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日,月)》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旸(y m g )谷撮(cu o)皓(h oo )月姮(h eng)娥 ( 2)形似字区别

( 3)多音字辨析

( 4)解词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撮:量词。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重点分析】

( 1 ) “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 2)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 3)“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

(4)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 5)《日》和《月》有着怎样的紧密联系?

——虽然两篇短文的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课文背景知识】 ( 1 )作家作品

巴金,1904 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等短篇小说集和《龙?虎?狗》等散文集。

( 2)文学常识什么是关键词语,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所谓关键词语,是指那些能够点明或暗示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写作目的的字、词、句。比如:点明或暗示中心的词

语,暗示文章线索的词语等。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关键词语要引起重视,细加揣摩。因为理解了它们,对于我们学习、

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大有好处。理解关键词语,决不能脱离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日” “飞蛾”“夸父”“月”“姮娥”,它们的含义不能仅仅按照本义来理解,而要在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把握。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解,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

(3)背景知识

这两篇短文写于抗日战争的1942 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课文结构分析】

在这两篇散文诗中,作者歌颂了光明,赞美了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两篇短文都有质朴、清新、热情洋溢、意象丰富的特点。

【课文写作特色】

1.象征意义,含蓄深沉。

2.热情洋溢,坚韧向上。

3.旧中出新,新的感受。

【课本习题提示】

一、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 ,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二、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 “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等。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三、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的这样写。将这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上拼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①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②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③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hco ()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④但是为什么还有h eng e()奔月的传说呢?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仆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侵在油中,飞蛾是直得赞美的。

错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

②但寒冷的、寂莫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错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

③园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篮空。

错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

(3)给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②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

③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④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

⑤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用设问句来强调人间不能没有光和热。

B ?这是全文的中心,说明要使光和热永驻人间,就必须百折不挠地追求,斗争。

C.正是由于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整个人间才不至于黑暗一团。

D .这句话在文中没有实在意义,可删掉。

(5)对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遐思,产生探索月球的兴趣。

B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她的精神是值得称颂的。

C.作者虽然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在姮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自己的人格理想。

D ?姮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都是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都是作者赞颂的对象。

(6)在《月》中,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参考答案

(1)①ydig②cu o③皓④姮娥(2)①仆一扑侵一浸直一值②莫一寞③园一圆篮一蓝(3)

②④①⑤③ (4)B (5)A (6)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党月光寒”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