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采集与处理
检验科紧急样本操作流程
![检验科紧急样本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7988b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3.png)
检验科紧急样本操作流程在医院的检验科中,紧急样本处理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一环。
紧急样本的处理流程需要高效、准确地进行,以确保患者的急诊、手术以及其他紧急情况下的检验结果能够迅速得到,并有助于医务人员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紧急样本的标本采集、处理和分析流程。
1. 紧急样本的标本采集紧急样本的标本采集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以便尽快得到检验结果。
在进行紧急标本采集之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相关的采集工具和试剂,以及标本容器。
紧急样本的采集通常涉及血液、尿液、组织液等样本。
- 血液标本采集: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采用一次性无菌针头进行血液采集。
血液采集后,应及时安装合适的试管,确保血样无气泡,并确保采集的血量符合要求。
- 尿液标本采集:使用一次性无菌尿杯进行尿液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确保尿液标本的纯净性。
尿液采集完成后,应尽快送至检验科。
- 组织液标本采集:使用适当的无菌采样器具进行组织液标本的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标本的无菌性。
2. 紧急样本的处理紧急样本的处理需要高效地进行,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在收到紧急样本后,操作人员应立即进行样本的处理和预处理。
- 血液标本的处理:根据需要,将血液标本分装至不同的试管中,进行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添加抗凝剂或抗坏血酸等。
- 尿液标本的处理:对于尿液标本,操作人员需要进行标本的混匀,并进行相应的离心、过滤等操作,以净化标本并去除杂质。
- 组织液标本的处理:对于组织液标本,操作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离心、过滤等,以获得纯净的组织液样本。
3. 紧急样本的分析紧急样本的分析是确保急诊患者得到及时准确诊断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样本分析之前,操作人员应先对分析仪器进行准备和校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血液标本的分析:将预处理后的血液标本按照正确的方法,放入相应的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仪器中进行分析。
市场调研报告中的样本采集与数据处理方法
![市场调研报告中的样本采集与数据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d24e0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2.png)
市场调研报告中的样本采集与数据处理方法引言:市场调研是企业了解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产品定位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市场调研报告中,样本采集和数据处理是关键步骤,决定了调研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论述市场调研报告中的样本采集与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样本数量和规模的确定、样本选择的方法、数据采集的方式、数据处理的步骤和统计方法的应用。
一、样本数量和规模的确定在市场调研报告中,样本数量和规模的确定是评估调研结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确定样本数量和规模时,需要考虑市场规模、调研目的和调研方案的可行性。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确定:1.基于统计学方法:根据总体大小和抽样误差的要求,利用统计学原理计算出合理的样本数量和规模。
2.基于经验法则:根据以往的调研经验,结合调研目的和可行性,合理估计样本数量和规模。
3.基于专家建议:咨询领域专家的建议,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确定合适的样本数量和规模。
二、样本选择的方法样本选择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符合要求的个体作为调研对象的过程。
常用的样本选择方法有以下几种:1.随机抽样:通过随机数表或随机数生成器,在总体中随机选择个体作为样本。
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系统抽样: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选择个体作为样本。
例如,按照总体中个体的顺序,每隔一定间隔选择一个个体作为样本。
3.分层抽样:根据总体的特征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中进行抽样。
可以保证各个层次都有代表性的样本。
4.整群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体,然后在每个群体中进行抽样。
可以减少样本的数量和成本,同时保持群体的代表性。
三、数据采集的方式数据采集是指收集市场调研数据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采集方式有以下几种: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向调研对象发放并收集数据。
可以快速获取调研对象的意见和反馈。
2.访谈调查:采用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对调研对象进行访谈,获取详细的调研数据和意见。
3.观察法:通过观察调研对象的行为和环境,获取相关数据。
临床样本保存的技术要点
![临床样本保存的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ab8f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e.png)
临床样本保存的技术要点临床样本的保存对于医学研究、教学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样本保存技术可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临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床样本保存的技术要点,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样本保存工作。
1. 样本采集与处理在进行样本采集时,需要严格遵循标准操作程序,确保采集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不同类型的样本有不同的采集和处理要求,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和样本损伤。
例如,在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需要确保采集器具的无菌性和抗凝剂的正确使用。
2. 样本标识与记录准确的样本标识是样本保存工作的关键。
每个样本都应该有唯一的标识码,以避免样本混淆,同时需要记录样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后续样本的追溯和数据分析。
3. 样本保存温度样本保存温度是影响样本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样本对温度要求不同,例如,冷冻样本应保存在-80℃以下,而常温保存样本则需要避光和防潮。
在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定期检查和记录保存温度,避免温度波动对样本造成影响。
4. 冷链管理对于需要低温保存的样本,冷链管理至关重要。
在样本收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避免样本受到热量的影响。
合适的冷链管理可以确保样本的长期保存和使用价值。
5. 样本包装与运输对于需要运输的样本,样本的包装和运输过程也需要特别注意。
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以防止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的损伤和泄露。
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物理震荡对样本造成不良影响。
6. 样本存档管理为了方便样本的管理和追溯,建议建立样本存档管理系统。
每个样本都应该有详细的存档记录,包括采集时间、保存温度、使用情况等。
