊绎于荆山丹阳,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鄢郢,历时300多年;从定都鄢郢,先后经历了十代楚王,到迁都纪南城,历时186年。这里孕育了楚赋开山鼻祖宋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流传至今。这里留下了穿天节、端公舞、牵钩戏、唢呐巫音、苞茅缩酒等楚风遗俗,留下了西周邓城、宜城楚皇城、南漳楚寨群、枣阳九连墩等楚文化遗址,无不彰显着襄阳荆楚文化的厚重。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飞将冲天、一鸣惊人”,从“辟在荆山”到“问鼎中原”,楚人在这里奠定基业、从这里走出深山,开疆拓土、改革政体,不断强盛壮大,成为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之一。

西汉末年,王莽乱政,天下离析分崩。荆襄地区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绿林首义,下江兴兵,鹿门山东侧白水乡的皇室嗣裔刘玄被绿林军拥立为帝,年号更始,成为出自襄阳的第一位皇帝——更始帝。与刘玄同宗的青年才俊刘秀也随后起兵白水,最终御极宇内,兴复汉室,成为出自襄阳的第二位皇帝——光武帝。中国共出过400多位皇帝,由于当时政治中心地处北部等原因,皇帝多出于北方,湖北省只出过三个,而襄阳就占两个。

三国时期的襄阳,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迅速跃升,人才的荟萃、军事的争夺、政治的博弈,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谱写了襄阳的精彩华章。刘表治理襄阳近二十年,为襄阳担当起三国策源地的重任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使襄阳从区域性政治中心一跃成为继洛阳、长安之后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人才中心和三分天下的源头。在120回的《三国演义》中,发生在襄阳的故事就有47回。

在唐代,襄阳城内不仅有襄州的治所,还有都督府和山南东道的治所,更置过行台尚书省。武德四年,襄阳“统交、广、安、黄、寿等五十七州”,管辖的范围包括长江中游、淮河中游及南到岭南。贞观六年,“分天下为十五道”,山南东道(监察机构)的治所又设在襄阳。还有,在《全唐诗》中有4000多首与襄阳有关。可以说当时上至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下至僧侣、歌妓,都能写诗。

1949年以后,襄阳一直是地市级行政中心。1952至1965年间,襄阳曾经管辖15个县市,版图面积大约5万平方公里,将近湖北省的三分之一。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襄阳和宜昌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

江泽民、胡锦涛等,先后莅临襄阳视察工作。2011年以来,先后有3委省委常委连续担任襄阳市委书记一职。

改革开放以来,襄阳以众多的城市名片荣耀天下: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动力电池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级创业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内首家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中国唯一的航空救生装备制造基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书法名城、中国织造名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殷商时代建立众多小国】殷商时代,襄阳境内建有许多小国。在今南漳、保康境内的荆山中存在着楚国。楚国先人早在尧、舜、禹传说时期就已在南漳、保康境内的荆山中形成较大部落,称为荆蛮,到殷代建立楚国(又称荆、荆楚或荆蛮等);除此之外,在今宜城境内建立有郢国、罗国;在今老河口境内建立有酂国;在今襄州区北部,商王分封邓等诸侯在这里建国。

【商王武丁达到襄阳】公元前1221年,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的商王武丁拥兵攻伐荆楚时到达襄阳。

【周宣王封仲山甫于樊】周宣王元年(-827),仲山甫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位居百官之首,后封地为樊,从此以樊为姓,为樊姓始祖,所以又叫“樊仲山甫”、“樊仲山”。仲山甫的封地

樊就是周天子给他的法定籍贯,所以后世称他为“周樊人”或“南阳樊人”,“樊”即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设置北津戍】春秋时期,楚国在今宜城南建都,然后向北扩张。约公元前691年,楚国在汉水南岸建立了一个理想的屯驻军队和贮存军需的基地,成为楚国向北进军的战略支撑点,于是便有了“楚之北津”的出现。也就是后来的“北津戍”。郦道元的《水经注》说:“楚之北津戍也,今大城西垒是也”。北津戍具备作大型军事渡口的优越天然条件,成为春秋战国期间楚国北进、东扩、西拓时楚军尤其是楚王师出入的聚散地,是一处有相当基础设施和舟楫粮秣之备的军事要塞。北津戍原来位于襄阳城西南三里余的真武山、琵琶山北麓。1992年,襄樊市政府在襄阳城北街竖立了一座牌坊,刻有“北津戍”三个大字。牌坊高5米,宽7米。

【孙叔敖修筑沮水工程】约公元前604年,楚国令尹(百官之长,相当于丞相)孙叔敖指挥修筑沮水工程,使通长江,由此使襄阳的南漳、保康到江陵的水路缩短了一千多里。

【武安镇得名】秦昭襄王28年(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率兵攻楚,在南漳县拦蛮河水,开渠灌鄢,即浇灌下游宜城的农田。因为白起伐楚有功,秦王就封他为武安君,武安镇由此而得名。

【设置襄阳县】西汉初年,西汉王朝在襄阳地方设置襄阳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以北的地区。汉武帝时襄阳县属荆州刺史部南郡管辖。

【修筑襄阳城】襄阳城大约修筑于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自刘表把襄阳作为荆州牧治所开始,襄阳历代都是州、郡、道、路、府、县的治所。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