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讲解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分析第一部分
• 这两段从哪两个角度来阐述中心论点的?
• 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中心论点
Baidu Nhomakorabea
分论点
六 国 破
赂秦力亏
提
破灭之道
挈 下
灭
正:赂者
文
弊 在 赂
以赂者丧
统
摄
盖失强援
全
秦
不能独完
篇
反:不赂者
15
第二段
秦以攻取之外, 小则获邑,大则得 城,较秦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其 实百倍;诸侯之所 亡,与战败而亡者, 其实亦百倍。则秦 国之所大欲,诸侯 之所大患,固不在 战矣。
2、再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由于“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 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因而得出结论为“至于 颠覆,理固宜然”。
3、最后又引用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 火不灭”,作比喻论证,说明赂秦的危害,贴切恰当,既 补充了上文的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而且使论证深入浅 出,明白易晓,增强了说服力。
暴:(pù) 抱:通“抛” 薪:柴草 嬴:秦王姓
洎:(jÌ ) 谗:谗言
诛:杀 殆:将近
向使:假使 “理”与“数”:命运
积威:蓄积的力量 劫:胁制 从:跟随
故事:旧事
9
中心论点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 在赂秦。
• 《六国论》是历史上第一篇不鞭强秦之 暴行,而剖六国之痼疾的文章,所以它 具有历史的严肃性;它分析了忍辱求和、 赂敌为安的悲剧结局,乃是有感而发, 它具有现实批判的针对性 。
揭示了赂秦以致灭亡的必18 然性。
古人云:
• 以:拿,介词
“以地事秦, • 事:侍奉,动词。
犹抱薪救火,
• 得:得到 • 之:代词,指因赂
薪不尽,火
秦而灭亡的道理。
不灭。”此 言得之。
• 分析论证方法:
• 引用古人的话,作 比喻论证,说明赂
秦的危害。
19
(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 予秦 。前275年魏割温予秦 。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 秦。
12
第一段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战 不善,弊在赂 秦。赂秦而力 亏,破灭之道 也。
• 兵:武器。 • 善:好。 • 力亏:国力亏损。 • 道:原因。
13
或曰:“六 国互丧,率赂秦 耶?”曰:“不 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 独完。故曰‘弊 在赂秦’也!”
• 或:有人 • 互:交互、相继 • 率:都、全、一律 • 以:因为 • 盖:表原因,因为 • 完:保全,完整存在
草芥jiè 与嬴 yǔ 洎jì
当与秦相较 tǎng ( 通“倘” )
为国者wéi 无(通“毋”)使为积威之所劫 哉
8
六 国 论 (宋 苏洵)
[合纵]-------------苏秦 [连横]--------------张仪
(请同学根据历史、文学知识讲述)
三、重要词语
弊:弊病 赂:贿赂
率:都 邑:城镇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1
六 国苏 论洵
2
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 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 读诗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 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 “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 “小苏”(苏辙)并称“三苏”。
苏洵为文,成就显著。论文大多是 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说服力强, 能切中时弊。著有《嘉佑集》。欧阳 修指出:苏洵之文“博辩宏伟”。
(2)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 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20
小结第二段
• 论证全文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先摆出秦“战胜而得”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从 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秦之所大欲”与“诸 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论断。
3
北宋地图 4
5
6
六 国 论 (宋 苏洵)
解题 1 . 六国: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
秦—强 楚—大 齐—富
2、“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 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
7
朗读《六国论》
• 体会作者的观点 • 读准字音: 六国互丧sàng 暴pù霜露(通“曝”)
17
• 然则:既然这样,那
然则诸侯之地有 限,暴秦之欲无 厌,奉之弥繁,
么……
• 厌:通“餍”,本义是 “饱”,这里指满足。
• 弥:更加,越来越
侵之愈急。故不 • 至于:古今异义, “以
战而强弱胜负已 致”
判矣。至于颠覆,••
固:本来。
分析论证方法:
理固宜然。
• 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将赂
秦者与被赂者的心理进行对比,
21
第二段中的对比论证
小邑 得百倍 对 大欲 得难 有限 比 奉繁
不尽
大城 失百倍 大患 献易 无厌 侵急
不灭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赂 秦 力 亏 , 破 灭 之 道
22
第三段
• 齐人未尝赂秦,• 迁灭:灭亡, 终继五国迁灭, (改变) 何哉?与嬴而不 • 与:结交。 助五国也。五国 • 既:已经。 既丧,齐亦不免 矣。
• 以:介词,用
• 邑:邑镇
• 城:城市
• 其实:它的实际(数量)
• 亡:丢失,丧失
• 固:当然,固然
• 分析论证方法:
• 先摆出秦“战胜而得” 与诸侯“战败而亡”的 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对 比论证。
16
思厥先祖父,暴 • 厥:代词,其 霜露,斩荆棘,以 • 祖父:古今异义,祖辈父 有尺寸之地。子孙 辈 视之不甚惜,举以 • 暴:通“曝” 予人,如弃草弃。 • 以:连词,表示结果,有 今日割五城,明日 “因而”“以至”的意思 割十城,然后得一 • 举:全 夕安寝。起视四境,• 以:拿,介词 而秦兵又至矣。 • 然后:古今异义,这以后
23
第三段
• 燕赵之君,始有 • 义:动词,坚守正
远略,能守其土, 义
义不赂秦。是故 • 判断句
燕虽小国而后亡, •
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
•
以……为:把…… 作为
速:招致。成语 “不速(约请)之
10
六 国 论 (宋 苏洵)
四、课文分析
第一段(1):全文纲领。提出中心论点 , 评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第二段(2):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道也”。(正论)
第三段(3):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 (反论)
第四段(4、5):作出小结,提出告戒。旨 借古讽今。
11
疏通词句
1、逐段提出本段的重点词句和难于理解 的词句问题。 2、依据对本文内容的感知,依据上下文 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用通畅的现代汉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