同时,定期进行样本存档的质量检查和维护,确保存档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临床样本保存的技术要点包括样本采集与处理、样本标识与记录、样本保存温度、冷链管理、样本包装与运输以及样本存档管理。
临床化学检验基本操作
![临床化学检验基本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eb38cdd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f.png)
临床化学检验基本操作一、引言临床化学检验是医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对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指导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临床化学检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二、样本采集与处理1. 血液样本采集: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要求患者空腹采集,避免进食、饮水和药物的影响。
采集后,将血液样本转移到试管或离心管中,使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或血浆。
2. 尿液样本采集:要求患者清洁干净的容器收集中段尿液。
尿液样本应该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本变质。
3. 体液样本采集:根据不同的体液类型,采取相应的采集方法。
例如,胸腹水可以通过穿刺吸引的方式采集。
三、常规化学检验1. 血液化学检验:包括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项目。
根据检测项目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如酶法、光度法、电极法等。
2. 尿液化学检验:主要检测尿常规、尿蛋白、尿糖、尿酮体等项目。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比色法、电极法、免疫法等。
3. 体液化学检验:包括胸腹水、脑脊液、关节液等样本的化学成分分析。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电解质测定、蛋白质定量、细胞计数等。
四、仪器操作1. 光度计操作: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波长,并将试管中的样本放入光度计中进行测量。
2. 电极法操作:将电极插入样本中,根据仪器的指示进行测量。
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可能需要进行校准和调整。
3. 离心机操作:根据样本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离心速度和时间进行离心。
离心后,将上清液或上清液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五、质量控制1. 内部质量控制:通过每天运行内部质控样本,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根据质控样本的结果,评估仪器的性能,及时调整仪器参数。
2. 外部质量控制:参加外部质量评价计划,定期将样本送到指定实验室进行检验,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1. 数据分析: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临床分析临床样本采集与处理
![临床分析临床样本采集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59126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a.png)
临床分析临床样本采集与处理临床分析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临床样本采集与处理是临床分析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临床样本采集与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加深对这一环节的理解和应用。
一、临床样本的采集临床样本的采集是指医务人员从病人身体中采集组织、血液、尿液、痰液等样本,以供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使用。
样本的采集过程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操作步骤,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1. 采集前准备在进行样本采集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采集场所、工具、人员等进行充分准备。
工具和设备应保持清洁、无菌,确保采集过程中不会引入外部污染物质。
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洗手和穿戴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2. 采集方法根据不同的样本类型,采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采集血液样本时通常会选择穿刺静脉进行采血,而采集尿液样本则需要病人进行清洁后,在定量容器中收集尿液。
对于组织样本的采集,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或者穿刺操作。
3. 采集时注意事项样本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保持病人的舒适和安全,避免采集过程中对病人造成伤害。
采集时应注意采集速度和采集量的准确控制,避免采集过多或者过少的样本。
二、临床样本的处理临床样本的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步骤,以保持样本的稳定和完整性,为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1. 样本标识和记录采集到的样本需要进行标识和记录,以确保样本能够被准确识别和追踪。
标识应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采集时间和采集者等相关信息。
记录应详细记录样本的性质、采集方式和采集量等重要信息。
2. 样本保存和运输采集到的样本需要妥善保存和运输,以防止样本的变质和损坏。
不同类型的样本有不同的保存和运输要求,例如血液样本需要在冷藏条件下保存,避免发生凝固或者溶解。
样本的运输过程需要保持温度稳定,并且避免样本泄漏。
3. 样本预处理某些类型的样本在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干扰物质或者进行样本分离。
例如,血液样本需要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以便于后续的化学分析或病原体检测。
提高实验样本利用率的采集与处理方案
![提高实验样本利用率的采集与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cd37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8.png)
提高实验样本利用率的采集与处理方案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中,实验样本的采集与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何提高实验样本的利用率,不仅关系到研究的效率和成本,更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将详细探讨一套提高实验样本利用率的采集与处理方案。
一、实验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在采集实验样本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这将决定采集样本的类型、数量和质量要求。
例如,如果研究的是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组织等样本;如果是研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能需要采集土壤、水样、动植物样本等。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和设备。
采集工具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样本的质量。
例如,采集血液样本时,需要使用无菌的注射器和抗凝管;采集土壤样本时,需要使用专业的采样器,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采集计划,包括采集的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采集时间的选择要考虑样本的生理周期、季节变化等因素,以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采集地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
此外,采集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熟悉采集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正确操作采集工具,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样本的损坏或污染。
