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尿生成↑ 利 尿、排 钠
当升支离开外髓时→带走的溶 质<水→维持髓质高渗梯度
(二)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髓质高渗区及渗透梯度是动力, ADH是不可少的条件 (一)髓质高渗梯度的破坏 1.髓袢结构与功能: 慢性肾盂肾炎引起肾髓质纤维化 或 肾囊肿引起肾髓质萎缩时 ↓ 髓袢的逆流倍增作用减弱→破坏髓质高渗梯度 ↓ 尿液的浓缩能力降低 2.影响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的因素: 利尿药:速尿、利尿酸 ↓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l-的主动重吸收 ↓ 髓质高渗梯度↓ ↓ 尿液的浓缩能力降低
3.影响尿素浓度的因素
●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尿素生成量↓→髓质高 渗梯度↓→尿液的浓缩能力↓ ●老年人蛋白质代谢率降低,尿浓缩机能也会减弱。
4.直小血管血流速度: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血流速过快→逆流交换所带走的 溶质↑→髓质高渗梯度↓→尿液的浓缩能力↓ ●血高粘滞综合症:血流速过慢→逆流交换所带走水↓→ 髓质高渗梯度↓→尿液的浓缩能力↓
2.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机制
(1)髓袢升支粗段:
对NaCl主动转运 对尿素不通透 对水不通透 ↓ NaCl向管外扩散 ↓ 管内浓度倍减 (管内为低渗液) (管外为高渗梯度) ([钠盐]管内<[钠盐]管外)
(2)髓袢降支细段: 对NaCl不易通透 对尿素不易通透 对水高度通透

水被重吸收

管内浓度倍增
尿 量 ↓
血浆晶渗压↑
(1-2%)
循环血量↓
(5-10%)
ABp↓
动脉压感器
AⅡ、低血糖
疼痛、应激
中枢渗感器
+
心房容感器


+
+
下丘脑: 视上核 (主)
A D H 下丘脑-垂体束
室旁核 (次)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管周膜V2受体结合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c-AMP↑ 激活蛋白激酶A 水通道从胞浆镶嵌到管腔膜上 水重吸收↑ 内髓集合管尿素通透性↑ 袢升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 内髓高渗梯度↑ 尿浓缩↑ 尿 量 ↓
髓袢、集合管构成逆流倍增模型
3.肾髓质高渗梯度的维持 ——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直小血管通透性高+降支与升支彼此靠得很近+与髓袢并行; ∴当直小血管的血液逆流时:
降支
升支
同水平组织间液的渗透压 ∨ ∧ 直小血管 直小血管 尿素和NaCl 入直小血管 水出直小血管 尿素和NaCl 出直小血管 水入直小血管
三、体液调节
1.ADH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
ADH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管周膜V2受体结合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内髓集合管尿素通透性↑ 袢升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 内髓高渗梯度↑ 尿浓缩↑
c-AMP↑
激活 蛋白激酶A 水通道从胞浆 镶嵌到管腔膜上 水重吸收↑
作用: (1) 提 高 远 曲 小 管 和集合管对水的通 透性 (2) 增 加 髓 袢 升 支 粗 段 对 NaCI 的 主 动 重吸收,增加内髓 部集合管对尿素的 通透,利于尿浓缩 作用机制:与V2受体 结合,使水通道内 移
⑹肾内尿素循环
①条件 Ⅰ.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皮 质与髓质集合管尿素均不通透; Ⅱ.髓袢升支细段对尿素易通透; Ⅲ.内髓集合管对尿素易通透+[尿 素]高(当ADH↑时→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尿素]↑)。 ②过程:尿素出内髓集合管→入 髓袢升支细段→经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皮质与外髓集合管→ 内髓集合管。 ③作用:进一步增强肾内髓高渗 梯度。
(有ADH时通透)
↓ NaCl向管外扩散 ↓ 管内浓度倍减
(管内为低渗液) (管内尿素浓度增加)
⑸髓质集合管 对NaCl主动转运 对尿素易通透
(尿素浓度高)
对水不易通透
(有ADH时通透)
↓ NaCl向管外扩散 尿素向管外扩散 ↓ 形成肾内尿素循环
(管内外为高渗梯度)
尿素循环进一步增强 肾内髓高渗梯度。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正常尿液的渗透压:50~1200mOsm/(Kg· H2O)
◆尿液的稀释
在髓袢升支粗段小管液的 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 收造成
◆尿液的浓缩
肾髓质渗透浓度梯度是尿 浓度形成的动力 抗利尿激素(ADH)是不 可少的条件
(一)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1.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通透性
表8-1 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通透性
血管紧张素原
醛固酮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管腔 膜通道数量↑,管周膜上 Na+-K+泵活动↑ 排2K+、保3Na+、保H2O
3.心房钠尿肽(ANP)对尿生成的调节:
适宜刺激:
血容量↑、内皮素
来源:

