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教育的追梦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孩子喜欢的语文老师
——读《语文课,用心做语文的事》有感
最近闲暇之于读了黄国才老师的《语文课,用心做语文的事》,本书为一线教师深度解读了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考试评价等,同时附有许多精彩课例,诠释了作者“语文课,用心做语文的事”的教学观和“教育,在传承优秀文化、培育健康的自由的人”的教育观。

书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做了提纲挈领的深入思考,对教什么、怎么教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还将课标和大纲的表述做了详细的比照分析,揭示了新要求的蕴意,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语文课,做语文的事。

莫非还有不怎么做语文的事的语文课?有的。

比如,上《小猴子下山》时,大部分时间在“讨论”小猴子“对不对”,在“帮助”小猴子改正“错误”;上《只有一个地球》时,一会儿要学生揭露人类破坏环境的恶行以及造成的恶果,一会儿要学生保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上《七律·长征》时,从欣赏电视剧《长征》的片头歌曲开始,时而看《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时而画红军长征路线图,最后同唱电视剧《长征》的片头歌曲结束。

这些都是不怎么做“语文的事”。

那么,何谓“语文的事”?用《语文课程标准》的话说,就是“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一言以蔽之,就是使学生通过语文实践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比如,《小猴子下山》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听故事、讲(读)故事才是“语文的事”;在听故事、讲(读)故事中识字写字才是“语文的事”;在听故事、讲(读)故事中积累词语、丰富词汇才是“语文的事”;在续讲(编)故事中训练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才是“语文的事”;放学回家,把这个故事(包括自己创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听才是“语文的事”。

用心做语文的事的课堂景观,应该是既有书声琅琅,也有浮想翩翩;既有议论纷纷,也有思想默默;既有走笔沙沙,也有情意绵绵。

这样一动一静,动静和谐,阴阳交互,循环往复,不仅符合认知规律,还暗合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经典哲学之思想。

语文小课堂如此,人生大课堂亦如此。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它应该也是这样的:寓学于乐之中,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乐于学习,把学习当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说起上课,没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上课是有趣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由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和在课外由我们经过不断的反复作业练习而得到的。

那么,怎样的事是我们都愿意主动做、乐意做的呢?那一定是从中可以获得乐趣,获得成功的事,这是人的天性。

如果一件事是自己发自内心厌恶的,那就算勉强完成,也不会有多高的质量。

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却是他们对学习的厌恶,对
学习的害怕。

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对学习内容的不感兴趣,可能是觉得学习任务过重,也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等。

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们的学习的态度,变害怕学习、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为好学习、乐学习、主动学习。

那如何做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一、让所有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品尝成功的滋味。

记得有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由此看来,启动学生自信心理系统是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愿意去学的基础。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给孩子们灌输一种信念:相信自己,正视自己,努力进取就能成功。

每个人都是期待获得他人肯定的,成长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长、教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家长的肯定、同学的肯定。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当的总是课堂里被动的观众,欣赏迎合着教师的表演,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没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自己的挑战权,知情权……而教师总是把已经嚼得又嚼,没有任何味道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装进脑子中去。

在这种教学水平指导下,学生只是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器,而且不善运用,最终导致思想僵化。

所以,要想学生发自内心喜欢这样的课堂确实强人所难。

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的改变是关键。

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让教师把话语的权力换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课堂的导演、演员,参与集体的表演;让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课堂……让我们打破那个成人化的课堂,还一个童趣的课堂给学生。

三、让学生爱上自己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

每一个教师都不应忽视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位学生爱戴的教师,她的言传身教胜于千言万语、苦口婆心。

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学生乐于走进她的课堂,乐于与她相处的四十分种,乐于与她进行学习上的沟通,生活中的交流。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知识,愿意学习,还需要教师先走进学生的心灵。

在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中,当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时,当他们听到老师一句句亲切鼓励的话语时,他们一定会感受到什么是爱,同时懂得学会去爱别人,在这平等和谐、充满爱的环境里,他们也一定会对语文课充满信心的。

语文老师,你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老师吗?如果不是,让我们争做一名孩子喜欢的语文老师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