二、实验样本的采集方法1、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一种常见的样本采集方法,适用于总体较大、样本个体分布均匀的情况。
通过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例如,在采集某地区的土壤样本时,可以使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抽样软件来确定采样点的位置。
2、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些特征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分别抽取样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可以提高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研究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状况时,可以将人群按照年龄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3、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例如,每隔一定的距离或时间抽取一个样本。
提升实验样本质量的采集与处理技巧
![提升实验样本质量的采集与处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ed6b52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a.png)
提升实验样本质量的采集与处理技巧一、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样本采集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这将有助于确定所需样本的类型、数量和采集方法。
例如,如果您的研究是关于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那么可能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组织或细胞样本;如果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的影响,可能需要采集空气、水或土壤样本。
其次,要了解样本的来源和特性。
例如,对于生物样本,要考虑其生理状态、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对于环境样本,要了解采样地点的地理、气候、污染源等情况。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合适的采集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清洁、无菌、无污染。
同时,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时间、地点、频率和人员安排等。
二、样本采集的原则和方法(一)随机性原则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采集样本时应遵循随机性原则。
避免有意识地选择特定的个体或区域,而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使每个个体或区域都有相同的被选中的机会。
例如,在采集土壤样本时,可以使用随机数生成器来确定采样点的位置。
(二)适时性原则样本的采集时间也非常重要。
对于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样本,如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植物的花期样本等,必须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采集,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三)适量性原则采集的样本数量应足够多,以满足实验分析的需要,但也不能过多造成浪费。
样本数量的确定通常需要根据实验的精度要求、样本的变异程度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等来确定。
(四)样本采集的具体方法1、生物样本采集血液样本:通常通过静脉穿刺采集,采集前要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使用合适的采血针和采血管,并根据实验要求选择抗凝剂或促凝剂。
组织样本:在手术或活检过程中采集,要确保采集的组织完整、新鲜,并尽快放入固定液中保存。
细胞样本:可以通过离心、培养等方法获得,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细胞损伤和污染。
2、环境样本采集空气样本:可以使用大气采样器采集,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采样方法,如直接采样法、浓缩采样法等。
医学研究中的样本采集与处理技巧
![医学研究中的样本采集与处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3413f0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3.png)
医学研究中的样本采集与处理技巧在医学研究中,样本的采集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后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样本采集与处理技巧,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
一、样本采集技巧1. 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点:对于某些研究对象,如血液、尿液等,采集时间点的选择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需要考虑生物节律、饮食摄入等因素,确定一个最佳的采集时间点。
2. 采用无菌技术: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必须使用无菌的采集工具和容器,以防止样本被外界细菌等污染,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采集前妥善处理:在采集样本前,研究人员应对样本所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外界环境对样本的污染。
同时,还需要对采集工具进行消毒,确保工具的洁净。
4. 采集完整的样本:采集血液、尿液等液体样本时,需要确保采集到足够量的样本。
过少的样本会导致实验无法进行或结果不准确,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掌握合适的采集方法和技巧。
二、样本处理技巧1. 样本分装:在研究中,有时需要对样本进行分装处理,方便后续的实验操作。
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实验需求合理地将样本分装成不同规格的小样品,以免对样本产生交叉污染或浪费。
2. 样本保存:对于一些长期的研究项目,样本的保存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和温度,以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样本标识:样本的标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样本处理过程中,研究人员应该正确明确地标识样本的来源、日期、编号等重要信息,以防止样本混淆或丢失。
4. 样本处理前后的温度控制:在某些实验中,样本处理前后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需要了解样本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并严格控制好样本所处的温度环境。
三、样本处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样本污染问题:在样本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样本被外界因素污染的情况。
对于这种问题,研究人员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分离样本、重新采样等。
2. 样本数量不足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样本的数量可能会不足以进行后续的实验。
检验科实验室样本处理方法
![检验科实验室样本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80924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a.png)
检验科实验室样本处理方法实验室的样本处理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和检验工作至关重要。
它直接影响样本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后续分析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验室样本处理方法,包括采集、保存、处理和分析等方面,以便科研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参考。