心 房 肌
合成释放


尿

抑制肾素的分泌 抑制ADH的释放 抑制醛固酮的分泌 水钠重吸收↓
作用:
抑制集合管 重吸收NaCl (Na+通道关闭) 舒张A出、A入(尤其A入) 肾血浆流量↑和GFR↑
水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 曲 小 管 集 合 管 高度通透 不通透 不易通透 有ADH时 易通透 有ADH时 易通透 Nacl 不易通透 高度通透 不易通透 但主动重吸收 不易通透 但主动重吸收 不易通透 但主动重吸收 尿素 不易通透 中等通透 不易通透 不易通透 外髓部不通透 内髓部易通透
尿素
⑺小结
①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度 的物质: ●外髓质: 主要是NaCl。 ●内髓质: 主要是NaCl+尿素
动力:髓袢升支粗段对 Na+ 和 CI- 的主动 重吸收。 主要溶质:尿素和NaCI 皮质部渗透浓度低;内髓部渗透浓度 高
②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度 的决定因素: ●逆流系统 + 各段对物质的 选择性通透→逆流倍增现 象。
(二)血液ADH的浓度 尿液在逆流系统
↓ADH
髓质高渗梯度
ADH↑
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低渗尿(尿稀释)
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高渗尿(尿浓缩)
尿生成的调节
通过对滤过、重吸收、分泌的调节实现
肾内自身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对水重吸 收的力量(排出1g溶质,约需溶解于15ml水)。 渗透性利尿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
①最小浓度→刺激近曲 小管重吸收NaCl; 肾素 ②中等浓度→进一步刺 血管紧张素Ⅰ 激肾上腺皮质合成与释放 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醛固酮; ③较高浓度→进一步收 血管紧张素Ⅱ 缩血管、升高血压; ④另外:刺激肾上腺髓 质和交感N分泌释放NE、E; ACTH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刺激ADH、ACTH释放。
(管内为高渗梯度)
([钠盐]管内> [钠盐]管外) ([尿素]管内< [尿素]管外
(3)髓袢升支细段:
对NaCl高度通透 对尿素中等通透 对水不通透 ↓ NaCl向管外扩散 尿素向管内扩散 ↓ 管内浓度倍减 (但仍为高渗梯度) (管外为高渗梯度) (管内[钠盐] 渐↓) (管内[尿素] 渐↑)
⑷远曲小管和皮质 集合管: 对NaCl主动转运 对尿素不通透 对水不通透
(二)球-管平衡
指近曲小管对溶质、水的重吸收量与肾小球滤过量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关系的现象。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会因GFR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 动。
在肾血流量不变的前提下:
当GFR↑时 管周毛细血管压↓ 胶体渗透压↑ 小管旁组织间液入毛细血管量↑
小管旁组织间液的静水压 ↓→Na+、H2O回漏↓ Na+、H2O重吸收↑
重吸收率/滤过率≈65~70% (球-管平衡)
二、神经调节--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肾交感N兴奋(运动、高温、大出血、缺O2、 剧痛)→释放NE: ①激活α受体→入球与出球小A收缩(收缩程 度:A入>A出)→肾毛细血管压↓、肾血浆流量 ↓→有效滤过压↓→GFR↓ ②激活α受体→近端小管和髓袢上皮细胞重 吸收水和NaCl↑ ③激活β受体→近球细胞释放肾素→血管紧 张素 -醛固酮系统↑→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NaCl的重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