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历史模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广西有一位杰出人物,曾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他是广西农民运
动的先驱,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

这位英雄人物是()
A. 邓恩铭
B. 关向应
C. 韦拔群
D. 马本斋
【答案】C
【解析】韦拔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人,壮族。

韦拔群于1921年开始领导农民闹革命后,由于深受各族人民的敬爱,人们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拔哥”。

韦拔群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毛泽东、彭湃、韦拔群)之一,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

他是新中国英雄模范人物,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韦拔群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韦拔群的相关史实。

2. 今天的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普通的一家企业,但在140多年前,马尾造船厂的建立,
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

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

该厂创办于()
A. 鸦片战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时间“140多年前、左宗棠”结合所学,19世纪60年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可知,马尾造船厂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

故选:B。

本题以今天的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普通的一家企业,但在140多年前,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

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 如图是“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统计表。

()
A. 甲午战后,有识之士为宣传维新变法纷纷力根
B. 报刊数量的增长与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密切相关
C. 1919年报刊数量猛增缘于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D. 中国报刊数量增长反映了国人办报日益成为主体
【答案】C
【解析】A.1898年中国报业空前繁荣,错误;
B.维新变法是1898年,B错误;
C.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的传播,导致报刊数量猛增,C正确;
D.主体说法绝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报刊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

还要搞清楚五四运动时期思想文化解放的特征。

4. 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
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由此可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因为()
A. 中共制定正确的政策
B.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C. 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
D. 两党决策者的努力
【答案】A
【解析】据“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关键信息“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此可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因为中共制定正确的政策。

故选:A。

本题以题干材料信息为依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相关知识。

5. 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图)。

它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
国际会议的代表证。

这次国际会议()
A.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图片中的会议时间“1954年”,据所学知,1954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讨论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恩来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项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B项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是尼克松访华的意义,A项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指1971年26届联合国大会,故ABC三项都可排除。

故选:D。

本题以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为切入点,考查日内瓦会议的相关知识。

本题以周恩来的代表证为切入点,考查了日内瓦会议,注意对新中国重大外交成就的记忆。

6.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
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A
【解析】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我们不应该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
所取得的实效,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材料中的“革命”和“新说”分别指的是()
A. 英国革命人文主义
B. 美国独立战争启蒙思想
C. 法国革命启蒙思想
D. 拉美独立运动人文主义
【答案】B
【解析】由“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可知革命指的是1775年到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结合所学,18世纪启蒙运动的启蒙思想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可知新说指的是启蒙思想。

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我们不应该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为切入点,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启蒙运动。

本题以美国独立战争、启蒙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
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 18世纪中期
C. 19世纪中期
D. 20世纪初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史实可知,材料中“两个学说: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

”分别是指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这两种理论学说分别出现在《物种起源》和《共产党宣言》中,《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C符合。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

9. 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
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

据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 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 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答案】D
【解析】据“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可知,材料强调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是愚蠢的,也就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不能闭关自守,要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为依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相关史实。

10. 遏制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提出的。

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
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

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画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

这表明二战后美国()
A. 致力于复兴欧洲经济
B. 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C. 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战略
D. 不断干涉别国内政
【答案】C
【解析】由材料“遏制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提出的”可知,二战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战略,由此,美苏两国进行长达半个世界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威胁。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

注意识记二战结合后,美国和苏联冷战的相关史实。

11.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完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于2018年2月25日公布。

实际上,从新中国第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至今,中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

下列法律性文件中最早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答案】C
【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策或文献。

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内容。

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平时注意多积累记忆。

12.
美法两国政体优于英德两国四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受经济水平制约
C. 四国均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宪法
D. 四国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
【答案】D
【解析】据“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民主共和制”“德国、1871年宪法通过、君主立宪制”“法国、1875年宪法通过、民主共和制”可知,英、美、德、法四国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英、美、德、法四国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民主政治。

识读图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

理解并识记英、美、德、法四国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3. 读图,回答问题。

导致欧洲版图由图一到图二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导致欧洲版图变化的事件对欧洲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案】
【小题1】(1)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图一是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二是一战后版图变化的欧洲。

导致欧洲版图由图一到图二的重大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的愈演愈烈,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的矛盾,形成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德国战败,战胜国要求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联代管,划定“莱茵非设防区”,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

奥匈帝国是一战战败国,一战后随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奥匈帝国解体,分为奥地利、匈牙利。

此外,捷克独立,建立南斯拉夫国家,形成了图二中的欧洲版图。

(2)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欧洲版图变化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同时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故答案为:
(1)第一次世界大战。

(2)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小题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的相关史实。

识读图片并理解一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战后欧洲版图变化,是建立在对战败国宰割基础上,引起了民族主义复仇情绪,推动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二战的爆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的相关史实。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一一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

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材料二当张之洞等人认识到《马关条约》的要害,在于“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利”,遂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在发展经济以挽救危局方面,张謇与张之洞无疑有着较多的共同体认。