一、采集样本采集样本是样本处理的起点,它决定了后续实验的可靠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样本采集方法:1. 血液样本采集(1)静脉采血法:使用无菌采血针和真空试管,按照规范的采血程序进行采血。
注意避免空气污染和血液稀释。
(2)指尖采血法:用消毒液清洁手指,使用尖端锐利的采血针轻轻刺破指尖,将第一滴血抹去,然后采集足够的血液。
2. 尿液样本采集(1)晨尿采集法:在早晨起床后第一次小便前,用无菌容器收集尽可能多的尿液,并尽快送到实验室。
(2) 24小时尿采集法:将患者的全部尿液收集在特殊的容器中,在24小时内保持冷藏,并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3. 组织样本采集(1)活检:使用手术刀或生物组织活检钳等器械,取得需要的组织样本,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2)尸体解剖:按照解剖学要求,取得尸体的组织样本,保证样本的完整性和无菌状态。
二、样本保存及标识样本采集完毕后,为了保证样本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需要进行合适的保存和标识。
1.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样本类型,选择适当的温度进行保存。
如血液样本一般需要在2-8摄氏度下保存,尿液样本可以在常温下保存。
2. 标识规范每个样本都应该有独立的标识,包括患者信息、样本类型、采集时间等。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样本处理和结果分析,同时也可以避免混淆和错误。
三、样本处理样本处理是样本准备的关键步骤,目的是去除潜在的干扰物,提取有用的成分,并保持样本的完整性。
1. 血液样本处理(1)血清分离: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在无菌离心管中,离心分离血清与血细胞。
(2)血液稀释:按照实验需求和试剂浓度,使用稀释液将血液样本适当稀释。
2. 尿液样本处理(1)沉淀去除:若尿液中有颗粒沉淀,可以使用离心来去除沉淀物。
样本采集与处理的技巧:生物实验员工作总结
![样本采集与处理的技巧:生物实验员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ba7681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f.png)
样本采集与处理的技巧:生物实验员工作总结2023年,作为一名生物实验员,我对于样本采集与处理的技巧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积累。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一、样本采集技巧1.选材。
在样本采集前,需要仔细考虑样本来源和选择合适的样本。
对于不同实验和研究,样本的选择也应该因地制宜,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保证采集时间和条件。
在样本采集的过程中,时间和条件的控制非常重要。
在采集前需要考虑样本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选择最佳的采集时间点。
同时,采集前需要保证样本环境的卫生和无菌,以避免样本受到污染。
3.注意样本保存。
在采集后,及时将样本存放到合适的环境中。
不同类型的样本有不同的保存条件和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和环境。
二、样本处理技巧1.样本分离。
在样本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样本分离成不同的组分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样本分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等。
需要根据样本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2.样本提取。
样本提取是样本处理的重要一环。
样本提取的方法有很多,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可以提高样本处理的效率并保证提取物的纯度和质量。
3.实验设计。
在样本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设计实验,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方案。
可以采用对照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结: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在样本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选择材料和采集时间,保证样本的可靠性。
同时,在样本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离和提取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最终得到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样本采集与处理技巧
![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样本采集与处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dc497d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1.png)
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样本采集与处理技巧自然科学研究是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样本采集与处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正确的样本采集与处理技巧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的进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样本采集技巧样本的选择和采集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它直接决定了后续研究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在样本采集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技巧需要注意。
首先,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有限的样本推断整体的特征和规律,因此样本的选择必须具备代表性。
例如,在生态学研究中,采集样本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生境类型和不同物种的差异,以确保样本能够反映整个生态系统的特征。
其次,样本的采集应该遵循一定的随机原则。
随机采样能够减少采样误差,提高样本的可靠性。
例如,在社会调查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研究结果。
此外,样本的采集过程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干扰。
在野外采集样本时,应该注意避免人为因素对样本的影响,例如避免使用有污染的工具和容器,避免触碰样本以防止交叉感染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环境因素对样本的影响,例如在采集水样时应该避免选择靠近污染源的采样点。
二、样本处理技巧样本的处理是将采集到的原始样本转化为可供研究使用的数据的过程。
在样本处理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技巧需要掌握。
首先,样本的处理需要注意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在处理样本时,应该避免对样本造成损伤或变形,以免影响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持样本的一致性,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对于不同个体的样本应该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其次,样本的处理需要注意减少误差和干扰。
在处理样本时,应该遵循科学的实验设计原则,采用严格的操作方法和控制条件,以减少实验误差和干扰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化学分析中,应该使用高质量的实验仪器和试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的采集及处理流程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的采集及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05ac6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7.png)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的采集及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的采集与处理流程详解在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病原体分离与鉴定实验技术
