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展望

淮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隋朝开凿大运河后,淮安成为漕运重要孔道,明清时期淮安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淮安位于淮河下游和苏北平原中部,处在我国自然气候的南北分界线上,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淮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成为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新兴的工业城市、风景优美的生态旅游城市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开放型城市。“十一五”以来,淮安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为未来淮安的发展描绘了一副崭新的宏伟蓝图。

第一部分: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

淮安市位于苏北平原中部(俗称苏北腹地),辖区呈不规则条块状,西南、东北走向,其地理范围为东经118度12分~119度36分,北纬32度43分~34度06分,中心城区位于东经度,北纬度。

淮安的地理位置特点:①淮安濒临黄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北部。②淮安位于淮河下游,处于中国地理和自然气候的南北分界线上。

二、地质地貌

淮安境内的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部为丘陵地区,属皖东丘陵的余脉,一般真高50-100米,少数山头达150米以上,丘陵岗地面积占市域面积 %;其他地域大部都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真高在8~12米之间,平原面积占市域面积%。全境最高点在盱眙裂山,真高194.1米;全市最低点,在楚州博里,地面真高仅~3.3米。

三、河流水系

淮安境内河塘众多,河湖交错,水网密布,风光秀美。境内主要湖泊,有洪泽湖、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等,湖泊面积占市域面积%;主要河流, 有淮河、大运河、里运河、废黄河、盐河、淮沭新河、南六塘河、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及淮河入海水道等。

淮安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亿立方米。全市水域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被誉为"一片漂浮在水上的土地"。全市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在全国名列前茅。

四、自然气候

淮安兼有南北气候特征,境内属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地区,气候特点是四季明显(春季较短),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有霜期短。年平均降水量约940毫米,夏季雨水集中,冬季雨水稀少,春秋两季雨量相当(占全年降水量20%)。由于濒邻黄海,受海洋水体影响,淮安空气湿润,季节温差和昼夜温差都比较小,年平均气温14℃左右(冬季湿冷),年日照时数2000-2430小时,无霜期240天左右,平均风速一般在-3.6米/秒之间。

五、矿产资源

淮安的矿产资源市分布相对集中。盱眙县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储量亿吨,远景储量达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65%-70%,占全球总储量的近50%,是我国唯一具有开采价值的蕴藏地;岩盐资源探明储量1350亿吨(不包括洪泽湖底),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浅、品质优,盐层厚度达100米-200米,卤水浓度在300克/立升-320克/立升之间,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淮安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无水芒硝矿,已探明芒硝储量20亿吨。

第二部分:城市变迁

淮安是一座历史名城,千百年来,虽历经风雨,多次更名,区划建制屡作调整,但始终是郡县州道府治,不失为江北重镇、战略要地。

一、政区演变

上古时期

早在五六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们活动的踪迹,并留下载入史册的“青莲岗文化”。

夏商周时期

市境已获相当程度的开发,“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既有邗沟(即淮扬运河)沟通江、淮,又有陆上干道—善道通达南北,故成为春秋战国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先后为吴、越、楚所有。

秦汉时期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市境始置县邑有淮阴、盱眙、东阳。西汉年间,市境又增置淮浦、射阳、富陵等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分射阳县设山阳县,同时废东阳县,属地划入山阳县。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县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南宋

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在淮河以北设置清河县(今淮阴区的

淮北地域),治清口(今码头镇北),“清河”之名由此而来。

元朝

至元二十年(1283),将淮阴、淮安县并入山阳县,保留清河县,设置淮安路,治山阳县,辖山阳、清河、桃园、盐城等四县和“一府三州”,即临淮府(领虹、五河、盱眙、天长)、海宁州(即海州,领朐山、沭阳、赣榆)、安东州(涟水)、泗州(临淮)。

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改淮安路为淮安府,府治仍设在山阳县,辖9县两州,即山阳、清河、安东、盐城、桃源、沭阳、赣榆、宿迁、睢宁9县和海州、邳州,盱眙、泗州划属凤阳府。,

民国时期

淮安府撤销,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而长年战乱又给刚刚兴起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沉重打击。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阴专区。

建国后

1956年5月,将洪泽湖东平原和四周部分陆地(15个乡、4个镇和1个港)分别从盱眙、淮阴、泗洪、泗阳等县析出,成立洪泽县1958年9月,清江市与淮阴县合并成立淮阴市。1959年10月,由宝应县析出,设立金湖县。1964年9月,撤消淮阴市建制,清江市、淮阴县分置(淮阴县政府驻清江市,1972年迁驻王营镇)。1983年3月,撤消淮阴专区和清江市建制,设立地级淮阴市,辖清河、清浦、淮阴、淮安、涟水、灌南、沭阳、泗阳、宿迁、泗洪、洪泽、盱眙、1996年8月,宿迁、泗阳、沭阳、泗洪四县(市)从淮阴市析出,成立地级宿迁市,同时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2001年2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改为淮安市楚州区,原淮阴县改为淮安市淮阴区。

淮安市现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4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4县,共115个乡镇(24个乡、91个镇),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二、运河之都

淮安地处淮河、泗水下游,历史上一直是联系中原与江淮地区的交通孔道,而泗口则是古代东部南北水陆交通的战略要冲。

夏商周时期,淮安由于“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境内在经济上已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当时淮安的先民们利用地势低平、水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种植水稻和小麦,布帛生产已领先中原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