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地调研报告
第一篇:
一项目建设背景:
截至200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共批准五批国际湿地公园,我国现有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共计30处,其中绝大部分位于东部省份,目前西南地区尚无一处。

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申请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具有填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类型空白的意义,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

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有天然的河流湿地、河漫滩,也有人工的水稻田、池塘、沟渠等。

多样的湿地类型,为各种生物营造了安全的觅食、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也为开展湿地公园的科普、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的花溪河以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观深受人们的赞誉,可谓“花香满溢泗水流,溪涧情浓爱意浓”,因此又被誉为“中国第一爱河”。

除自然景观资源外,人文资源类型也丰富多样,包括田园风光、节庆活动、少数民族文化等,且特色鲜明。

碧云窝的地质遗珍和十里河滩沿线河滩景观都属于特品级景观资源,区内的花溪公园被誉为“高原明珠”,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文景源,这些景观资源的质量、数量和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具有巨大旅游开发的潜力。

二、地理区位:
此次选择基地位于花溪区十里河滩湿地公园。

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郊,距贵阳市中心区12公里,位于东经106°27′一106°52′,北纬26°1′一26°34′之间,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约43公里,面积957.6平方公里,花溪片区规划范围为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属于贵阳市城区的范围,花溪片区规划范围位于花溪区中北部,北与小河片区接壤,南至桐木岭贵州省省委党校,西至花溪水库、思丫,东至陈亮。

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花溪区北段,北临小河、西沿花溪大道、南到花溪公园、东沿青龙山、牛角坡而下。

区内花溪河穿流而过形成啦独特美丽的景观。

三、自然条件:
1、地貌:花溪区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中段,贵州高原第二台阶上,
位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

境内最高海拔1656米,位于黔陶黄帝坡;最低海拔999米,位于马铃河出境处;一般海拔1100-1250米。

全区94%的面积为喀斯特地貌区, 地貌多层性明显,区域差异大,山地、丘陵、盆地等均有。

2、气候
花溪区地处北亚热带。

由于地势变化的影响,除地势较高的双流、杠寨为南温带气候,地势较低的龙水、翁昭、金中为中亚热带气候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冬季受冬季风(偏北风)影响,干冷少雨,具有大陆气候的特点。

夏季受夏季风(偏南风)影响,暖湿多雨,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雨日较多,气温回升缓慢。

秋季多为高气压控制,晴朗少云,日照百分率大,气温高于春季。

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属于典型的山区气候。

春季、冬季季风交替,气温回升缓慢,寒潮频繁,天气多变,气温波动大,易出现冰雹等天气。

夏季则水热同季,光照充足,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天气,降雨变率大,易出现旱涝等灾害。

秋季气温下降快,易出现秋霜、多锦雨天气。

冬季气温低,凝冻大,雾多日照少。

3、日照:花溪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898.1~1084.7小时。

夏季日照时数为427.8小时,占年日照总量的39%;春季为269.9小时,占25%;冬季126.4小时,占12%;
秋季为260.7小时,站4%。

4、热量:全县年平均气温10.6~15.3℃,城区12.8℃,最高年13.7℃,最低年12℃。

最热月7月22.3℃,夏季平均气温21.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5.4℃;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2℃,极端最低气温—10.1℃。

年总积温4429.5~6108.3℃。

春秋两季温度变化大,春温上升慢,秋温下降也慢,大于等于10℃积温在4000℃左右。

5、降水:花溪区年平均降水量962.5~1419.2mm,城区1258.5mm,最多年降水量为1656.4mm,最少年降水量为869.8mm。

6、全县河流60余条,总长911.7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450米,河网密度虽然较高,但水量较大的河流,河谷深切,岸坡高达数百米;其他河流水量不大,河床陡,水流湍急,开发利用比较困难。

花溪区多年平均水资源10.12亿立
方米,其中地表水6.87亿立方米,占67.82%;地下水3.26亿立方米,占32.18%。

7、植被条件:花溪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黔中山原灰岩常绿砾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马尾松地区。

森林覆盖率达52.92%,在海拔800~1400m的广大地区,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代表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的多种植物。