![病原体分离与鉴定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45faa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3.png)
病原体分离与鉴定实验技术病原体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病原体分离与鉴定实验技术。
一、细菌的分离与鉴定1. 样本采集与处理首先,我们需要从患者的体液、组织或病灶中采集样本。
常见的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等。
采集后,样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离心沉淀、过滤等,以获取纯净的菌种。
2. 培养与分离将经过处理的样本接种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并进行适当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控制。
通过观察培养的菌落形态、色素、气味等特点,选择单个菌落进行分离。
3. 形态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体的形态特点,如形状、大小、结构等,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
4. 生理生化鉴定细菌具有各种代谢特点,可通过测定其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产酶能力、产气或产酸能力等特性,进行病原菌的初步鉴定。
5. 血清学鉴定血清学鉴定是通过观察病原菌与抗血清或其他特定蛋白质结合反应,来确定病原菌的种属或亚种属。
该方法常用于鉴定沙门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1. 细胞培养法病毒的分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细胞培养法。
将待测样本接种于合适的细胞系,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的病变以及病毒是否复制等现象,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2. 核酸扩增技术核酸扩增技术是近年来病毒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从而进行病毒的鉴定。
3. 血清学检测病毒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特定病毒的抗体,从而进行病毒鉴定。
三、真菌与寄生虫的分离与鉴定1. 样本采集与处理对于真菌和寄生虫的分离与鉴定同样需要采集患者的组织、分泌物等样本,样本的处理与细菌类似,需要消毒、离心等步骤。
2. 培养与分离将样本接种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并进行适当的培养条件控制,如温度、湿度等。
样本采集与处理
![样本采集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dbb937aaea998fcc220e19.png)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要注意的重点是,所采集的临床标本一定要正确和采集的时间合适,并注意采用正确的标本容器,采集的方法程序对有些临床标本非常重要。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标本采集过早或过晚都可能会给出假阴性结果。
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样本的采集(应该保证30min内完成,不适当的处理时间将直接影响和干扰研究的结果),应尽快降低所采集组织样本的温度。
肿瘤组织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应遵循严格的生物安全处理规范,也可根据研究者所提出的特殊要求,按照对方提供的操作模式进行相关处理。
(1)患者入院后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查。
检测HIV以及嗜肝病毒HBV及HCV感染情况。
HIV感染患者不列为采集对象。
HBV及HCV感染者,须在样本上明确注明。
(3)组织标本取材时间肿瘤外科手术后,标本离体30min内。
(4)标本采集每种肿瘤主要采集3 类生物样本,并要保证这些样本的质量和数量能够用于DNA、RNA 和蛋白质提取及满足相关的实验分析。
1)新鲜组织(包括手术和活检组织)实体组织样本采集包括外科手术切除的或活检和尸检得到的正常、良性和恶性肿瘤组织。
手术结束后,在临床肿瘤病理专家的指导下,在不影响病理诊断取材需要的前提下,采集组织样本。
A。
标本取材部位: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旁1cm)和正常组织(癌组织旁5cm 以外或最远处)。
a)临床诊断明确,未经放疗和化疗的手术切除标本,在病理医生指导下取材。
b)尽量保证癌组织没有坏死(有坏死的标本很难提取高质量的RNA 和蛋白)。
c)配对“癌旁组织”,选择距离癌灶边缘3 cm 范围内的组织样本,配对“正常组织”,要选择距癌灶边缘5 CM 以上或距离癌灶边缘最远段(或手术切缘处)取组织样本,应注明距离。
对于空腔器官,如食管、胃、肠、胆囊、膀胱等,“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应取相应部位的“粘膜组织”样本。
d)在保障病理学检测所需标本的前提下,尽量提供足量的肿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一般不少于200mg 或10E7 细胞。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收集与处理方法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收集与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c67e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2.png)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收集与处理方法临床研究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收集和处理样本来获取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介绍在临床研究中常用的样本收集与处理方法,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一、样本收集方法1. 血液样本收集血液是临床研究中最常用的样本之一,其收集方法包括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
静脉采血通常在研究对象的肘部静脉或手背静脉进行,需要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消毒和穿刺。
指尖采血则通过刺破患者指尖处的皮肤,收集少量血液样本。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采集样本的数量和时间,保证采集的血液足够用于后续的实验和检测。
2. 尿液样本收集尿液是了解肾脏功能、尿路系统疾病以及一些代谢疾病的关键指标。
尿液样本的收集方法包括自然排尿和尿袋收集。
自然排尿需要提供干净的容器,让研究对象在排尿时收集适量的尿液样本。
尿袋收集适用于无法充分控制排尿的病人,采用贴附在皮肤上的尿袋收集尿液。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确保收集的尿液样本干净、无污染,准确记录相关信息。
3. 组织样本收集组织样本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进行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组织样本的收集包括活检和手术切除。
活检是通过针头或其他器械在患者体内获取组织样本,适用于无创伤的组织采集。
手术切除则需要进行手术切口,以获取需要的组织样本。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严格消毒,确保对患者的伤害最小化。
二、样本处理方法1. 血液样本处理血液样本处理的关键步骤包括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保存和标签。
离心是为了分离血液中的细胞和液体部分,可以通过离心机进行。
分离血清或血浆可以通过离心离出血细胞,再将上清液进行分离。
处理后的样本应保存在低温条件下,避免其变质和降解。
同时,需要标记样本的相关信息,包括样本编号、采集时间等。
2. 尿液样本处理尿液样本处理的关键步骤包括离心、分离上清液、保存和标签。
离心的目的是分离尿液中的颗粒物质,如细胞、细菌等。
分离上清液可以通过离心将沉淀物从上清液中分离开来。
临检基础必备知识点总结
![临检基础必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9699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c.png)