张謇办厂是张之洞在甲午战争之后国家危迫形势之下策动的“先发制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鼓励民办企业,发展公司机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1898年出台《振兴工艺给奖章》涉及科技、学务、著作和工商等多方面……1903年颁布《奖励公司章程》规定依据公司创办人的集股总额进行奖励……在中外商战进程中,官方“亦知进口有税,出口无税,为保护本国商业(之法)”……遂陆续实施了部分减免税政策……商部咸立后,“为抵制洋面起见,”
还核准“所有机器制造面粉各厂,一律其准暂免税厘。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动力。

据材料二、三,概括推动近代公司制度发展的因素。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公司制度的发展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
【小题1】(1)据材料一“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一一公
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
义思潮。

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可知,张
謇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动力是经济民族主义。

(2)据材料二“当张之洞等人认识到《马关条约》的要害,在于‘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
利’,遂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在发展经济以挽救危局方面,张謇与张之洞无疑有着
较多的共同体认。

张謇办厂是张之洞在甲午战争之后国家危迫形势之下策动的‘先发制人’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三“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鼓励民办企业,发展公司机制,
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1898年出台《振兴工艺给奖章》涉及科技、学务、著作和工商
等多方面……1903年颁布《奖励公司章程》规定依据公司创办人的集股总额进行奖励……在
中外商战进程中,官方‘亦知进口有税,出口无税,为保护本国商业(之法)’……遂陆续
实施了部分减免税政策……商部咸立后,‘为抵制洋面起见’,还核准‘所有机器制造面粉
各厂,一律其准暂免税厘’”可知,推动近代公司制度发展的因素是开明官绅的践行;清政
府法律法规和政策扶持。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公司制度的发展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是推动了中
国社会的近代化,使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层面上升为制度层面。

故答案为:
(1)经济民族主义。

(2)开明官绅的践行;清政府法律法规和政策扶持。

(3)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使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层面上升为制度层面。

【小
题2】
【小
题3】
【解析】本题考查张謇兴办实业、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张謇兴办实业、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 探究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全球化发展出现了不确定性。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有所倒退。

英美两国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开启并领导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而先后成为霸权国家。

然而,作为历史上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英美两国却成为新一轮反全球化逆流的策源地。

英国“脱欧”事件及“脱欧”扩大化,特朗普上台后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一系列反全球化现象这对世界经济、对全球化的冲击是非常严重。

现在从美国到欧洲,反全球化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已经形成了。

虽然反全球化从很多年前就一直存在,但之前只是一种社会思潮。

政治人物是“不管你(社会上的声音)怎么反对,我都要推进全球化”。

但是现在,逆全球化成了政治思潮,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都有。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趋势不会改变。

从历史发展的长距离看,反全球化很有可能是短期现象.1929年-1933年的大萧条、1973年的石油多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等,都引发了贸
易保护主义等反全球化现象的高涨,但每一次反全球化的逆流消退之后,都开启了更大规模的全球化
浪潮。

2011年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齐体,预计2016年印度或将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新兴经体的群体性崛起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机遇。

尤其是新时期下,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是下一阶段经济全球化中最为瞩目,也是最为重大的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从上述材料表述的经济全球化的观点中,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先概括出观点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答案】
【小题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2)可任意选择材料表述的经济全球化观点进行论证,如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有所倒退。

理由:历史
上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英美成为了反全球化的策源地;英国“脱欧”事件及“脱欧”扩大化,
特朗普上台后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对全球化冲击严重;反全球化已经从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思潮,
并在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已经形成;美国仍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逆全球化做法会对全球
化的发展构成阻碍。

所以,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有所倒退。

如我认为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趋势不会改变。

理由:英美在历史上受益于经济全球化而先后成为
霸权国家,提供了经验;从历史发展看,反全球化是短期现象;历史的经验是反全球化逆流消退后,
会开启更大规模全球化浪潮;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动能和新机遇;中国的“一
带一路”建设等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运输和通讯技术等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所以,我认为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趋势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
(1)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2)答案一: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有所倒退。

理由:历史上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英美成为了反全
球化的策源地;英国“脱欧”事件及“脱欧”扩大化,特朗普上台后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对全球
化冲击严重;反全球化已经从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思潮,并在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已经形成;美国仍
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逆全球化做法会对全球化的发展构成阻碍。

所以,我认为经济全
球化有所倒退。

答案二:我认为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趋势不会改变。

理由:英美在历史上受益于经济全球化而先
后成为霸权国家,提供了经验;从历史发展看,反全球化是短期现象;历史的经验是反全球化逆流
消退后,会开启更大规模全球化浪潮;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动能和新机遇;中
国的“一带一路”建设等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运输和通讯技术等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
物质基础。

所以,我认为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趋势不会改变。

【解析】本题以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全球化发展出现了不确定性为依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