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

激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西医诊治常规

临床表现:

上腹痛,症状位于脐上、胸骨下缘下,两侧锁骨中线内区域,患者常有不适感觉。

诊断:包括以下1项或以上,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疼痛或上腹烧灼感,诊断前三个月内有消化不良症状并符合诊断标准,诊断前6个月发生症状。

分型标准:

1.餐后不适综合征:主要出现早饱及餐后饱胀感;

2.上腹疼痛综合征:主要位于上腹部的疼痛或烧灼感;

辅助检查: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腹部B超检查、必要时进行胰腺功能、ERCP等检查以除外消化道或肝、胆、胰腺的器质性疾病。以上检查常不能显示异常,或不能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胃感觉检查有异常的表现。胃液体和固体排空检查可能显示有排空延缓,胃电图记录也可能显示有异常的节律活动。以上可解释部分临床症状,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鉴别诊断:对有上腹部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需注意除外器质性的消化不良,例如,溃疡病、胃癌、糜烂性胃炎以及胰腺胆道和肝病;

治疗:

1.一般治疗: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饮食、或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2.对以腹痛为主,尤其是空腹时上腹疼痛的患者,可选用抗酸剂或抑酸剂治疗。

3.对上腹胀、不适,尤其是餐后出现或加重的患者,可以选用促动力剂。4.对伴有Hp感染者,如对以上治疗疗效不佳,可接受抗Hp治疗。

5.如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可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对有感觉高敏患者,需应用调整感觉的药物.

中医治疗:辨证分型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症状,辨证分型比较复杂,迄今无统一的中医分型标准,各型治疗也多有重叠,治疗原则应以疏肝理气为主,根据化火、伤阴、气郁、积滞等情况,分别予以清热、滋阴、健脾、消积等,调畅气机是治疗的环节。

1.肝胃不和,治法:硫肝理气。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脾蕴湿热,治法:清热化湿。方药:小陷胸汤加减。

3.脾胃虚弱,治法;益气健脾,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可用盒灸以神阙穴为中心,30-60分钟。

4.胃阴不足,治法:滋阴和胃,方药:益胃汤加减

肠易激综合症(IBS)的中西医诊治常规

临床表现: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并有排便紊乱的特点,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最近三个月满足症状标准.

诊断标准:在最近的三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症状,并具有下列中的2项或2项以上,1:排便后症状改善,2:伴随排便频率的改变3:伴随粪便性状的改变。下列症状支持,1:异常的排便频率a:每周少于3次排便;b:每天多于3次排便;2:异常的粪便性状c:块状粪硬便,d:松散便/稀水便3:排便费力;4:排便急迫感或排便不尽感5:排出粘液;6:腹胀。临床分型:IBS依据粪便的性状分为一下亚型1:便秘型:硬便或块状便排便比例超过25%,稀便或水样便排便比例少于25%;2:腹泻型:稀便或水样便排便比例超过25%,硬便或块状便排便比例少于25%;3:混合型:硬便或块状便排便比例超过25%,稀便或水样便排便比例超过25%;4:不确定型:粪便性状不符合上述各种表现。

在没有使用泻剂和止泻剂的情况下可应用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判断粪便性状,1:硬块状便为坚果状(不易排出);2:腊肠状但成块;3:腊肠状但表

面有裂隙;4:腊肠状平滑软便;5:有明确边界的软团状物(易于排出);6:整齐边缘的松散片状物,糊状便或水样便;7:没有固体成分完全是液体,便秘患者的粪便多为1、2型,腹泻患者的粪便多为6、7型

鉴别诊断:主要与各种引起腹痛和排便异常的器质性疾病鉴别,如肠结核、炎症性肠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各种消化道肿瘤、各种肠道寄生虫,以及一部分肝、胆、胰疾病和全身疾病。

治疗: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消除病人的精神顾虑,应帮助病人分析并找出可能的诱发因素,以便尽可能避免这些诱因。

2.饮食调整除避免可能成为诱因的敏感食物外,应避免进食过多产生肠气的食物。产生肠气多的食物有:牛奶及奶制品、豆类、洋葱、萝卜、芹菜、葡萄干、香蕉等;产生肠气中等的食物有:面食、茄子、土豆、柑橘类等;产生肠气少的食物有:肉类(鱼、禽)、黄瓜、西红柿、米类等。对于便秘或排便不畅者,可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

3.药物治疗以对症为主,根据症状选择。

(1)亲水胶体(可溶性纤维)能够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使粪便松软,因此腹泻、和便秘病人均适用,尤其是对腹泻、便秘交替的IBS病人。食品的魔芋粉、果胶和燕麦可以替代。

(2)匹维溴铵(得舒特),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的钙离子拮抗剂,主要用于腹痛明显者,用法为50mg/次,每天三次。

(3)促胃肠动力药.加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用于腹胀、便秘者

(4)止泻药如洛哌丁胺(易蒙停)、复方苯乙哌啶,用于腹泻严重者,应短期应用。

(5)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乳酸菌素等,调整肠道茵群,对部分病人可能有效。

(6)抗抑郁、抗焦虑药。如百优解、赛乐特(帕罗西丁)等.用于精神神经症状明显者。

中医治疗:辨证分型治疗,治疗原则以调理肝脾气机为主

1.肝郁脾虚,治法:抑肝扶脾,调理气机,方药:痛泻要方加味

2.寒热错杂,治法:调和肠胃,寒热并用,方药:乌梅九加减

3.肠道津亏,治法:滋水清肝,润肠通便,方药:一贯煎加减

4.脾胃虚弱,治法:健脾益气,方药:参苓白术散

5.食滞肠胃,治法:消食导滞,方药:保和丸

三]其他治疗

1:体针:泄泻取足三里、大枢、三阴交: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脾胃虚弱加章门,脾肾阳虚加肾俞、命门、关元,也可用灸法;皖痞加公孙;肝郁加肝俞. 2.耳针疗法取交感、神门、皮质下、小肠、大肠。每次选用2—3穴,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盒灸以神阙穴为中心,30-60分钟,主要用于虚寒症

4.外治法

(1)蛇床子、吴茱萸,研末敷脐,24小时更换1次,治疗久泻。

(2)食盐炒热,装在布袋内熨肚脐周围,治虚寒腹痛,腹泻。

(3)胡椒粉填满肚脐.纱布敷盖,隔日更换1次.治疗虚寒泄泻。

(4)理疗:腹部安放热水袋.可减轻肠痉挛引起的腹痛,这种方法能得到较好的临时效果,腹部按摩,温水冰浴或盆浴、温水游泳、日光浴对本病均有帮助。剧烈腹痛时用温水灌肠,有时可得到迅速而满意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