临检基础必备知识点总结临床检验是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实验室技术手段对病人的生理、生化、免疫、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医生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在进行临检工作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掌握相关技术操作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临检基础必备知识点的总结。
一、生物样本采集和处理1. 血液样本采集和处理血液是最常见的生物样本之一,在临检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对于不同的检验项目,要求采集的血液样本种类也各不相同,常用的包括静脉全血、静脉血清、静脉血浆、指尖全血、静脉血细胞沉降、静脉血乳酸等。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需要严格遵循规范操作流程,如洗手、穿戴手套、选择采血部位、抚慰病人情绪、选择适当的采血工具和容器等。
采血完成后,还需要对血液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分离血清和血浆、离心、冷藏、保存等。
2. 尿液样本采集和处理尿液是另一种常见的生物样本,对于一些肾脏、泌尿系等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尿液的采集和处理也有一定的规范,包括首末尿、新鲜尿、24小时尿、早晨尿、随意尿等不同种类的样本。
在采集尿液样本时,需要注意保持样本的洁净,避免受到污染。
采集完成后,还需要及时送交实验室进行检查,避免样本的变质和污染。
3. 粪便样本采集和处理粪便样本对于一些消化系统、肠道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采集和处理粪便样本也需要一定的操作规范,包括新鲜粪便的采集、密封、标识、冰镇保存等。
在采集粪便样本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和气味的扩散。
4. 组织样本采集和处理组织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主要用于病理检查,对于一些肿瘤、肿瘤的良恶性鉴别、炎症活动程度的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组织样本采集需要经过手术或穿刺等特殊操作,对于采集部位、术后处理、保存和送检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以上是对生物样本采集和处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临检人员需要牢记这些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临床化验仪器及常用检测方法1. 常用临床化验仪器在临检工作中,常用的临床化验仪器包括血液分析仪、血液凝固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粪便分析仪、生物化学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细菌培养仪等。
医学实验生物样本采集与处理
![医学实验生物样本采集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2a38f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6.png)
医学实验生物样本采集与处理医学实验生物样本采集与处理是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因为采集到的样本的质量和处理方法的正确性直接关系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研成果的价值。
本文将从采集、保存和处理三方面介绍一些医学实验生物样本的基本常识。
一、采集生物样本的采集应该具有规范标准,以控制误差并保证数据的可重复性。
而且样本采集应该根据不同实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1、采集方式生物样本可以从不同的组织、器官、细胞、液体等中采集。
采集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采集到符合实验需要的生物样本。
组织和器官样本的采集可通过手术、剖腹、切片、切割、冻结等方法,而液体样本可以通过采血、取尿、取粪等方法采集。
2、采集时间采样时间在生物样本的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方面都非常重要。
不同生物样本的最佳采样时间是不同的。
如血液样本有时效性,需在较短时间内采集,否则会影响血液成分的变化;另外,肝脏、肌肉等样本可在死亡后采集,而血液样本则需要在生命状态下采集。
3、采集器材使用的采集器材要选择合适的,并保证清洁、无污染、透气性好。
如取血要选用新的针头、管子,且保证滴数和容积的准确性,以避免研究误差的出现。
二、保存1、保存条件生物样本的保存条件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保存条件包括保存温度、湿度、光线、存放时间等。
如血液、组织等样本应保存在低温环境下,防止样本的恶化和细胞的死亡,而尿液、粪便等样本则需保存在室温下。
此外,样本保存时应将其放置在光线不直射的地方,以保证样本的原始特性。
2、保存器材用于保存样本的器材要符合保存要求,并保持无菌、干燥、无保鲜剂的状态。
如使用冰箱保存样本时,应选择无霜冰箱,并使用无菌冰袋或干燥剂,以避免细菌的滋生和氧化作用的影响。
三、处理生物样本的处理是指将其处理成符合实验要求的状态,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及结果的可靠性。
1、处理方法不同的生物样本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如血液样本需要离心分离血浆或血细胞,而组织样本则需要研磨成细胞悬液等等。
生物样本的处理方法
![生物样本的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34654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3.png)
生物样本的处理方法一、引言生物样本的处理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从采集到保存、处理和分析等多个步骤。
正确的处理方法能够保证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为后续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
本文将从样本采集、处理、保存和分析等方面介绍生物样本的处理方法。
二、样本采集1. 采集前准备:在进行样本采集前,需准备好所需的采集工具和材料,如手套、消毒液、冰盒、标签等。
同时,应了解采集样本的基本信息,如种属、年龄、性别等,以便后续分析。
2. 采集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样本,采用相应的采集方法。
例如,采集血液样本时,可选择静脉采血或指尖采血;采集组织样本时,需注意选择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采集尿液样本时,需注意收集足够的量,并尽快进行处理。
三、样本处理1. 样本分离:在采集后,需将样本进行分离。
例如,血液样本需进行离心,分离血浆或血清与红细胞;组织样本需进行切割或匀浆等处理。
2. 样本固定:为了保持样本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组织的完整性,常需对样本进行固定。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甲醛固定、冰醋酸固定等,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需根据不同样本的需要。
3. 样本裂解:在进行蛋白质或核酸提取时,常需对样本进行裂解,以释放目标分子。
裂解方法可选择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如超声波裂解、酶切等。
4. 样本提取:根据研究目的,可对样本进行蛋白质、核酸或其他分子的提取。
提取方法需根据目标分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如酚/氯仿法、酚酸法、琼脂糖柱层析等。
四、样本保存1.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样本的特性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进行保存。
例如,冰冻保存适用于大多数样本,可保持样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液氮保存适用于长期保存,可防止样本的降解。
2. 样本管选择:选择适合的样本管进行保存,如聚丙烯管、玻璃管等。
同时,在保存前需标注好样本的相关信息,以便后续的追踪和管理。
3. 防止污染:在样本处理和保存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样本的污染。
如手套的使用、无菌操作、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五、样本分析1. 分析方法选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
显微镜的样本制备与处理步骤