乔木层主要有青冈、白杨、板栗、枫树、樟树等,灌木层有杜鹃、杂竹、马桑、火棘等灌木和草丛。

由于湿度大近地层苔藓、地衣发达。

因长期的砍伐破坏,原生植被保存极少,代之以天然的和人工营造的次生植被,主要是马尾松、杉、柏等。

在还白1400~1700m的狼鸡岭一带,由于气候湿润冷凉,加上风大,上部以灌丛草被为主,主要有杜鹃、小米柴、绣球花等;下部有小面积常绿、落叶阔叶林。

四、文化旅游资源
1、民俗民风
花溪有22个民族,以汉、苗、布衣为主,各族人民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形成了鲜明而多彩的民族风情。

高寨苗乡的“斗牛节”、“杀鱼节”,禾丰布衣“六月六”歌会盛誉四方;马场镇龙灯、花灯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1)、苗族“杀鱼节”:苗胞独特的盛大项目。

每年清明节前后,由苗胞自发组织的有上万人参加的杀鱼活动。

活动在花溪、贵定、龙里、福泉四县交界的清水江约十公里的河段进行。

(2)、苗族“斗牛节”:“斗牛”俗称放牛打架。

花溪平寨苗族“斗牛”分别于每年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天举行。

(3)、布衣族“六月六”:“六月六”是布依族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

每年六月初六,布衣村寨喜气洋洋,屋里屋外打扫干干净净,杀猪备酒,追念先祖。

2、旅游资源
(1)、南江峡谷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南江峡谷风景区以发育典型、气势宏大的喀斯特峡谷风光和类型多样姿态各异的瀑布群落为特色,景色壮丽,气象万千,为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的风景区。

(2)、紫江地缝景区:紫江地缝生态旅游区可谓贵州风景名胜区的瑰宝,
距花溪区城47公里,景区长10公里。

(3)、香火岩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香火岩风景区是花溪风景区的主题景区之一,距城区20公里,景区长12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

(4)、马岔河温泉: 该温泉距城区16公里,地处风景秀丽、水碧如玉、清流蜿蜒的马岔河谷日涌量400余吨,水温40 ℃,水质晶莹透明,口感纯正,富含偏硅酸、锶、锌等13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属低钠、低矿化度、中碳酸钙镁型优质天然矿泉水,具有良好的医疗和饮用价值。

五、社会经济状况:
花溪区现辖贵筑街道办事处、清溪街道办事处、溪北街道办事处、青岩镇、石板镇、久安乡、麦坪乡、燕楼乡、党武乡、高坡苗族乡、湖潮苗族市依族乡、孟关苗族布依族乡、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马铃布依族苗族乡、小碧布依族苗族乡共3个街道办事处,2镇10乡(其中6个民族乡)、165个行政村,1044个村民组,19个社区居委会。

花溪区建城区地处花溪中心地带,是花溪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城区辖三个办事处,城区建设控制性规划面积5800公顷,人口80339人。

六、人口状况:
花溪为多民族杂居地区。

全区总人口32.4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5924人,占34.38%,有苗、汉、布依等38个民族。

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场地集中,形式多样,民族习俗古朴,民族风情浓郁。

花溪区现辖贵筑街道办事处、清溪街道办事处、溪北街道办事处、青岩镇、石板镇、久安乡、麦坪乡、燕楼乡、党武乡、高坡苗族乡、湖潮苗族市依族乡、孟关苗族布依族乡、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马铃布依族苗族乡、小碧布依族苗族乡共3个街道办事处,2镇10乡(其中6个民族乡)、165个行政村,1044个村民组,19个社区居委会。

七、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以第二产业占经济主体的新花溪的发展主题,坚持对外开放,开拓创新,不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增创投资增长速度的新优势,确保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增创特色产业优势;实施大地之舞计划,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八:基于花溪的总体规划与发展目标,在花溪湿地公园建设一座有水平,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酒店是适应于社会发展和花溪总体规划的目标。

第二篇:
一、场地选择
在老师给的几块基地中我们将其编号为基地1、2、3、4、5号基地,在其中我选择基地二。

理由有:
1、基地二临花溪大道,靠近花溪主要的交通要到,连接贵阳与
各个地方都比较便利。

而且来往客人不用进入湿地公园就能进入,这样避免啦车辆对公园内的干扰。

2、基地高程较低几乎与花溪河等高便于把花溪河水
引入创造更适合湿地公园的环境。

3、基地被花溪河与花溪大道包围比较独立,在其上建建
筑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5号地
4号地
3号地
2号地
1号地
二、实地图片:
5号地 4号地 3号地 2号地 1号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