![显微镜的样本制备与处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8a1b42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a.png)
显微镜的样本制备与处理步骤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科学仪器,用于观察微小的物体和结构。
为了获得清晰的显微镜图像,样本的制备和处理步骤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显微镜样本制备和处理步骤。
样本制备步骤1. 采集样本首先,需要采集所需的样本。
根据需要观察的物体或结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采集方法。
例如,如果是生物细胞,可以通过培养细胞后收集样本。
如果是固体材料,可以从中切割小块或薄片作为样本。
2. 处理样本采集样本后,需要进行处理以确保样本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晰可见。
处理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清洁样本:对于存在污染的样本,需要先进行清洁。
可以使用适当的溶液或清洁剂进行清洗,然后用纯净水冲洗干净。
对于生物样本,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洁。
- 固定样本:对于生物样本,为了保持其原始形态和结构,需要进行固定处理。
可以使用适当的化学物质(如福尔马林或乙醛)进行固定。
- 制备薄片: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样本,通常需要制备薄片。
可以使用切片机或显微镜玻璃片将样本切割成薄片,然后将其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3. 样本染色(可选)对于某些样本,为了增强对细节的观察,可以进行样本染色。
样本染色可以使用各种染料,例如荧光染料或核酸染料。
染色可以使样本的结构更加鲜明,便于观察和分析。
样本处理步骤1. 准备显微镜在处理样本之前,需要准备好显微镜。
确保显微镜的镜头干净,并调整好适当的放大倍数。
2. 放置样本将处理后的样本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确保样本完全平坦,避免出现气泡或杂质。
3. 调焦和观察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样本图像清晰可见。
可以使用显微镜的聚焦轮进行微调。
定位到感兴趣的区域后,开始观察和记录样本。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放大倍数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4. 分析和记录观察样本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记录。
通过测量、摄影或在显微镜视野中绘制草图等方式,记录和描述观察到的细节和结构。
结论通过正确的样本制备和处理步骤,可以获得清晰、准确的显微镜图像。
实验样本采集与处理的质量控制
![实验样本采集与处理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99eaa2d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2.png)
实验样本采集与处理的质量控制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中,实验样本的采集与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因此,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在样本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
首先,我们来谈谈实验样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在采集样本之前,必须要有明确的采集计划。
这包括确定采集的样本类型、数量、采集时间和地点等。
例如,在医学研究中,如果要采集血液样本,需要明确采集的是全血、血清还是血浆,以及采集的具体时间(如空腹时或餐后一定时间)。
采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规范也是关键。
他们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熟悉采集的流程和技术,并且能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以采集尿液样本为例,如果采集过程中受到污染,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采集所用的器具和设备同样重要。
这些器具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且在使用前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校准。
比如,使用不准确的量具采集样本量,会影响后续实验的准确性。
样本的标识和记录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每个样本都应有清晰、唯一的标识,包括样本编号、采集时间、采集者、采集部位等信息。
同时,详细的记录可以方便追溯样本的来源和采集过程。
接下来,我们探讨实验样本处理的质量控制。
样本处理的及时性至关重要。
采集后的样本应尽快进行处理,以防止样本变质或成分发生变化。
例如,某些生物样本如果长时间放置,其中的酶活性可能会降低,影响检测结果。
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也需要严格控制。
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都可能对样本产生影响。
在处理需要低温保存的样本时,必须确保冰箱的温度稳定在规定范围内。
处理方法的选择要科学合理。
不同类型的样本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离心、过滤、萃取等。
选择不当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样本损失或成分改变。
在处理过程中,还要防止样本交叉污染。
这就要求在操作过程中,严格区分不同样本,使用专用的工具和设备,并进行及时的清洁和消毒。
质量控制还体现在对处理后的样本进行质量检测。
通过检测样本的纯度、浓度、活性等指标,判断样本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要注意的重点就是,所采集的临床标本一定要正确与采集的时间合适,并注意采用正确的标本容器,采集的方法程序对有些临床标本非常重要。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标本采集过早或过晚都可能会给出假阴性结果。
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样本的采集(应该保证30min内完成,不适当的处理时间将直接影响与干扰研究的结果),应尽快降低所采集组织样本的温度。
肿瘤组织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应遵循严格的生物安全处理规范,也可根据研究者所提出的特殊要求,按照对方提供的操作模式进行相关处理。
(1)患者入院后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查。
检测HIV以及嗜肝病毒HBV及HCV感染情况。
HIV 感染患者不列为采集对象。
HBV及HCV感染者,须在样本上明确注明。
(3)组织标本取材时间肿瘤外科手术后,标本离体30min内。
(4)标本采集每种肿瘤主要采集 3 类生物样本,并要保证这些样本的质量与数量能够用于DNA、RNA 与蛋白质提取及满足相关的实验分析。
1)新鲜组织(包括手术与活检组织)实体组织样本采集包括外科手术切除的或活检与尸检得到的正常、良性与恶性肿瘤组织。
手术结束后,在临床肿瘤病理专家的指导下,在不影响病理诊断取材需要的前提下,采集组织样本。
A。
标本取材部位: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旁1cm)与正常组织(癌组织旁5cm以外或最远处)。
a) 临床诊断明确,未经放疗与化疗的手术切除标本,在病理医生指导下取材。
b) 尽量保证癌组织没有坏死(有坏死的标本很难提取高质量的RNA 与蛋白)。
c) 配对“癌旁组织”,选择距离癌灶边缘 3 cm 范围内的组织样本,配对“正常组织”,要选择距癌灶边缘 5 CM 以上或距离癌灶边缘最远段(或手术切缘处)取组织样本,应注明距离。
对于空腔器官,如食管、胃、肠、胆囊、膀胱等,“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应取相应部位的“粘膜组织”样本。
d) 在保障病理学检测所需标本的前提下,尽量提供足量的肿瘤与癌旁正常组织,一般不少于200mg 或10E7 细胞。
e)手术切除的组织样本必须迅速置于液氮中,然后保存于液氮罐或-80℃冰箱,这一过程尽量在手术标本离体后30 分钟内完成。
f) 其中一块组织可用OCT 处理后冻存,可用于形态学观察与显微切割。
(OCT(Optimal Cutting Temperature)包埋剂就是一种常用的固形剂。
用其包埋组织进行速冻后,能与组织固定成形,有利于保存组织结构完整性,便于其形态结构的分析)B。
过程: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标本外观后,将标本切成小块(直径0、5cm×0、5cm,厚度<0、5cm),为减少处理时间,标本不应切得太小,然后放入冻存管中,标记后放入标本盒中,盒盖上附有记录标本编号、采集时间及标本类型的标签。
每例病人样本保存3-5份冻存管标本。
每份组织重量原则上不低于2g。
2) 石蜡包埋组织a)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手术切除标本按病理学操作规范进行取材b)取材部位包括癌灶,以及癌灶周围3cm 以内的癌旁组织,3~5cm 的近癌组织与5cm以外的远癌组织或距癌灶边缘最远段分别取2-3 块。
取材尽量以癌灶为中心水平向两侧取材,尽量保证足够大的组织样本。
取材应该以“远癌-近癌-癌灶”的顺序。
癌灶处取材包括癌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及肿瘤浸润最深处。
所有取材的组织块应标明取材部位。
c)采集完整的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其中治疗过程与生存期的资料最为关键。
3)血液(包括血浆、血清)始终遵循标准防护方法,所有操作均要戴手套。
在抽取静脉血时,应当使用一次性的安全真空采血管取代传统的针头与注射器,因为这样可以使血液直接采集到带塞的运输管与(或)培养管中。
用完后自动废弃针头。
每例不低于全血10mL,分装两份。
以全血作为待测标本时,必须注意抗凝剂的选择,一般使用EDTA-K3或枸橼酸钠,不可使用肝素。
全血样本如用于DNA提取检测,可4℃下短期保存,如用于RNA检测,则应在取血后尽快提取RNA。
a)及时采集入组病例的外周血标本,初诊患者3-5 ml,EDTA 抗凝,3000rpm 离心,血浆与有形成份(白细胞成分)分别用统一质量标准的容器保存(尽量在2h内完成血浆的分离工作)。
b)特殊病例要保存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标本各 5 ml (血浆或血清)。
c)采集的血浆或血清样本在无菌条件下分装,0、5-1 mL/每管,用螺纹口管,-80℃保存。
d)手术前后血浆或血清,明确临床诊断后在术前取血,术后第14天或出院前取血。
e) 化疗前后血浆或血清采集按照临床试验操作规程与技术标准制定。
f) 非癌患者/正常对照血浆或血清样本,选择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匹配的非癌患者为对象。
2、根据研究课题的具体目标,所采集的生物样本主要用于 3 类实验研究:1)测试样本:主要用于基因、蛋白表达谱建立,基因组测序分析,样本质量优先。
主要考虑的因素为肿瘤分型与分类,每一类型要达到统计学小样本数目。
2)验证样本:主要用于标志基因变异的确认,进行RT-PCR、WB、IHC/ISH、突变检测、ELISA 的实验分析。
主要考虑的因素为肿瘤分型、分类与分期,包括不同阶段癌前病变组织样本,病理学诊断要明确,每一类型要保障统计学大样本数目。
3) 分型样本:主要用于肿瘤标志基因或蛋白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验证,包括IHC,ELISA, REAL TIME RT/PCR,基因/蛋白临床检测芯片的分析。
临床随访资料与生存期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每一类型要保障符合多中心、大样本的统计学要求。
采样及运输容器标本的采集材料如棉签、拭子等均应为一次性使用,采样所用的防腐剂、抗凝剂及相关试剂材料不应对核酸扩增及检测过程造成干扰。
如全血、与血浆样本,首先要抗凝,抗凝剂的选择很重要。
一般应使用EDTA与构橼酸盐作为抗凝剂,肝素因其对PCR扩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在后面的核酸提取中很难去除,故应尽量避免使用。
此外,标本运输中的保存液对其有稀释作用,因此应考虑稀释对测定的影响。
现已有厂商专门有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无核酸酶容器供应。
样本采集中的防污染样本采集最好采用一次性无菌及无核酸酶的材料,不用处理便可直接使用,采集中要特别注意污染,防止混入操作者的头发、表皮细胞、痰液等。
如使用玻璃器皿,必须经0、1%DEPC水处理后高压,以使可能存在的RNase失活,并降解对PCR有抑制作用的DEPC。
采样质量的评价血清(浆)标本可观察标本就是否溶血、脂血及其程度,并明确这种情况就是否会对相应的检测造成影响。
总而言之,标本的收集及适当的预处理,对用于PCR测定的核酸模板的成功提取,具有决定性作用。
附件5 肿瘤样本采集的基本技术标准(适用于部分小量生物样本提供单位使用)1、所有入组病例要按要求采集肿瘤组织标本、血液与具有临床检测意义的体液。
2、送检肿瘤组织与血液标本最好在未经放疗与化疗前采集。
3、送检肿瘤标本必须病理诊断明确,尽量保证有足够多的癌细胞(50%以上为好)。
4、癌组织没有坏死。
(有坏死的标本很难提取高质量的RNA 与蛋白)5、在保障病理学检测所需标本的前提下,尽量提供足量的肿瘤标本与癌旁正常组织,至少1-2 克。
6、手术标本必须迅速置于液氮中,然后保存于-80℃或-130℃冰箱,这一过程要求在手术离体后30 分钟内完成)。
7、如果不能提供与病理学检测平行的活检组织标本,至少提供5-10 张组织切片。
8、要提供与病理学检测平行的石腊组织块或福尔马林固定组织标本,或至少提供5-10张组织切片。
9、提供肿瘤脱落细胞涂片或组织印片5-10 张10、及时采集入组病例的外周血标本,初诊患者5-10 ml,EDTA 抗凝,3000rpm 离心,血浆与有形成份分别用统一质量标准的容器保存。
特殊病例要保存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标本各 5 ml (血浆)。
附件8 (供参与国际合作的课题组参考)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研究(ICGC)肿瘤组织样本质量标准三、样本质量标准及操作规范:1、在ICGC 计划实施一开始,就应保证所采用的肿瘤类型与样本的高度均一性。
2、在ICGC 计划实施的一开始,应保证使用的肿瘤样本未经过任何治疗,即原发灶,不要复发的肿瘤组织样本,解剖学上为单一起源,并能代表单一组织学类型或亚型,(最好为同一组织病理学级别)。
3、采用样本中的肿瘤细胞要在80%以上,坏死细胞或正常细胞(炎性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或癌前病变细胞) 应少于20%。
某些种类的肿瘤,可能需要适当降低以上标准,但就是如果肿瘤细胞数低于60%时,就需要考虑利用一些物理的方法进行富集。
4、需要备有组织学鉴定的文档与图像资料,能够提供给从事特定肿瘤的研究者参考。
要明确评估组织的等级1)坏死;2)碎片;3)炎性组织;4)纤维化;7、原则上,每例样本需要200 mg 实体瘤组织或10E7 流式细胞仪分选的细胞(血液肿瘤)。
如果必须采用显微切割分离细胞,具体需要多少细胞还不确定,需进一步明确。
8、虽然需要提取多种大分子,但首先考虑提取高质量的DNA、同样能够提取高质量的RNA。
样本处理全血标本血清的分离就是临床样本收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得血清可用来直接检测样本中肿瘤抗原与(或)抗体;分析血清中某种标志物以及相关蛋白表达,进行细胞因子以及DNA与蛋白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临床肿瘤标本库主要采集接受肿瘤外科手术患者之全血标本,采集分为术前、术后两部分。
(1)术前血指临床诊断明确,患者未经任何治疗,即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已接受上述治疗的患者样本需详细注明。
(2)术后血指接受手术后2周,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即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
采集血清操作时要严格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对人、环境造成污染,需认真注意以下事项:1)人员要求:操作时应戴手套以及眼睛与粘膜的保护装置。
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技术人员才能进行这项工作。
2)实验操作技术要求:规范的操作可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与气溶胶的产生。
血液与血清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
严禁用口吸液。
3)移液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适当的消毒液总。
移液管应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的时间,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清洗后重复使用。
4)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标本管,在加盖后应防止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蒸汽灭菌与(或)焚烧。
5)应备有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喷溅与溢出标本。
步骤(1)取血液标本,每例采集10mL(不少于5mL),ACD(构橼酸盐葡萄糖抗凝剂)抗凝(或肝素、EDTA,首选ACD,其次EDTA),用于细胞培养的血液标本,室温保存;准备DNA提取的血液标本,4℃保存。
约10mL全血分装入红帽管(不含抗凝剂)与紫帽管(含2%EDTA抗凝剂)中。
(2)红帽管用于分离血清,室温放置30min后离心。
紫帽管用于分离血浆。
(3)尽快离心(30min内)。
此时悬液分为三层,上层为淡黄色血浆,底层为红细胞,在红细胞层上呈灰白色的白细胞层为外周血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